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夺位后,柴荣的七个儿子什么结局?

赵匡胤夺位后,柴荣的七个儿子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302 更新时间:2024/1/20 9:41:46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后周恭帝柴宗训之命,率军北上,抵御契丹和北汉联军南下。

翌日,正月初二,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亲信赵普,随即“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率大军调转马头,返回后周都城开封汴梁,迫使柴宗训禅位。

至此,后周正式灭亡,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随后10余年间,赵匡胤先攻占荆湖,灭后蜀,平定南汉、江南,巩固了北宋政权。

可赵匡胤自知帝位来得并非名正言顺,他曾留下一条祖训善待柴氏后代:“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自尽。”

宋陆游《避暑漫抄》:宋太祖于建隆三年(962)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直到靖康之变,金人将祭祀礼器席卷而去,太庙之门洞开,人们方得看到此碑。誓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上刻誓词三行:一为“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那赵匡胤,包括其他宋朝皇帝,是否真的遵循了这条律令,厚待柴氏子孙?

谈及这个话题,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下后周政权及后周先后三任皇帝的基本资料。

后周始建于公元951年,开国皇帝是后周太祖郭威。后周统治范围包括今中国河南、山东、山西、河北、陕西、甘肃、湖北、江苏、安徽大片区域。

后周太祖郭威是邢州山县(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他只当了三年皇帝,于公元954年因病去世。

郭威将帝位传给养子郭荣(本名柴荣),亦是大家熟知的后周世宗(以下称柴荣)。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七月,柴荣因病在开封万岁殿驾崩,享年39岁。

后周政权在郭威和柴荣的治理下,实力得到长足发展。倘若柴荣能多活几年,后周大概率就能灭掉契丹、北汉,真正建立一统政权。

可惜柴荣一死,后周群龙无首。柴荣第四子,年仅8岁的柴宗训由宰相范质等大臣扶持,继立为帝,即为后周恭帝。

到了公元960年,赵匡胤眼看柴宗训尚且年幼,朝堂上尽是一帮文官,他便趁乱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取代后周。

据史料记载,郭威生有两个儿子郭侗、郭信,皆被后汉隐帝所杀。不得已,过继内侄柴荣,延续香火。后周世宗柴荣共有七个儿子,前三个儿子皆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所杀,没留下血脉。

赵匡胤篡朝夺位之时,柴荣尚有4个儿子在世。除柴宗训之外,其他三人分别是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

《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周书)恭帝纪》:“广顺三年,岁在癸丑,八月四日,生于澶州之府第。显德六年六月癸未,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

先来说说后周恭帝柴宗训结局如何?显德七年,柴宗训被赵匡胤封为郑王,与其母符太后同住于西宫。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不到10岁的柴宗训被贬至湖北房县。房县位于秦岭与巴山之间,唐中宗李显就曾被武则天贬谪至此地。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柴宗训因病去世,享年21岁。赵匡胤闻知,素服发哀,辍朝十日,御赐柴宗训为“恭皇帝”。

《续通鉴长编》:开宝六年三月乙卯,房州上言,周郑王殂,上素服发哀,辍视朝十日。以其年十月,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诏有司定谥曰恭皇帝,陵曰顺陵。

《新五代史》曾有记载,柴宗训生有五子,分别是柴永崎、柴永廉、柴永惠、柴永孝、柴永盛。柴宗训去世后,长子柴永崎被赵匡胤封为郑国公。

笔者又查阅多方史书,都没有查到柴宗训其他四个儿子及其后裔的蛛丝马迹。

我们能得出一种结论,除柴永崎之外,柴宗训其他几个儿子,或因为早夭,或因其他变故。说白了,他们可能早早地离开人世,所以史书上才没有留下他们的相关记载。

被封为郑国公的柴永崎,下场也颇为凄惨。郑国公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可在赵匡胤之后,有关宋朝的史书里,除柴永崎之外,并没有其他人世袭罔替,继承郑国公爵位。

那只有一个可能,柴永崎没有留下子嗣(或许生的都是闺女),导致郑国公这个爵位被荒废。不可否认的是,自柴宗训去世后,他这一脉基本上算是断了。

回过头再来看看,柴荣其他几个儿子有着怎样的结局?

柴熙让、柴熙诲二人分别被封为曹王、蕲王。北宋文学家王巩在其著作《随手杂录》中记载,柴熙让被赵匡胤过继给潘美,后改名潘惟吉。(也有人说,为了躲避赵匡胤的追杀,改名换姓了)

柴熙诲被赵匡胤过继给越国公卢琰。这二人是否有血脉流传?至今无从知晓。

可柴熙让、柴熙诲已被赵匡胤过继给他人,且改名换姓。即使他们俩真有后代留存,与后周柴家也无任何关系了。

柴荣最后一个儿子柴熙谨,于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因病去世。按照柴熙谨生卒年月计算,他去世时,至多不超过6岁,6岁的孩子也不可能会留存血脉。

因此,自从后周灭亡,后周世宗柴荣这一脉便基本断绝香火。

说来也巧,宋仁宗赵祯是整个两宋有名的贤君,可宋仁宗所生的三个皇子全部夭折。不得已,宋仁宗把亲弟弟,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赵宗实,过继为自己的儿子,赵宗实就是后来的宋英宗赵曙。

《宋会要》记载:“今皇嗣未立,臣窃危之。奈何绝人之世、灭人之祀,而妨继嗣之福也。”

由于宋仁宗赵祯的几个儿子接连夭折,他与大臣商议,是不是后周宗庙许久无人祭祀,才导致赵家遭受报应?

古人都很信奉这些迷信学说,为了能顺利生下儿子,宋仁宗于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下诏:“宜令有司取柴氏谱系,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亲奉周室祀事”。

可见,当时已年过5旬的宋仁宗,为了能生出个孩子,真是煞费苦心,还把前朝宗室搬了出来,以儆效尤。

总之,从嘉佑五年始,赵家皇帝把年纪最长的柴氏后人柴咏册,封为崇义公,崇义公也是世袭罔替的爵位。有史可考,自柴咏册之后,崇义公一脉贯穿两宋。

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柴家后人柴安乃最后一任崇义公。

除宋仁宗厚待柴氏后人,宋徽宗,包括宋高宗赵构,都屡次对柴氏后人加封。甚至在宋朝,柴氏后人还有这样的特权:“周世宗后,凡经郊祀,录其子孙一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年柴世宗柴荣的后人,可以得到一个名额,不经过科举入朝当官。

宋徽宗于政和八年(1118年)下诏:“除崇义公依旧外,择柴氏最长见在者以其祖父为周恭帝后,以其孙世世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与知县请给,以示继绝之仁,为国二恪,永为定制”。

从以上这些历史记载来看,宋朝统治者们的确优待了柴家后人。但话又说回来,赵家皇帝们若是真的优待柴氏后人,那为何赵匡胤把柴宗训贬黜至房县大山里呢?

谁都清楚,柴宗训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大山里与世隔绝,生活条件更不如开封汴梁,赵匡胤此举不还是对柴宗训有所提防吗?

另外,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相信,无论宋仁宗或宋徽宗,他们之所以会给柴氏后人如此优待,就是因为柴宗训包括他的三个兄弟,也就是柴荣直系血脉全部夭折,没有直系子孙留存于世。

宋仁宗明面上是从柴氏后人当中挑选一位年长者,对其加官进爵。实则,他是想通过这个方法,彰显出皇恩浩荡。也能向天下人证明,赵氏子孙没有违背祖训,这样就不会留下口舌之争,

其实,宋朝的皇帝们还是对柴氏后人有所提防。不然的话,赵匡胤为何会把柴熙让、柴熙诲过继给他人呢?

同学们要清楚,赵匡胤深受后周世宗柴荣的器重,他比谁都清楚柴荣家里的那点事。也就是说,赵匡胤十分了解柴荣子嗣血缘稀薄,他才会把柴熙让、柴熙诲过继给其他大臣。

如若不然,赵家也有许多旁系子孙,为何赵匡胤不把赵家人过继给他人呢?

总的来说,古往今来,凡是那些能叫得上名字的前朝皇室血脉,落得善终的例子并不多。赵匡胤也好,赵祯也罢,即便他们是做做样子,但也给前朝皇室的子孙留有几分薄面,并没有把他们赶尽杀绝。毕竟,柴氏后人确实得到了爵位。

至于若探究后周纯系血脉是否留存于世?

那笔者告诉大家,自郭威驾崩之后,后周就已无根红苗正的子孙留存。因为柴荣是郭威养子,他也算不得真正的“郭家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石亭之战曹休失败也是因为中计?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演义石亭之战第几集,谁发动石亭之战,袁绍失败的根本原因

    对石亭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打算借此一战一统天下,虽然荆州刘琮因为羸弱而投降曹操,但刘备和孙权不愿就此投降,他们联合起来与曹军对峙。此后,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一带。在两军对峙时,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自前往诈降,周瑜认为此计可行。

  • 揭秘: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很有趣的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薛仁贵哪里人,薛仁贵后人,薛仁贵简介

    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胆子大、能力强、有责任心;最难得的是,人家还善于自我包装——曾经先后通过两个动作,让李世民、李治两位皇帝对他印象深刻。依靠这些素质,让出身民间的他一步步崭露头角,成长为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名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他的成功,正是初唐的缩影:在蓬

  • 探索东晋哀帝司马丕的一生,他最后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与探索有关的名言,一生探索的动物,关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句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十分盛行,士大夫阶层沉迷于修道成仙,他们都服用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在这样的氛围下,就连负有盛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与王献之都不例外,他们也曾服用过仙丹。这种“仙丹”的主要成分是毒性非常大的硫化汞,少量使用能使得精神亢奋,但实际上服食这类仙丹无意于是在服毒,对身体是有害的。历史上因为服用仙

  • 李世民为何礼遇萧太后和杨政道?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贵妃和李治什么关系,宣华夫人为什么从了杨广,嘉靖为什么赶走吕芳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为何礼遇萧太后和杨政道?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有两个短暂的大一统王朝,分别是秦朝和隋朝。秦朝和隋朝虽然时间不长,但对后世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秦朝结束了东周以来的混乱时代,隋朝结束了自东晋以来的乱世,让天下重归大一统。很多人认为,隋朝和秦朝一样是二世

  • 唐朝凌烟阁功臣,尉迟恭的排名为何那么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二十四功臣图第一位是谁,唐朝24位凌烟阁排名,清朝24功臣排名

    好不容易重建大一统盛世的大隋王朝崩溃之后,华夏世界乱作一团,仿佛又要回到魏晋南北朝时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不过李渊父子乘势而起:先以河东为起点,再顺利收取关中,坐观群雄逐鹿、默默积蓄实力,最后在一帮杰出文臣武将的辅佐下、削平群雄、恢复了汉地秩序,缔造了一个更加辉煌的强盛王朝。能够创建这样的伟业,除了李

  • 历史上最强势的八位皇后,她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上拥有最多的妃子的皇帝是谁,明朝宣德皇后是谁,乾隆多少个皇后妃子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老婆被称为皇后,皇帝可以拥有的女人虽多,但也只有皇后可以算是妻,其余的统统都只能算是妾。在历史上,皇后的数量远远多于皇帝的数量,原因也很简单,皇帝有权力废后,然后给自己换个老婆,但皇后却无法废除皇帝。所以,导致了皇后数量多于皇帝的这种现象产生,从这个角度来说,皇后虽然是一国之母,

  • 李重茂既非嫡子又排名最末,但为何还能如愿以偿登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唯一的嫡长子继位,朱厚熜后下一个皇帝,李隆基与李重茂的关系

    唐朝立国289年,共历22位皇帝,除了中国第一位女皇帝之外,还有这么一位少年皇帝在位时间只有短短17天,他就是唐殇帝李重茂,又称唐少帝。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李重茂既非嫡子又排名最末,但为何还能如愿以偿登上皇位?李重茂作为唐中宗李显的儿子,但并非是皇后韦氏所生,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在唐中宗的四子九女

  • 扶苏自杀时,蒙恬只阻拦一次就放弃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蒙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史记李斯列传》里面明确记载,扶苏准备自杀,被蒙恬劝止了,告诉他有可能是伪诏。然而扶苏在明知道有可能是伪诏的情况下,还是选择自杀了。并且蒙恬没有再次阻止哦,如果蒙恬真的执意阻止,扶苏未必能自杀的了。小伙伴可能会问为什么?为什么明知有诈还要

  • 春申君黄歇一生有何贡献?楚国最后的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申君黄歇文章,春申君黄歇和屈原的关系,春申君黄歇评价

    春申君黄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春申君黄歇(?一前238年),在楚国末年时历经两君,使得当时的楚国一度出现了回光返照的现象。本文就简单论述下。(一)入质于秦公元前272年黄歇被作为楚国的使臣,“与公子完入质于秦”。公元前263年,秦昭王欲“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

  • 历史上杨广与宣华夫人发生过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宣华夫人被杨广,隋唐演义宣华从了杨广,宣华

    杨广非礼宣华夫人,是一件在正史上记录在案的事情,这个事情也非常符合长久以来对杨广的人设:超级大混蛋。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主要还在于隋文帝和他的独孤皇后,独孤皇后14岁的时候就嫁给了隋文帝杨坚,之后长期以来,杨坚也只有独孤这一个妻子。杨坚年轻的时候还能守着独孤,可到了年老的时候,尤其是当了皇帝以后,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