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为何要杀卢祖尚?只是因为他拒绝赴任刺史之位?

李世民为何要杀卢祖尚?只是因为他拒绝赴任刺史之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988 更新时间:2024/1/22 14:30:33

李世民为何要杀卢祖尚?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自恃雄才,先后修筑4000里北齐长城,横扫柔然、契丹、突厥等势力,威震戎夏。《北齐书》评价他“负甲而北胡惊慌”,意思是说,只要高洋穿上盔甲,胡人就十分惊恐。

高洋虽然雄才大略,但他生性残暴,纵欲荒淫,大臣们一旦违背他的意思,轻则抄家流放,重则灭其九族,因此高洋被称之为“暴君”,比夏、商纣也有过之而不及。

然而,高洋有一个特点,他杀人之前,允许罪犯辩驳,假如罪犯能够把高洋说得无言以对,高洋就赦免了罪犯之罪。

例如,有一个叫魏恺的人,当时担任青州长史,后来因为出使梁朝有功,当魏恺返回北齐后,高洋封魏恺为光州长史,魏恺听闻后,拒绝赴任,让高洋十分气愤,一怒之下要杀掉魏恺。

在封建社会,帝王享有最高的人事任命权力,他任命官员,官员只能无条件接受,哪有拒绝的道理。高洋性情残暴,魏恺如此忤逆高洋,很多人都为魏恺捏一把汗。但魏恺并不害怕,他对高洋说:

“臣先任大州,使还,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资治通鉴》

魏恺的意思是:我本来是青州长史,后来又立了功,您却让我担任光州长史。光州比青州小得多,哪有立了功反而改任小州长史的道理?

魏恺的辩驳,让高洋哑口无言,高洋立即赦免了魏恺的“忤逆之罪”。

魏恺能从高洋手中脱险,看似幸运,实则在情理之中。到了唐朝,有一位叫卢祖尚的官员,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他为州刺史,卢祖尚也拒绝赴任,李世民一怒之下将其斩首示众,事后,李世民却十分后悔。

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州刺史李寿因贪污被同僚弹劾,最终被李世民贬去官职。隋唐时期的“州”,指的是现在的越南中北部、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和广西南部地区,是当时的南部边境,不仅幅员辽阔,土地贫瘠,而且多瘴气,关中人士多不适应那里的气候。

李寿被罢免后,李世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担任州刺史,内心十分焦急。宰相杜如晦向李世民推荐一人,此人就是卢祖尚。

据《新唐书》记载,卢祖尚,字季良,河南人。他的父亲曾是隋朝将领卢禧。卢祖尚文武双全,乐善好施,有“侠义”之名。隋朝末年,卢祖尚因抵抗宇文化及,被迫投奔唐朝,被封为沈国公,担任瀛洲刺史。卢祖尚在瀛洲多年,为官清正,口碑很好。如果调他担任交州刺史,不仅可以很好地治理当地百姓,还能有效地防止交趾(古越南)蛮人作乱。因此,李世民觉得卢祖尚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李世民因此下旨,召卢祖尚进京。卢祖尚入京后,得到李世民的召见。李世民当着卢祖尚的面,对他说:“交州刺史之位空缺已久,只有你能胜任,朕把交州托付给你,希望你不要辜负了朕!”

卢祖尚被李世民委以重任,当时非常感动,跪下去接旨,并且表态:“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卢祖尚出宫后,李世民大松一口气,对杜如晦说:“有了卢祖尚,交州无忧了!”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卢祖尚突然反悔了。

原来,李世民当面任命卢祖尚为交州刺史时,卢祖尚没有多想,头脑发热就答应了。回到家后,越想越不对劲。交州不仅离长安几千里,蛮人本就不好管理,再加上多有瘴气,卢祖尚担心自己有去无回。所以赶紧上奏,谎称自己突然生病,无法赴任,请求辞职。

李世民接到奏折后,气不打一处来,火冒三丈,怒道:

“匹夫犹敦然诺,柰何既许朕而复悔之!”

意思是:普通人还知道一诺千金,你作为朝廷大臣,既然答应了这个差事,岂能出尔反尔?

李世民派杜如晦前去劝说,杜如晦到了卢祖尚的家中,好说歹说,劝他不能言而无信,况且在天子面前答应的事情若是反悔,置天家威严于何地?要是惹怒了天子,治你个欺君之罪,可不是闹着玩的。

卢祖尚当了半辈子的官,岂能不懂这个道理。但他一想到自己去了交州,恐怕一把老骨头就埋在了那里,便铁了心不去赴任。任杜如晦舌灿莲花,卢祖尚仍坚持要辞职。

杜如晦无功而返,李世民又派卢祖尚妻子的哥哥前去劝说,并且承诺,只要卢祖尚去赴任,三年之后一定将他调回来。可惜,卢祖尚还是不答应。

李世民非常郁闷,召卢祖尚进宫,当面再问他最后一遍:“你既然答应了朕,到底去还是不去?”卢祖尚答:“臣固辞之!”李世民怒不可遏,发天子之怒,对群臣说:

“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朕发号施令,官员却不听,朕又怎么能治理国家呢?)——《资治通鉴》

李世民一怒之下,让人将卢祖尚推出午门,斩首示众。不一会,卢祖尚人头落地。

但是,卢祖尚死后,李世民后悔了,他觉得卢祖尚是个人才,这么轻易地杀了,十分可惜。几天后,李世民问魏征:“你说齐文宣帝高洋这个人如何?”

魏征说:“高洋这个皇帝,狷狂暴躁,但是他和别人争论时,也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例如,当年魏恺抗旨不愿担任光州刺史,高洋知道原因后,并没有责怪魏恺。这就是高洋的优点。”

李世民听闻后思考良久,羞愧地说:

“然,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资治通鉴》

李世民的意思是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卢祖尚虽然失信于朕,但朕就这么杀了他,太粗暴了。朕还不如高洋呢!”于是,李世民下旨,荫封卢祖尚的子孙,弥补自己的过失。

卢祖尚身为朝廷命官,大好的前途,因出尔反尔,最终血溅午门。他没有死在交州,却死在了长安城内,十分不值。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卢祖尚有这样的结局,并不能怪李世民,怪自己没有想清楚就答应了这件事。但李世民在魏征的引导下,领悟了更深层次的东西,最终觉得自己杀卢祖尚过于残暴,还不如暴君高洋,从此不再轻易杀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陈胜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 陈胜最后为何死在自己的车夫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陈胜之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209年夏季,数百名农民因为朝廷的号令被押送至渔阳戍守,烈日炎炎他们也不敢停下脚步,因为秦朝的法律有规定,如果没有按时到指定的地点,那么即将面临的就是问斩,至于为什么晚到没人会去在意。这一行人走到了蕲县大泽乡,

  • 董卓只是一介地方官员,他又是如何成为三国的乱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董卓假如处在一个王朝控制力强的时期,他可以成为一方边境要员,再如果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政权政策得当,他可能也是一个地位相当的边地行政长官,但无奈汉朝已经病入膏肓,已经没有力气控制这个魔头,以至于让他挣脱了绳索,跑出来作乱。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董卓是陕西临洮(今甘肃岷

  • 项羽对手下的人那么好 英布最后为何选择背叛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布和项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英布起初是项羽手下的一位大将,但是最终被刘邦诱导的投靠他了,虽然历史对英布的投靠介绍的不多,但是很多朋友都很好奇,明明跟着项羽干的好好的,为何要反叛呢?其实都是项羽逼得。最初的时候英布只是一位逃犯,靠着自己从小学到的武艺一直在征

  • 董卓为何没掌握住一统天下的机会?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董卓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演义的开篇,恐怕读者们印象最深刻的绝对不是还没有发家的刘备跟曹操,或者没有出场的孙权,说不定都不是温侯吕布,而是那位兵强势众,手下谋臣如云,猛将似雨的刺史董卓!事实上,董卓也是最有可能取得天下的诸侯之一!三国初期,袁绍、曹操还留在京

  • 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朱棣为何坚定了选择朱高炽的决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朱棣死后谁继承皇位,朱棣的继承人是谁,朱瞻基之后谁继承皇位

    如果嫡长子性格宽仁,文官集团与百姓则会格外拥戴,因为有利于皇权平稳的过度。毫无疑问,朱高炽就是这样的嫡长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明建立之初,朱元璋中意的皇位继承人是朱标。朱标完美的占据了嫡长子及性格宽仁两大优势。为了培养朱标,朱元璋挑选了数位大儒负责教导朱标。结

  • 项羽礼贤下士,为人宽容 项羽到底输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项羽遭背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楚霸王项羽是我国历史中十分显著的英雄人物,虽然他最后输给刘邦,没有登上权力的巅峰,但依然不能阻挡大家对他的敬仰之情,就连编写《史记》的司马迁,也将他放在了王侯将相序列当中,可见项羽

  • 二十年不上朝 却被后人称为“一代雄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开创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大一统时代,堪称彪炳千秋的一代帝王。但在明朝也有一位“汉武帝”,与刘彻不同,这位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深居宫中,但却革除朝廷弊政,进行一些列改革,使得国家恢复生机。这个皇帝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在明朝历史上,二十多年不上朝的皇帝有两位,这里所说的是第

  • 三国五大奸诈之人 谁遇见都得被坑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又上榜了,我们真的不得不承认司马懿真的是《三国》中最牛逼的人物,“忍者之王”、“表演大师”都是他的名号,他的“奸”更是无坚不摧,出神入化,司马懿屡遭孔明戏弄,为了蒙蔽对方,凭着一张老脸都能安之若素,看到诸葛亮送他的巾帼妇人之衣,心中虽是大怒,脸上却能笑出花来,真乃奸中之高人也。后来诈病除曹爽,

  • 开扒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之谜 他是怎么去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汉昭帝刘弗陵,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少子,同时也是非常幸运之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汉昭帝太会捡漏了,因为自汉武帝晚期,历经了巫蛊之祸之后能继承皇位之人所剩无几,无奈之下汉武帝临终前托孤霍光,就这样年仅7岁的刘弗陵登基了。而汉昭帝刘弗陵让人乐道的是一个以幼儿之身为帝的他做出了诸多利国利民

  • 朱元璋教子治家 皇家反腐防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三位“李”姓大诗人中,李贺可以肯定为皇室后裔,李商隐似乎也与皇室沾亲带故,那么李白与皇室有没有关系呢?李白自己认为与李唐王室关系很密切。在与李唐王室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人物交往时,诗人经常理直气壮地称他们为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等。李白曾经给唐太宗的曾孙吴王李祗写过三首诗,名为《寄上吴王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