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代的阴谋家不少,董昭如何帮助曹操建立霸业?

三国时代的阴谋家不少,董昭如何帮助曹操建立霸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077 更新时间:2024/1/24 11:56:58

三国时代的阴谋家不少,著名的比如贾诩司马懿等人,但是,这些人的阴谋毕竟被世人识破,这种阴谋恐怕并非最高明的阴谋。

真正牛叉的阴谋,是既做成了事情,却又不被人抓住真凭实据。三国时代有这样的人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此人阴谋不但帮助曹操建立霸业,而且就是他在悄无声息中活活玩死了曹操手下第一谋士:荀彧!

这个人就是曹操谋士团中的“小人物”:董昭

荀彧,汉末颍川派领军人物,战略内政才能出类拔萃,是曹操早期平定北方最强有力谋士。

董昭,一个小有名气的谋士,职位名望远不及荀彧,这样一个小人物怎么可能弄死荀彧呢?

话说建安十六年,曹操在渭水大破马超韩遂凉州军团,威震天下。

曹操回来后,就有人力主曹操晋爵魏公,加九锡。

建安十七年,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赞拜不名是指上朝不需要通报名号,入朝不趋是指可以溜达着上朝,不用小碎步冲过去施礼,剑履上殿是指上朝可以穿鞋带剑,这个待遇只有汉初丞相萧何等人才有,故此称“萧何故事。”

可以说,此时曹操已经位极人臣,无以复加。即便如此,曹操此时仍时名义上的汉臣,只要不再进一步,谁也不能说曹操想要篡汉。

然而,曹操若称魏公,则事件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变化。

汉朝规矩,外姓功臣最多封侯,比如诸葛亮功劳齐天,可也只是“武乡侯”,所谓“非刘不王”,就是说除了刘家自己人可以封王,外姓功劳再大也不能是王公级别。

当时封王公意味着要有封国,有封国就意味着有“朝中之国”,这就是割据。

换句话说,曹操要称“魏公”,等于在汉朝内部成立魏国,他做魏国之主,这种行为等同分裂!

也正是在这种局面下,关于曹操称魏公的事情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双方是曹操以及曹操的支持者,另一方是荀彧为首的拥护汉朝的百官。

荀彧虽然辅佐曹操建立霸业,但是荀彧此人对于汉朝有一种特殊感情,他不愿意看到曹操迈出“篡位”的这关键一步。

于是荀彧极力反对曹操称公。

在这种局面下,曹操暂时搁置了魏公的提议,但随后,荀彧不明不白的死了。

荀彧死后不久,曹操便如愿称魏公,建立魏国,迈出了他取代汉朝的重要一步。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荀彧是怎么死的?这件事和董昭又有什么关系呢?

对于荀彧之死,《三国志》如此记载: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魏氏春秋》则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从这两个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荀彧的死并非正常死亡,《三国志》称其“以忧薨”,说明他死前十分郁闷压抑,而《魏氏春秋》则干脆明说,是曹操逼死了荀彧。

曹操为何要抛弃跟随自己多年,功勋卓著的荀彧呢?

《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荀彧认为曹操起兵是为了匡扶汉室,现在却要称魏公实行篡逆的事情,实在不应该。而曹操则因此“心不能平。”

这就是曹操要杀荀彧的直接原因:反对称魏公。

那么曹操在最初因为荀彧的劝阻暂停了称魏公的事情,为什么后来又要杀死荀彧,执意要称魏公呢?

这就是董昭的问题了!

《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

可见,最先劝曹操称魏公的人就是董昭!而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其实等于变向与董昭作对。

我们为什么说董昭是幕后与荀彧对垒之人呢?

参看《献帝春秋》:昭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书与荀彧曰:“昔周旦、吕望,当姬氏之盛,因二圣之业,辅翼成王之幼,功勋若彼,犹受上爵,锡土开宇。.....今曹公遭海内倾覆,宗庙焚灭,躬擐甲胄,周旋征伐,栉风沐雨,且三十年,芟夷群凶,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刘氏奉祀。......今徒与列将功臣,并侯一县,此岂天下所望哉!

这段话明确的记载了,在曹操称魏公这件事上,董昭和荀彧有直接的争论。只是这一点没有被记载在正史《三国志》中罢了。

这里面其实漏掉了荀彧之死!

我们可以据此判断,荀彧之死的幕后黑手其实就是董昭!

是董昭在曹操犹豫不决之际在其背后猛推一把,将其推上魏公宝座,同时整死了荀彧!

我们这样推断还有一条证据可以作证。

我们知道,荀彧是铁杆拥汉派,在他周围聚集了一群拥汉的精英,其中就包括曹操的儿子曹植,以及金城太守苏则

汉延康元年,曹丕废汉称帝。

这时,对汉朝极有感情的苏则和曹植竟然披麻戴孝,为汉朝哭泣。

而就是这个苏则,后来当众痛斥董昭。

《三国志@苏则传》记载: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察。昭尝枕则膝卧,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苏则与董昭同朝共事,有一次,董昭靠在苏则的膝盖上休息,却被苏则一把推开,说:“我苏则的膝盖,不是让你这这种小人当枕头的!”

我们看,当着董昭的面如此羞辱,可见苏则对董昭的怨恨。

而苏则对董昭如此敌视,原因无非是董昭帮助曹氏废汉,同时逼死过苏则、曹植等人的精神导师荀彧!

董昭此人擅长阴谋诡计,他早年帮助曹操迎立汉天子,后又劝曹操杀刘备(曹操未采纳),我们可以说,董昭的阴谋能力丝毫不输贾诩、司马懿。

而董昭之所以要整死荀彧,表面看是“魏公”之争,其实背后还有旧门阀与颍川新兴士族的矛盾。

董昭是济阴定陶人,他年轻时便被举孝廉,担任地方县令,后被袁绍征辟为参军。

汉末能够有这种履历必然是名门望族,否则绝无可能,董昭又被当时最看重旧官僚旧门阀的袁绍器重,可见,董昭的家族是当地望族无疑。

而汉末旧门阀对于新兴的士族有着先天的敌视。

荀彧家族虽然也是汉朝官宦世家,但是与那些老牌贵族相比,荀彧家族其实是颍川新兴士族的代表。董昭以劝曹操称魏公为契机,惹得荀彧反对,此时董昭(以及站在董昭背后的旧门阀势力)落井下石,怂恿曹操逼死荀彧。

可以说,就是董昭一手玩死了荀彧。

宋代史学家胡三省说:“(董)昭人品不足称,其谋略妙,不下二荀。”

意思是“董昭的人品不怎么样,但是他的谋略却不输于荀彧荀攸。”此论可谓深知董昭为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陈平这位汉朝大臣,他如何成为刘邦手下的间谍首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背后最大的功臣,汉武帝四个顾命大臣,刘邦刚起义时的部下都有谁

    刘邦手下有一位娴于运筹帷幄的间谍首脑——这就是“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的汉朝大臣陈平。据说他曾经“六出奇计”,为汉政权扩疆增土立下殊勋,常常能化险为夷、转劣为优。其实在今天看来,这些都算不得什么神奇诡秘之策,只是一次次大胆的间谍行动而已。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离

  • 固伦纯禧公主原为郡主,康熙为何要将她接入宫中抚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寿恩固伦公主,荣宪固伦公主,康熙固伦恪靖公主

    清朝时期,对一些女儿较少的皇帝,他们经常收养近支宗室为养女,比如说顺治与雍正都收养了三个女儿,与顺治、雍正相比,康熙是比较多子多福的皇帝了,不过,康熙也收养过一个女儿,她就是固伦纯禧公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固伦纯禧公主生于康熙十年十月,父亲是恭亲王常宁,母亲是常

  • 朱元璋有多喜欢宝庆公主?宝庆公主的婚姻生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宝庆公主一共生了几个孩子,朱元璋孙贵妃,朱元璋最小的女儿宝庆公主

    宝庆公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元璋从微末起义,一路南征北战,最终建立大明王朝,统一中国。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素以铁血著称。在很多人的眼中,朱元璋也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朱元璋微末起义,并非靠他一人成就大明江山。但是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却大杀功臣。历史上著名

  • 海兰察为什么能得到乾隆的重用?他军事生涯的巅峰是什么时候?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准噶尔战争,萨尔浒如果明军赢了,乾隆时期发生了什么战争

    海兰察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话说清朝乾隆时代,有一武艺高强的鄂温克族武士,曾任乾隆的头等侍卫,还是打虎英雄。战场上他经常单骑陷阵,从新疆到云南、从四川到甘肃、从台湾到西藏,他都是战无不胜,很有些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味道。被他打败的敌人中不仅有国内捣乱的,还有外国

  • 颖贵妃作为乾隆册封的唯一贵妃,那么她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如懿传颖嫔,乾隆后妃表,乾隆皇帝令妃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有些读者有些疑惑,乾隆册封的贵妃太多了,比如说慧贤皇贵妃、纯惠皇贵妃、令懿皇贵妃等等,可大家不要忘了,这些人最终名分不是皇后,就是皇贵妃,本文所限定的第一个条件便是最终名分为贵妃,符合这个条件的有五个,分别为忻贵妃、愉贵妃、循贵妃、颖贵妃与婉贵妃,这五个贵妃,忻贵妃、愉贵妃、循贵妃

  • 鳌拜都没有被康熙处死,但皇叔班布尔善为何却是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晚年为何说后悔擒鳌拜,鳌拜和康熙什么关系,康熙为什么不能直接杀了鳌拜

    清朝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 康熙这一生相当传奇,比如平三藩收台湾三征噶尔丹。 说起康熙皇帝这一世,不得不提的是,康熙是为了重新夺权,智斗鳌拜的行为。 捕捉鳌拜之后,康熙的做法十分耐人寻味。鳌拜是瓜尔佳氏的骄傲,鳌拜年轻时被称为“满洲第一巴图鲁”,鳌拜是一个被顺治信任的有权势的人。下面我

  • 钮钴禄氏可谓是出身高贵,但为何却被乾隆降为顺贵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是钮钴禄氏亲生的吗,乾隆之母钮钴禄氏,弘历是钮钴禄氏亲生的吗

    乾隆皇帝似乎对妃子的出身不是特别在意,因为相比出身,乾隆帝更看重美貌和内涵,所以,能得到他欢心的女人,不管出身如何,都能够得到他的提拔,哪怕是民间汉女,而那些出身高贵,家族势力显赫的妃嫔,优势就变得不那么明显了。说到这,就不得不说说乾隆后宫这位出身高贵的可怜女子,她就是顺贵人钮钴禄氏。下面我爱历史网

  • 嘉庆非常喜爱奕纬这个皇孙,但结局为何却让人唏嘘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光皇帝长子奕纬,梁王为什么对盈盈态度有变化,嘉庆的兄弟结局

    清朝皇室一向重视传承,想当年,身为皇孙的乾隆在圆明园被祖父康熙偶遇,十分喜爱,随即抱入宫中抚养。无独有偶,乾隆晚年对一位皇孙同样十分喜爱,他就是嘉庆第二子绵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乾隆之后,嘉庆也有一个十分喜爱的皇孙,不过,这位皇孙的结局却不太好,他就是多罗隐志郡王奕纬。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 汉惠帝的皇后张嫣,她的一生有多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嫣汉文帝,汉朝汉惠帝,汉武帝韩嫣的故事

    张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张嫣,是鲁元公主和宣平侯张敖之女,刘邦和吕后的外孙女,汉惠帝刘盈的外甥女。她虽然拥有显赫富贵的身份,但是时代造就命运,成为了外祖母政治上的棋子,吕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控制惠帝(傀儡皇帝),拿到专权。一手操作将张嫣立为皇后,年仅11岁

  • 作为雍正唯一成年的胞妹,温宪公主有怎样的独特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固伦纯禧公主,雍正为什么不被额娘喜欢,温宪公主舜安颜

    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德妃)是清朝历史上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嫔之一,一共生了六个儿女,除了雍正,还有皇六子胤祚、皇十四子胤禵、皇七女、皇九女与皇十二女。不过,在孝恭仁皇后所生的三个女儿中,只有一人活到了成年,她便是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序齿为五公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