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兵临城下,朱允炆是如何议和的?

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兵临城下,朱允炆是如何议和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538 更新时间:2024/1/6 3:49:09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允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1402年,明朝建文四年正月,南京浦口外下起了大雨。燕朱棣身穿盔甲,骑在马背上,遥望南京城,他的大军不日就可攻下这座都城,他将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南京城内,建文帝朱允炆如坐针毡,他不愿意向一个藩王投降,打算拼死相抗。此时,翰林院学士方孝孺建议,派一个人出城和朱棣议和,哪怕割让一半国土,和朱棣分而治之也可以接受。朱允炆无奈,只得同意,派谁去呢?在方孝孺的建议下,派了一位女子出城,和朱棣谈判。

大兵压境,朱允炆为何会派一位女流之辈和叔叔朱棣谈判呢,因为建文帝认为,朱棣见了这位女子后,肯定会念及骨肉亲情,撤出南京。这位女子,姓朱,封号是庆阳公主。虽然是“公主”,但她却不是朱元璋的女儿(或妹妹),也不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妹妹,她的父亲名叫朱重四,是朱元璋大伯的儿子,算起来,庆阳公主是朱元璋的堂侄女。

朱元璋家事凄苦,等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仅存两位侄女,分别是庆阳公主和福成公主,后者是朱元璋大哥朱重五的女儿,也就是朱文正的亲姐妹。而前者,关系又远一层,因为朱重四是朱元璋的堂兄,并不是亲兄弟。

朱元璋称帝后,封这位堂侄女为庆阳公主。当时有人就指出,按照礼法,她最多只能被封为郡主。朱元璋认为自己仅剩两位侄女,封公主也没什么好挑剔的。但等朱元璋去世,建文帝即位,建文帝和这位姑姑没有太深厚的感情,庆阳公主又被降为庆阳郡主。

也就是说,朱允炆派出去的这位女性使者,实际上是和朱棣同一个曾祖父的堂姐。但因为这位堂姐小时候对朱棣十分不错,朱棣一直十分尊重这位堂姐,所以朱允炆才派了她和朱棣议和。《明史》云:

燕师南下,主尝诣军中议和。

庆阳公主乘坐四人小轿,来到朱棣阵前。朱棣听闻堂姐前来,十分欣喜,亲自出营门迎接,姐弟俩相见甚欢。当庆阳公主说出自己的来意时,朱棣却拒绝了这次谈判。朱棣表示:“我率大军而来,并不是为了裂土称王,而是为了‘清君侧’。如今已经到达南京城外,必然是要进城的。”

庆阳公主看到朱棣如此坚决,便告辞回城复命。临行前,朱棣突然对公主说:“我劝你回家立即带着家人搬家,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我看祖陵就是一个安全之所。到时候刀剑无眼,以免伤到姐姐和家人。”

庆阳公主无功而返,宣告朱允炆的议和策略彻底失败。当年六月,朱棣的大军攻破南京城,朱允炆失踪,明朝正式改朝换代,进入明太宗时代。

笔者认为,朱允炆和方孝孺等人在关键时刻,还想着议和,试图用亲情来打动朱棣,这种做法是极其幼稚的。他们忽略了,朱棣是一位军人,一位政治家,在政治目的达到之前,不会因为亲情而退却。朱棣登基后,善待庆阳公主,庆阳公主的儿子,在永乐时期都得到重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被封为韩王又是韩国宗室后裔,韩王信反叛西汉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宗室后裔都在哪里,宋太祖后裔,西晋宗室后裔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韩王韩信,与“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同名同姓,为了加以区分,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王信本是韩国宗室后裔,秦末乱世和楚汉争霸期间,长期跟随刘邦作战,因而被封为韩王。不过,在西汉初的“七国八王”之中,韩王信与燕王卢绾算是最为特殊的两

  • 项羽之败的原因:不善经营“子公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项羽是被刘邦打败的吗,项羽最后怎么败的,楚汉之争项羽败在什么地方

    楚汉的竞争,以西楚的失败而告终,这教训已经总结两千年了,结论一大堆。例如,刘邦认为项羽败于不会用人,有人才而不用,像范增为这样的老谋深算之辈,却最终被边缘化,甚至退出。网络配图另外,韩信早就从项羽的性格上看出他的失败结局。韩信对刘邦说,项羽这人吝啬,手下立功,却舍不得赏赐,官印拿在手里都磨坏了,还是

  • 历史上的济公并非“犀利哥” 擅长诗文是骚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真实的济公有两大亮点:擅长诗文,医术高明。南怀瑾曾评价济公的诗作:“若以诗境而论诗格,他与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陆放翁相较,并无逊色。”然而时至今日,有几个人知道济公的诗作?至于医术,普通老百姓更是难以了解。于是,我们的文人前辈用上了济公的“外壳”,而摆脱了史实的约束,很快,一个既能巧断家务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如何开发中国首个红灯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笑贫不笑娼,在明代表现特别明显。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本来便拥有随便玩女人特权的皇帝,自然色心大动,“与民同乐”。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当然指有条件的)对生活质量都很讲究,如在中后期,女士很前卫,特爱赶时髦,男士则热衷性开放……如苏州文人祝允明、唐伯虎,便是当时

  • 李广为何难封?管理上放任自流 太哥们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的确,在李广身上,爱兵如子、身先士卒的优点很突出,“宽缓不苛”使得军中的将士都无比爱戴他、恭敬他,以致他死后,“一军皆哭”,连普通百姓也“皆为尽哀”。可是,他在治军上放任自流,不讲求以法治军、严格管理,也是不争的事实。行军时“无队伍排阵”,大军休息时“人人自便”,连必要的警卫都不设置,太哥

  • 元顺帝为何被称之为“鲁班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世称“鲁班天子”。妥欢帖睦尔(1320-1370),元朝末代皇帝。明宗长子。年十三即皇帝位,在位三十六年,为政腐败,水旱频仍,民众纷起抗元。网络配图 “鲁班天子”的称号的由来详细解说如下:元顺帝,原名妥欢帖睦尔,庙号惠宗,“顺帝”是明朝后人为其追加的封号。元顺帝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 马皇后轶事:力劝朱元璋放弃追究严厉的皇子老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革命成功后,很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就聘请了一批硕博鸿儒给皇子们当家庭教师。其中有一个叫李希贤的大儒,专职教皇子们经训,李老师这人学问很大,脾气也大。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一次,李老师给皇子们留了家庭作业,第二天检查,发现有一个皇子根本没有写。李老师责任心极强,心里一急,脾气也就上来了,竟顺手拿起讲台

  •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冒牌皇帝:血统最不纯正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曾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宋理宗并不是一位皇子,最终却能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是为什么呢?他到底是不是一位冒牌皇帝呢?他的继位经历到底是怎样的呢?宋理宗(1205~1264),原名赵与莒,于1222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又于1224年被立为宋宁宗皇子,赐名昀。他是南宋的第五位皇

  • 揭秘道光皇帝为何成了最抠门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即清宣宗,通称道光帝,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清仁宗(嘉庆帝)次子,生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重要事件:虎门销烟、公布《穿鼻草约

  • 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皇太极的三角关系:揭秘孝庄情史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但凡是女人,只要与政治牵扯上一点儿关系,往往就会为人所诟病。倘若这个女人和多个男人有染,那红颜祸水的大帽子恐怕是摘不掉了。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在清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曾经下嫁自己的小叔子,而且在政治场上长袖善舞。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她都评价颇高,这个人就是大清开国以来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