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想让宗人府举荐人才,为何会受到阻挠?原因是什么

崇祯想让宗人府举荐人才,为何会受到阻挠?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937 更新时间:2023/12/20 1:59:08

崇祯想让宗人府举荐人才,为何会受到阻挠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三垣笔记》记载辽王后裔朱术珣入京授官职的段子,很喜感,这位辽府宗室被荐举入京,授户部主政,主管草场。

然后他写了封奏疏向天子吐槽自己的经历:“我堂堂奉天子之命,亲承天子召对的宗室,一出皇宫,就要被户部尚书指使着去买草!”

谁叫你现在只是一个小小主政呢?还要摆宗室架子。

明初,朱元璋封藩诸子,对宗室参政颇为重视,曾颁布诏令“凡郡王子孙、有文武才能、堪任用者、大宗正院、具以名闻。朝廷考验、换授官职。其升转如常选法”。

朱棣靖难夺位之后,历代明帝对宗室限制愈加严格,亲藩食禄而不任事,不得出仕。但随着宗支繁衍,宗室规模急剧扩大,供养庞大的宗室人口,成为了朝廷严重的财政负担。为了缓解地方民怨,减轻财政危机,对宗室进行的改革声音顺理成章地产生。

万历、天年间,朝廷开始放松对宗室出仕的限制,开科举设立宗科,以官职换授爵位,令宗室人员出仕自食其力。但终明一代,宗室考中科举者寥寥无几。仅凭科举一途,根本无力补救宗藩制度的弊病。

鉴于此,崇祯八年,烈皇想要恢复朱元璋时期的祖训:令宗人府荐举宗才,朝廷考验后授予官职。然而此举却遭到了很多反对声音。因为,一旦宗人府掌握了推荐宗才的权力,大批宗室直接通过宗人府荐才的方式进入官僚体系,势必会对现有的吏部铨选制度和科举制度形成冲击。

礼部侍郎陈子壮针对此抗疏道:“宗室改授,适开侥幸之门,隳藩规,溷铨政。”陈子壮言辞激烈,礼部尚书黄士俊看了这封奏疏,预感到陈子壮必然怒触天子,不敢署名。果然,疏上之后,烈皇震怒,当即气得摔碎了茶杯(适当御茶,掷茶瓯于地),逮陈子壮下狱。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陈子壮下狱之前,朝中对宗室换授之法议论纷纷的时候,唐王朱聿键,即后来的隆武帝也掺和了进来。引经据典写信与陈子壮争辩,论宗室换授之合理性。

在这场争论中,宗室换授的支持者是:天子朱由检、首辅温体仁、唐王朱聿键。反对者:大部分文官。

支持者一方看似位高权重,实则饱受攻讦质疑。陈子壮下狱后,同情陈氏的众多文官对唐王怨怼不已,唐王也愈发对朝堂公卿产生轻薄之心。结果是唐王受到“群臣交忌之”。

首辅温体仁欲严惩陈子壮以儆效尤,援引太祖祖训“离间亲亲”条例。

而刑部则表示,祖训那是乱世用重典,现在守成之世,应用律例而不必用祖训。刑部意在从宽处置陈子壮,温体仁则坚持从严。几番扯皮之下,陈子壮被从宽论戍。

作为回应,温体仁劝烈皇“颁祖训于学宫”,让天下士子学习太祖祖训精神,以讽刺那些攻击宗室换授之法的官员们。

此时是崇祯九年,虽然烈皇君臣力排众议,将宗室换授之法推行了下去。但这份改革对于积重难返的大明朝来说,实在来得太迟。

明末清初的诸多民间野史笔记,也继承了当时弥漫于整个社会的空谈、党同伐异之风。

几乎没有人去认真探讨宗室换授之法本身利弊、效果如何。

朝堂上围绕着宗室换授改革的这场争论,落于后世官修史书,简化成了这样一种叙事:权奸温体仁又迫害了一位叫做陈子壮的忠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东哥被誉为女真第一美人,她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东哥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这位“女真第一美女”,对她开始熟悉是源于电视剧《独步天下》,毕竟一开始萨满法师称“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这么“厉害的女神”,最终嫁给了谁?“女真第一美女”叶赫那拉氏,关于她的名字呢,正史中并未记载,只是小说和影视作品中作者给

  • 曹操对人才到底有多爱惜 此人杀了曹操的儿子能都得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爱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无论你是不是愿意承认,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人才是国家能不能良好发展的第一要素。从两千多年来中国帝国主义的历史来看,一个王朝是否可以继续传承下去,如何利用有才能的人,提拔有贤能的人这两点是最关键的原因。让我们以三国的历史来举例子。

  • 上官皇后为何年仅六岁就能当上汉昭帝的皇后?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昭帝上官皇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年纪小的皇后,第一时间想到了汉惠帝的张皇后张嫣,她11岁时便嫁给了自己的舅舅汉惠帝刘盈为皇后。但年纪最小的皇后另有其人,她便是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上官氏。上官氏出生于前89年,公元前83年时进汉昭帝后宫,初封为婕妤,一个

  • 战国时期最有可能统一大业的的四位君王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最有可能统一大业的的四位君王分别是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乱世出英雄,战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在许多政治家,军事家的帮助下,许多的贤明君王纷纷带领自己的国家登上历史的舞台。这些君王曾一度成为战国霸主,但终究没能结束战国乱局,没能统一天下。公元前307年,秦武王

  • 南明永历帝为何不适合当皇帝?只因他没有一丝的主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永历帝简介中提到,永历帝的本名朱由榔,他的父亲是桂王朱常瀛,即明神宗的第七个儿子,封在湖南的衡州,也就是说永历帝是明神宗的亲孙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1643年的时候,张献忠攻占了衡州,于是朱常瀛逃到了广西,1645年死在了苍梧。就在隆武封帝后,没过多长时间,

  • 朱祁钰发动夺门之变时,于谦此时在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于谦当时没有在烫头,而是完全懵了。夺门之变来得太快,基本上是头一天晚上商量好了,第二天凌晨,这事儿就办妥了。这手段可谓是雷厉风行,于谦压根就反应不过来。参与夺门之变的主谋有:朱祁镇、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人数不多,但是各方面都齐备了,这才是关键。主公:朱祁镇是太上皇,也是前任皇帝,他继位似乎理所应当

  • 朱棣灭了朱允炆,方孝孺为何不肯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连方孝孺的忠义、胆略都被推倒的话,那以后我们就不要谈什么忠义气节了,遇到强敌,集体跪着就好了。方孝孺号称明朝读书人的种子,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作为明初大儒宋濂的优秀弟子,方孝孺基本成为了当时的天下文宗。早年被大家称之为“小韩愈”,因为他很聪明且敏锐,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那种死读书的人。其实死读书永

  • 代王王后是谁?关于她的身份与四个孩子有哪些猜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代王王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我们所熟知的便是窦氏,但其实在窦氏之前,汉文帝有个结发妻子,是刘恒为代王时候的王后。关于这位代王王后的记录并不多,只知道她与刘恒育有四子,她在代王被拥立为帝之前已经逝世,她的四个儿子也在刘恒登基后不久都死了

  • 魏收的父亲是个骠骑大将军,那么他为何却改武学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魏收在南北朝时期十分的有名气,父亲虽然是个骠骑大将军,但是他却并没有依靠父亲,而是选择了辛苦地钻研文学,终于凭借着自己的文采而成为朝廷的官员,也因为文采出众而被人们称为是北地三才子之一,曾经在朝中担任过尚书右仆射以及司空等职位。那么魏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关羽败走麦城后被俘的地方是哪里?马超和刘备为何都没有前去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关羽败走麦城的文章。当初三国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爱国志士,为了更好地相互干一番大工作的总体目标,意气相投,言谈举止相守,选在一个鲜花盛开的时节、选在一个桃花运绚丽的园林景观,举酒义结金兰,对天盟誓,再苦同受,有福同享,同甘共苦,最终关羽死的地区,离益州仅有20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