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对待荆州问题上 诸葛亮和庞统为何意见不同

在对待荆州问题上 诸葛亮和庞统为何意见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825 更新时间:2024/1/2 11:48:2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庞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三国争,纷乱未曾止!

魏、蜀、吴从一众割据势力中脱颖而出,三家分立,傲视群雄,三国的成长及斗争史共同编织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军事斗争中,曹操、刘备、孙权各招贤纳士,倚仗谋士,攻城陷地,彼此倾轧,尔虞我诈。

在三国谋士圈子里搅动风云的人物之中,诸葛亮和庞统,一为卧龙,二为凤雏,都不失为冠绝当世的新星。

然而从史料记载的记述来看,诸葛亮和庞统在对荆州的态度上却截然不同。欲知诸葛亮和庞统二人为何意见相左,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荆州的背景吧。

古荆州:战略要地

初唐时期,王勃那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中描摹过“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的胜景,其中“翼”、“ 轸”这两个星宿所对应处就是荆州。

自古以来,荆州就是华夏地境的重要部分。这个名称最早在先秦的古籍《尚书·禹贡》中得到首次收录,书中记载了华夏的九个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荆州、豫州、扬州、雍州、梁州和徐州。

荆州处于整个神州大地中部偏南,总体位于北纬三十度附近,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理论上是该风调雨顺,适宜种植的。对于由农耕文明培育起来的中华民族来说,这是再适合不过的栖居地了。

只可惜汉代都城位于长安,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都辖于北方,东汉对于南方的开发程度较低。荆州潜力十足,充满着希望。荆楚大地政通人和的画卷,只能等到唐宋之时再徐徐展开。

同时荆州也是东汉十三州之一,其地理位置基本沿袭了先秦《尚书·禹贡》中的荆州记述。东汉时期,荆州下方管辖着七个郡,由北至南依次是较为富庶的南阳郡、江夏郡、南郡,以及统称为“荆南四郡”且相对落后的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和桂阳郡。

从整个中国版图来看,荆州正居于正中偏南。如果将整个中国版图视为一个“国”字,那么荆州的位置就是“国”字中下部分中最引人注目的那一块“土”。怪不得史家有言:“一部三国志,半部荆州史。”

由此观之,荆州是华夏中原的核心部位,也是军事谋划的战略要地。在《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地理学家顾祖禹有言:“湖、广地区繁盛非常······从整个天下来看,重点应放在襄阳地区;从整个东南来看,则重点应放在武昌地区;

从湖广地区来看,则重点应放在荆州之地。”从江陵出兵,取道襄阳,想要进攻中原简直易如反掌。同时荆州以西是安定富庶的益州,为战事提供着后勤保障。

荆州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若攫为己有,则大为裨益,这道理魏蜀吴都懂!

要论荆州在三国史上初次夺彩,这还得从第一代割据势力——刘表说起。东汉末年,汉家宗室刘表受到排挤,单骑入荆,经过一番经营,据有了荆州八郡。刘表是一个典型的儒生。虽优柔寡断,但用了儒家那一套法子来治理荆州,倒也落得个百姓和乐,治下安平,甚至还兴办起教育事业来,把一块所谓“蛮荒”之地发展得蒸蒸日上。

这谁不眼红?于是孙权也很早就开始与刘表争夺起荆州来。他的参谋鲁肃在《榻上策》中曾建议过他:“荆楚之地与我国相接,江水呈南北向流淌着,向外连带着江、汉地区,向内阻挡着山丘山陵,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土壤肥沃,绵延万里,士人和百姓都殷实富足,如果能够占据这个地方,这就是成为帝王的资本啊。”后来吴国的陆逊也说:“如其(荆州)有虞,当倾国争之。”再看魏国方面,司马懿也曾以“心喉”一词以喻荆州。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打响。孙刘结成战时同盟,共抗曹军的大举南侵。赤壁一把火,把曹操的野心老老实实的烧回江北,退守北方,养精蓄锐去了。古有赵、魏、韩三家分晋。

赤壁之战后,有孙权、曹操、刘备三家分荆:孙权占据江夏一郡,而曹操占据了南郡和南阳郡,刘备则足足占据了长江以南的荆南四郡。看似刘备占有四郡,得利颇丰,其实不然:荆南这四郡是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的北方最远,人口稀疏,最为落后的地区,与相对居于北部的南阳郡、江夏郡和南郡一比,相去甚远。除了面积大这点微弱优势之外,刘备这一波算是吃了个暗亏。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南郡守将曹仁,夺得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从此南郡由魏国划到吴国治下。

诸葛亮眼中的荆州:战略大本营

刘表治下的荆州相对于战祸不断的中原地区更安平和乐,使得许多老百姓包括名士都逃离中原,选择到荆州避难,其中就有诸葛亮。随后刘备一行前来投靠刘表,这一份地利之便为二人打造了相识的契机。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受徐庶推荐,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

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问计于这位才贯江山的名士。诸葛亮便向刘备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局势,又献上了三分天下的谋略。当谈到荆州时,他言道:“荆州之地,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殆天所以资将军也。”这便是流芳后世的《隆中对》之中的内容。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的构想之中,刘备应先把远离战乱、安定殷足的荆州和益州攥在手中,将其作为开疆拓土的大本营并提供军需物资供给;合拢、安抚西部、南部号称“百越”的各少数民族,稳定好大后方;对外联合孙权,以姻亲的关系共抗曹魏,对内励精图治,大施改革措施;一旦天下形势有变,刘蜀就派出包括猛将先行和刘备亲征的两路兵力纵贯北上,沿途收复民心,到那时刘备的霸业可图,复兴汉室也就指日可待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计,趁曹操北归之机,扫平了荆南四郡,诸葛亮被刘备任以军师中郎将之职,以掌督贵阳、长沙以及零陵三郡,调整赋税、充实军资,迈出了“隆中对策”的第一步。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采纳鲁肃的提议,刘备由此“借”得孙权割据地盘中的南郡,这样一来,荆州绝大部分地区都再度冠上了“刘”姓。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魏大军向南进犯汉中。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与曹操在汉中两军对垒,僵持不下,刘备遣诸葛亮调兵支援。诸葛亮运用“男战女运”的作战策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援。最终汉中之战的胜利归于刘蜀。

因此也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策”中“跨有荆、益”的目标。

然而历史总是瞬息万变的,“隆中之对”再高瞻远瞩也未曾料及吴国这一不稳定因素,刘备迟迟拖延不“还”荆州的行为遭到了孙吴政权的怨怒以及报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国向魏国求和,请求支援,孙曹联合,号角吹响,吕蒙白衣渡川,力克关羽,吴、魏瓜分荆州。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的夷陵之战中,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之名明夺荆州。然而战局不利,蜀军被陆逊一手火烧连营的把戏烧得支离破碎,从此刘备元气大伤,再难参与荆州之争。

庞统眼中的荆州:比益州差远了

庞统加入到刘蜀参谋核心队伍的时间要比诸葛亮晚。

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始任庞统为耒阳令。之后还欲罢免他,待到包括诸葛亮在内的多人保举力荐之后,庞统才受到蜀主器重,凤翼初展。

建安十六年(211年),庞统献计征蜀,《九州春秋》中记载:庞统劝说刘备曰:“荆州一片破落荒芜,名士远走,北方是曹操,东边是孙吴,三足鼎立的谋划,恐怕是暂难实践了。如今益州之地国富民强,有百万人口,兵马充足,珍宝货物不用向外索求,我们完全可以暂时借来谋划大事。”

当时的荆州已是饱受过赤壁之战纷乱袭扰的地区,战火焚烧过的土地已不复往昔太平繁景,只留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荆南四郡本就人迹罕至,经济发展较为衰颓。西部是崇山峻岭,南方是汪洋大海;加之当世局势,北方曹操把持中原虎视眈眈,东边孙吴据守江东寸土不让。

蜀国之力相权于吴、魏还是较弱,荆州又遭虎狼环伺,不宜久居。故庞统才有暂放荆州,夺取益州,避其锋芒,休养生息之议。

面对刘备想要坚守与劲敌曹操相反的仁德信义这一点来抓住民心的犹豫之时,《九州春秋》记载中,统曰:“(此时)正是变通的时候,不是一种道义就能对此事定性。兼并弱小,攻伐无道,自古如此。

今日你不夺取,终究会成为他人之利。”可见庞统对于局势之见非常清晰,对于利弊权衡也非常纵深透彻。庞统一番劝说的结果是“备遂行。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其实卧龙、凤雏二者之见,没有针锋相对和高下立判,只有审时度势和共效蜀国:

诸葛亮看好荆州是建立在刘表治安,战乱不袭的大背景下,又加上刘备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总体需要而规划设计的一片刘蜀整体发展蓝图;

而庞统对荆州的唱衰之词则是奠定在赤壁之战后,荆州所能提供的资源大不如前,借益州地利之便才是最优选择的基础之上,这不一定代表庞统愚钝,看不到荆州长远利益,而是紧迫时刻为犹豫不决的刘备灌下的一剂攻打益州的强心剂,是因时而变、顺势而为的战备谋略。

结语:

无论如何,诸葛亮、庞统二位的功勋流芳百世,名号响彻千古,凤堕落凤坡,龙坠五丈原的赤胆忠心,为我们映照出了那个时代士人的真知灼见与耿介风骨。

刀光剑影还在历史画卷里闪烁,是非成败已成昨日云烟。时节不居,江水东逝。青山仍在,英雄早已化作一坯黄土。古今万千事,都付笑谈中。

参考文献:《三国志》《三国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北齐皇帝高殷性格敦厚善良,那他的口吃又是怎么引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熟的善良,身无长物中王恭的性格特点,北齐鲜卑化

    高殷(545年―561年),字正道,小字道人。北齐第二任皇帝,559年―560年在位。齐文宣帝高洋长子,生母为李皇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天保元年(550年)六月丁亥,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高殷自幼温裕开朗,礼士好学,关览时政,甚有美名,高洋认为他“得汉家性质,不

  • 历史上做过皇帝做过和尚的人有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唐朝哪个皇帝出家当和尚,古代哪个皇帝出家当和尚

    在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是大理国“镇南王”段正淳的养子,在中原结识了乔峰等人,又抱得美人王语嫣归来大理后继承王位,可是说是小说中结局比较完美的一位了。据史籍记载,段誉却有其人,他的真名叫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是大理文安帝段正淳之子(和小说记载的有出入,小说中段誉是段延庆和刀白凤所生),段和誉实大理国的第

  • 诸葛亮病死之后 司马懿为何再也不攻打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死后毒死司马懿,司马懿为何不杀诸葛亮,诸葛亮死后害死了司马懿吗

    对司马懿和蜀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天灾人祸,群雄四起,百姓民不聊生。作为大汉后人的刘备心系天下想要光复汉室,自桃园三结义后关、张至死不渝地追随刘备,书写了一段乱世争霸的传奇。纵观整部三国史,诸葛亮一直被后世之人视为偶像,因为在其身上的传奇故事太多了,

  • 历史上都有哪些出身草根的开国皇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为什么开国皇帝都很厉害,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古代历史各朝开国皇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用来形容那些平民草根出身的皇帝简直再合适不过了,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草根皇帝,他们大多是推翻了前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新政权的开国皇帝,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一、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刘邦绝对是一个“草根人士”,就连他的名字都是称帝后改的,本名叫刘三(刘季)。刘邦是一届平

  •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和李建成谁占据优势 李世民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谁没参加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原因,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成功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玄武门之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储事件,原本是一起宫廷政治斗争,比拼的自然是政治资本;而在当时的唐朝统治圈、乃至整个关中统治核心区,李建成的政治实力是远超李世民的,这就是他在兄弟博弈中一度占据上风的原因。而李世民的厉害之处在于,面对不利局面,他通过一场

  • 孙传庭为什么会输给李自成 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自成为什么会失败,张继科输给过谁,孙承宗和孙传庭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传庭战败,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这位曾经的农民起义军克星输给李自成,看似是军事上的失败,实则是大明王朝系统性崩溃的直观体现。第一责任人,其实正是以勤政闻名的崇祯皇帝。由于封建制度的局限性,中国历史上的每个王朝走到晚期,都会陷入综合性的困境,而

  • 周文王姬昌的第三子:管叔鲜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文王姬昌画像,周文王姬昌的故事简介,侯君集是好人还是坏人

    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三子,最后却被亲兄弟杀死,此人便是管叔鲜,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周文王姬昌与太姒一生育有十子,个个谨遵教诲,从来没有做过违背常理之事,但生在皇室的兄弟,和和睦睦相处的少之又少,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说的这位管叔鲜便是被亲兄弟所杀。周文王死后,长子伯邑考早逝,次子姬发

  • 上官婉儿为何会被李隆基除掉?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封为什么官,上官婉儿和李隆基是什么关系,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的什么人

    还不知道上官婉儿为何会被称为巾帼宰相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有一个朝代比较特殊,那就是由一代女皇武则天一手创建起来的周朝。不过遗憾的是,后来武则天终究没能突破宗法思想的局限,又把皇位还给了老李家。兜兜转转一大圈,周朝不过是为人做了件嫁衣罢了

  • 两江总督顿顿吃白菜,怎么还被斩首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江以礼相请钦差大臣,元首的愤怒气死偶咧,元首气死偶咧

    引言夜寒漏永千门静,破梦钟声度花影。梦想回思忆最真,那堪梦短难常亲。——《寒夜有怀》我国古代由于监管体系不够严格等原因,吏治非常差,哪怕是一些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也只是贪官污吏相对较少罢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想要变得富强,是绝对不能允许贪官污吏横行于世的,否则国家迟早会被这些人弄崩。在这样的基础上,历

  • 赵匡胤夺位后,柴荣的七个儿子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宋传奇之赵匡胤薛凤娇结局,赵匡胤儿子结局,赵匡胤几个儿子的结局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后周恭帝柴宗训之命,率军北上,抵御契丹和北汉联军南下。翌日,正月初二,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亲信赵普,随即“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率大军调转马头,返回后周都城开封汴梁,迫使柴宗训禅位。至此,后周正式灭亡,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