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对待监狱里的囚犯?

在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对待监狱里的囚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66 更新时间:2024/2/6 14:26:22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不是开国皇帝,却是唐朝的奠基人之一。他经历过隋末乱世,协助父亲李渊起兵造反,攻占长安,统一天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高度评价李世民: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李世民一生最被人诟病的地方是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李世民弑兄杀弟,丝毫不顾念手足之情,甚至不惜杀尽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们,做到斩草除根。《旧唐书》对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评价较为正面:

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

《旧唐书》认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无奈之举,若不这样,就只能被杀。李世民若拘于小节,心慈手软,唐朝有可能二世而亡。正是因为李世民出手果断,登基后爱民如子,积累功德,才延续了唐朝近300年的国祚。

不得不说,唐太宗能够和秦皇、汉武、宋祖并列,和大多数人认同上述评价有很大关系。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从善如流,重视农桑,爱民如子,用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创造了属于大唐的“贞观长歌”。

实际上,李世民不仅爱护老百姓,就算对待监狱里的囚犯,李世民也十分友善。

例如,贞观六年,李世民亲自过问监狱囚犯的名录,看到一些被判死刑的犯人,李世民怜悯他们的父母和家人,特地允许他们回家一趟,到了秋季再回来接受死刑。

当年刑部大牢里一共有390位被执行死刑的犯人,李世民和他们约定,只要他们明年九月能够主动返回刑部大牢,就允许他们回家和自己的父母妻儿团聚。从古自今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也没有哪个皇帝敢于如此操作。犯人们都惊讶得不得了,等明白过来,纷纷跪下,含泪答应李世民,一定遵守约定。

这些犯人被放走后,没有人押送,回家也没有人看管。到了第二年(贞观七年)九月,陆续有犯人来刑部“报道”,到了秋后处决的前一天,390名犯人全部到齐,没有一人逃逸。《资治通鉴》云:

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知道390名犯人全部回来,李世民大为感慨,感动之下,下旨赦免了他们。

这390人被放回家,既然愿意回来,一方面是他们遵守承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认清自己的罪行,愿意以死谢罪。李世民最后赦免了他们,想必他们必定洗心革面,老实做人。以后定当孝顺父母、善待邻里,为唐朝出力。

李世民释放死囚,之前也是有先例的,早在贞观二年,刑部将一批死囚犯秋后处决,在行刑那天,李世民还临时决定释放一位特殊的犯人,因为这位犯人的罪行特殊,脖子上还有个字。

犯人名叫刘恭,出生时脖子上有一块胎记,长大后,胎记逐渐变化,起初大家都没注意。后来有人无意发现,刘恭脖子上的胎记像一个“胜”字(古代写法“勝”)。刘恭没什么文化,知道后大喜,经常吹嘘说自己以后“当取胜于天下”。当地县令听闻后,觉得这是造反的言论,就把刘恭抓了起来,以“谋反罪”判了死刑。

有刘恭者,颈有“胜”文,自云“当胜天下”,坐系狱。——《资治通鉴》

刘恭案被县令上报给知府,知府亲自看了刘恭脖子上的字,不敢大意,立即上报,最后逐层上报到了刑部,刑部官员也都认为此人必须除掉,批准了死刑,秋后处斩。

到了秋天,刑部将秋后处决的犯罪名录送给李世民,等待李世民亲自

决,李世民赦免了大部分囚犯,看到刘恭犯得是“谋逆罪”,便批准刘恭的死刑。

秋后处斩那天,刘恭被押送到刑场,刽子手已经到位,就等午时三刻了。李世民那天突然再次看决名单,他问刑部官员:“这个刘恭不过是个百姓,具体是如何谋逆的?”

刑部官员回答:“刘恭生下来脖子上就有个‘胜’字,又多次口出逆言,扬言要取胜于天下。”

李世民一听,沉默半晌,立即让人去传旨,让监斩官刀下留人。最后,刘恭不仅没有被处决,最后还被李世民无罪释放。

刘恭脖子上有个“胜”字,再加上他言语不恭,在封建社会,凶多吉少。倘若他遇到的是相信谶言的秦始皇,或是疑心较重的朱元璋,或者是“宁可枉杀,不愿错过”的某总裁,他定当身首异处。幸运的是,他遇到的是刚登基不久的李世民。

李世民为何认定刘恭无罪呢?因为这件事可大可小,若非要上纲上线,的确可以判做有罪,但如果心存仁爱,本就不必杀戮。

上曰:“若天将兴之,非朕所能除;若无天命,‘胜’文何为!”乃释之。——《资治通鉴》

李世民的意思是说:若上天让这个人兴起,岂是我能除掉的?若上天没有这个意思,那我杀他又有何用?刘恭因此被无罪释放。

《墨子.兼爱》曰:“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做,不失为一位伟大的帝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盘点刘表手下的四大猛将,他们分别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刘表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说起三国中的诸侯,就不得不提刘表这个人,刘表可以说是众诸侯中存活时间比较久的一个,当初其单骑单马进入荆州,靠着自己硬生生在荆州站住了脚,并稳守荆州二十余年,之后更是击杀江东猛虎孙坚,若不是其早死使部下互相残杀,曹操想拿下荆州恐怕也不容易,今天

  • 彭城之战刘邦为什么会输的那么惨 刘邦是怎么败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对彭城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历史上发生了非常多的战乱,非常多的战争。因为历史非常长久,所以中国更是有非常多大大小小的战争,无可计数。在汉朝的时候,项羽领导的是楚君,也就是楚国的军队。当时项羽有一个,非常腹背受敌的时候。原来,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做田荣的人,他反

  • 忽必烈并不是第一代大汗,为何评价却要远高于其他大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浩瀚星海中,涌现出了无数的帝王将相,可这无数的帝王将相之中,并不是每个都能够做到彪炳史册,能够称得上杰出的,却是门罗可雀。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朝代能够做到出一位杰出君主,便实属很不容易。因为,后世的学者与史书,对于君主的评定标准是极其严格的,哪怕君主有一些小细节上的失误,往往也会被史

  • 韩信当初只是项羽身边的保安吗 韩信当初的官职有多小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和项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个还真没有确切答案。这个说法来源于韩信面对项羽派来的说客时说的一句话。“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这里面道出了韩信曾经在项羽账下的苦楚,官职不大,建议又不能被项羽采纳。而其中所说的官职刚好和《史

  • 齐桓公不听劝言遭宠臣软禁 停尸67天无人收葬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齐桓公不听管仲劝言遭宠臣软禁 停尸67天无人收葬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有“春秋第一相”之誉。管仲不仅有经天纬地、治国安民之才,而且非常善于识人,从他临终前与齐桓公的一段对话就可以看出他识人的非凡智慧。网络配图史 料记载,管仲病重期间,齐桓公去探望他

  • 大汉贤后: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卫子夫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卫子夫(前2世纪-前91年),名字已失考,字子夫,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第二任皇后(第一任就是传说中“金屋藏娇”的女主角——阿娇),卫青的同母异父姐姐,霍去病的姨母,汉宣帝的曾祖母。卫子夫母亲卫媪是平阳侯府中婢女,而她则是平阳侯曹时和平阳公主府中的歌伎。网络配图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春

  • 探索揭秘:历史上的秦始皇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他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病发身亡。至于他死于何病,有人认为他死于癫痫。癫痫发作一般分四个时期:起初头晕、胃部不适,继尔突然意识丧失,隔肌痉挛,面色青紫、瞳孔

  • 左慈是谁?为何敢多次戏弄曹操保住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左慈是谁?他为何敢多次戏弄曹操却能保住性命安然而返呢? 左慈是安徽合肥人士,与周瑜是同乡,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方士。究竟何为方士呢?左慈的早年事迹网络配图那么左慈是如何多次戏弄曹操,却能安然无恙躲过多次追杀的呢?这就要从左慈早年入世的经历说起了!相传左慈曾经被邀请参加曹操的宴会,曹操早有耳闻左慈的神通

  • 揭秘康熙帝为何两度废掉太子胤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子如果没有兄弟之情,更不懂得尊重皇帝老爹的隐私,确实是件很危险的事!虽然立皇太子有集中皇权、削弱宗室、稳定人心的各种好处,却也让这个本来就娇生惯养的皇子性格上更加娇纵。而且康熙帝是有名的长寿皇帝,这也让胤礽这个皇太子一当就是四十几年。他还曾对人发牢骚时说过:“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大有

  • 朱元璋杀功臣:第一屠夫明太祖朱元璋残暴杀戮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无论是春秋争霸、战国称雄,还是秦扫六合、楚汉大战、三国风云等等,凡有征战自然难免杀戮,秦始皇杀人不眨眼,曹操杀人如麻;那创立新朝的功臣末路又可能是染血的断头台,如“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文种、韩信等。若论谁是中国古代“第一屠夫”,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说朱元璋是古代“第一屠夫”,主要指他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