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杨广为何背千古骂名沦为暴君

隋炀帝杨广为何背千古骂名沦为暴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68 更新时间:2024/1/26 19:02:13

就历史发展角度论,由杨广的所作所为看,他不应是个该挨骂的人物。为什么这个皇帝会背上千古骂名?完全没有想法...他和唐太宗的政绩也差不了多少吧...那些亦与史实相舛。此人起码在三个领域里都有不寻常的建树。头一件事,是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那些双手沾满黎民特别是文人鲜血的,却有人为之大唱赞歌。骂杨广,委实有欠公平;其二,首创科举;其三,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少见的佳篇。其人作为如此,却挨骂一千馀年,实在是:冤哉,杨广。

中国的科举,是政治措施,亦是文化制度,隋代是其发轫期。对此起决定作用,并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两位帝王,即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而两朝帝王中,杨广又是主要的。

就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看,吸引文人人仕,以扩充、更新统治集团,各个时代都不可或阙。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时代,都有各自的相应制度。而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主要是指读过书,具有某种文化素养的个人,任何社会时代,都须求得其出路,表现出自身的存在价值。故旧时的科举制度,作为特定阶段的政治文化措施,是历史的必然。

网络配图

为什么说,科举的开创者主要是杨广,而不是乃父杨坚。因为,这一制度的形成,杨坚只是为之奠定基础,而到杨广才正式开始。杨坚的最大贡献,是开皇七年(公元587)下诏废“九品中正制”,改为诸州岁贡三人,各州郡每年选送三人到京师长安参加中央级考试。

所谓“九品中正制”,是三国时曹魏确定的选人入仕制度。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于各州郡设立“中正官”,将所属的人士评为九品,朝廷据品选用官吏。这就是推行了三百馀年的“九品中正制”。

曹魏取此以选任官员,并为此后几个朝代所袭用。但却不是曹魏的首创,而是汉代任官方式的沿袭,他不过只是作了制度化的明确规定。两汉选用官员,原先就是由地方长官担负向朝廷举荐人才的使命。这时的地方长官或地方主管财政收支的主计吏,每年向中央朝廷述职时,同时还连带向朝廷推荐,当地有哪些才品俱高之士可供朝廷挑选任用,或直接出任,或经“贤良方正”、“孝悌廉明”、“秀才”(后汉避刘秀讳,改称“茂才”)等制科考试,然后授官。

两汉由地方官向中央推举人员以及举行制科考试,往往名不副实,走过场的为多。对此,最好的说明是当时的民谚,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①有趣的是曹操青年时代,即后汉末年,也曾举为孝廉,《三国志·武帝纪》谓其“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年二十,举孝廉为郎”。曹操的才能来得,自无疑问,但这位未来的政治家,“放荡不治行业”,与孝廉却联系不上。地方官推举的实际状况如何,可想而知。这是两汉时代官员集团的补充更新,以及文人入仕的一种方式。所以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是任官方式的大改革,从统治集团更新的角度说,杨坚的这一新措施与前朝相比,是历史的进展。

但隋文帝时开的科目不多,仅“志行修谨”、“清平干济”等科。而且这几个科目与汉代的“贤良方正”、“孝,睇廉明”、“博学鸿辞”等相比,实质差异不大。所以,隋文帝的时代,只能说是科举的酝酿或萌芽。

网络配图

正式开始实行科举的,当是隋炀帝。据《隋书·炀帝本纪》载,大业三年(公元607),炀帝下选士诏书,曰:

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自古明君哲后,立政经邦,何尝不选贤与收采幽滞。……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隽,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

由这份诏书可见,从炀帝大业三年起,科举列为政令,这项影响深远的政治文化措施,便从此正式开始。诏中还有“十科举人”语,指的是进士、明经等科目。唐人谓其科举上承隋制,此其渊源也。

隋皇朝在割据势力膨胀和农民起义的战火中,很快就灭亡了。由杨广(也包括乃父杨坚)开创的科举,后人大都没有在意。其历史功勋亦远不能与其开运河相比,但影响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人们的思想心态,却是不可忽视的。

大多数人,虽然不一定知道杨广,但都知道大运河。杨广一生的最大功业当然是开凿运河。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开辟这条沟通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其历史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网络配图

这是一位奇特的皇帝,在历史上立下如许大功,留下的却是骂名。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人们从舞台或荧屏了解历史所致,而是历史文献,也都时见此人荒淫残暴的记载。杨广的谥号“炀帝”是个恶名。唐张守节《谥法解》曰:“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名”,谓谥号乃一生行迹的论定。又曰:“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给他盖棺论定的便是个恶谥。不过,给杨广定此谥号的,可以推断是在唐代。杨广于扬州死于宇文化及之手时,李渊已占据隋代京城长安,立14岁的杨侑当了几个月的傀儡皇帝,实际上此时已是李家天下。可见,定杨广谥号为炀帝,论定他一生行迹的,乃唐代的官方。

话说南朝后主死时,正是隋炀帝即位之年,这位雄心勃勃的新君赐给前者一个“炀”谥。按《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孰料14年后,隋炀帝的表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也给他加了个“炀”字的谥号。笑人者终为人笑,亦莫大的历史讽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一代枭雄曹操如何因好色而失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总说十个男人九个好色,可是好色并不可耻,也不是什么大错,毕竟就连孔老夫子都说:食色性也。但是因好色而失了天下那就有点因小而失大了,说来也不会有人信,毕竟没有人没拒绝的了问鼎天下的机会,可是越是不可能之事往往就越会发生,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据悉,曹操就是因为太过好色而失去了问鼎天下的忌讳。以下文章小

  • 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铁画银钩历来久负盛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要数宋朝人最爱读书,整个大宋王朝读书成为时尚,连皇帝也不例外,完全是读书人的天堂。其实,风流儒雅的宋朝人,不只爱读书,而且很幽默。图片来源于网络宋太宗时,胡旦被称为科举史上最自信的状元。胡旦晚年,因患眼疾,在家闲居,闭门不出。史官为某贵侯作传,因为出身贫贱,曾以杀猪为业,史官很是为难:不

  • 李广难封冯唐易老 揭秘李广冯唐不被重用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哪部名篇,冯唐易老的典故,冯唐易老中的冯唐是谁

    导读: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经说,李广难封,冯唐易老。说的就是感伤这两人不被重用的无奈。那么他们两人为何不被重用呢?是因为统治者不能慧眼识珠吗?真相可能并非如此。冯唐、李广性格中的显着特点即为憨直而不善逢迎,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非常透彻。而正因为如此,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帝王,在对待冯唐、李

  • 礼部尚书张伯行为官清正被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善吏”一词始见于《史记》,意为良吏。自古以来,为政当施善政,治国当行善治,为官当做善吏。就今天而言,一个领导干部仅仅廉洁奉公或仅仅能干事、有作为,都不够全面,只“廉”不“能”是庸官,只“能”不“廉”是贪官。当领导干部的一定要做一名“善吏”。“善吏”首先应该是廉吏和能吏。也就是说,一个官员只有具备了

  • 李自成生死之谜:满清与南明均未得其首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一说,流传极广。湖南省的石门县古称澧阳,又称澧州。据清代乾隆年间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传》一文称,李自成兵败,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文中所指夹山即夹山寺,该寺位于石门县东15公里的三板桥,是一座唐代古刹,也就是本文一开始讲到的那个地方。寺内遗有与此说相

  • 纵观历史辛酉政变 揭秘慈禧太后是如何夺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辛酉政变即辛酉年1861年咸丰病死的那一年。辛酉政变和清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自那一年后,慈禧、慈安铲除政敌八大臣后开始垂帘听政,自那一年后,权欲膨胀的慈禧手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屈膝列强,竭力维护清朝的统治。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年幼的同治继位,慈禧太后意欲垂帘擅权,遭到载垣、肃顺等御前八大

  • 萧何超群能力 为何甘心追随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从始至终,萧何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沛县起兵的不只刘邦一个人,随后的反秦势力中,各地英杰也不少,但萧何独携家带口追随刘邦,为什么呢?刘邦的魅力就不说了,当然,很多史书讲刘邦不怎么务正业,但其实仔细看刘邦年轻的经历,却非一般人,更非人们惯常理解的“流氓”。网络配图萧何甘心追随刘邦,并非像卢绾那样是发小或

  • 揭秘中国古代究竟有多少位女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528年,北魏的胡太后淫乱后宫,担心一旦事情败露,会带来杀身之祸。于是先下手为强,杀死了孝明帝元诩。孝明帝死后,国不可一日无君,胡太后遂将潘嫔所生皇女后宫抱来立为皇帝,改元“武秦”。这位女皇帝登基还不到一年,胡太后便改变了主意,于是杀死武秦女皇,另立元晖只有三岁的儿子元钊为帝,是为北魏幼主。因此

  • 古代帝王饮食太重口!齐桓公竟然吃婴儿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人们对于古代皇帝的印象就两字:奢华。不论是衣食住行方面,尤其是民以食为天,这方面就算是皇帝也是一样的,那么,古代皇帝的饮食是怎样的吗?是不是山珍海味鲍参翅肚,no,这只是普通人的饮食,对于帝王来说讲究的是独特,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大鱼大肉吃多了总是要换换口味的,小编这里有一则关于古代帝王在饮

  • 诸葛亮没想到自己死后竟会被算了一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大浪淘沙,淘尽无数英雄,然最终尘埃落定时,英雄苦泪,唏嘘之间,令人无法自已。诸葛亮,三国时期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之一,机关算尽,足智多谋,然而,他到死依然有忌惮之人。诸葛亮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让小编来告诉你吧!网络配图从影视剧中我们知道,就在诸葛亮知道自己将死之时,他向天祈祷延长寿命,点长明灯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