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杨业之死真的于潘美有关?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杨业之死真的于潘美有关?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32 更新时间:2024/1/24 22:25:32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杨业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上的杨业本为北汉将领,宋太宗攻灭北汉之后,杨业归附北宋,并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大举北伐,杨业隶属于潘美统帅的西路军,然而最终却在撤退途中力战而亡。那么,杨业真的是被潘美害死的吗?事实上并非如此。

宋太宗赵光义发动“雍熙北伐”,杨业撤退途中力战而亡

雍熙三年(986年)春,宋太宗赵光义意图趁辽景宗新逝,新帝年幼、朝中不稳的机会,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兵分三路大举伐辽,其中东路以曹彬为主帅,向向雄州、霸州方向进军;中路一田重进为主帅,由由飞狐(河北涞源)向北推进;西路则以潘美、杨业为正副统帅,兵出雁门关。宋太宗汲取历次北伐经验,意图先攻克其他诸州,再合围幽州。

这次北伐初期进展极为顺利,曹彬一路攻克固安南城,田重进于飞狐北破辽兵,潘美在西陉痛击辽军,克辽朝寰州。不久,曹彬又克涿州,潘美克朔州,下应州,破云州。然而,辽军却在萧太后的指挥下迅速展开反扑,结果东路曹彬因轻敌冒进而惨遭战败,合围幽州战略就此失败。

眼看计划受阻,西路军也已经陷入危局,赵光义便下令潘美裹挟云州、应州、寰州、朔州百姓回军。于是,杨业便与潘美围绕如何带领四州百姓安然撤军制定计划,杨业力主分兵应州,诱辽军向东,另以强弩手千人扼守石竭谷口,阻击辽军,以保民众安全南撤。

然而,监军王侁却对这个计划嗤之以鼻,他认为潘美和杨业此举乃是临阵退缩,认为应该率军直奔雁门北川,监军刘文裕也表示支持王侁的计划。

杨业对王侁的建议予以反驳,结果王侁却说,“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这句话的分量可就太重了,尤其是对于杨业这个降将来说,这几乎就是个掉脑袋的问题。

结局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这种意见冲突,潘美和杨业只能妥协,尤其是杨业,他甚至必须表现出对宋廷的忠诚,而从杨业的“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这句话,便不难看出他当时的无奈。然而,即使如此,他在出征前仍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潘美和王侁率兵在陈家谷口布阵作为援军。

从寅时到巳时,王侁派人眺望战场,见杨业还未率军返回,以为是打败了契丹军队,便打算争取战功,立即率兵离开谷口追击,潘美根本制止不住。然而不久后听说杨业战败,便又立即带兵后退。

可怜杨业带兵出朔州,途中遇辽军伏击兵败,一路且战且走、从中午战至傍晚,等到到达谷口后,却又哪里还有救兵,无奈之下只能率领部下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为辽军所擒,绝食三日而亡。

潘美并非主要责任人,但却被骂了上千年

如上所述,潘美显然并非害死杨业的元凶,监军王侁才是罪魁祸首,这点其实从赵光义事后对几人的处置也不难看出,事后潘美只是被贬官三级,而监军王侁则被“除名,隶金州”,刘文裕也被“除名,隶登州”。

那么,既然潘美不是元凶,为何会被骂上千年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虽非主谋但并非没有责任。我们知道,从宋初开始就对武将限制极为严格,监军这个职位太过重要,而杨业和潘美此时的身份却是极为尴尬的,杨业是北汉降将,而潘美则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深厚,并不属于赵光义一派。那么潘美是否没有一点责任呢?答案是否定的,他虽非始作俑者,但作为西路军主帅却无法约束部队,最终酿成如此悲剧,他必须负有一定责任,而这也是潘美最终会被贬官三级的原因。

2、艺术创作的需要。将潘美列为害死杨业的主谋,其实是“忠义杨家将”等艺术作品的处理结果,而这则源于艺术创作的需要。要在艺术作品中塑造杨家将的忠义形象,必然要为其树立一个对立面,监军王侁虽是害死杨业的元凶,但就他的身份地位来说,根本无法承担这么一个“大奸臣”的形象,而将身为统帅的潘美设在对立面,无疑更加具有戏剧冲突,且更能突出杨家将的悲壮。

3、文艺作品影响力太强。潘美奸臣的形象之所以会深入人心,文艺作品可谓功不可没,相较于正史来说,文艺作品的流传度、话题度等等无疑极具优势,也正是由于“忠义杨家将”等作品的流传,使得“杨家将”忠义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同时,潘美这个“大奸臣”的形象自然也就被人们所铭记了。在这些艺术作品的广泛影响之下,潘美想要彻底摆脱奸臣的形象,任重而道远。

事实上,作为北宋开国功臣的潘美,在历史上的形象还是相当正面的。与此同时,与大家所熟知的“杨家将”比起来,曹彬的曹家将、折德扆的折家将、种世衡的种家将和李处耘的李家将,无论在贡献还是名将数量方面,其实更要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杯酒释兵权真的是明智之举吗 赵匡胤此举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简介,朱元璋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如果赵匡胤没有杯酒释兵权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杯酒释兵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在当时确实是明智之举,但这一事件却给后期宋朝留下了隐患。杯酒释兵权下面就来论述上面的论点。一。“杯酒释兵权

  • 历史上为爱痴狂的帝王们都有哪些人?明朝占了三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对事不对人的帝王,福建人有出过帝王吗,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人

    还不知道史上为爱痴狂的帝王们都有哪些人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自古帝王多无情,譬如成为皇帝后冷落十载夫妻萧皇后的隋炀帝;对甄宓一见钟情后又将其凌迟处死的曹丕;更别提今日宠爱哪个妃子,明日一个不顺心便将其处死的皇帝们了。历史上无情的帝王数不胜数,

  • 李成梁镇守辽东二十二年,他实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成梁之后辽东总兵,李成梁为什么放弃宽甸六堡,李成桂攻打过辽东吗

    初镇辽东的二十二年间,李成梁同土蛮、女真交战多达五十余次,未尝败绩,以至于《明史·李成梁传》中都说他是师出必捷。那么问题也就来了:李成梁为何能做到师出必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出师作战要想取得大捷,优秀的将领、勇猛的士卒、精准的情报、正确的战法缺一不可,能否同时拥有这些,就

  • 历史上杨业的父亲是谁?真的是杨衮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业的母亲,历史人物杨业,宋朝杨业的真实历史

    杨衮是杨业的父亲,是真的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杨家将演义》是描写北宋时期杨家世代保家卫国的故事,是一曲荡气回肠的主旋律,塑造了杨家将几代精忠报国,出生入死,为御外侮前仆后继,有关杨家将的民间传说以及杨家将的书籍也很多,并且杨家将成了爱国的壮歌,可谓愈演愈烈,弄出许多“传奇

  • 历史上的国本之争对明朝有怎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对中国的贡献与危害,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明朝对朝鲜的影响

    万历十四年(1586年),随着清算张居正的运动进入尾声,朝廷上的喧闹渐渐平息,明神宗的勤政和处理政务的干练让所有人都产生了一种英主降临、中兴可期的感觉,只是任谁也想不到这一切却被一声男婴的啼哭给刺破了。发出这声啼哭的男婴名叫朱常洵,是明神宗的第三个儿子(皇二子早夭),也是明神宗与唯一心爱的女人郑贵妃

  • 光绪为什么被成为伟大的帝王 光绪都有重大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光绪皇帝的一生,光绪为什么会失败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光绪贡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位伟大的皇帝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清朝皇帝光绪帝。光绪帝是继同治帝之后第二个被慈禧太后控制的皇帝。他并不是慈禧太后的儿子,而是上一任皇帝同治帝的堂弟。同治帝死后,皇位无人继承,慈禧却并不能直接争夺皇位,但她又想控制皇权,便把当时年龄仅有4岁的

  • 戊戌变法之后光绪处境如何 光绪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如果光绪没死清朝会亡吗,为变法而死的人,谭嗣同临死前的诗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光绪,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我们先来看看戊戌变法之后的光绪皇帝的处境。光绪皇帝的妻子隆裕皇后是慈禧太后的内侄女(慈禧太后亲弟弟的女儿)。慈禧太后自己是咸丰皇帝的妃子出身,因此一定要自己娘家的人成为光绪皇帝的皇后。在此之前,光绪皇帝一直都是很宠爱珍妃,并不喜欢这位隆裕皇后

  • 揭秘康熙皇帝九死一生的苦难童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帝曾说:“朕少时,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又说:“朕自幼强健,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五)这样看来,他不但出身帝王之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优越,而且自幼身体强健,跟普通百姓相比,实在是有天壤之别。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康熙大帝的童年生

  • 历史上的赵云:并未名列五虎将的蜀汉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正因为如此,陈寿将赵云与关,张,马,黄共列为一传,是为《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也把赵云加工夸张为五虎上将,以此彰显赵云的武功及品德,其实都是相当公平和得人心的。网络配图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

  • 诸葛亮设计华容道义释曹操背后的算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一度成为了百姓口相传颂古老的佳话。然而它的真实性却让人怀疑,深敲故事的背后,发现了诸多疑点,刘备明明知道曹操曾救过关羽,诸葛亮为何还叫关羽守关杀曹?赤壁之战是老少皆知的,有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孙刘联盟,运用出奇制胜的计谋,最终打败了拥有多于联军数倍人数的庞大曹操军队。网络配图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