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隗状作为嬴政的丞相之一,他对秦朝有怎样的重大贡献?

隗状作为嬴政的丞相之一,他对秦朝有怎样的重大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680 更新时间:2023/12/28 7:46:05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嬴子楚去世,其长子嬴政被立为秦王。嬴政从13岁继位,到49岁去世,36年间,嬴政从秦王政变成了秦始皇,他的身边共出现过5位丞相,最著名的莫过于吕不韦李斯,除了这二人外,还有三人曾担任过嬴政的丞相,他们分别是芈、隗状、王绾。其中,作为嬴政的丞相之一,隗状的一生,虽然低调,但却有大贡献。最让人想不到的是,隗状的名字,竟然曾被后人叫错近千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相”字,在古代有辅佐君王之意,但在不同时期的叫法不同,有丞相、宰相、相邦、宰相等说法,其实意义有细微的区别。上述所说的五位“丞相”,严格意义上都是“相”。

最近热播的《大秦赋》中,隗状早早出场,并担任秦国太尉。因对嫪毐不满,被嬴政罢官回乡。后来嫪毐之乱后又重新出场,并救下公子扶苏,因功被升任丞相。

其实,历史上的隗状,远比《大秦赋》里低调的多,因为在史书中,关于隗状的记载很少,没有记载他当过太尉,也没有记载他曾参与平定嫪毐之乱。至于他什么时候担任的丞相,也没有交代。因此,部分人认为,隗状担任丞相的时间,可能比芈启更晚。

隗状,楚国人,其生卒年龄不详,父母亦不详,只知道,秦王统一六国时,隗状和王绾担任左右丞相。隗状辅佐嬴政,为大秦做出了四大贡献:

贡献一:辅佐嬴政统一六国,并记录嬴政的丰功伟绩。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灭齐国,嬴政完成了“天下凝一”的大业。此时,嬴政认为“王”字已经不能和自己的身份相匹配。隗状和王绾认为:古代有“三皇五帝”之称呼,其中“皇位上,帝为下”,天下的主宰者应该以“皇帝”为尊号,自称“朕”。

这个建议,得到了嬴政的认可,因为嬴政想让自己的子孙代代延续下去,因而称自己是“始皇帝”。并命隗状和王绾把自己的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以传后世。

贡献二:隗状修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帝陵——秦始皇陵。

历代帝王,都比较重视陵园的建设,秦始皇嬴政也不例外,嬴政从继位不久,吕不韦就已经开始为嬴政的王陵选址,后来吕不韦、芈启倒台后,选址和修建王陵的重任就落到了丞相隗状肩上。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从选址到建造完成,共用了39年时间,动用了多达70万人力。隗状指挥如此浩大的工程,其实并不容易。

贡献三:统一度量衡,稳定经济命脉。

度量衡虽然看似小事,却事关经济命脉。当时七国度量衡各不相同,为彼此的经济、贸易和赋税造成很大困扰。嬴政统一七国后,下令让隗状和王绾完成统一度量衡的人物。二人兢兢业业,制定了新的度量衡制度(例如,当时一尺是现在的23.1厘米),得到秦始皇的批准后,推行全国,此举为大秦乃至中华文明,做出巨大贡献。

第四,统一文字,让中华文化一统。

七国之统一,并非只是疆土之统一,而是指文化之统一。所谓书同文、车同轨,是区域文化融合的关键标志,若没有文化一统的认同,若干年后,中华民族可能会成为分裂的“欧洲”。隗状身为嬴政的丞相,他在统一文字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当然,隗状也有一些违逆历史潮流的思想,史载,隗状的思想比较保守,他建议嬴政继续实行分封制,而李斯则建议实行郡县制,最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把天下分为36郡。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否认隗状对大秦的贡献。

隗状作为秦始皇身边的低调丞相,史书对他的记载非常少,也不知他结局如何。然而,有一点却很意外,因为他的名字几乎被后人叫错了近千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

即,嬴政统一天下后,曾带着一批心腹重臣东巡,这一行人中,包括两位丞相,还有李斯、王贲等人。文中,两位丞相的名字分别是:“丞相隗林、丞相王绾”。也就说,《史记》中不是隗状,而是隗林。

由于太史公司马迁和《史记》在很长一段时间极具权威性 ,因此,在此后的几百年内,人们一直认为,嬴政麾下有一位叫隗林的丞相,而不是叫隗状。

直到隋朝隋文帝年间,古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写了《颜氏家训·书证》,文中云:

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处,其一曰“乃诏丞相状、绾”,其“丞相状”字,乃为‘状貌’之‘状’,则知俗作“隗林”,非也。

颜之推的意思是说:在隋朝开皇二年五月,长安百姓挖出了一个秦朝时的铜制“秤砣”,秤砣上刻有:“乃诏丞相状、绾”的字样。这里指的是秦始皇时的丞相隗状和王绾,所以,颜之推认为,《史记》中记载的“隗林”是错误的,正确的名字应该是“隗状”。

因为在隋朝时期,《颜氏家训》尚未传开,颜之推的说法也就只有少许人知道。在很多人眼中,秦始皇的低调丞相,还是叫隗林。直到唐朝中后期,甘肃等地也挖出了类似的文物,再加上《颜氏家训》逐渐传开,隗状的名字才逐渐代替原来的“隗林”。而此时,据隗状所在的年代,已经过去1000多年。

如今,在《岳麓书院藏秦简》等秦代竹简中,也记载了“丞相臣状、臣绾……”等字样,可见,司马迁的确写错了,后人应该为“隗状”正名。作为大秦的丞相,隗状的名字虽然被确定下来,但关于他的更多信息,还需要继续考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曹操对汉献帝上心到什么地步 曹操临死前留有三张保命符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献帝在位有多少年,汉献帝让位给曹丕,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和汉献帝,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壮汉末期,朝纲错乱,生灵涂炭。先有十在所难免祸乱官府, 以后黄中军揭毕而起。殊不知房漏偏连夜雨刚趋于稳定的东汉王朝又发生太师董卓当众毁掉刘辩,立刘协为帝。不管不顾老百姓艰辛,迁都洛阳,当此之时,三国曹操说动公孙瓒,构成征讨精兵,匡扶汉室。

  • 曹植想有机会再争取世子之位需要什么条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丕世子,辅佐曹植的人,为什么后人特别推崇曹植

    樊城之战时,若曹植没有醉酒,那他有没有机会再争取世子之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219年,关羽率领大部分荆州的可战之兵围攻襄樊两城,由于当时关羽主攻的是樊城,而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的进攻,于是他只能向曹操求救。曹操得知消息后,当即派出于禁率领七路大军援助曹仁。然而于禁

  • 王莽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莽是哪个朝代的皇帝,王莽与刘秀的故事,如何评价王莽

    还不知道王莽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33年7月, 汉武帝的玄孙、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刘奭驾崩,皇太子刘骜继承皇位,是为汉成帝。与此同时,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把持朝政。因为王家是太后的娘家,新帝登基,理应荫封外戚。在王太后的安

  • 独孤信的眼光到底有多毒辣 嫁的几个女儿都成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独孤信有几个女儿和儿子,女人毒起来有多毒,独孤信三个女儿的结局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独孤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独孤信堪称史上最牛老丈人,大女儿嫁给北周明帝宇文毓被追封为明敬皇后;小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成为隋朝的文献皇后;四女儿嫁给了西魏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儿子李柄,生下儿子李渊,后来被追封为元贞皇后;五女儿嫁给了宇文述,生了儿子宇文化及,后来宇文化

  • 诸葛亮和汉献帝是什么关系 诸葛亮就是汉献帝本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与汉献帝是同一个人吗,孔明和汉献帝,汉献帝的伏皇后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汉献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网络上之所以会流传诸葛亮是汉献帝本人的传言,其实主要是因为诸葛亮和汉献帝的出生年份(两人都出生于181年)、死亡年份(两人都死于234年)相同,所以一系列的脑洞开起来,便认为诸葛亮是汉献帝本人了,你认为呢?答案很明显,这种传言乃是无

  • 刘备一定要发动夷陵之战的真相是什么?为关羽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夷陵之战为什么诸葛亮没参加,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夷陵之战为何不带诸葛亮

    刘备一定要发动夷陵之战的真相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之中有三场决定了三国时期时代走向的战争,分别是官渡,赤壁,以及夷陵。前面两场战斗一直以来广为流传,但是一直以来,夷陵之战爆发的真正原因都不为人所知。其实,广为流传的为关羽报仇的说法只不

  • 同样都是被拥立才当上皇帝 汉文帝为何没有成为汉献帝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我绝不当皇帝,汉文帝简介,如何评价汉献帝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文帝和汉献帝,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众所周知,古代新皇上位,都是被有权利的大臣们所拥护着,后来再展现出自己治理国家的种种才能,才能坐稳皇位。如果手中没有实权,资质又平平无奇,那就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控制,成为一个“傀儡皇帝”。而托孤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权臣们的

  • 曹操迎接汉献帝之后 曹操为什么要迁都许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魏为何要迁都洛阳,曹丕为什么不定都许昌,三国迁都许昌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迁都许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洛阳残破”为由,强迫献帝及文武百官迁都于许昌,即许都。迁都许昌,原因真在于“洛阳破败”吗?非也。洛阳,虽因董卓的一把大火,昔日繁华付诸一炬,但是它毕竟是东汉帝国百年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其政

  • 大唐最后的中兴之光唐宪宗李纯,上位之后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唐荣耀是真实历史吗,李嗣源是好皇帝吗,唐宪宗李纯的太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宪宗李纯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唐朝,我们对这个朝代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我想很多读者朋友的第一反应都会大同小异,“强盛”、“开放”、“万国来朝”、“中华文明的高光时刻”。这个朝代的强盛,一直到14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让人无比神往,激励这当代的我们朝着

  • 曹操的权力那么大 曹操为什么不废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魏为何被蜀汉一直压着打,废汉献帝的是谁,曹丕为什么没有杀刘协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和汉献帝,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很多人就不理解了,曹操权力这么大,为什么不废了汉献帝?即便是前期群雄割据的时候他要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他一统北方之后,魏国压着吴蜀两国打,还不敢废了汉献帝吗?其实曹操和汉献帝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他们都恨不得宰了对方,但又要依靠对方。于是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