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1644年李自成率军进京大明都城为何会不攻自破

1644年李自成率军进京大明都城为何会不攻自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470 更新时间:2023/12/31 17:30:37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闯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试图凭借京城九门坚固的城防,并依靠三大营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与“流贼”决一死战。但令人惊讶的是,吴三桂所部迁延不进,三大营十余万人不战自溃,京城九门不战自降,绝望的崇祯帝只能自缢殉国。那么问题来了,曾经固若金汤的大明国都为何会不攻自破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一,政治上,明朝大部分官绅见风使舵。政治态度的转变往往缘于军事上的变化,1643年10月,陕西总督孙传庭率领的明军主力被李自成消灭,明朝官绅眼见明朝大势已去,政治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1643年之前,很少看到明朝官员投降农民军的,但在1643年后,明朝官员望风而降,特别是李自成进军北京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当李自成进入京城后,明朝在京文武官员多达两三千人,但仅有二十一人跟随崇祯帝殉国,史书称“衣冠介胄,叛降如云”。远在南京的史可法在奏疏中愤愤地写道:“在北诸臣死节者寥寥,在南诸臣讨贼者寥寥,此千古以来所未有之耻也!”“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些归降的文武官员出于的自身利益,认为改朝换代已是无可避免。

其二,民心上,明朝廷失去百姓的拥护。明朝末年,为了抵御辽东的后金、平定国内的农民起义,明朝廷加派“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加上当时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经常颗粒无收,出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明末农民起义就是因陕西严重的饥荒引发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自成的农民军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了广大下层民众的拥护,当时广为流传的民谣中说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另外当时京城百姓听说李自成进军北京,也是“幸灾乐祸,俱言李公子至贫人给银五两,往往如望岁焉”,跟盼着过年一样。

其三,军事上,明军主力被歼,三大营战斗力孱弱。明朝在军事上的孱弱,是造成京城不攻自破的直接原因。明朝后期,主要依靠两只军队,一支是镇守辽东的边军,另一只是镇守陕西的军队,这两只军队由于长期镇守边疆,因此战斗力最为强悍。1643年,孙传庭的陕西边军被李自成在郏县全歼,而吴三桂的辽东军镇守山海关,一时无法脱身。

崇祯能依靠的只剩下三大营了。有一种观点认为三大营之所以没有战斗力是瘟疫造成的,实际上这并不完全正确。三大营曾经是明朝最为精锐的部队,土木堡之变后,三大营的战斗力一直非常孱弱,正德皇帝曾想用边军镇守北京,但最终随着他的死没能成形。所以三大营只是花架子,全无战斗力可言,加上长期领不到军饷,最终不战自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四,财政上,明朝廷财政危机,国家陷入瘫痪。明朝末年,朝廷的财政负担十分沉重,关外的清朝,各地农民起义,严重水害灾害,以及全国各地的藩王们,都成为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原因,以至于崇祯帝最烦别人和他谈钱的问题。据记载至1644年初,明朝军饷欠款已经达数百万两白银,而从南方来的税银才仅有几万两。那么明朝的钱哪去了?当然都入了各级官员的腰包之中。崇祯帝曾组织大小官员捐银练兵,但一无所获,后来李自成进京“拷饷”,才发现官员们各个富得流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自成失败原因是源于起用下层失意文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人用什么词形容,失意的文人,描写文人

    谈及明末农民战争,人们在赞扬李自成推翻明朝腐朽统治的同时,也感慨其溃败之迅速。细究起来,李自成败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说到李自成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妨先从他任用的谋士谈起图片来源于网络李自成生于陕西米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崇祯三年(1630年),他带领

  • 要当官先要被阉割 揭秘古代皇帝反腐奇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包拯是状元才当官的吗,乾隆皇帝是最大的历史罪人,唐朝太监为什么可以废立皇帝

    在公元10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曾出现一种另类选官绝招——“阉割”。实施这种制度的是南汉。《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当时的南汉皇帝刘鋹相当荒淫,政事全权委托当时的龚澄枢、陈延寿一班人处理。龚澄枢等人便根据刘鋹的意思,规定拟用官员均须阉割,此即史书中“至其群臣有欲用者,皆阉然后用”记载。网络配图如此选

  • 咸丰皇帝四大不良癖好其中一个让大臣差点出丑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咸丰皇帝为什么只活了31岁,乾隆是最垃圾的一个皇帝,咸丰留下八大辅政大臣

    咸丰皇帝有四大不良癖好:其一,贪美色。在避暑山庄,他依旧不问窗外风雨,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图自己逍遥快活。据书中记载:奕詝置兵败于不顾,携妃嫔游行园中,寄情于声色既聊以自娱,又自我麻醉。野史记载,山西籍孀妇曹氏,风流姝丽,脚甚纤小,喜欢在鞋履上缀以明珠。咸丰帝诏入宫中,最为眷爱。国难当头,他却依然沉浸

  • 雍正帝即位后采用何种强硬措施肃清吏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吏治,雍正朱批呵呵,雍正推行的新政成功了吗

    雍正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存留藩库,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督抚大吏每年一二万两,知县一二千两。意思是说得了这笔钱,就应该廉洁奉公,不再贪赃剥民。这是雍正时的一项重要改革,这一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治,使雍正

  • 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乾隆帝:血统竟如此有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为何说乾隆造成了清朝的衰败,清朝血统,乾隆为什么退位当太上皇

    乾隆是雍正胤禛的第四个儿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25岁的乾隆继位。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禅位于皇十五子颐琰,做上名副其实的太上皇,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病逝,享年89岁。图片来源于网络这都是正史所记载的,说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可是读过金庸先生的小说《书剑恩仇录》的人都知道,在这部

  • 汉高祖得江山封功臣:如何让未受封者不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高祖杀功臣都有哪些,薛仁贵兵困锁阳城是真历史吧,高平陵之变为什么能成功

    核心提示:对于雍齿这类反复无常之辈,刘邦心中非常怨恨,但为了瓦解敌方阵营,况且又是用人之际,故忍了下来。没想到,后来竟然不得不对他先行赏赐。《史记》记载,那些未及时得到赏赐而心中胡思乱想的将领们,听到雍齿受封这个消息,心情都十分高兴:“雍齿都得到封侯,我们的爵位当然不会有问题啦。”网络配图一次危机就

  • 揭:光武帝刘秀如何在乱世中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秀和郭圣通有几个孩子,刘秀李世民,刘秀爱郭圣通吗

    导读:最近大热的影视剧《秀丽江山》把大家带入了东汉时期,而光武帝刘秀更是被大家所追随,那么,你知道光武帝刘秀如何在乱世中一统天下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在新朝王莽的末年,那时候天下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好多的人都趁着那股子乱乎劲起兵造反了,其中早期实力较强的两支,分别是绿林军和赤眉军。当时刘秀和

  • 嘉庆帝诛杀和珅的背后隐情:两人早就有积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和珅乾隆嘉庆,嘉庆与和珅最后对话,和珅为什么不反抗嘉庆

    和珅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心腹大臣,而且是清朝最大的贪官。他以一个跟在轿子后面的扈从,一跃而为主持朝政的宰相,靠的全是拍马屁的功夫。嘉庆在做皇子时,就深恨这个人。做了皇帝以后,一心想除掉这个乱国的奸臣,但因碍于乾隆这个太上皇还在,无法下手。图片来源于网络和珅也意识到这位未来的皇上不喜欢他,心中惴惴不安。

  • 悲剧赵云:他远没有演义中的那么风光!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为什么说人生远看是喜剧,赵鸿飞怎么不演戏了,远看人生是喜剧

    导读:赵云是一个让人喜爱有加的三国英雄,无论从实力还是从容貌来说,他都十分符合我们现代人对英雄的定义,但是这样一位英雄却远没有演义中的那么风光,他的生命也是在等待和伤感中逐渐凋谢。赵云,是罗贯中老先生在《三国演义》着力刻画的人物,可说是全书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更由于《演义》是根据史实来写的,人们对赵

  • 大汉天子刘保下葬仅一月就被盗挖了皇陵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帝墓全被盗了,刘胜墓出土文物图片,汉武帝的墓被挖掘了吗

    历朝历代以来皇陵都是禁地,除了后妃、宫人守陵,还有一定数量的护陵队伍。所以,一般情况下,若非王朝覆灭,皇陵是非常安全的。不过,大汉天子汉顺帝刘保的宪陵是个例外。刘保(115年—144年),汉安帝刘祜之子,六岁被立为皇太子。延光三年(124年),刘保遭奸人诬陷,被废为济阴王。汉安帝死后,外戚阎显立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