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温称帝以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朱温称帝以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300 更新时间:2024/1/5 2:36:25

朱温既然计划要称帝,就得玩禅让的把戏,一共分为两层。

表面一层,自然是皇帝想把皇位让给朱温,而朱温说死说活也不愿意接受。

文武大臣都劝朱温当皇帝,朱温说死说活不愿意,四方藩镇大佬也纷纷派代表劝朱温称帝,朱温也是说死说活不愿意,境内百姓也纷纷派代表出来劝朱温称帝,但是朱温就是不愿意。

当然了,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朱温最终还是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大家的盛情。

让御用文人去说,禅让的过程永远是这样的。当然了,最后大家就召开一个成功的、胜利的、团结的禅让大会。禅让大会结束后,大唐帝国就正式宣布成为历史了,从此以后,五代历史正式拉开了序幕。

而内在一层呢?自然是皇帝不想让出皇位,朱温就不断派人收拾皇帝,并不断派人给皇帝作思想工作;文武大臣中,有人敢破坏朱温的好事,朱温就想办法收拾他们。

关于舜禹的禅让故事,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表面的的内容,所以整个历史充满了温馨感人的场面。

但是透过众多偏门的史料,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整个过程其实也是非常残酷的。总而言之,舜把尧收拾得欲哭无泪,最后只能把权力交出来了。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复惬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

当然了,只要夺取了权力,自然会有御用文人美化他们。所以,据一个比较偏门的史料所说,舜、禹、商汤、周武都是篡位的乱臣贼子,但是因为修成了正果,所以都成了伟大的君王。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某武王伐封,此四王者人臣就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

朱温如果一统天下,江山坐稳它二三百年,也难免会成为后世学习的偶像级人物。

问题是,朱温称帝后,仅仅十多年,就被人灭掉了。于是我们再看这段历史,自然更多的是看到朱温如何不是东西。

朱温登上皇位时,据普遍流传的史书中都说,朱温的大哥在朱温当皇帝那一天,一再发表怪论。

总而言之,你朱老三也配当皇帝?再总而言之,你这样欺负大唐皇帝,你不会有好下场的!朱温对此感觉非常没有面子,但也因为对方是自己亲大哥,所以啥办法也没有。

虽然说普遍史书都记载这种内容,但是就我的理解,它也就是一个民间故事,或是政治宣传内容。

想当年,黄巢的军队路过朱温的家乡,朱温和他二哥一块跟着黄巢干革命,在革命的征途中,朱温的二哥死了,朱温后来接受招安,混成了市师级大佬。

朱温混成市师级大佬后,就派人回老家接自己亲人。

朱温的老妈听到汴梁节度使朱温接自己享受荣华富贵,实在有点不敢相信这个朱温,就是自己的儿子,因为天下难免会有同名同姓的人。

更主要的是,自己儿子从家乡离开时,只是一个乡下泥腿子,几年之后,怎么就能变成一方节度使呢?

但是朱温派去的人,简单给朱温老妈讲了一下节度使朱温的履历,朱温的老妈终于相信了。

朱温在哪一年离开家乡,哪一年在黄巢军中混成市师级,哪一年接受政府招安,哪一年被皇帝封汴梁节度使。

总而言之,您生了一个好儿子,他富贵了,富贵了依然不忘接您去享福。

我说这些内容,只是希望大家知道,朱温的大哥并不是什么牛人,因为他完全就是在朱温的羽翼下生活。

更主要的是,他也不是什么有魄力的人,因为遍地叛乱,他在朱温发达前,都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履历,当然了,沾着朱温的光混成了高级官员后,也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履历。

这样一个人,就敢在朱温称帝那一天,公然发表大逆不道的言论,这说得也未免太夸张了。

要知道,朱温称帝的合法性,那是何等神圣的事,这种事,私下发表怪话,被人揭发,恐怕也不是一个脑袋可以赎罪的事,有人敢在朱温称帝那一天公然发表怪话,有几个脑袋才够砍啊?

关键是,如果自己的大哥就是这样一个不着调的人,朱温就算不杀他,也不可能给予他一家优厚的待遇啊,因为他这就是给脸不要脸。

要知道,朱温的大哥和父子,实在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表现,但是都封王了。

所以,类似的故事只是为了证明,朱温称帝天怒人怨,但是没有人公开反对,只有朱温的大哥自恃身份,敢于这样说。但是以朱温大哥的身份,显然不足以支撑起这种形象。

朱温建立的梁帝国,虽然实际上只统治着北方四个省左右的地盘,但是放在中国历史上,那也是标准的正统王朝。因为南方的楚、闽、越等小国,都愿意向梁帝国称臣;甚至北方的契丹也愿意向梁帝国称臣。

五代十国中的楚、闽、越等国,为什么要向梁帝国称臣呢?因为他们承认朱温称帝,并没有实质性的损失,而潜在的战略价值却是巨大的。因为他们向朱温称臣,蜀、吴那种江南强国敢兼并他们,他们就可以向梁帝国申请保护。

后来,吴国(后唐)虽然强大,却不能统一江南,主要的阻力就在这里,因为江南小国都是挂着中原王朝的大旗,在这种背景下,吴国(后唐)敢自恃强大敢兼并他们,无非是给中原王朝作道菜罢了。

传说中的五代十国可以形成,就是因为中原王朝尽管梁、唐、晋、汉、周的一再换国号,但是江南普遍实力派都会挂中原王朝的大旗。

这样一来,中原王朝虽然通常时候只能控制北方四五个省的地盘,但是它作为天下正统的地位,显然还是可以成立的。

南方一直无法走向统一,就是因为普遍实力派都挂着中原王朝的大旗,在这种背景下,谁敢试图用武力统一江南,都不过是逼着其它实力派请中原王朝南下主持正义罢了。

北方一直无法大举兼并南方,主要是因为北方摆不平自己内部的军人势力;所以在五十年时间里,一直都是自古皇帝轮流坐的局面、

谁坐在皇位上,最操心的事,都不是如何继续扩张地盘,而是想办法解决这种军人势力难以控制的困境。

李存勖牛X闪闪,一度派大军征服蜀国,蜀国是征服了,问题是自己嫡系军队派到了蜀国,等自己地盘的势力大举叛乱时,李存勖一时自然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于是莫名其妙地死于乱军之中了。

北方的契丹为什么也要向梁帝国称臣呢?因为此时的契丹,还不是后来的契丹,他们刚刚走出部落联盟的阶段。

就在朱温称帝那一年,契丹才正式出现终身制。在此前,契丹首脑是三年一换的。说得牛点,这就是标准的民主政治;说得贬低一点,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走向文明。

在此前,因为契丹是众多部落大佬林立的格局,所以首脑通常是三年一换;阿保机当了首脑之后,这种制度开始打破了。

把阿保机当正面人物去说,这是因为阿保机渐渐统一了契丹,所以才会打破过去那种轮流坐庄的落后政治制度;把阿保机当反面人物去说,这是因为阿保机利欲熏心,把契丹自古存在的民主政治变成了独裁政治。

不管怎么说,阿保机这样不尊重契丹自古存在的政治制度,自然惹得内部叛乱此起彼伏。在这种背景下,阿保机自然需要从中原王朝那里寻找法理依据,或是寻找战略支持(至少不能随时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中)。

开始,阿保机是想和李克用搞好关系,有一次阿保机进入李克用境内,参加了一个酒宴。当时,就有人劝李克用趁机把阿保机干掉。

按鸿门宴或英雄史观的思维去看,李克用当时没有妇人之仁,整个中国历史就会改写。因为阿保机在契丹历史上的地位有多高,相信大家都知道。

更主要的是,此时的契丹还没有真正走向统一,至少此时距阿保机称帝,还有十年时间。

问题是,李克用拒绝了这种建议。因为真把阿保机干掉了,这有可能会与契丹矛盾激化的,在朱温虎视眈眈的背景下,李克用与契丹结下这种梁子,那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李克用选择了与阿保机哥俩好,大家吃好喝好后,李克用给阿保机大量金银,阿保机给李克用送了大批马牲畜。

但是很不幸,阿保机回去后,很快就改变了外交政策,于是开始向朱温称臣。契丹的这种选择,让李克用的战略困境,似乎变得有些难以克服了。

阿保机向朱温称臣,大约是因为朱温称帝了,他向朱温称臣,更容易获得法理上的支持。关键是,按远交近攻的原则,阿保机向朱温称臣更有利。

阿保机向朱温称臣后,如果李克用敢在契丹背后捣乱,阿保机就可以向梁帝国申请保护,而朱温肯定也不会放过类似的机会重创李克用。

关键是,阿保机向朱温称臣,想侵略李克用时,理由也就是现成的,并且也容易获得梁帝国的支持。

契丹的这种外交政策,是李克用一系后来最大的危机所在。尤其是阿保机称帝后,随着契丹势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的一步步深入,李克用一系所面临的压力那是越来越大。因为南边是梁帝国,北边是契丹,想一想也会让李克用一系感觉难以看到出路。

万幸的还在于,在梁晋争霸期间,契丹内讧的阴影始终存在;后来契丹国的二把手(阿保机的长子)在内讧中失势,都选择了逃到后唐帝国申请保护。

但在唐明宗后期,契丹中央集权进一步完成后,中原王朝的噩梦才算真正开始。

后来石敬瑭引狼入室,绝不是因为石敬瑭人品太差,实在是因为他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在这种背景下,石敬瑭不愿意卖国,愿意卖国的人多得是,石敬瑭不积极争取,卖国也轮不着他去卖。

如果梁晋争霸战时,契丹完成中央集权,李存勖肯定也得引狼入室,因为南边是大梁,北边是契丹(而且还是中央集权完成了的契丹),你叫李存勖怎么选择?

这就好像,隋帝国崩盘后,李渊一系也得积极和突厥联合,否则,李渊一系想争夺天下,估计也是没有机会的。如果突厥的文明程度达到契丹的阶段,李唐帝国的命运绝不会比后晋强多少。

我说到这些,只是希望大家知道,朱温称帝绝算不上错误的战略选择。因为朱温称帝的结果,就是把几个主要的敌人孤立了。

朱温真正的危机是,他必须得加强文职官员的地位,而他只要这样做,自然会惹得天怒人怨。

基于人们朴素的思想观念,通常总认为,开国皇帝让军方大佬掌权是非常合理的。所以一看到皇帝削藩,甚至是用残酷的手段削藩,就会认为皇帝太坏了。

因为基于人们朴素的思想观念,军方大佬百战功成,为帝国出生入死付出很多,所以他们应该享受最后的胜利果实。

问题是,帝国想进入稳定,军人势力就必须得退到边缘地位。对此,军方大佬们自然感觉这非常不公平,就是普通读史者也会认为,这非常不公平。

在打天下的阶段,因为军事优先,所以在朱温势力范围内,中央地方的大佬通常都是军方代表。

这种事实,随着朱温集团的扩大,显然是不能长久保持的,甚至必须尽快解决的,否则朱温集团随时都有失控的可能性。因为军方大佬在各地担任一把手,结果必然是各地渐渐藩镇化。

只要各地渐渐藩镇化了,朱温再想与李克用、李茂贞刘仁恭杨行密几系力量相争时,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到时朱温对自己势力范围的控制力就会变弱,关键是,这些力量随时可能在朱温与几大强敌之间纵横开合。

问题是,朱温只要想削减军方大佬的权力,不论称帝也好,不称帝也好,都会弄得扳倒葫芦起了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镇定二州先后背叛朱温,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刘知俊叛乱之后,镇定二州也背叛了朱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镇定二州的背叛,是因为随着朱温势力越来越大,对大家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了。在这种背景下,镇定二州作为资深的老牌军阀,自然不会坐等朱温削藩的。镇、定二州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安史之乱时,从那时起,镇定军阀就

  • 影响朱元璋一生的5个人,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成功学里有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四类人,即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找茬和个人奋斗。在这四类人中,高人指点和贵人相助之所以排在前列,就是因为在成功的路上,这两种人尤为重要。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当一个人遭遇挫折迷茫时,高人的三言两语就能点破迷津,让人豁然开朗。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

  • 诸葛亮临死前除掉心腹大患,究竟是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智者和忠臣的代表,诸葛亮可以说将“忠”这个字践行到了极限。刘备活着的时候,他衷心对刘备,刘备死了之后,他又忠心对刘禅。可以说要不是蜀国末期有一个诸葛亮,恐怕人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时候还有蜀国。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只是在诸葛亮死了之后,蜀国好像就有些慌了。不过

  • 位居皇后的霍成君,最后为何没有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你生在汉武帝时期,那一定会知道长安的两家人,那就是有名的卫家和霍家。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卫家因为大将军卫青和汉武帝的宠妃卫子夫而显赫,但是随着卫子夫失宠,卫青早死,卫家也就逐渐失去了权势。到了汉武帝晚年,最有权势的莫过于霍家了,霍去病虽然是卫青的外甥,但是

  • 刘悝:汉桓帝刘志的亲弟弟,最后被诬陷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汉桓帝刘志的亲弟弟,被诬陷后自杀而死,此人便是刘悝,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悝,蠡吾侯刘翼之子,汉桓帝刘志之弟。汉桓帝刘志是个宠弟狂魔,他死后,刘悝自然没人庇护,最后下场凄惨。刘悝被封为勃海王,起初有人弹劾他意图造反,可宠弟狂魔刘志不忍心杀害亲弟弟刘悝,只是

  • 陈妙登出身贫寒为何能入宫?她在宫中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陈妙登,出身在丹阳建康,她本是个毫不起眼的普通女孩,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是卖猪肉的屠夫。因为一次偶然的邂逅,她进入了皇宫,虽然享受到了荣华富贵,但是也饱尝了无尽的苦楚。刘骏是刘宋的第五位皇帝,在一次外出巡游时,看到两三间茅草屋,就对身边的随从说:“供帝王车驾同行的道路旁边竟然有这样破旧的房子,

  • 杨再兴:岳飞手下第一猛将,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杨再兴能征善战,智勇多谋。岳飞剿匪时的第一战,便被此人砍死了岳家军的第五正将韩顺夫,岳飞悲愤交加,又令韩顺夫的副将前去收服杨再兴。结果杨再兴越战越勇,马踏岳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众将士纷纷弯弓搭箭对准了涧下的杨再兴,杨再兴慌忙喊道:“我是好汉,当执我见岳飞。

  • 关于立太子,明神宗为何与满朝大臣争执了15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大部分朝代都用立太子的方式来决定储君,按照规矩,一般是拥立皇帝的嫡长子为太子。但因为太子是未来唯一的合法皇位继承人,所以由此造成纷争是不可避免的,不仅有皇子或嫔妃之间的斗争,也有皇帝和大臣们的分歧。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明神宗时期,著名的万历皇帝就因为

  •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如何对待柴荣家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每当有朝代更替的时候,免不了战争和腥风血雨,在新的朝代建立后,前朝皇帝的后妃以及子孙后代都是一种威胁,而且为了起到震慑作用,基本上是难逃一劫。但是在宋朝建立后,对于前朝后周皇帝柴荣的儿子和后妃,宋太祖赵匡胤不仅没有伤害他们,还赐免死金牌保证其荣华富贵。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

  • 瑾妃被选入后宫之后,她如何受到牵连被降为贵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瑾妃的一生在外人看来很是不幸,与妹妹同一天嫁给帝王,妹妹得帝王独宠,她却一生没得到丈夫宠爱,一生未生育一男半女,但她却活出了自己的姿态与高傲,她不像一般女人那样,为了争宠勾心斗角的生活,她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喜欢书法,喜欢美食,并且混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她的书画与烹饪收获好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