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如何一举击溃突厥帝国?

千古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如何一举击溃突厥帝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17 更新时间:2024/1/22 18:23:23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北亚地区继匈奴之后的又一个强悍、显赫的游牧民族。据历史考证:他们带有塞种和匈奴的血统。《北史》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 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又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 突厥最先是生活在咸海西边的塞种,南北朝时期(6世纪初年)由叶尼塞河南迁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达山),又迁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因金山形似战盔“兜 鍪”,俗称突厥,因以名其部落。

南北朝后期,北方的北魏分裂成西魏、东魏(546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部众,打败和合并了高车各部五万余落,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后来又打败柔然,建立起幅员广阔的突厥汗国,势力迅速扩展至整个蒙古草原,和华北的北齐、北周政权并立。而北齐、北周为了试图打败对方,而又慑于新兴突厥汗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均采取向突厥纳贡、和亲的政策,以换取突厥帝国的支持,突厥借机以和平或战争手段,获得了大量经济利益。

网络配图

公元581年,杨坚代 周建立隋朝。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稳,从甘肃一带向隋朝发起大举进攻,隋文帝杨坚不得不发兵抵御,并修筑长城。而此时的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 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隋灭陈完成南北统一后,与突厥的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隋利用军事与 政治手段开始反击突厥势力。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十月,隋文帝封东突厥突利可汗为民可 汗,显著标志了隋强突弱的形势。

然而隋朝短命,只有短短的37年。隋 末天下大乱,而东西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重新振作,势力迅速发展,一跃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的强大军事力量。而隋末群雄并起,自大业七年(611 年)开始,全国各地先后兴起的反隋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其中不少都曾经依附过突厥。《通典》卷197记载:“及隋末离乱,中国人归之者甚众,又更强 盛,势凌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称尊号,俱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太原留守李渊伺机在晋阳起兵。此时,突厥军队趁机袭击晋阳,大肆掠夺一番而去。突厥的袭击,使李渊、李世民父 子意识到突厥不但是一支可怕的力量,而且也是他们争夺天下的后顾之忧。迫于形势,李渊父子决定与诸雄一样自下于突厥,派出心腹刘文静前往突厥谈判。由唐公 李渊亲自给突厥国始毕可汗写了一封卑辞修好,并许以“称臣纳贡”。而这时的突厥仍像北朝时代一样,试图对中原各势力恩威并施,抑强扶弱,不时直接出手,借 以保持、提高自己的优势地位,李渊父子的“称臣纳贡”之举正中始毕可汗下怀。

随着李渊势力的发展壮大,突厥人的胃 口也越来越大。始毕可汗经常寻找各种借口,要李渊进贡财物,史载:“及高祖即位,前后赏赐不可胜纪。始毕自恃其功,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颇多横恣。高 祖以中原未定,每优容之。” 始毕可汗去世后,为了表示哀悼,李渊“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百官就馆吊其使者。”处罗可汗死后,李渊父子仍以“臣礼”致吊,仍诏百官到其使者处吊丧。

网络配图

一年后的夏天(618年5月),李渊在儿子李世民等的支持下正式取代隋朝而建立了唐朝,不久重新统一全国。这时,突厥的统治者意识到:中原只要一方坐 大,就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群雄割据中获得诸多利益,因此将主要对手确定为唐,试图扶植其他势力与唐相抗,但不幸的是:失败了!不甘心之余,便趁唐朝建国之 初人心未定、国力不强之际,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掳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 袭太原。

武德九年(626年)8月,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在发动“玄武之变”两个月后登上皇位。而在他刚刚即位之时,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合兵20万攻占泾 州,进至武功,京都长安震动。颉利可汗又领兵至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 颉利见唐大军赶至,且军容威严,见状“请和”,双方在便桥上,杀白马,订立盟约,太宗许以金帛财物,突厥军队乃撒离唐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渭水之 盟”。

便桥订盟的屈辱使李世民“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他即位后,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注重经济发展,国家与军事实力持续增强。而此时突厥因安于现状、属国抗争、上层分裂,导致实力逐渐下降。贞观三年(629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率众将统兵10万,分道出击东突厥。李靖出奇制胜,在定襄大败突厥,颉利逃窜,大将李世綪在白道截击,降其部众五万余人。两将又督兵疾进,大破敌军,颉利西逃吐谷浑,途中被俘。

网络配图

时 值当年三月,东突厥灭亡。慑于大唐天威,“西北诸蕃,咸请上(唐太宗李世民)尊号为天可汗”。从617年到629年的这12年里,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无时无 刻不在考虑如何解决突厥问题,无时无刻不在为突厥问题而咬牙切齿,终于抓住时机,彻底消除自己心中隐忍了12年的阴影,结束了写大唐帝国突厥的臣服历史。 这时,唐太宗才30岁,当皇帝也就3年。

贞观十二年(638年),东突厥正式并入唐朝版图;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西突厥为唐朝所灭而统一于唐。高宗调露二年(680年),南迁的东突厥之后北返复国,建立后突厥汗国,宣宗天宝四年(745年)亡于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即现在维吾尔族的先祖)。

唐太宗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创造出“贞观之治” 的繁荣局面而名垂后世,同时他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和他12年来不惜向胡狄之国称臣纳贡的忍耐能力,敏锐地感受到“突厥之众虽多而不 整,君臣之志惟贿是求”,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唐太宗心系民生,体恤百姓,对各族民众“爱之如一”,得到各少数民族的共同拥戴,并被尊称为“天可汗”,真 正享受到一代英主的无限荣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康熙到底喜欢哪个儿子?康熙中意皇十四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认为康熙皇帝中意的继承者是皇十四子胤禛,派他做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权、树威信以备接班。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康熙皇帝培养皇十四子胤禛做抚远大将军并不能证明皇十四子胤禛就是康熙皇帝的意中人。证据如下:第一,这远远没有当初培养皇太子胤礽那样做得更好。当初康熙皇帝培养皇太

  • 光绪被囚禁:自己打扫房间 在瀛台敲锣打鼓解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回到北京之后,摆脱被废黜命运的光绪帝的生活境遇是否有所改善?随着慈禧的年迈,光绪帝有一展宏图的机会吗?光绪帝命运多舛,病入膏肓,以三十八岁的英年走完了坎坷、屈辱的一生。百年来,围绕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毒杀说能否成为定论和共识呢?饱经忧患的光绪帝早已成了古人,该怎样认识其悲剧命运的根源?该怎样评价这位

  • “奸雄”曹操临死时最遗憾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一提起“三国”故事里的曹操,人们大都会想到那个一脸奸相的白脸“奸雄”。 宁我负天下人 不可天下人负我,这么一代枭雄他会有什么遗憾事吗?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他临死前留下《遗令》。根据曹操的遗嘱,他于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于邺

  • 清圣祖仁康熙皇帝晚年奢淫生活令人震惊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从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图片来源于网络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

  • 康熙皇帝长寿之谜:活了69岁的康熙怎么养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帝活了69岁,在那个时代,应该算是长寿的了。所以,康熙帝的养生之道很值得人们研究学习。翻阅典籍,发现康熙帝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吸烟,不饮酒。康熙帝认为“烟酒及槟榔等物,皆属无用。”所以,康熙帝在日常生活中,不吸烟,不饮白酒。关于康熙帝不喜欢吸烟一事,资料中有一些故事。比如,

  • 清朝史上为使天下信服康熙公示皇宫开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把雍正的新政推行下去了吗,雍正王朝新政是什么意思,雍正三大新政

    “家天下”时代,国家是帝王的私产,君主可凭个人意志任意支配国家财产,是无须向臣民多作解释的。清王朝定鼎中原之初,民族对立情绪高涨,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种反清武装与朝廷的对抗一直延续到康熙中期,才渐趋于平复。康熙在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后,深知治理一个国家,兵战实为下策,只有以德化、以智略服

  • 揭秘:康熙皇帝为何会六次为洪武帝朱元璋扫墓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洪武是哪位皇帝,朱元璋杀马三刀后悔了吗,洪武帝在位几年

    清圣祖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南巡,每到南京都要祭扫明孝陵,并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表示对朱元璋的尊重——朱元璋的故事真不少。在他身上笼罩着重重迷雾,也笼罩了诸多的神秘色彩。为什么数百年来人们谈起朱元璋的话题来总是兴致勃勃,热衷程度始终不减?图片来源于网络因为他的经历实在太神奇了。最贫苦的农民和富有四海的皇帝

  • 康熙时权臣明珠为何向朝廷举报自己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子胤礽谋反,康熙王朝明珠为什么入狱,康熙王朝两大权臣

    核心提示: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政治对手“救”自己一命呢?明珠要把事情搞大!他让一个名为索党实际却是明党的官员上书弹劾自己结党营私、图谋造反。这听起来匪夷所思,因为贪污只是死罪,谋反却要诛九族,明珠是不是昏头了?网络配图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13年

  • 帝王家也隔辈亲:康熙传位雍正多是因为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康熙临死前将皇位继承给雍正,康熙为什么立了雍正,康熙因为乾隆选择雍正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愈感身体欠佳。就在这年谕令皇四子胤禛到天坛代行冬季的祭天大礼。然而大典后不久,康熙便在十一月十三日晚上戌刻驾崩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康熙驾崩后7天,皇帝的遗诏公之于世。遗诏宣谕“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恭,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几天后,胤禛在太和

  • 项羽之死:自刎而死后为何尸体仍被肢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项羽之死的原因和评价,自刎以死国,项羽自刎而死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但是结局却是悲惨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乌江自刎 。在汉四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了,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