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的继任者蒋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诸葛亮的继任者蒋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853 更新时间:2023/12/17 3:13:53

刘备集团多多少少带有一点理想主义色彩。刘备从颠沛流离,到割据一方,始终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过程非常迅速。关羽北伐襄阳、樊城失败,被孙权偷袭荆州,“隆中对”破产;刘备发动对孙权的战争,结果在夷道、猇亭惨败,损失大批将士,让孙权彻底消化荆州;诸葛亮接手这个烂摊子,先后发动五次北伐,总体来说胜多负少,但收效甚微。

在公元234年,诸葛亮辞世,政事落到他的继任者蒋琬的身上。那么蒋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北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蒋琬其人

相对于诸葛亮的态度而言,蒋琬其实很不受刘备待见。简单说一下蒋琬的早期经历。蒋琬是荆州零陵湘乡人,在老家可谓年少成名,二十岁的时候和表弟刘敏都是一方名士。“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孙权、曹操重新瓜分荆州,刘备取得零陵、武陵、长沙、桂阳,领荆州牧,蒋琬成为刘备的州书佐,类似秘书一职。

刘备入蜀消灭刘璋,蒋琬也跟随入蜀,成为广都县长(大县为令,小县为长)。刘备有一次到广都县,发现蒋琬沉醉不醒,不理政务。刘备盛怒之下要处死蒋琬,诸葛亮劝刘备:“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刘备看在诸葛亮的面子,将其免官了事。也就是说,蒋琬和庞统的经历很是相似。不过为了突出庞统狂士的形象,《三国演义》中将喝酒误事的情节安在了庞统的头上(庞统记载仅为“在县不治”)。

虽然被免官,但蒋琬还是被重新用,先是到什邡县当县令;刘备进汉中王,蒋琬终于被调入权力中枢,成为尚书郎。之后就没有什么升迁的经历了。这样看来,刘备对蒋琬的态度其实并不是很重视,蒋琬后来能够官居要津,与诸葛亮的提拔分不开。

刘备病逝,诸葛亮成为辅政大臣,开府治事。蒋琬被任命为丞相东曹掾,负责人事管理的佐吏。随后蒋琬从东曹掾到参军,再到丞相长史。诸葛亮统军在外,蒋琬负责后勤工作。诸葛亮将蒋琬视作继承人,曾向刘禅上表,表示自己去世后,可以由蒋琬辅政。

二、开府治事

诸葛亮去世后,蒋琬继承了他的位置,大将军兼录尚书事,负责蜀汉的军政大权。但蒋琬和诸葛亮的地位和影响力远不能同日而语。从权力上,蒋琬没有开府的资格;从威望上,蒋琬更达不到诸葛亮的高度。当时诸葛亮新死,蜀汉人心惶惶,蒋琬作为继任者,“既无戚容,又无喜色”,行为举止和平时没什么两样。蒋琬凭借这份淡定从容的气质,不仅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同时也展现出一定的心理素质和个人魅力,在百官当中树立了威望。

公元237年,盘踞在辽东一带的公孙渊击退毌丘俭的进攻,自立为燕王。公元238年,魏明帝曹叡派司马懿统领四万军队,远赴辽东讨伐公孙渊。这虽然达不到“天下有变”的程度,但还是让刘禅泛起了一丝涟漪。刘禅令其屯军在汉中,有机会的话可以和东吴联合进攻曹魏。虽然公孙渊很快就被司马懿消灭,刘禅并未再对蒋琬压制,在公元239年更升为大司马,给予蒋琬开府治事的权力。

三、用兵以险

蒋琬与诸葛亮相同,也是积极的“北伐派”。江陵丢失之后,蜀汉无法履行“隆中对”中南线、西线同时出兵的规划,诸葛亮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凉州,以凉州为依托由西向东进军。从诸葛亮几次北伐来看,明显带有这种意图的。但是诸葛亮北伐中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运输线崎岖险峻,粮食运不上去。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均因粮草告罄撤军。蒋琬吸取诸葛亮的教训(也有可能是感受到实施起来的困难,蒋琬屯军汉中时,也让姜维北伐过几次),制定出一种比较激进的北伐策略。

蒋琬打算由汉水东下,进攻上庸。刘备在“汉中之战”取胜时,曾派孟达刘封攻占上庸、房陵、西城三郡,作为对襄阳、樊城的一个发力点。但是由于刘封与孟达争权,逼走孟达及其四千部曲,导致“东三郡”得而复失。诸葛亮生前曾经招降孟达(刘封撤回成都后,孟达进驻“东三郡”),也被司马懿迅速消灭。时隔多年后,攻打“东三郡”的计划再次被蒋琬提出。

蒋琬的计划是有一定道理了。一、水路运输非常发达;二、可以联络东吴从荆州出兵,集中兵力共同伐魏;三、如果蜀汉成功取得“东三郡”,就可以继续攻打襄阳、樊城、宛城、洛阳,继续履行“隆中对”;四、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由汉水攻打上庸,占天然地理优势。

结果蒋琬由于身体发病,没能实施。而且这个计划也遭到诸多人的反对。理由很简单,太过危险。诚然,攻打上庸是顺流直下,但是如果战斗失利,想撤军就是逆流而上,不容易脱身。在攻打东吴的时候,黄权就提醒过刘备这一点,但刘备没有听从。刘禅显然不敢赌这个计划,派费祎、姜维劝阻蒋琬。在众多反对声中,蒋琬搁置了这个计划,退而求其次,令姜维继续攻略凉州,自己屯军涪县,可以凭借发达的水路迅速行军,来应对东北方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244年,辅政大臣曹爽为了树立威望,打压司马懿,大举进攻蜀汉。刘敏(就是蒋琬表弟)陈兵兴势,王平后镇,层层防御汉中,以三万守兵抵御十万大军,等来涪县的援军。不过此时蒋琬已经病得很严重了,开始让权给费祎、董允,这次支援大概率由姜维带兵。

公元246年(《资治通鉴》记载为公元245年),蒋琬病逝。攻打“东三郡”的计划也随之胎死腹中。

小结

虽然蒋琬和诸葛亮同称为“蜀之四相”,但他的光芒无疑被诸葛亮掩盖过去。小编以为,蒋琬和诸葛亮一样,是一位值得钦佩的人物。在个人私德上,蒋琬宽宏有量;在北伐意向上,蒋琬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态度,甚至到了激进的程度。

他提出与诸葛亮截然不同的东进战略,虽然这个战略有一些不足,比如蜀汉决策层认为的太过悬危;比如东吴能不能与蜀汉戮力同心(对于荆州问题,东吴历来表现敏感;蒋琬自己也说东吴并不配合自己的计划,常常拖延);再比如蜀汉失去荆州后,水军的战斗力能不能保证(刘备在伐吴的时候没有运用水军保护陆军,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最后这份计划也没能够实现。但是蒋琬终究是继承了诸葛亮北伐曹魏,克复中原的志向,只不过因为朝中阻力和身体原因而壮志未酬,不得不令人为之叹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何要多次发动了对魏国的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不篡位,诸葛亮为什么除掉刘封,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深层原因

    你们知道三国时期,为什么总是蜀国攻打魏国?而不是魏国主动攻打蜀国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翻看三国的历史,太多的英雄人物的出现,让那段不足百年的历史有了活力和生机,同时在三国的序列当中,不得不说的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后来的发展,很大程度都和刘备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成也刘备,败也刘备。之所

  • 从私生子到西汉名将,霍去病到底有多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卫青霍去病哪里人,大汉战神霍去病,西汉六大名将

    私生子这个词汇,无论在古今中外,都是让大家讳莫如深的。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出生是不光彩的,没有人希望在别人奇怪的目光中成长,他们活得小心翼翼,不敢亮出自己的身份,甚至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生父生母。有这样一个人,他是虽然是人人厌恶的私生子,但他却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使所有和自己有关系的人

  • 车千秋一开始是个守墓侍卫,为何后来能成为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公孙止和裘千尺,共车千秋分一字,一开始就很强的小说

    大家好,说起车千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说到汉朝事情的“车千秋”应该大家听说过这位啊,他做得最高的权位的时候其实就是丞相了,说以说这个人其实还挺有才华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小编必须要告诉大家,那就是这个人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一位守墓侍卫,但是他只对皇

  • 赵云的妻子是谁?赵云有后代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飞的妻子是谁,刘备的后代现在都在哪里?,吕布的妻子是谁

    在刘备眼中,赵云“一身皆是胆”。这位三国英雄,更是赢得了后人的无限尊敬。有人盛赞赵云:“忠义不输关羽,严谨不输孔明,虎胆不输吕布。”然而,正史中却鲜有对赵云妻子的记载。不过,在蜀地流传着这样一则趣事:据说,不少人都说赵云刀枪不入,但赵云夫人却不相信。她觉得身经百战的丈夫,不可能身上没有一点伤痕,于是

  • 秦国宰相李斯,为什么会选择背叛秦始皇?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为什么不让李斯当丞相,秦始皇为什么杀李斯,李斯上一任宰相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出生卑微,后因才能被器重,李斯为何选择背叛秦始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高高在上的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权力,但是站得越高,摔得越惨!秦始皇宏伟一生,最终却得到他的背叛,李斯出身卑微,因为才能被器重,为何最后却要背叛秦始皇呢?“沙丘之变”改写了公子扶苏的一生,

  • 战功显赫的开国皇帝,最后却被亲儿子逼走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主动退位给儿子的皇帝,哪个开国皇帝把功臣都杀了,朱瞻基为什么只有2个儿子

    大唐帝国最出名的皇帝,李世民,绝对算得上一个贤君良主,后人对其的刻画描写往往是正面的居多,负面的很多时候都是寥寥几笔带过。但就是这样的李世民,其实他做出过一件有违天伦的事情,玄武门之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这次政变中,李世民先后杀死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后又逼迫自己的父

  • 三英战吕布,张飞真的能赢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志三英战吕布是真的吗,张飞与关羽联手能打赢吕布吗,三国演义原著三英战吕布赢了吗

    三英战吕布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结果在虎牢关前遇到了硬茬子:王匡麾下河内名将方悦在五个回合内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一个照面挂掉;北海太守孔融部下大锤将武安国还算凑合,打了十回合丢了一只手,但总算保住了一条性命。白马将军公孙瓒亲自挥槊

  • 一代名相魏征最后的结局为何那么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这就是唐朝名相魏征所说的什么什么,如何评价魏征,唐朝贞观年间宰相魏征

    众所周知,魏征是朝廷的肱骨之臣,给李世民提出过不少中肯的建议,被李世民认作标准的谏臣,做出过不小的贡献。魏征死的也很风光,魏征病死时李世民感慨到自己失去了一个一面可以正自身言行举止的镜子。但就是在魏征去世以后,李世民的态度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甚至是亲自砸了魏征的墓碑。魏征者,原本是大唐太子李建

  • 赵光义之子装疯卖傻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烛影斧声,故意装疯卖傻,赵光义儿子

    作为万岁万岁万万岁的专有对象,皇帝一职的诱惑力实在惊人,古往今来,为了能头顶一串算盘珠子,多少仁人志士刀口舔血,多少虚妄草包手段使绝,无他,这玩意儿很让人上瘾。且不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一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就足以让多数人澎湃不已,而言必称朕,行必称御,哪怕躲在后宫里不出来,无耻文人也能美其名曰:

  • 垓下之战后,项羽为何没办法再创奇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项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项羽垓下之战的故事,垓下之战三个场景

    大家好,说起项羽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是无可争议的悲情人物。项羽在年少时,已经表现出了十分有个人想法,至少和当时的很多孩子都不一样,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是: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羽不学习这些,并不是他赖,而是他不想学这些“无用”的本领,在项羽看来字只不过用来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