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吃“仙丹”作死的皇帝

历史上吃“仙丹”作死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87 更新时间:2023/12/16 1:29:49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喜食“不老药”的皇帝很多,特别是秦始皇,秦始皇作了皇帝,不但想把帝位世世代代传下去,自己也想“万岁、万万岁”,到处求神仙及长生不老药。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堂堂大唐王朝的帝王们对“仙丹”的特别嗜好,其中多位皇帝,如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都因为服用所谓的仙丹把命给丢了。服食丹药竟然接连中毒,导致死亡,其原因成谜。

网络配图

李纯服食仙丹中毒不治,纯粹是自找死亡。当时遍找长生不老的偏方,寻方士给自己进仙丹,有的人被吓跑了,他还下令通缉。负责其日常生活起居的舍人不放心,因为其之前服食之后“日加躁渴”,所以担心有意外。《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记载,时舍人裴潾上言,称“除天下之害者受天下之利,同天下之乐者飨天下之福,自黄帝至于文、武,享国寿考,皆用此道也。自去岁以来,所在多荐方士,转相汲引,其数浸繁。借令天下真有神仙,彼必深潜岩壑,惟畏人知。凡候伺权贵之门,以大言自炫奇技惊众者,皆不轨徇利之人,岂可信其说而饵其药邪!夫药以愈疾,非朝夕常饵之物。况金石酷烈有毒,又益以火气,殆非人五藏之所能胜也。古者君饮药,臣先尝之,乞令献药者先自饵一年,则真伪自可辨矣。”力谏李纯不要迷信仙丹,李纯十分恼怒,不只不听劝谏,还把他贬职。

术士给李恒进献仙丹的当时,身边人以李纯被丹药毒死一事来劝阻,也反对李恒服食这种药。《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九》记载,时处士张皋者上疏称,“神虑淡则血气和,嗜欲胜则疾疹作。药以攻疾,无疾不可饵也。昔孙思邈有言,‘药势有所偏助,令人藏气不平,借使有疾用药,犹须重慎’。庶人尚尔,况于天子!先帝信方士妄言,饵药致疾,此陛下所详知也,岂得复循其覆辙乎!”,当时,对士术进献丹药一事,“朝野之人纷纭窃议,但畏忤旨,莫敢进言。”结果,丹药中毒,正值壮年的李恒年仅30岁就死了。

网络配图

李恒迷信仙丹的原因很有趣,李恒宫中生活极为奢侈,嬉戏无度,尤其喜爱看戏。有一次,李恒游华清宫,亲自率领神策军于围猎后回宫,又马上与太监玩球,这时,忽然有一人从马上摔下,惊马直奔穆宗而来,幸由左右救护,才避免受伤。但李恒受此惊吓得了病,两脚抽搐不能着地。在这种情况,有术士建议他服用金石(仙丹),李恒从此上瘾,虽然朝臣屡次劝谏,李恒也表面纳谏,实际上却没有停止服食,以致身体严重受损,病死于自己寑宫长安宫中的清思殿。

“有其父必有其子”。李纯是被丹药毒死的,其子李恒又为丹药所害,而李恒的儿子李炎还是死在丹药上面。由于服食过量的丹药,李炎生前如其祖父李纯一样,喜怒无常。加上荒淫无度,弄了一身病,身体早就不行了,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仅仅比其父亲李恒多活了三年,33岁死于长安的大明宫。当时正是春光明媚的三月份,可惜李炎因为贪食仙丹,不仅未增寿反而折寿,再也不能与宠妃近臣一道玩赏天下美景了。

唐宣宗李忱是最搞笑的,其前面的多位皇帝都死于丹药中毒让他对道教很厌恶,曾怒杀了多位道士而“倡佛”,积极推广佛教。但后来他也鬼使神差,依懒起了仙丹。实际上,开始服食用,李忱已发现了负作用,神躁口渴,但他还是继续服食。到后来,中毒更厉害了,背上生了大脓疮,《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记载,“上饵医官李玄伯、道士紫芝、山人王乐药,疽发于背。八月,疽甚,宰相及朝臣皆不得见。”李忱之死应该是活该,惟一值得自慰的是,李忱活了50岁,比其他三位先帝都长。

网络配图

大明王朝的皇帝也与大唐帝王样的贪心,后果也差不多。明世宗朱厚熜在未当皇帝前即喜欢炼丹修仙,不好好当皇帝却将心思全花在如何成仙上面。他广招术士,遍征妙方,在宫中设斋醮。当时术士所进献的秘方和炼丹术五花八门,其中有一种“红铅”炼法最为流行,是将处女月经与药粉拌和,焙炼成辰砂。还有一种“含真饼子,也是朱厚熜特别推崇的长生不老药,就是取用小孩刚生下时含在嘴里的血块作为主要成份。为了及时采到处女的经血,道士便用药物催经,不少女孩因此失血过多,有的甚至出现血崩丢了性命。方士称,炼丹所用的水得是露水,朱厚熜便令大批宫女一大早到处面采露水,其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宫女们联合起来,乘朱厚熜熟睡时将他勒死。此即“壬寅宫变”。但由于宫女太紧张,将绳索系成了死结,仅将朱厚熜勒了半死,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真实身世 胡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太宗李世民简历,唐太宗李世民高清版,唐太宗李世民

    一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李世民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皇帝,一手开创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却是得来不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并兵谏李渊放权,最终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业。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

  • 李泌的出身是怎样的?他经历过怎样的挫折与崛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你现在所经历的挫折与失败,李白流放原因是什么,唐朝李泌的儿子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泌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我姓李,但我的李却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吾六世高门望族,七岁与张九龄称友,九岁与太子交……”《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出场第一幕,即自报家门。从姓氏到身世,再到极其相似的名字,可精确定位到一位历史真实人物--李泌。世人皆知,大唐乃李氏

  • 说起刘宏这位东汉皇帝,他又是如何视财如命、疯狂敛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华买爹是哪个朝代的事,刘隆的下个皇帝是谁,汉朝皇帝刘宏

    汉灵帝刘宏是汉献帝的父亲,东汉王朝的掘墓人。说起这位皇帝,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那就是被当皇帝耽误的土财主。汉灵帝对钱财的喜爱痴迷程度,恐怕在历代帝王中无出其右者。汉灵帝究竟如何爱钱,又为何视财如命、疯狂敛财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抽提成办商业汉灵帝敛财的手段

  • 常遇春一生从无败绩 常遇春为什么甘愿做徐达的副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徐达简介,常遇春杀降,常遇春墓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常遇春和徐达,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每个王朝的开创者,不仅本身惊才艳艳,手下也一定有着足以独当一面的将领。秦始皇扫六国,有王翦王贲可用;刘邦灭项羽,有韩信彭越驱使;李世民定江山,有秦琼尉迟恭。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手下也有徐达、常遇春两员大将。徐达与常遇春几乎代表

  • 在《荡寇志》的描述中,呼延绰如何害死了武松与施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武松滥杀无辜的情节,荡寇志武松死法,武松刺配原因过程结果

    在《荡寇志》中,双鞭呼延绰是结局最好的梁山头领之一。他原是官军将领,入伙梁山后成了招贤堂的头领。效力梁山期间,呼延灼并没有多大的作为,随军征战期间屡战屡败。随军洗掠沂州时,他被陈希真打得落荒而逃,桃花山之战中又被官军猛将闻达杀败。秦封山之战中,他和与老将庞毅、战将唐猛对阵,拼尽全力,仍旧被打得狼狈不

  • 刘邦要实行分封同姓诸侯王的用意是什么?不得不这么做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分封的诸侯王地图,刘邦分封的诸侯王有哪些,刘邦分封同姓王

    明知分封制是开历史倒车,刘邦为什么还要分封同姓诸侯王?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邦很早就感觉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会造反。根据史书记载,刘邦很清楚同姓诸侯王是西汉统一的巨大威胁,知道分封制是开历史倒车。既然如此,刘邦为什么还要分封同姓诸侯王呢?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 击败20万秦军的项燕为何没能力挽狂澜?他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项羽该不该杀二十万秦军,项燕与王翦之战,项羽杀害了秦军二十多万的投降士兵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项燕的文章。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

  • 嘉靖作为高明的权术家,他参透了哪个本质性的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真实的嘉靖权术,李自成与崇祯谈判条件,嘉靖皇帝指责王阳明

    公元1521 年,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突然死亡,并且没有留下继承皇位的太子。太后和大臣们几经斟酌,决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明武宗的堂弟———兴献王世子朱厚熜(音cong,读“囱”)继承皇位。朱厚熜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就藩于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与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是亲兄弟。下面我爱

  • 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颜良文丑真的如想象中那么不堪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颜良和文丑是谁斩杀了,颜良文丑真实战力,颜良和文丑谁更强

    在《三国演义》中,颜良被关羽斩于马下,文丑被关羽打得落荒而逃,然而颜良文丑真的如想象中那么不堪吗?实际上颜良文丑的实力绝没有想象中这么弱。今天我爱历史网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颜良文丑的实力,甚至有能力将夏侯惇斩于马下,吕布也不是这两人的对手。颜良在《三国演义》中被关羽一刀斩杀,很多人觉得颜良实力不行,实

  • 嫁去高丽国的元朝和亲公主,她们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亲公主下场,公主嫁到五个公主结局,高阳公主结局

    我们知道有很多和亲的公主,有一些公主甚至流芳百世,我们一直到现在都铭记那些公主的事迹。曾经元朝的时候,也有一位和亲公主,当时就是高丽国和元朝和亲,两国联姻对于高丽来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当时远嫁的元朝公主在那个国家受到了尊重,甚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管高丽国王娶多少个妻子,那么我们元朝的公主肯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