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什么一生都不愿意称帝 曹丕继位为何着急称帝

曹操为什么一生都不愿意称帝 曹丕继位为何着急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38 更新时间:2023/12/15 0:58:39

你真的了解曹操和曹丕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延康元年正月,曹操带着没有统一全国的遗恨病死许昌,他的长子曹丕袭爵魏王。冬十月,魏王曹丕胁迫献帝禅位,终于灭汉自立,做了魏国皇帝。曹操生前就曾有人劝他废掉汉皇称帝。他的部下陈群桓阶以及同族堂弟夏侯惇都曾数次规劝。曹操对臣下的劝进不为所动,仍然奉汉献帝为天子。

曹操为什么不肯称帝?

他之所以这样,自有深意存焉。他曾在《自明本志令》中说: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他举了齐桓晋文以大事小,奉事周室,及乐毅不灭燕国后嗣,蒙恬自杀不反胡亥的例子,说明他并无背叛汉室之心。至于有人要他放弃兵权,他指出:

“然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既不肯称帝,又不肯让位,只以掌握实权为满足,难道曹操真的是要做汉室忠臣吗?不然,曹操只是觉得时机未到。此时,曹操最为担心的是中国还存在着两大势力与之抗衡。这便是孙权和刘备。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占有江东。刘备乘曹操与袁绍作战之机,南附刘表。经过赤壁一场大战,曹操惨败而归,孙权巩固了江东,刘备乘机占领蜀地,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如果此时曹操称帝,必将失去“挟天子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使孙刘两家得到口实。正是因为汉朝天子的存在,孙刘才没有自立为帝。如果废掉汉献帝,无疑是授人把柄,促成两家的称帝。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曹操就不能以汉天子的名义讨伐孙刘,而是变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了。很明显,如此的政治形势,必然不利于曹操统一天下的计划。因此,当夏侯惇明白了他的用意请他在消灭刘备之后废汉,他便默许了。

曹操果然具有政治家的远见,他以为“施于存政,是亦为政”,只要掌握实权,皇帝的称号并无更大的吸引力。如果果真天命在自己,他宁愿仿效周朝的实际开国者周文王,尽管登上宝座的是自己的后代,但完成帝业的任务由自己承担。

可是,曹操的儿子曹丕无论从政治才干和政治抱负来论,都远逊其父,因此在曹操死后,曹丕便急不可耐地要做皇帝了。

那么曹丕为什么急不可耐地要做皇帝呢?

曹丕称帝的原因之一,时势逼迫。

曹丕虽然随父征战,也称得上文武全才,但就个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论,远不及曹操之大。曹操手下文武群臣,对于曹操的畏服,是建立在多年征战与治国基础之上的。而对曹丕,除了因其父的原因继续臣事外,并无更多的关系。因此曹丕一定要尽早确立与这些人的君臣从属关系,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

曹丕称帝的原因之二,来自孙刘的威胁。

此时三分天下的大局已定,魏虽三分天下有其二,但孙吴联合,力量也很强大,特别是经过赤壁大败后,曹魏军队心有余悸,再倾全国之力南下征讨,其势不能。孙权刘备,均为与曹操并起的英雄,其雄才大略,连曹操也刮目相看。曹丕的个人能力,并不足以与此二人较量。曹操死后,原本忌惮他的孙刘可以稍松一口气。如果曹丕不尽快确立自己的地位,稳定人心,孙刘很可能发难,到那时,内有不服的群臣,外有敌国的大军,不要说统一大业,就连既得之利益怕也难保。故而曹丕才急忙废汉自立。

曹丕急不可待称帝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他的兄弟们的威胁。

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他还有兄弟多人。其中较为出色的是他一母同胞曹植,也就是那位翩翩才子曹子建。曹植少年异才,善为文章,其文采为曹操激赏。曹植门下有许多有才之士,为其羽翼,曹操曾受他们劝说,欲立曹植为太子。后因曹植不甚检点,方打消此念,以长子曹丕为王储。曹操死后,曹丕虽袭爵魏王,但曹植等兄弟对他构成潜在的威胁。

这并非曹丕的猜忌,因为封建社会的嫡长制必然造成兄弟之间的不和。长子一系可以继承父业,为王为帝,而其他系的儿孙就只能永为臣民。为了争夺皇位,兄弟之间视如寇仇,相互残杀,曹丕不能不为此担心。一旦祸起萧墙,悔之晚矣。故而曹丕必须赶快登上皇位,消除兄弟之间存在的隐患。

作为一名兄长,曹丕多少有些心狠手毒。在他登基后,首先杀掉曹植门下的谋士,随后找个借口,欲治曹植之罪。曹丕以兄弟为题,命曹植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不成就将赐死,曹植饱含深情写下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流露的兄弟之情打动了曹丕,使曹植免于一死。这一幕兄弟相煎的悲剧,引起后代的无数感慨。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一旦个人通向权力道路上出现障碍,无论是朋友、兄弟、父子,血缘的关系被政治关系所代替,各种道德观念通通让位给实际的政治考虑。曹丕作为一名兄长可说是不义,但作为一名君王却堪称懂得为君之道。

出于种种原因的考虑,迫于内外形势的压力,曹丕终于坐上了魏国皇帝的宝座。作为儿子,他没有他父亲的才能和力量,但却借助曹操的势力取得了皇权。作为兄长,他贬杀了曹植诸兄弟,虽落不义之称,却消除了家族内的纷争。

曹丕的文治武功虽比不上曹操,却也有一二点可称之处。

为了稳定中原地区局面,加强魏国内部的统治,魏文帝曹丕建立了新的人才选举制度。东汉时期,选用官吏主要依靠光武帝建立的孝廉制。曹操便是由孝廉出身而为官的。但随着天下分崩离析,察举之途越发混乱不清。魏文帝接受尚书陈群的建议,设立九品官人法。所谓九品即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各州郡挑选具识鉴者担任中正,品评人物,区别高下,以作黜陟。世称的九品中正制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从那时起,中经两晋南北朝,我国人才的选拔主要依靠这一制度。品鉴人物,首先要考察该人的家世出身,豪门贵族子弟一般都能得到较高的品级,故而对豪门世家起到了一定的安抚作用。九品中正制对于刚刚篡汉的曹丕来说,无疑是在自己的政治天秤上增加了一个很重的砝码!得到豪门大姓的支持,不仅在政治上有了依靠,而且在经济上也受益匪浅。

不过,魏文帝施行的九品中正制,只注重乡里清议,因此这一时期关于人物品鉴的记载特别多,但忽视了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与曹操奉行的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注重个人能力的做法相悖。使得许多出身较低而能力较强的人失去进身机会,终魏一朝,人才之盛远逊于曹操时代。到后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九品中正制渐成特权层次的升官保证。从选拔人才走向遏制人才。及至隋唐,科举制度作为九品中正制的反对者而大盛于世了。

魏文帝深知自己不如曹操,故而着重对内的文治,很少大规模对外兴兵。对于孙刘两家,采取离间之计,各个击破。而此时的孙刘,也因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而反目成仇。刘备兴兵伐吴,被吴军大将陆逊所败,死在白帝城。就在刘备伐吴之时,魏文帝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从中挑拨孙刘关系。刘备军败,蜀国逐渐失去了争锋天下的力量,虽然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力图恢复中原,但强弩之末,已不能成大气候了。魏文帝的坐观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

结语

魏文帝曹丕作为一国皇帝,知道自己的长短优劣,善于因时顺势,使魏国独得休整机会。虽然他无力完成其父曹操的统一宏愿,但作为魏国的开国之君,还是足以令人称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杨玄感:他是杨广的亲戚,却起兵反抗杨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复杂的一个皇帝,他在位期间开凿运河、开疆拓土,经营西域,再一次打通了丝绸之路,为唐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当然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举措,消耗了国力,使得隋朝的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最为后人所诟病的就是杨广三征高句丽,更是损失了大量民力,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天下也因此乱成一锅

  • 曹植和曹丕相比 曹植为什么做不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植和曹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到三国历史就不得不说魏国。说到魏国就得说曹操和曹操的儿子!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什么做不了皇帝?很多人说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是曹冲,根本没有曹植什么事。对的曹操开始确实喜欢曹冲。但是曹冲十三岁就病逝了!留下来的历史文字不多!曹植和曹丕!曹操一生

  • 曹丕40岁就英年早逝了 曹丕为什么还被说成高寿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丕早逝,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三国那个十分混乱的时期,所发生的事情自是与后面所不同的。而今天所讲的这号人物便是三国中的一个名声很不好的人,他便是曹操的次子曹丕。曹丕此人虽然自小十分聪慧,但是他的聪明却并没有用在正确的方面,而是用在不好的方面,以至于他后来得的骂名也是十分

  • 九子夺嫡失败的八阿哥是什么下场?他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八阿哥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提起爱新觉罗·傅仪,我们都知道他是清朝的末位皇帝,也被后世称为清废帝。在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他被迫退位结束清朝统治的历史,在日本鬼子的淫威下做了傀儡皇帝。这段历史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傅仪在自传回忆中提及的一件

  • 曹操临死前告诫过曹丕 曹氏江山为何还落到司马氏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和司马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三国时期有名的奸雄,曹操的聪明才智,那自然不必多说。然而,在已经觉察到司马懿“有雄豪志,有狼顾相”,甚至已经明确告知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的情况下,为何仍然没能防住司马懿这只老狐狸,结果导致曹魏江山最终落入司马氏之手?

  • 刘邦和刘备都是从蜀地起家 刘备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和刘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都知道,汉高祖刘邦之斩蛇起义后,率领起义军顺利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而后,项羽分封诸侯,把刘邦分到了川蜀。刘邦到川蜀后,厉兵秣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击败了项羽,统一了天下,成立了西汉王朝,开创了大汉400年的基业。可以说,刘邦这个

  • 被皇帝发配八千里,韩愈的一生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韩愈是以文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面孔出现的。文学方面,他倡导古文运动,开启一代文风;教育方面,他注重为师之道,终生诲人不倦;政治方面,他高举儒家思想,拥护中央集权。这些成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万人颂扬。而他遭贬时能够坚持以国为任、以民为本,在逆境中能够立足实际、为民造福的爱国之心和奉献

  • 揭秘:刘邦宠爱的姬妾为何下场都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吕公只是平民,资料不多,连名字都说不准。吕氏家族又被灭了,很多相关事件史书上甚至都没记(比如芒砀山起兵以后吕氏独立攻取了很多地方,只能通过刘邦当时不在当地的记载来反推是吕氏打的)。只能间接推测。你想多了,吕后天性就是杀人狂魔吗?如果戚夫人不恃宠而骄,事事以吕后为先,低头做小,至少表面上跟吕后做个塑料

  • 吕蒙如果不趁机偷袭荆州的话 关羽北伐会成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北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18年,太医吉平、韦晃等人造反,不久事情败露,被曹操斩杀。曹操十分恼怒,便想起了刘备之前参与了衣带诏的事情,于是就令大将军曹仁南下,准备起兵攻取荆州。曹仁屯兵樊城期间,大肆征调民役,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有很多地方趁此产生了叛乱。此时,

  • 三国名将陆逊的孙子:陆机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吴郡陆氏是江南地区的世家大族,这个家族在三国时期尤为活跃,涌现出陆逊、陆绩、陆抗这样的名将,为维持三国时期的吴国政权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不过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经历了三国时期的动荡,最终还是由西晋一统天下。作为江南望族的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