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征讨淮南失败,对朱温有什么影响?

征讨淮南失败,对朱温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613 更新时间:2024/1/29 21:56:30

朱温在统一了河南和山东两省之后,立刻开始大举进攻淮南。但是很不幸,朱温的这次军事行动败得非常惨,而且从史书的记载去看,也败得非常戏剧性。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朱温、庞师古、葛存周兵分三路大举进攻淮南,其规模之大,隐约有曹操征伐东吴,苻坚征伐东晋的气势,整个淮南为此一片惊恐。

朱全忠既得兖、郓,甲兵益盛,乃大举击杨行密,遣庞师古以徐、宿、宋、滑之兵七万壁清口,将趋扬州,葛从周以兖、郓、曹、濮之兵壁安丰,将趋寿州,全忠自将屯宿州,淮南震恐。

但是战争还没有正式展开,庞师古所率的东路大军就遭受了灭顶之灾。

庞师古率领的军队进入淮南后,驻扎在了一个很可能受到水攻的地方。虽然大军驻扎到这里后,就有人不断提醒庞师古,这里随时可能受到水攻,但是庞师古并没有当回事。

最后有人告诉庞师古,种种迹象表明,杨行密已派人在上游筑坝蓄水,就等机会放水淹我们的军队了。庞师古却认为,这个人是在惑乱军心,于是就把他杀了,但最后大水真的来了,于是庞师古战死,他的军队也溃败了。

庞师古营于清口,或曰;“营地污下,不可久处。”不听,师古恃众轻敌,居常弈棋。朱瑾壅淮上流,欲灌之;或以告师古,师古以为惑众,斩之。十一月,癸酉,瑾与淮南将侯瓒,将五千骑潜渡淮,用汴人旗帜,自北来趣其中军,张训逾栅而入;士卒苍黄拒战,淮水大至,汴军骇乱。行密引大军济淮,与瑾等夹攻之,汴军大败,斩师古及将士首万余级,余众皆溃。

听闻庞师古的军队溃败,葛存周知道自己孤军深入非常危险,于是赶紧撤退。但在此过程中,葛存周所率的西路军也被追击得损失惨重。

葛从周营于寿州西北,寿州团练使朱延寿击破之,退屯濠州,闻师古败,奔还。行密、瑾、延寿乘胜追之,及于淠水。从周半济,淮南兵击之,杀溺殆尽,从周走免。遏后都指挥使牛存节弃马步斗,诸军稍得济淮,凡四日不食,会大雪,汴卒缘道冻馁死。还者不满千人;全忠闻败,亦奔还。

两路大军接连惨败,朱温所也知道再继续下去只会败得更惨,于是大举征伐淮南的战争,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看着庞师古的失败,我们难免会认为,这实在是因为他死心眼造成的。

庞师古的军队驻扎在那里时,就有许多人提醒他,这里可能会受到水攻,甚至在受到水攻前夕,依然有人言词确切地告诉他,这里很快就会变成汪洋一片。但是庞师古一直无视这种危险,于是莫名其妙地输了个精光。

实际上,这是因为我们看着结果分析历史。

看着结果分析历史,就如看着结果分析股市,谁都是神人。问题是,处于当事人的位置上,谁都会感觉迷茫。

庞师古虽然兵败身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一生曾做过无数次正确的选择,取得过无数次辉煌的胜利。

事实上,在朱温崛起的那十多年时间里,处处都有庞师古的身影,处处都可以看到庞师古的战功,也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庞师古始终是朱温的左膀右臂。

及太祖镇汴,树置戎伍,始得马五百匹,即以师古为偏将,援陈破蔡,累有战功。及朱珍以罪诛,遂用师古为都指挥使。乃渡淮,饷军于庐寿,攻滁州,破天长,下高邮,沿淮转战,所至克捷。寻代朱友裕领军,攻下徐州,斩时溥首以献。遂移军伐兗州,入中都,寨于梁山,败于朱瑄之众,袭至垒下;又破朱瑾于清河。从讨汶阳,与朱瑄、朱瑾及晋将史俨兒战于故乐亭,大捷而回。乾宁四年正月,复统诸军伐郓,拔之,擒其帅朱瑄以献,始表为天平军节度留后,寻授徐州节度使,官至检校司徒。

但是很不幸,在这种风险系数极高的博弈游戏中,谁也不敢说自己一直会取胜。

在庞师古战死的那一年,李克用东征幽州刘仁恭也是以大败结束,失败的原因更是极尽戏剧性,因为据说,就是李克用借着酒劲胡乱进攻的结果。

克用醉,曰:“仁恭何在?”对曰:“但见可及辈。”克用嗔目曰:“可及辈何足为敌!”亟命击之。是日大雾,不辨人物,幽州将杨师侃伏兵于木瓜涧,河东兵大败,失亡太半。会大风雨震电,幽州兵解去。克用醒而后知败,责大将李存信等曰:“吾以醉废事,汝曹何不力争!”

看着庞师古的失败,谁也知道,他不应该在那里扎营。问题是,处于庞师古的位置上,显然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那种风险系数极高的军政博弈中,各种危险始终存在。

在博弈开始时,肯定有人会帮你把可能遇到的危险都罗列出来。现在的问题是,面对这些可能遇到的危险,你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如果你想求万全,那你什么事也不要干了。因为在这种充满危险的博弈之中,在这种机会稍瞬即逝的博弈之中,你一心追求万全之策,恐怕什么事也干不成。

这就好像有两条道可以走。一条道非常便捷,你从这条路走,可以轻松运送物资、迅速集中兵力、一旦取得胜利,战果可以更容易地扩大。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你从这里走,会有许多不确定的风险。

另一条道非常难走,你从这条路走,物资运输的节奏会放慢,集结兵力就会变得困难,就算取得胜利,也难以迅速扩大战果。但是它的优点就是安全。

你会选择从哪条路走?

有人也许会说,兵法有云,安全第一。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寻找破敌之道。问题是,兵法更有云,风险与利润成正比。没有胆量,它就没有产量。

其实,不只是军事博弈如此,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是如此的。

曾经有两条路摆在我面前,一条是大道,一条是小道。我站在路口前,徘徊了又徘徊、选择了又选择。

庞师古当时的选择,肯定存在太多的风险。所以在此前,有太多人指出它的危险性,这并不奇怪。

真正的问题是,面对危险,庞师古应该如何做呢?思来想去,最后奉行安全第一,这自然没有错;但是思来想去,狼胆大、虎胆小,啥危险也怕,还不如回家哄孩子,其实也不算什么错。

在人生的道路上,在现实的博弈中。保守一些对?还是冒险一些对?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对呢?还是听从外界的劝说对呢?这其实是非常微妙的,因为它没有标准的答案。

对着结果看历史,我们很容易找到廉价的优越感。

因为,有许多人就是因为狐疑而遭受了可耻的失败。在关键时候,他只要有主见,就有可能取得胜利,但是他一直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所以输了个干干净净。

问题是,有许多人就是因为固执己见,而遭受了可耻的失败。在关键时候,他只要听从别人的劝说,就可以避免失败,但是因为他固执己见,所以输了个干干净净。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居高临下的嘲笑历史当事人的失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道理从正反两面都能说通。

总而言之,一个人在关键时候有主见,是必须的;问题是,一个人在关键时候,听从别人的意见也是必须的啊。

不管怎么说,朱温大举征伐淮南的战役,就是以惨败结束,但是这场战役的意义显然及其有限。

最简单而言,如果朱温胜利了,他真能席卷淮南吗?估计是不能的。

在残唐五代那种背景下,李克用折腾了一辈子,都不能控制山西一个省;此时的朱温,折腾了十五年,也不过控制了河南、山东两省,现在想通过一场战役的胜利就席卷淮南,也把当时的形势说得太简单了。

当时的军阀纷争进入一个非常微妙的格局之中,各方军阀都把所谓的均势玩得非常熟练。朱温想通过一场战役的胜利,在淮南拥有一定的主动权,这并没有什么问题,想席卷淮南可就比较困难了。

只要朱温在淮南战场取得突破之后,山西、河北、山东的军阀势力,都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声援杨行密。

更主要的是,统一天下的战争,通常都是在北方展开的。

在北方统一之前,大举向南扩张是不现实的。所以朱温大举南征的目的,也未必就是要一举征服淮南,大约只是为以后统一北方,创造一个良好的战略环境罢了。

从这层意义上,朱温大举征伐淮南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战略目标也算是实现了。

朱温虽然败了,朱温作为当时最大实力派的地位动摇了吗?显然没有。

朱温虽然败了,但是朱温南线的安全受到威胁了吗?显然也没有。

朱温兵败淮南后,襄阳赵匡凝一度想脱离朱温的控制,朱温马上派人一通猛揍,赵匡凝又选择了臣服朱温。

忠义节度使赵匡凝闻朱全忠有清口之败,阴附于杨行密。全忠遣宿州剌史尉氏氏叔琮将兵伐之,丙申,拔唐州,擒随州剌史赵匡,败襄州兵于邓城。

戊午,汴将康怀贞袭邓州,克之,擒剌史国湘。赵匡凝惧,遣使请服于朱全忠,全忠许之。

更主要的是,这场大败之后,朱温的事业并没有因此停滞,相反朱温的辉煌才刚刚开始。在随后的若干年里,朱温真称得上“时来天地皆同力”,各种不请自来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地等着朱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氏被康熙封为安嫔之后,史书为何没有了关于她的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康熙十六年(1677)八月,虽然正值平定三藩叛乱之际,但是康熙皇帝还是举行了他继位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封妃。本次一共封了一位皇后、一位贵妃和七位嫔,皇后是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贵妃是佟国维的女儿、康熙的表妹佟氏,在七位嫔中排位第一的竟然是一位汉族女子,她便是刚阿岱的女儿安嫔李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

  • 慕容德的死因是什么?他人生的最后时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慕容德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405年十月深秋的一天,天阴沉沉的。空气中充满了沉寂,萧条的气息。草木枯黄,花朵凋零,寒风吹过,吹得枯枝呼呼作响。在高耸的宫墙内,南燕皇帝慕容德感受到了一种死亡的气氛。垂垂老矣的他已经进入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在病榻上回顾自己的一生

  • 慧妃没有得到同治皇帝的宠爱,她为何却成为了皇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慧妃13岁入宫,被慈禧看中,差一点做了皇后,因为与慈禧的亲密关系一生没得到同治帝的宠爱,但位份却一升再升,成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四十六岁逝世。虽是皇贵妃,但是她的葬礼是按照皇后的规格,是惠陵妃园寝内第一个墓主人,同时她也是同治帝的所有妃子中享年最短的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和珅被嘉庆处死 乾隆就不知道和珅贪污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和珅与乾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799年大清皇帝乾隆去世后的十五天,嘉庆皇帝赐和珅一条白绫,这个权倾朝野20余年,被誉为“史上第一贪”和中堂在自己家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年仅49岁。《铁齿铜牙》电视剧剧照和珅是如何从家道中落的贫穷少年到大清宠臣的传奇一生?为何乾隆皇帝

  • 19岁便早早驾崩的同治皇帝,他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同治皇帝为何19岁便早早驾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常言道:“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包括原本是中原的主人汉族,被外来民族所侵略统治。比如著名的元朝,它的创立者就是中原北方的蒙古族。还有更加著名的就是满族人建立的

  • 康熙和乾隆为什么都活那么久 两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和乾隆,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长寿的秘诀就是有着一颗良好的心态,这不是靠吃药吃保健品来获得的,而是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内心。当然,现代医疗技术发达,能够攻克很多疑难杂症,人们的寿命自然得到了延长。但在古代,因为医疗水平比较低,往往一场疾病便能够夺去人的生

  • 努尔哈赤最看重二儿子代善,但代善为何却没能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在历史上是个很有能力的角色,因为当时的他凭借着外公给他的一点支持,竟然能够建立后金,说明他的能力是很强大的。因为他的不断努力,所以后金也变得越来越强大。但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多不是很好的事情,因为他变得满足,并且还变得不那么宽容了。除此之外他还十分任性,他认为他做的都是对的,但就是他

  • 尔朱英娥的一生有过三段婚姻,具体是怎样的情况?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尔朱英娥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她出身高贵,容貌美艳,能歌善舞。她一连嫁了三位帝王,本来应该过着令无数人羡慕的生活,然而她的人生却充满了无奈和凄苦。她的一生犹如顺水漂流的浮萍,无法掌握前进的方向。她就是尔朱英娥,北魏权臣尔朱荣的长女。尔朱英娥从小就出落得楚楚动人

  • 中国历史上三大忘恩负义皇帝:朱元璋最为绝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帮于纪元前二O二年得天下,韩信于纪元前二O一年身首异处,这对共过患难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后只相处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难怪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了。刘帮于处决韩信之后的六年间,又相继把打天下时立过大功的燕王藏荼、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消藉砍头,稍后分

  • 和珅之死:嘉庆帝诛杀和珅为何在乾隆大丧之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为清代大贪官,和珅被诛为清代大案。清代以“贪鄙成性、怙势营私、僭妄专擅”而被诛杀的职位最高的官员便是和珅。近些年来,和珅的形象频频在戏曲舞台上和电视剧中出现,引起广大观众的兴趣。由于这些是文艺作品,难免有“戏说”和艺术加工的成分。历史上的和珅究竟如何,本文拟以清代档案为据,揭示其“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