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代学霸皇子养成:早晨4点上学 一年歇6天半

清代学霸皇子养成:早晨4点上学 一年歇6天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61 更新时间:2023/12/29 2:51:26

在我们了解清代皇子教育之前,不妨先看看如今北京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以此为参照,或许我们能看到古今教育的异同。北京五中紫藤文学社社长乔于月琪新学年将升入高二,她介绍,五中的学生早上八点开始上第一节课,每天八节课,每节课后有十分钟的课间,高一一年一共有十三门课,周一到周三每天最后一节课都是选修课。学生一般下午四点半左右放学,放学后可以进行社团活动。

乔于月琪很喜欢学校的师生关系,在五中“尊师”也可理解为是“亲师”,“我们给老师们起外号,开玩笑,只要不过分,他们都会欣然接受,老师们上课也会采用聊天式的教学,课堂气氛特别融洽。”

课外活动已成为衡量一所中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五中为学生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社团活动,希望学生们的兴趣不被繁重的学业压力所湮没。“我身边的很多同学在社团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些人还找到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乔于月琪觉得相比古代学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今天的学生们有各种各样的选择,这无疑是幸运的。

早晨四点上学 一年歇六天半

网络配图

乾隆帝弘历和弟弟和亲王弘昼同时在上书房读书,每次宝亲王都能第一个把所有的功课学完。而就在他无所事事的时候,福敏便还要求他在学完了当天课程之后提前预习下一天的课程,这样明天在学习时就等于是复习了。但每次当宝亲王把额外的功课都弄完了以后,可怜的弟弟和亲王还在弄自己的作业,磨到了放学的点儿也没有搞定。这时福敏则会对宝亲王说:“你自己的弟弟还在这里用功,你这当哥哥的怎么可以不等他而提前撤呢?”于是又给他布置了新的任务。乾隆皇帝在即位后回顾这段往事时,曾提到当初老师对他的良苦用心。

至于皇子们的假期,说出来您可能都不敢相信。今天的学生寒假、暑假、大长假、小长假,再加上周末,这一年差不多能歇个小半年。就算是初三、高三的学生,在艰难的岁月也能不时休息几天作为调和剂。但是这帮小皇子们,从六岁开始,每年的假期只有元旦一天、端午一天、中秋一天、本人生日一天、老爹生日两天,年三十儿可以早放半天儿外,别的假日就没有了。那时候还不兴一周七天之说,也没有周末的概念。所以这些小皇子们加在一起休了一个三百六十五天的小零头,也真是非常辛苦的。

有些活动也是清代皇子们学习的一部分,如清朝皇帝经常参加的“木兰秋狝”活动中,我们就经常能够看到皇子的身影,另外有一些朝廷例行的祭祀活动,也有时会由皇子代劳。当然,为了锻炼这些皇子的从政能力,一些国家事务有时也需要他们去参与处理,甚至是文化上的盛事,例如编纂《四库全书》,都不忘了让皇子们充当编纂官的角色。这些活动让他们的各项能力都充分地得到了锻炼。

皇子们读书的地方在乾清门内东侧的廊房,称为“尚书房”(道光皇帝期间改称上书房)。从六岁开始,他们便开始入学就读。至于毕业的年龄基本上没有固定的要求,有些皇子甚至要读书读到三十岁左右(这搁现在得是超级博士后)。

皇子们每天上课严格的作息时间可能会让今天的人难以置信:每天早晨四点多“到校”,直到下午四点多才“放学”。皇子清早一到校就要开始“早读”,即诵读前几天所学的经书,或者是对于当天要讲解的内容进行预习。虽贵为皇子,但他们是绝对不敢怠慢这件事儿的,因为上书房总师傅会经常来检查大家的功课,不过老师检查要是和皇帝老爹的抽查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皇帝的抽查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不是学生受罚,就是老师倒霉。当老师在教学方面出问题时,皇帝直接由家长华丽转身为校长兼教委主任,对老师进行扣工资的惩罚,甚至可以直接将老师开除或是治罪。这么想想老师们要想当好也得是蛮拼的。

皇子们的老师是有级别的,最高等级就是刚才提到的“总师傅”,这就有点类似于学校的教务主任。其下有若干名师傅,这就是各大主科老师。这些师傅所教授的内容基本都是汉文化中的儒学经典。而满文则是由次一等级的“谙达”来教授。除了满文谙达还有蒙古文谙达。蒙古语和汉语都得算是皇子们的“外语”了。但由于受汉文化影响太深,他们对于汉语的学习甚至要比满语还重视。相比之下,教授满语的谙达比蒙古语谙达有明显的学科优势,谙达们的待遇也不一样——蒙古语谙达必须站着讲,满语谙达则可以坐着讲,毕竟满语对皇子们来说也是母语啊。

皇子们一天的正课是从体育课开始的,授课者是专门负责教习拉弓射箭的 “谙达”,称为“伯哩谙达”。这拉弓射箭可是满族最为传统的运动项目,顺治年间在紫禁城寸土寸金的地方兴建了一座“箭亭”,以提醒满族子孙不忘习武之根本,可见清朝皇室对其之重视。

网络配图

体育课后是蒙语课。清代由于和蒙古各部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满文的创制都直接参考了蒙古文,清代很多后妃也都是蒙古族人,因此蒙语在宫中有语言环境,而且每年皇室和蒙古王公都会聚会,皇子们也能够有机会参与,因此可以经常练习蒙语。而这恰恰是我们现在英语教学所缺失的:孩子们除了课堂上的四十分钟,生活中基本没有语言环境。故而得不到实践,学生学习吃力在所难免。

蒙语课之后便是母语满语的学习了。清代的满语教学注重语言本身以及翻译。满语大多是皇帝和家人或者族人交流时使用。所以现在看的清宫戏,真要是还原本色,估计95%以上的内容观众是看不懂的,连后妃是夸皇上还是骂皇上都弄不明白。每天皇子们学习满语的时间也不算长,大概在一个小时左右,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超级大主科——汉语的天下了。

清代汉语的教学和今天不太一样,上书房的课程分得特别详细:在结束了前面谈到的学习之后,皇子们会吃早餐稍事休息。之后上午的汉语课程基本上就是温习前面所学和讲一讲当天的内容,午饭过后则是习字,念古文,念诗等等。基本上要到每天下午四点钟左右所有的皇子们才可以放学。有意思的是有的老师也会将个别生单独留下辅导。

皇帝叮嘱老师严管皇子

在清代,皇子们一般都对自己的老师崇敬有加。而作为家长的皇帝,也为皇子们起到了非常好的垂范作用,真正做到了尊师重教。雍正元年设立上书房时,雍正给侍从们下旨说:“给老师们准备桌椅,课本和笔墨纸砚都摆放在桌子上。皇子们给老师们行礼的时候,你们要劝他们接受,如果实在不肯接受,那就让皇子们对着老师的座椅作揖,这样皇子们才知道尊敬老师的重要,而他们也能尽心竭力地给他们上课。至于老师们的饭菜,你们也要精心准备。”乾隆元年乾隆皇帝在给皇子们选完师傅之后也对师傅们说:“高尚情操的陶冶,必定要从青少年抓起的,你们可以尽心竭力地去教,如果有个别不听话的,该严厉就得严厉。自古都是严有益宽受损,这些道理皇子们长大就明白了。”这多像现在家长们的口吻。说明从古至今,无论帝王还是普通百姓,都是望子成龙心切。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值得一提的是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以及咸丰皇帝的老师杜受田。朱珪为人正直,是清代有名的清官。嘉庆皇帝对他的评价是: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这后半句比较好理解,前半句指的是这位朱师傅四十多岁时原配夫人去世。由于夫妻二人感情非常好,他后面三十多年中没有再娶。朱珪去世后,嘉庆皇帝连着下了三道圣旨,主持了老师祭奠及安葬的事宜。并亲自前往老师家里吊唁。可是朱老师家里真是太寒酸,以至大门太矮,皇帝的御轿无法进入。嘉庆皇帝只能走下轿子步行入内祭奠,可见他们的师生情谊之深。

杜受田是咸丰皇帝的恩师。有一段史料,记载了一段颇有意思的往事。在道光皇帝的诸位皇子中,咸丰无论从才干还是能力上都比不过自己的六弟奕。于是杜老师为了让自己的学生出人头地,亲自传授了如何在各种场合掩饰缺点的妙招。一次道光携诸皇子外出打猎,偏巧咸丰不擅长这项活动,于是在杜老师的授意下,他在诸位皇子使出浑身解数拼命打猎时只是静坐一旁观看,别的兄弟问他,他只说身体不适。等回到道光皇帝那里展示战利品的时候,奕兴冲冲展示自己猎获的战利品,而咸丰则是两手空空。于是道光自然开始询问为何会如此,这时他的理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现在正值春日,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我怎么忍心为了一己之快来荼毒生灵呢?”道光听完当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说这才是真正的明君所为。您看见了吗,明显的超级劣势就这么在老师的指导下瞬间华丽转变为仁君之德了,足以见名师对于学生的影响。

情谊归情谊,这书房里的规矩该有还是有的,甚至有时都让人觉得有些苛刻。每天早晨、中午两顿饭,早饭七点半开饭,午饭十二点开饭,均由服侍人员送到书房的下屋。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有皇子没有完成自己的课业,那就只能是耽误大家吃饭时间了,直到师傅认为他已经完成了任务才可以去吃饭。随侍的服务人员和太监没有一个敢催师傅的,因为他们明白,催一次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网络配图

很多人会问,当年皇子们是否也像现在的学生一样有课间休息,实话说还真有,但是宫里的规矩是每天除了早午饭之外,休息不能超过两次,每次不能超过一刻钟。而且这些休息是要经过师傅允许才可以。每间教室都配备有教鞭,师傅可以随时对违规、违纪的皇子们进行惩罚。但是师傅们也知趣,没有人敢真正拿着教鞭抽这些龙子龙孙,顶多也就是罚抄书或是默课文,最严厉的也不过是让皇子们站着听讲。这些个方法基本延续到了现在。

皇子们的侍从,在皇子读书的时候一定是老老实实在教室外面恭候的,如果他们随意走动或是高声谈话,后果同样会不堪设想。

而对于违纪的皇子或老师们,惩罚同样比较严厉。乾隆年间曾经有一次皇帝发现皇子在圆明园读书的时候“翘课”,结果下旨严厉申斥了这位皇子,较为郁闷的是上书房的相关师傅们因为没有及时上报皇子旷课的事情也受到了牵连。甚至将这件事情全盘记录下来,以“公示”的形式张贴于上书房,这也算是今天的一种“记过处分”吧。而乾隆末年的一次考勤抽查,竟然发现上书房个别老师“翘课”,盛怒之下的皇帝对于所有相关的老师进行了严厉的惩处,这其中就包括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刘墉刘大人。

“学霸”皇子们

在这样严格的教学体制之下,皇子中涌现出了相当多的“学霸”。康熙皇帝当皇子时就非常好学,他曾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天文、数学、地理,还学拉丁文,康熙皇帝在数学方面的造诣非常深,今天数学方程里的元、次、根是中文译法,据说都是他创造的,如果让今天的数学学霸们跟康熙来一场解方程比赛,未必能完胜。或许继承了老爸的高智商,康熙帝的皇子们,几乎个个都能称得上是栋梁之材,只可惜皇帝只能一个人当,竞争失败者常常成为阶下囚。但是即便如此,他们的才能也是不能抹杀的。以下列举几个皇子的成绩,让大家领略一下学霸风范。

胤祉,康熙皇帝第三子,著名的文化人士。他这辈子最大的业绩就是组织学者编写了《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这两套书。您别小看这两套书,前者分为上中下三册,分别讲述天文历法、音乐(书中提及了西方音乐五线谱的原理和用法)和数学三个方面。尤其是其中的数学分册,几乎可以称为当时最为权威的数学百科全书。而《古今图书集成》则完全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了。除了上面的业绩外,胤祉还特别擅长书法。康熙皇帝景陵圣德神功碑碑文就是他亲自书写的。遗憾的是这位学霸最终卷入了皇储之争,被雍正皇帝永远禁锢于景山永安亭。

胤禟,康熙皇帝第九子,生母是清宫戏里大名鼎鼎的宜妃郭络罗氏,著名外语天才。因小时候得过一场重病,险些要了小命,最终被西洋人治好。从此他对欧洲人非常有好感,对于西方文化充满好奇。除了在上书房接触的蒙语和汉语两门“外语”之外,他还自学了俄文。甚至他还能够利用和俄文字母非常接近的拉丁文字母来标注自己的母语满文,从而创造出了一种专门用于躲避政敌,给自己的家人和亲信写信的文体。当然最终这项发明成了他的一项罪状。除了在文字上做文章,这位皇子的另一大爱好是喜欢发明创造,如十四阿哥胤祯西征的时候他就亲自绘制过一张战车的结构图送往前线,足见其学问之渊博。只可惜最终卷入储位之争,因支持皇八子胤禩而被削除宗籍,并被改名为“塞思黑”,死于狱中。

弘历,即乾隆皇帝。这可是位超级大学霸。乾隆皇帝对于汉文化的造诣之深是很多大家所不能及的。他亲自主持设计的清漪园(即今颐和园)现在已经名列世界文化遗产,而且他一生作诗无数,虽然精品不多,但总数量却比全唐诗加起来还多。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为了迎接前来给自己祝寿的六世班禅,乾隆皇帝开始学藏语,不长时间,就达到了用藏语和班禅大师谈论法理的水平。另外,乾隆皇帝还

网络配图

是非常著名的书法家和文物鉴赏家。

永瑆,乾隆皇帝第十一子,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为“乾隆四家”。其书法作品兼学赵孟頫欧阳询,但是又不拘泥于二者,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独特的创新路。但这位学霸却有一个非常让人费解的缺点——抠门。其抠门程度简直比寻常百姓都要命。自己的爱马死了,按说出于人情,应该将马埋葬了,可是这位学霸却提出将这匹马大卸八块做一个“全马宴”。自己的媳妇娶进了门,王爷大人将所有的嫁妆全部没收,并美其名曰代其保管。甚至在自己的府中专门兴建了一座建筑作为贮藏钱财的金库。俸禄、卖字画的钱和别人孝敬他的钱基本上是只进不出,全都存在了金库中。这可就有点像是读书读成了书呆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寻秦记》中赵倩公主发现了什么秘密而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寻秦记公主第几集死的,寻秦记公主为什么死了,寻秦记吕娘蓉结局

    《寻秦记》赵倩是香港武侠小说作家黄易所塑造的一位女性人物。《寻秦记》赵倩可爱、善良,是一位出身高贵的王宫公主。如果说纪嫣然和琴清是温婉的代名词,那么赵倩就是乖巧的代名词。自幼生在王宫中的赵倩不谙世事,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图片来源于网络当赵倩遇上项少龙后,项少龙带着赵倩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从

  • 嘉庆帝的“滑落曲线”:只是平庸的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嘉庆帝身世,嘉庆皇帝年号,嘉庆帝的资料

    紫禁城之变是大清衰势的一个特殊表征。在它的背后,是大清深层次问题的不断恶化:人口压力没有丝毫减轻,流民越来越多,土匪四起,邪教横行。除了天理教之外,什么静空天主、老佛门、一柱香、红阳教、清茶教、大乘法门等教门,接踵而出,目不暇给……嘉庆皇帝实际上已经做到了他的观念范围内最大的努力。他对每一个问题的处

  • 齐国丑女钟离春才是齐国真正的执政者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有几个齐国,钟离春有后吗,钟离春是美女还是丑女

    丑女钟离春是战国时期的齐国无盐邑,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东明县。丑女钟离春的事迹到现在都还在盛传,那么你们是不是很好奇关于丑女钟离春的事迹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丑女钟离春这个人物吧。丑女钟离春丑女钟离春之所以叫她丑女,是因为她真的很丑,她的头是凹的,两眼就像窟窿一样陷得很深,丑女钟离春身材比较高挑

  • 古人逆袭:李世民被骂昏君 海瑞用生命打土豪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贤臣遇到昏君,大唐之无敌李世民,李世民是明君吗

    光宅元年,徐敬业在扬州造反,骆宾王作《讨武曌檄文》,其中有“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等句子,既说武则天是个不折不扣的“土豪”暴发户,又批武则天“作风”有问题。武则天看到檄文后,“嬉笑”了一番,说该请骆

  • 道光寒酸除夕宴:四菜一主食 荤菜是鸡蛋炒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大荤菜谱,寒酸造句,六荤六素菜单

    清代的诸多皇帝之中,过年最忙的,当属雍正无疑。其实,雍正的忙,不只是过年,平常更是如此。不说清代,哪怕和其他朝代相比,雍正的勤政也是罕有敌手的。哪怕过年,这位勤政的皇帝都忙得团团转。网络配图还在登基的第一年,雍正就没闲着。照理说,熬了这么多年,才如愿登上了帝位,又是登基后的第一个新年,雍正怎么说也该

  • 努尔哈赤反明最牵强理由:被戴了一顶绿帽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为何放任努尔哈赤,明朝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明朝做什么官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这注定是一个不是很平凡的日子,对于大明来说,这一天以后面对的将不再是一个只是为了抢点什么而奋斗的小部落,而是一个野蛮而强大的国家,金。努尔哈赤在经过了几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实现了女真各部的再一次统一。那一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即位,自称金国汗,定国号为金,年号

  • 乾隆皇帝创下三项世界记录 无人能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什么是无人能及,乾隆怎么活了这么久,乾隆退位后活了几年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最有玩味价值的就是清高宗乾隆了。康熙和雍正爷俩辛辛苦苦治理天下,所以等到乾隆继位的时候,正赶上了大清帝国最繁荣昌盛的时候。乾隆帝手上,开疆扩土,壮大版图,修《四库全书》,建三山五园,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网络配图所以他曾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十全老人”。这当然是大话,自古及今,哪有

  • 明朝历史上宰相胡惟庸勾结日本造反那事靠谱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的宰相有哪些,明朝胡惟庸是忠臣吗,明朝历代宰相

    被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打入《奸臣录》的胡惟庸,是朱元璋干掉的中国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为朱元璋屠杀战友立下“汗马功劳”,但最终同样没有摆脱“兔死狗烹”的命运。权力野兽朱元璋是个罗织罪名的高手,他给自己的帮凶胡惟庸罗织了很多罪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图片来源于网络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项罪名是“通倭罪”

  • 嘉庆皇帝只是个“平庸的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嘉庆帝后面还有什么帝,嘉庆帝之后是谁当上皇帝,乾隆皇帝简介

    嘉庆皇帝的二十多年统治,就在这一日日抱怨、迷惑、痛苦、尴尬中过去了。二十多年间,虽然经常心灰意懒,但是他从来没有放松过权柄,一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不倦地处理政务。其实,这种勤奋已经成了一种惯性,成了一种“懒惰”着的勤奋。他弄不明白为什么他越努力,形势就越糟。他不明白他已经在中国历史上找遍了所有药方,

  • 西汉大将军卫青之墓 远征匈奴气势长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卫青与匈奴大决战,卫青杀了多少匈奴兵,卫青杀敌数量

    西汉时期,汉武帝手下两大能人之一,卫青,一生大战匈奴,立下战功无数,葬于兴平县,虽然遭到一定破坏,但至今依然能感觉到当年的英雄气概!网络配图卫青(?—前106年),字仲卿,西汉名将。汉时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母亲是平阳侯府里平阳公主家女仆,人称卫媪。卫青在其母亲膝下度过童年生活。后来年龄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