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魏惠王,把家底败光的他是如何将好牌打烂的?

历史上真实的魏惠王,把家底败光的他是如何将好牌打烂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68 更新时间:2023/12/5 3:02:14

典型的“富不过三代”,魏惠王是怎么把家底败光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魏惠王魏罃即位时,正是魏国的鼎盛时期,有着魏文侯开创的百年基业,和魏武侯南征北战打下的声望,可以说正是魏惠王大展身手,一图天下的宏伟壮志。然而可惜的是,魏国没有进一步统领三晋,横扫天下,反而在兴起的秦、齐等国夹击中不断惨败,领地被一次又一次蚕食鲸吞。在魏惠王的带领下,魏国国力不断走下坡路,“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而到了他死后,魏国已经无力阻挡大秦的东出之势了。明明是一手好牌,为什么被魏惠王打得稀烂?

一、国虽强盛,好战必亡

魏国开国国君魏文侯,“文师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重用李悝变法,武有吴起数败秦国,他还亲自拜当时的大儒子夏为师,子夏做了所谓的“帝王师”,亲自坐镇西河,不仅对秦国、楚国、赵国这些边地诸侯国的怀化作用十分显著,还使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更加吸引了天下名士,成为了他们理想的效力国家。然而在魏武侯的手下,魏国虽然武力强盛,但明显已经不复战国“小霸”了,因为用人不当,任人唯贵,导致魏武侯时期魏国人才大量流失,这也给魏惠王开了个不好的头。

最为危险的是,魏武侯、魏惠王时期的大量用兵,魏武侯虽然在作战指挥上与其父魏武侯不相上下,甚至在南征北战中打赢不少漂亮仗,但他很显然小看了三晋中赵国的野心,在不断摩擦中矛盾升级,曾经牢不可破的三晋同盟瓦解,魏国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而到了魏惠王时期,虽然有名将庞涓,但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不仅损失了庞涓,可以说军事实力彻底衰落,曾经名动天下的魏武卒已损耗殆尽,以至于魏惠王感叹“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此外魏国还因为几次军事行动交恶韩赵,处于四战之地的魏国的结局可想而知。

二、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造成魏国在后来一败涂地的最大原因便是人才的流失,而这些人在日后为他国高官时,都不小地“坑”了祖国一把。首当其冲的便是著名军事家吴起了,吴起是魏文侯在位时最为倚重的将军,他曾是魏国攻占秦西河之地的最大功臣,也是魏武卒的灵魂人物,魏武侯在位后也任用吴起进行变法。但魏武侯御人无道,猜忌逼走了吴起,而在之后也遭到了报应,“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变强的楚军与赵国联军大败魏军。

而魏惠王时期放跑的人才就更多了,孙膑两度击败庞涓,尤其是马陵之战后,魏国实力严重受到削弱,从头号强国沦为二流强国,而魏国称霸中原百余年的局面一去不复返。魏惠王第二个放跑的便是家喻户晓的商鞅,直接给魏国树立了一个无法超越的强敌,在商鞅的带领下,秦国逐渐强大,并一次次挑战邻居魏国,终于在秦孝公二十一年(前341),“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而魏惠王还错过了日后仅凭两瓣薄唇就能搅动天下的张仪,张仪也是对付魏国最狠的,在魏国为相也不过是想要“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施展强秦而弱诸侯的连横策略,魏国在人才的不断流失中越来越弱,与强秦形成鲜明对比。

三、朝秦暮楚,树敌甚多

魏文侯之后,魏文侯和魏惠王的对外政策都不太行,甚至把魏王推向了风口浪尖。在赵魏韩三晋乱战中,魏国的霸权不断受到曾经的盟友挑战,这也给了秦、齐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在流亡三十年的秦献公回到秦国后,用从魏国那里学来的变法知识进行改革后,对魏国发起挑战,分别在秦献公十九年(前366)秦军在洛阴打败韩、魏军队;秦献公二十一年(前364),与魏战于石门,大败魏军。而齐国也不满魏国的压制,以以大国的身份,拉拢、胁制周围的一些中小国家,结成与魏国作对的集团,对魏国的霸业发起竞争。

西方的秦国日益强大,魏惠王不得不采取防守政策,为了避免腹背受敌,魏惠王还积极寻找同盟,调整同秦国的关系,拉拢赵、韩再次组成三晋同盟。通过逢泽之会,魏惠王明面上延续了霸权,但这不过是商鞅认为此时的秦国不敌魏国,用“尊王”的方法来麻痹魏惠王。很显然魏惠王特别喜欢这种“面子工程”,居然前后进行了四次“称王群聊”,逢泽之会,得罪了韩国齐国;徐州相王,算是扯下周天子最后的“颜面”,也是一次对各路诸侯的冲击,“徐州一会,实当时诸侯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同时引起了秦、楚等传统大国的敌意;秦、魏、韩三国相王,魏惠王和韩宣王被迫给秦惠文王驾车牵马;五国相王,魏国再次引来秦、齐两国的敌视。

在之后的合纵连横之争中,“犀首”公孙衍想要联合三晋与燕、中山国来抵御大国的进攻,但面对第一个来挑战的楚国就败了,魏惠王因此改用张仪的连横政策,即“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然而魏惠王和张仪各自心怀鬼胎,魏惠王用张仪为相不过是想要利用秦国的力量对抗齐、楚的压力,而张仪则是“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是要魏国投靠秦国,魏惠王肯定不想屈于秦王之下,在齐、楚、燕、赵、韩五国支持下,逐张仪,复用公孙衍,这种忽纵忽横的态度,被列国耻笑。

魏惠王把魏国事业再次推向顶峰,但不过是空中楼阁,看上去光鲜亮丽,而没有强大的硬实力做支撑,最终会被粉碎。在秦国的步步紧逼下,魏惠王想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实力,反而是处处想要空手套白狼,甚至卑躬屈膝,只为得到齐、楚等国的“声援”,很显然,他自认为做得很好的美梦被秦惠文王、张仪、樗里疾等人无情打破,在魏武卒凋零、人才不复繁盛的魏国、列强光喊口号不行动下,魏惠王只得以土贿秦,亲自为后辈套上窒息的绳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战功赫赫的李建成,实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宇文成都和李元霸谁厉害,李建成厉害吗,李建成儿子

    作为我国有名君王的李世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但众所周知李世民原本并不是储君,只是由于后来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李建成,这才让他得到了皇位。但关于隐太子李建成,自古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在困扰着人们,他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 孙权基本都把劲敌都熬死了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权为什么不用庞统,孙权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老三国孙权是哪一集死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权,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三国历史上,相比其他很多著名人物,孙权确实是去世的比较晚。孙权去世的时候,曹操已经死了32年,刘备已经死了29年,诸葛亮也死了十八年。当时蜀国这边,正是刘禅在位,内政混乱。魏国那边,司马懿已经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而且也已经在一年前去世,大权已经落

  • 大明首屈一指的开国功臣:徐达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常遇春徐达下场,徐达常遇春,朱元璋怎么对待开国功臣

    燕云十六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以及北京、天津一带,在盛唐以前,这里一直被牢牢把握在中原各个王朝的手里。作为抵御草原游牧民族入侵的一道天然屏障,它的存在,对于中原农耕文明而言可以说是十分之重要,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幽云地区,从北向南一千多公里的区域将无险可守,草原民族的骑兵也将长驱直入中原王朝的

  • 三国正史中的四位单挑名将分别是谁?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正史三国武力,三国正史武将,正史三国真正的名将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三国单挑名将的文章。可能是受演义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都相信古代战争是靠大将单挑决胜负的,就像很多人相信“免战牌”管用一样。免战牌当然不管用,如果挂出一块木头牌子就罢兵休战,那么天下就没有战争了——弱小一方把所有城池都挂上免战牌,还不得把劳师远征的侵略者都饿死

  • 从草根逆袭成皇帝,郭威的经历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平步青云之草根逆袭,传奇逆袭,草根的逆袭

    公元960年,北汉联合辽朝出兵攻打后周。在大臣们的举荐下,朝廷派赵匡胤率军御敌。当天晚上,大军行至离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史称军营里将士们商议拥护赵匡胤作皇帝,于是他们涌到赵匡胤住的驿馆,等到赵匡胤起床后,他们“自作主张”将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逼着”赵匡胤作了皇帝。当然,赵匡胤到底是被迫还是主动,众

  • 魏明帝曹叡当政时期,满宠是怎么在司马懿之前当上统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帝成长计划2司马懿夺权,司马懿辅佐了几个魏国皇帝,曹睿简介

    大家都知道,曹真去世之后,魏明帝曹叡让司马懿当上魏国西线的统帅。于是很多人都会以为司马懿是除开曹魏宗室之外最先当上一方面军统帅的。其实不然,有一个人比司马懿更早达到这个成就,他就是满宠。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满宠十八岁的时候,在郡中任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

  • 南宋历经九个皇帝,为何只有一位公主出嫁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英宗只有一个老婆吗,宋度宗下一个皇帝是谁,宋朝历代皇帝列表

    宋朝作为历史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王朝,但军事方面却饱受后人指责。不过无论北宋还是南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很重要朝代。但在宋朝历史上,这个王朝也有许多让后人至今不解的谜团,比如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暴死,皇位就莫名其妙的传给他弟弟赵光义,这一谜团,被后人称为“烛影斧声”。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从赵构

  • 庞统能和诸葛亮齐名 庞统为什么没有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与诸葛亮齐名的一位谋士是谁,庞统跟诸葛亮谁更聪明

    对庞统未善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代职场跳槽是非常常见的事。如果跳槽做得比较好,你不仅可以学到新本事,你还能找到事业的更高点。而且人挪活树挪死,换个地方可能你会被激发出很多新的节能增长点。但是,跳槽是个技术活,不能贸然冲动跳槽,万一跳到

  • 李渊时期的唐朝宰相多数是隋朝贵戚重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李世民排行老几,李世民是唐朝的为什么要叫秦王,李渊反隋的原因

    李渊在位时期的唐朝宰相为什么很多都是隋朝的贵戚重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在长安登基称帝,唐朝正式建立。俗话说“新朝始建,万象更新”,可是李渊在位时期的唐朝却看不到多少“万象更新”,代表就是李渊在位时期的唐朝宰相很多都是隋朝的贵戚重臣。比如裴寂、封德彝

  • 刘璋作为汉末的皇室宗亲,他的3个子女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玄是刘邦的后代吗,刘彻的子孙后代表,汉室宗亲刘邦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郡竟陵县(今湖北省天门市一带)人。东汉末年宗室、诸侯。刘璋是益州牧刘焉的幼子,在父亲刘焉去世后继任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来,益州爆发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即将前来袭击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