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唐朝的名门望族为何不愿意娶公主?

揭秘:唐朝的名门望族为何不愿意娶公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102 更新时间:2024/1/14 19:38:30

据说唐朝的公主最难嫁,大部分都沦为大龄剩女了。

不过这是夸张的说法,但难嫁倒是真的,原因跟当时的门第观念太严重有关。

五姓七望的历史渊源

北魏时期开始形成“五姓七望”之说,代表当时社会上最高的望族,大致在唐初定型。他们的排名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但事实的真相却是这个排名是唐太宗李世民利用政治手段强行改过的。实际排名却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之所以是这个排名,还得说一说他们的历史渊源。

东汉末年门阀政治就已经很严重了,整个社会全部被门阀世家把持着。三国时期重新洗牌了一次,但到了魏晋时期又逐渐定型,特别是王、谢、司马三大姓对政治影响最大。东晋灭亡的时候把持政治的门阀世家重新洗牌了一次,进入南北朝政治界又开始兴起一批新的门阀世家,而且是抱团的形式,比如关陇集团。

但是占据文化界的最高端的望族却是雷打不动,比如崔氏、卢氏最为明显,紧接着的是郑氏,至于王氏虽然几度浮沉,但也紧随其后基本没有掉队。

五姓七望的鄙视链

值得一提的是,这四大姓大致位于山东地区(崤山以东,包括今天的山西一部分、山东、河北、河南大部分地区),我们称之为“山东四姓”,他们是儒学影响力最大的地区,在文化界抱团现象更为紧密。

所以唐朝的“五姓七望”其实分为两拨,一拨是占据政治界话语权的李氏,一拨是占据文化界话语权的崔氏、卢氏、郑氏、王氏。在民间看来,政治认可远不如文化认可有影响力,所以民间仍然以崔氏、卢氏、郑氏、王氏四姓为最高望族。例如诗圣杜甫,其实跟李氏是有亲戚关系的,但从来不提这事,却总是跟外人说自己是崔氏之甥;唐文宗选儿媳妇太子妃,想要宰相郑覃的孙女,但郑覃偏要把孙女嫁给一个崔姓九品芝麻官,让唐文宗无语得要死,可见李氏一直处在四姓的鄙视链之下啊。

当然了“山东四姓”会鄙视李氏也跟他们的儒学伦理传统有关,李唐王朝有李世民娶嫂、高阳公主辩机和尚私通、武则天与太平公主跟几个面首有说不清楚的关系、李隆基强娶儿媳,还有安乐公主、郜国公主、襄阳公主各种淫乱丑闻,再加上李氏有胡人血统,更是重视伦理的“山东四姓”所不能容忍的,鄙视自然不在话下。

所以问题就来了,唐朝门第观念严重,嫁公主特别讲求门当户对,他们认为的最“门当户对”的崔氏、卢氏、郑氏、王氏在联姻问题上抱团严重,将李氏放在鄙视链之下,这“山东四姓”娶媳妇不优先考虑李氏,也就导致了李氏的公主很多时候只能从其他非望族的士族甚至寒门庶族中选;但社会又以跟“山东四姓”攀上亲戚为荣,李氏公主也不是最优先选项,反而跟李氏公主竞争起“山东四姓”起来,这又加剧了公主们可选的门第少了非常多,也就难嫁许多。

李氏的解决办法

所以掌握政治界的李氏,在唐初是绞尽脑汁想办法跟这四姓联姻。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第一任皇后就是出自太原王氏。但多多少少都比较有难度,然后再加上唐初需要跟功臣联姻巩固政权,导致公主不够分。一直到中唐后期与晚唐,公主够分了,才跟这“山东四姓”的联姻稍微多一点点。

不过呢,在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这里,他们意识到这些门阀世家对政治的影响太大了,所以便开始了打压之路。唐高宗曾企图用禁止通婚的方式阻止“五姓七望”的影响力(废除王皇后也算一个举措),但效果总是不理想。而且“山东四姓”之间通婚的少了,使得寒门庶族机会增多,结果民间更是趋之若鹜,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影响力。所以啊李氏公主要“攀”上“山东四姓”还是挺不容易的。

虽然李治、武则天夫妇结束了门阀政治的历史,但他们带来的门第观念还是影响着整个唐朝,甚至影响着公主的出嫁,直到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乱世门第观念才开始出现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杨坚是个很出色的皇帝,他究竟是爱独孤氏还是怕独孤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杨坚是个很出色的皇帝,他是第四个完成了统一大业的皇帝,在登基之后注重民生,实行改革,创立了很多影响后世的政策和制度,在他的努力之下,迎来了开皇之治的盛世景象。当然他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和皇后独孤氏的爱情故事,一个皇帝的后宫却只有这一个皇后,他究竟是爱独孤氏还是怕独孤氏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

  • 陈庆之为何被称为白袍战神?他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陈庆之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说起中国古代的战神,大多都是身强体健之人,但却有这么一位,他身体文弱,连普通的弓弩都拉不开,却终成一代战神,他就是白袍将军——陈庆之。陈庆之率领七千白袍军转战千里,攻三十二城,所在皆克,历四十七战,所战皆捷,而他所面对的敌方兵力从七千、两万

  • 清朝十二位皇帝中 其中谁是最风流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风流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到中国古代,无论是皇帝还是地方财主,只要是家里有闲钱,都会整天想着去纳妾。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三妻四妾已经是梦想中的事情,而对于皇帝来说,女人根本不是什么重要问题,后宫三千佳丽根本不算什么,甚至有的可能会更多。对于皇帝而言,

  • 诸葛亮和庞统之间有过节吗 庞统临死前为何说诸葛亮骗了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庞统,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他精通兵法、奇门、道术等多门学问,还收了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位弟子。他为了推销自己的弟子,说了这么一句话广告词: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因为这么一句话,天下人趋之若鹜,诸葛亮、庞统、徐庶都进入了三国不同的阵营。奈何

  •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演义差距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蜀汉诸葛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鲁迅先生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妖。主旨还是在批评《三国演义》编造剧情太多,也并非是贬低故事主人公。只是罗版《三国》流传极广,若先读《演义》后看正史,自然会有上当受骗、物极必反的效果,引得众人揭竿而起,围而反噬抹黑丞相。演义里诸葛装神当然了,

  • 庞统为什么会死在落凤坡 正史中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庞统之死,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演义》里的情节很精彩。讲刘备准备进攻雒城,远在荆州的诸葛亮却写来一封信说:“进攻西川要出其不意,如今刘璋已做好了准备,应当缓图之,千万不要轻敌冒进。”身边的庞统却不以为然,“再三催促。”不要迟疑,听我的刘备无奈。只好叫法正拿出西川地图商

  • 皇甫嵩、卢植和朱儁有何贡献?他们为何被称为“汉末三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觉得,在汉末乱世中,黄巾军扮演着反派的角色,但他们只不过是一些被生活逼到走投无路的人,东汉朝廷在当时也好不到哪去。后期豪强们割地自立,也是看透了汉室的腐坏。但在这场乱世开启之前,有三个人曾经力挽狂澜,拼了老命的维护汉室的统治。这三人就是被后人称为“汉末三杰”的皇甫嵩、卢植和朱儁。这三人在三国历

  • 姜维北伐有那么多人反对还能成功,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北伐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262年十月,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此次出兵,姜维攻入洮阳境内。当时魏国征西将军邓艾率兵迎战。邓艾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和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而姜维没有料到邓艾会有如

  • 在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对待监狱里的囚犯?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唐太宗李世民虽然不是开国皇帝,却是唐朝的奠基人之一。他经历过隋末乱世,协助父亲李渊起兵造反,攻占长安,统一天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高度评价李世民: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李世民一生

  • 盘点刘表手下的四大猛将,他们分别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刘表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说起三国中的诸侯,就不得不提刘表这个人,刘表可以说是众诸侯中存活时间比较久的一个,当初其单骑单马进入荆州,靠着自己硬生生在荆州站住了脚,并稳守荆州二十余年,之后更是击杀江东猛虎孙坚,若不是其早死使部下互相残杀,曹操想拿下荆州恐怕也不容易,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