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璋作为汉末的皇室宗亲,他的3个子女分别是什么结局?

刘璋作为汉末的皇室宗亲,他的3个子女分别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333 更新时间:2024/1/24 1:51:34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郡竟陵县(今湖北省天门市一带)人。东汉末年宗室、诸侯。刘璋是益州牧刘焉的幼子,在父亲刘焉去世后继任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来,益州爆发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即将前来袭击的消息。在内忧外患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法正之言,迎接刘备入益州,想借刘备之力,抵抗曹操。

不料,益州牧刘璋此举乃引狼入室,刘备反手攻击刘璋,又有法正为内应,从而顺利包围成都。在此背景下,刘璋为了百姓考虑,所以开城出降,部下莫不流涕。刘备占据成都后,刘璋以振威将军的身份被迁往荆州居住。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璋归属东吴,被孙权任命为益州牧,不久之后去世。因此,刘璋去世的时间,应该在公元221年前后。那么,问题来了,刘璋去世后,他的3个子女,都是什么结局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刘循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刘循是益州牧刘璋的长子,江夏郡竟陵县(今湖北省天门市一带)人。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在益州之战中包围了雒城。对于雒城来说,可谓兵家必争之地,一旦让刘备攻占雒城,刘璋所在的成都,就将无险可守了。于是,益州牧刘璋派遣自己的长子刘循来抵挡刘备的大军。

在雒城之战中,刘循率军抵抗,坚守了近一年。虽然雒城最终被刘备攻克,但是,刘循坚守到了最后一刻,这样的能力和决心,无疑是令人佩服的。公元214年,刘备包围成都,迫使益州牧刘璋放弃了抵抗。在平定益州后,刘备册封刘循为奉车中郎将。对此,《三国志·蜀书·刘璋传》中记载:“初,璋长子循妻,庞羲女也。先主定蜀,羲为左将军司马。璋时从羲留循,先主以为奉车中郎将。”

对于奉车中郎将这一官职,是刘备专门为刘循设立的官职。因此,这个官职的具体职权,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也即应该是一个闲职。虽然刘循足够勇猛,不过,因为他的特别身份,这促使刘备很难让他执掌兵权,所以,干脆让他担任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从而避免节外生枝。

此外,对于刘璋长子刘循的去世时间和最终结局,在《三国志》等史料中都没有详细的记载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循应该一直在蜀汉为官,并最终病逝了,也即其获得善终的结局。

二、刘阐

其次,刘阐,又名刘纬(《太平御览》引《零陵先贤传》作刘祎),江夏郡竟陵县(今湖北省天门市一带)人。刘阐是益州牧刘璋的次子。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刘阐为人恭顺,轻财重士,有仁爱之风。公元212年,刘阐与杨怀受刘备所请前去饮酒,刘备乘机手刃杨怀,进攻刘璋。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很可能在益州之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刘阐就被刘备俘获了。当然,对于一向仁义的刘备,也没有为难刘阐。

公元214年,刘阐的父亲刘璋投降于刘备,刘备将刘璋、刘阐父子迁居于荆州南郡。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趁着这一机会,孙权派遣吕蒙偷袭荆州,斩杀了关羽。在此背景下,刘璋、刘阐父子也归属于东吴了。其中,刘璋被孙权封为益州牧,驻扎到秭归县。

对此,《吴书》中记载:“阐一名纬,为人恭恪,轻财爱义,有仁让之风,后疾终于家。”

公元221年前后,刘璋去世后,刘阐继续归属于东吴。公元223年,刘备在永安白帝城病逝。在刘备去世后,蜀汉的南中地区爆发了叛乱,这些叛军甚至联合了东吴。在此背景下,孙权册封刘阐为益州刺史,让他居于交州和益州的交界之处,以此支援蜀汉南中地区的叛军。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刘阐回到吴国都城建业,担任御史中丞。后来,刘阐得病在家中去世。当然,刘阐的具体去世时间,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

三、刘氏

最后,除了两个儿子,刘璋还有一个女儿——刘氏。对于刘氏来说,嫁给了费观。费观,字宾伯,江夏郡鄳县人,生年不祥,为刘璋的女婿。

费观的家族费氏为江夏大族,费观家族与刘焉家族世代交好,费观族姑嫁予刘焉为正妻,为刘焉生下四子。而刘璋也将女儿嫁予费观。其胞兄字伯仁,被刘璋遣使迎入蜀中。而日后名闻天下的“蜀汉四相”之一的费祎正是费观族子。

对此,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费祎传》中记载:“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

在益州之战中,费观作为益州牧刘璋的部下,跟随李严据守绵竹,以此抵抗刘备。当然,费观后来与李严一同投降了刘备。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费观被晋升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其中,就江州都督来说,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了,也即执掌蜀汉的江州这一重镇。

建兴元年,后主刘禅即位后,费观被封为都亭侯,加封振威将军。费观为人善于交谈,费观小李严二十余岁,跟李严交往时却像同辈一样。就李严来说,是蜀汉的大臣,公元223年,刘备临终之际,就将后主刘禅托孤给了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位大臣。

此外,对于刘璋的女婿费观来说,卒年三十七岁,这其实可以说是英年早逝。而就费观的妻子刘氏,则不清楚她的具体去世时间。不过,刘氏显然一直留在了益州,也即没有跟随刘璋迁移到荆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庞统本身就没有耀眼的战绩 庞统为什么能和诸葛亮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庞统为什么能与诸葛亮齐名,诸葛亮厉害还是庞统厉害,庞统与诸葛亮谁厉害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庞统和诸葛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有这么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卧龙凤雏指的是诸葛亮和庞统两人,他们都是水镜先生的高徒,水镜先生知道他们两人的能耐,特意为两人打广告。起初刘备不相信世上真有这么强的人,后来多次在名人口中得知两人的能力终于相信,这才有了后

  • 让嘉靖皇帝头疼的诤臣:汪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尉迟敬德为什么姓胡,梁帝为什么不喜欢靖王,严世蕃被谁扳倒的

    嘉靖皇帝作为明朝的中兴帝王,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关于嘉靖皇帝的故事可以说数不胜数,而这位帝王的经历自然也是不同寻常,在他执政期间,曾有一位大臣多次与他争论,让他头疼不已,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汪俊,字抑之,弋阳人。他的父亲王凤,进士出身,曾

  • 夏侯惇眼睛中箭没事,张郃膝盖中箭就死了,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瑜中箭是谁射的,司马懿故意害死张郃,夏侯惇为什么要吃自己的眼睛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同样是中箭,夏侯惇眼睛中箭都没事,为何张郃膝盖中箭就死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汉末三国时期,夏侯惇和张郃是曹魏的两位猛将。一方面,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 庞会率兵平息了什么叛乱?因其战功进封为会爵乡侯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犬戎怎么灭亡的,护乌桓校尉府,可汗怯薛卫队

    大家知道曹魏名将庞德最初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

  • 曹爽对尹大目十分信任,司马懿为何却派他去劝降曹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懿最后反了吗,司马懿一直想反嘛,曹爽不投降能赢吗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司马懿还派遣侍中、高阳人许允和尚书陈泰去

  • 辱骂叔叔气倒母亲,这个荒唐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帝,皇帝离家出走,皇帝嘴乞丐身

    常言百行孝为先,的确,孝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它是中国礼仪之邦的文化组成部分,也对无数中国人影响深远,下到脚夫小贩,上到王公贵族,不孝者少之又少,但凡事总有例外,古代就有一个极其不孝甚至是大逆不道的皇帝,他名为刘子业。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刘子业乃是五代十国

  • 历史上朱元璋唯一一次暴打大臣是啥时候?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身边的大臣,朱元璋为什么要大杀功臣,朱元璋为什么要杀那么多功臣

    《明史》给朱元璋的评价是“武定祸乱,文致太平”,朱元璋本人也确实充满传奇色彩,从草根到皇帝,这样的转变不是人人都能搞得定的。朱元璋深知要想当好皇帝,文化水平就得跟上去,所以他自己努力学习,登基后还鼓励大家帮他学习。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怎么帮呢,就是给他提各种好建议。

  • 在汉末三国时期,哪六位武将是混得比较成功的降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日本战国武将武力排行,三国后期蜀国十大猛将,三国演义蜀国后期大将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东吴将领中,太史慈和甘宁这两位猛将,就是降将出身。至于傅士仁、麋芳这两位关羽的部下,也在襄樊之战后归降了东吴。当然,同样是降将,有些降将在投靠其他主公

  • 真实刘罗锅:刘墉父子都是皇帝的“枪杆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当下清宫戏盛行,刘墉也因此为人所知。不过,清宫戏向来有胡编乱造的成分,刘墉其人,早已被刻画得面目全非了。比如,关于 “刘罗锅 ”的说法,便取自民间传说,似乎没有什么历史依据。我们知道,古人选贤为官,向来以 “身言书判 ”为四要素,五官端正,且仪表堂堂,是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后人在发掘刘墉墓时,发现其

  • 血雨腥风:唐朝史上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大清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先来看看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的时候,长孙无忌在干什么呢?他在着书立说。中国古代政治家的传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被重用的时候就胸怀天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被任用的时候,就退回书斋之中,加强自我修养,着书立说。这叫进可攻,退可守。自从武昭仪被立为皇后以后,长孙无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