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事无成的曹参为啥被人称赞,被视为贤相?

一事无成的曹参为啥被人称赞,被视为贤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087 更新时间:2023/12/20 13:05:3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宰相曹参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用今天的职场作类比会更直观:假设咱们身在一个刚从大动荡中平稳下来、正步入正轨的企业,某天迎来了新一任职业经理人。你是希望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加折腾,还是更愿意他继续稳定局面、带领众人和气生财?

相信正常人都会选择第二种;而这也是曹参担任宰相时的定位。

在不同时期,同一个组织面临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完全相同,对于体系内的人员要求也随之变化。一个优秀的从业者,总能与时俱进、找清楚自己的定位,并且在岗位上最大化展现自己的价值。在《史记》中,曹参之所以能与萧何、张良、陈平周勃共同跻身世家之列,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能力。

秦末大起义爆发前,曹参和萧何一样,都是沛县的公务人员。他的职务是狱掾,通俗点理解就是管监狱的。这一职务看似不起眼,但在那个时期连续出了好几位大人物:除了曹参,还有后来被项羽封为塞王的司马欣

在当时,曹参的职务比刘邦高,名声也不小:“居县为豪吏矣”,是沛县有头有脸的著名官员,可见在他这一岗位上表现得很不错。

刘邦带领沛县老乡们起事后,当时各路诸侯的主要任务就是推翻秦朝统治、在乱世中谋求生存发展,此时急需的人才主要有两种:运筹帷幄的谋臣、征战沙场的将领。监狱管理人员出身的曹参,很快找准定位、及时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一位威名赫赫的将领:

在进入关中之前,曹参跟随刘邦四处征战,爵位经历了中涓、七大夫、五大夫、建成君,杀进关中后,被封为建成侯,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位居列侯,履历让人佩服。

楚汉相争期间,曹参被封将军,担纲主力参与平定三秦;公元前205年起,他跟随韩信征伐魏、赵、齐等地,击败龙且率领的楚军,同时还消灭了原齐国王室的多名田氏勋贵。 垓下之战期间,他留守齐地,“平齐未服者”。

公元前201年,刘邦重新分封列侯。曹参的战功被整理如下:“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因此,群臣都认为他的功劳应名列第一。但出于制衡军功集团的考虑,刘邦把留守关中负责政务的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则排第二,被封平阳侯、食邑1万多户。

总而言之,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身经百战的曹参逐渐成长为沛县元老中的头号将领;更重要的是,在韩信独领一军后,曹参几乎一直如影随形,成功的帮助刘邦把这支军队牢牢掌控在手中,这就是刘邦能够多次畅通无阻进入韩信军营夺取兵权的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曹参并不是碌碌无为的庸才,而是学习能力极强的宝贵人才。

而在治天下的阶段到来后,刘邦团队的主要任务随之变化。当时西汉王朝对内面临着两大任务: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正常发展,平衡皇权与相权、维持政权稳定。而曹参作为核心元老,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但他的对策很简单,总结起来只有两个词:清静无为、萧规曹随。

在史学界看来,直到汉武帝即位时,西汉王朝一直采取的是无为而治的方针,而根据史料记载来看,首个明确运用这一治国哲学就是曹参。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曹参在齐地采取清静无为之术,好像是事出偶然。

起初,曹参担任齐国的相国,辅佐刘邦的长子刘肥,但他俩都没什么治国理政的经验。鉴于齐地向来是儒学的热土,于是曹参“尽召长老诸生”,召集了一百多位齐地儒生,向他们请教治国方略。

但很遗憾,那时的儒生们擅长的事打嘴炮,对于怎么治国也没什么主意,他们众说纷纭、意见形形色色,曹参差点被他们搅晕了脑袋:“参未知所定”。

正在头疼时,有人说胶西盖公有治国大才,于是曹参花大价钱请来这位高人。对方认为“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从此曹参决定采用道家的黄老之术治理齐国,并且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但实际上,这一选择背后有着现实的考虑。

从《史记·吕太后本纪》我们可以发现,在曹参担任齐相的同年,齐王刘肥入朝时,差点被吕后用毒酒毒死;其后他听从内史的建议,以“为鲁元公主提供汤沐邑”为名,把辖区内的城阳郡献给朝廷,这才安然返回了齐地。

但这并不代表着刘肥从此就高枕无忧了。首先,他是刘邦的长子,但不是吕后所生,理论上仍会威胁汉惠帝的帝位;其次,他的封地齐国向来以“有钱”闻名,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富甲天下。两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想要吕后彻底放松对齐地的警惕谈何容易。

如果刘肥遭殃,作为齐相、功臣的曹参,自然也没有好果子吃。因此,当时听了那些儒生的话后他看似“未知所定”,实际上应该是不满意才对,儒家的治国理念带有积极入世的色彩,显然会刺激到吕后;只有采用清静无为之策,才能维持中央与藩国的关系、保住曹参本人的地位和性命。

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原本征战沙场的军事家曹参,摇身一变成了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政治家;终其一生,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处理君臣关系,他都遵循了这一理念。

萧何死后,曹参入朝接班,也开始了自己韬光养晦、明哲保身的全新阶段。他的主要思路就是我们熟知的“萧规曹随”。

对于怎么处理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当初的萧何树立了正确的榜样,并且因此得到了吕后的认可。那么,曹参的最好办法,就是延续萧何的所有做法,“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首先,古往今来所有政治家/领导最反感的,莫过于被人认为自己无能、只会捡前任的现成;于是,为了凸显自己的存在感,几乎都会“新官上任三把火”,既展现能力、又能扶植嫡系;而曹参一反常态,丝毫不忌讳沿用曾经的对手萧何的所有政策,给人造成一种自己没有野心、能力平庸的印象;

其次,作为军功集团的头儿,曹参用碌碌无为、照搬旧政向吕后等人表明,自己这些老伙计并没有扩大利益、改变权利分配的图谋,而是坚决围绕在以吕后、惠帝为首的皇室周围,为实现汉朝廷事业的蒸蒸日上而共同努力。

因此,当汉惠帝埋怨曹参不干活、试图通过曹窋(曹参之子)表达不满时,曹参会痛打儿子200大板;面对汉惠帝的进一步追问,曹参甚至搬出了刘邦和萧何,以惠帝和自己不如这两位前辈为由,成功掐断了对方破坏现有稳定格局的苗头。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既是西汉初年的客观需要,也是曹参等功勋集团明哲保身的聪明选择。在这个过程中,皇权与以相权为代表的的“臣权”达成了暂时的平衡共存,百姓也得到了难得的恢复机会。

因此,虽然曹参在相位上“混”了三年、天天喝酒,但在他死后,民间对他的歌颂不绝于耳:“萧何为法,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不瞎折腾,不搏出位,这样的政治家\领导者,古往今来都很难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文鸯:比赵云更神勇,真正能在敌军中七进七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文鸯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拜罗贯中的生花妙笔所赐,三国名将赵云的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长坂坡七进七出曹操阵营的桥段,更是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其实在正史当中并没有这段记载,而真正能在敌阵中七进七出,还能保持毫发无损的猛将,是神勇远胜赵云的文鸯。文鸯本名文俶,小名阿鸯。文鸯出

  • 许褚那么厉害,为何会前后两次都败给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许褚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许褚,乃曹操麾下不可多得的猛将,与被誉为“古之恶来”的典韦齐名,许褚力大无穷,曾拉着牛尾行走百余步;典韦威风凛凛,曾在溪间奋力追猛虎。与敌将对阵,许褚鲜有败绩,曾飞石退汝南葛陂贼兵万余人;先后与典韦大战两次,仍然不分胜负;曹军征战吕布时,许褚

  • 盘点三国时期三位实力超凡,但是还没来得及发挥才能就早逝的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徐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东汉末年分三国,群雄并起,战争不断,烽火不休。自古乱世出英雄,在这片乱世中,英雄频出,英勇善战的将士和运筹帷幄的谋士可谓是层出不穷。然而,在这些人中,有的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有的却英年早逝。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三位实力非凡却还没来得及发挥自

  • 张绣谋反时,没了马匹的曹操为何不混在步兵中逃走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飞一声怒吼吓退了曹军,赵云单骑救主,翻身跳进枯井的是谁

    每当一提起曹操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公元190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卓大军。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当时关东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一带,曹操因愤恨董卓而决定与之决

  • 汉武帝晚年发动“巫蛊之祸”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汉武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公元前90年,已经六十六岁高龄的汉武帝刘彻在冷清的未央宫中忽然从梦中惊醒——他又梦到了去年被迫在湖县自杀的太子刘据。他回忆起这个从小及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嫡长子,想到父子俩这几十年来的亲密时光,他不禁泪流满面。在平复情绪之后,汉武帝拿起桌案上的奏折,突然看到一个叫田千秋的郎

  • 汉献帝在曹操死后,喜什么忧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死后,汉献帝又有怎样的心情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很多人都曾经疑惑过,说曹操死后,汉献帝当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说喜忧参半,那就来揣测一下吧,毕竟在史书上也没有记载,而有关的记载也仅有短短的一句。《后汉书·汉献帝本纪》记载: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魏王曹操薨,子曹丕

  • 作为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在投降之后有哪些硬气的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孙皓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亡国之君的命运大都很不堪,不是死于非命,便是忍辱偷生,在投降后依然能保持骨气者,简直是凤毛麟角,而东吴末帝孙皓便是典型代表。那么作为亡国之君,孙皓在投降西晋后都有哪些硬气的表现呢?孙皓是东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年幼时深受祖父的喜爱

  • 乾隆曾纳一对祖孙俩为妃子,这两人待遇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近几年来清宫剧的热播,让我们这些对清朝的历史,有了一个更详细的了解。在这些清宫剧当中,最令人大饱眼福的应该是后宫中的那些妃子了。这些妃子不管是在那个皇帝的妃子,她们的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得到皇帝的宠爱,从而让自己在后宫的地位越来越高。在乾隆时期,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乾隆曾纳过一对祖孙俩为妃子。虽然这两

  • 夷陵之战时,曹丕不联合刘备灭掉东吴是有所顾忌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夷陵之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刘备算是诸侯当中起步最艰难但是却又是同辈诸侯中逝世最晚的一个,他在最后虽然拥有了三分天下的土地,但是对比其他两家他还是比较弱的,再加上关羽失荆州和夷陵之战的失败,使得蜀汉元气大损远不如前,东吴也同样遭受

  • 糜芳投降东吴后,在东吴的境遇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糜芳投降东吴后,成为东吴的将军,他之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公元219年,这一年对于刘备来说真的是喜忧参半,因为就在这一年他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而且是正面击败尽夺曹操汉中之地,穷了半生的刘备可以说在此时是不可一世;但忧的是千里之外的荆州战场,刘备的荆州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