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开国李善长 为什么辞职最早却死得最惨

明朝开国李善长 为什么辞职最早却死得最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622 更新时间:2024/1/19 18:39:15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说:“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明史·李善长传》)李善长被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在朱元璋加封的开国六大国公中,“善长位第一”,统兵征战的徐达次之。而与李善长一样为朱皇帝造反称帝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且决胜千里的刘伯温,只得了一个诚意伯、御史中丞。

网络配图

李善长与刘伯温相比,确实不一样。李善长虽不是进士出身,也非元朝官员,更没有刘伯温那么多神机妙算,但他也有不少真本事。他“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尤其他自荐追随朱元璋以来,“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被朱元璋甚是亲信。

朱元璋无论是做大元帅、中书省平章,还是称吴王、做皇帝,都是以李善长为文官首臣。李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为朱元璋的前线军马筹集粮草、兵饷,源源不断,在后方总理日常事务、制定典章赋税,都是一把好手。故,有人认为李善长之功,既有萧何之能,也有张良之才。

李善长曾斟酌元制、去其弊端后,请求专卖两淮之盐,设立茶法,对加强百废待兴的明初财政,很有实效。他还逐步恢复制钱法,开矿冶铁,制定鱼税,国家财富日益增长,百姓也不再贫困。朱元璋登基后,开国大典,册封大典,均由李善长为大礼使。朱元璋亲征,李善长留守,“一切听便宜行事”。朱元璋“定天下岳渎神祗封号,封建诸王,爵赏功臣,事无巨细,悉委善长与诸儒臣谋议行之”。

网络配图

朱元璋成了天下的主子,李善长做了真正的宰相,皇权和相权不断博弈、冲突,朱元璋本想利用刘伯温制衡李善长以及后来胡惟庸,但是未果,甚至突然暴卒,且涉及胡惟庸。李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日益自专,只要有人稍微冒犯他的权威,就定罪贬黜。掌管御史台的刘伯温依法力争,李善长仍盛气凌人,逼得刘伯温“不自安,请告归”。这些,也是大权力控的朱元璋洞察入微,尚待发酵。

洪武四年,李善长“以疾致仕”。朱元璋甚是慷慨,赐大量的土地、塚户、佃户、仪仗士,擢升李善长弟弟李存义为太仆丞,还把女儿嫁给李善长的儿子,封其为驸马都尉,要公主在李家严守妇道。

李善长辞职,朱元璋先后封汪广洋和李善长举荐的胡惟庸都为右相。汪广洋鉴于朱元璋与李善长的矛盾,事事请示皇帝,上书打压前丞相:“善长狎宠自恣,陛下病不视朝几及旬,不问候。驸马都尉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

看来离职不离京的李善长,对皇帝也不关心了,恃功而骄,就连皇帝大病十天不上朝这样的大事件也不闻不问,就连其子做了皇家驸马,也是皇帝宣进宫问安也不认错。他们似乎认为朱元璋给与李家最隆重、最高规的恩赏,是在讨好李善长,故不断不收敛,反而更加骄纵。

网络配图

朱元璋将原元帅府的令史汪广洋擢升为右相,但能力有限,不久被后起之秀胡惟庸与老奸巨猾的李善长联手弄走。汪广洋看似对李、胡敬而远之,但着实能耐不济,不是对手。李家父子如此对待朱元璋,朱元璋心里自然不舒服,削减了他一千八百石岁禄。汪广洋不争气,没出成绩,朱元璋把他贬到广东行省做参议,而要李善长重新出山,和朱元璋的外甥兼养子、曹国公李文忠总理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大政。善长虽老,做事仍有作为,帮忙打理御史台,很快见成效。

不久,京城有一批罪犯被判流放戍边,李善长几次出面请免掉一个叫丁斌的。朱元璋本来对李善长就有了不少猜忌和恼怒,于是抓来丁斌审查,丁斌重提李存义与胡惟庸勾结。朱元璋重新把李存义下狱,李存义咬出李善长和胡惟庸谋反有牵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楚汉之争中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会定都彭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大战章邯,两个人一个是秦朝末年的名将,另一位是西楚时期的霸王,他们的碰撞伴随的是沙场狼烟铁蹄践踏。项羽大战章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图片来源于网络项羽大战章邯,起因是项羽的叔父项伯被章邯率领的秦军剿灭,项伯死在了章邯的手下。项羽对章邯新村怒火,正好借着解围赵王的机会,出兵对付秦军,对付章邯。

  • 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在鸿门宴的表现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从古到今,看过大大小小饭局设宴。相比来说,影响最大的要数《鸿门宴》了。一顿饭“吃了”近两千年的时间。吃了一顿饭,项羽是赔了夫人折了兵,而刘邦是得了便宜还卖乖。《鸿门宴》,一顿饭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影视作品里有它,书籍里有它,就连高考作文里也是少不了它。图片来源于网络千百载过去,这一段扣人心弦的历

  • 盘点:三国历史中被人忽略的十大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后来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情况。同时三国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提到三国将领,人们往往只记得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张辽、徐晃、甘宁、邓艾等描写精彩的人物,实际上,三国时代以下这些将领也绝对不该被忽略:网络配图1、皇甫嵩:用兵如神的良将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

  • 揭秘:三国众多武将中活的最长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长寿一直是古人所最求的事情,古人的平均年龄都不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三国时期各位猛将中谁的寿命最长。网络配图猛将赵云长坂坡救主,年近六旬力斩五将。老将黄忠,七旬亦能上阵杀敌。但都不是最长寿的。此人曾经参与黄巾起义,后又救了刘玄德的两位夫人。辗转反侧跟了关羽,荆州失守后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后又参与诸

  • 趣闻:女皇武则天竟然创造了四项记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但是肯定不知道武则天还创造的四项世界纪录。武则天一人就创造了四项皇帝中的世界纪录,不仅国内没有一位皇帝能破,即使在世界范围来看,依然称得上第一。这四项纪录分别如下:网络配图一、任用宰相最多唐朝能称为宰相的官职很多,左右仆射及门下、尚书、中书三省的长官,

  • 飞将军李广:史上最厉害的神射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飞将军李广是史上赫赫扬名的大名将,关于它的故事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这位举世无双的飞将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成语,我们现在一般用来赞美老师的高尚品质,其实这句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论》,是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他的。这句话的原意是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

  • 揭秘中国历史上因为自焚而死的两位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关于帝王的死法,可谓各式各样均有,不一而足。但是要说到自焚而死的帝王,那就比较少见了,历史上仅有两位:一位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另一位就是后唐末帝李从珂。网络配图一、商纣王商纣王,即帝辛(?—公元前1046年),商朝最后一位君主,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 穷奢极欲的纣王帝辛:纣王是在哪里自杀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纣王,也称商纣王,我国古代商朝时期第三十二位君主,名字为受,姓氏为子。后世称他为“帝辛”。他一生约活了六十五载,在商朝的首都朝歌被攻克后,商纣王殷受自焚而死。商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这个暴虐无情,穷奢极欲的帝辛,自焚结束了他的一生。图片来源于网络商纣王帝辛的名字很多,纣王是后世因他暴行而对他的称呼之一。

  • 明朝朱元璋对待贪官 只用一招群臣皆惊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中国史上最草根的皇帝,完全穷苦人出身,从小吃过的苦不计其数,还经常被贪官污吏打压欺负,所以他曾立誓长大后要扫清天下所有贪官。后来朱元璋成了皇帝,果然并没有违背自己当初的承诺,登基后的朱元璋开始实施自己的肃清运动,在全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贪污”运动,直接针对全国各地贪官,朝中大臣

  • 揭秘中国历史上被扒墓掘尸遭施刑的四位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帝王乃万民之主,一国首领,拥有至高无上的生杀大权,金口一开,无人敢违逆。即便他们在百年入藏陵墓后,也没人敢去骚扰,因为这都是株连的大罪。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历史上遭骚扰的帝王陵墓还是有的,而且也不少,但是其间被扒墓掘尸遭施刑的帝王却为数不多,历史上共出现了以下四位:网络配图一、楚平王楚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