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收的父亲是个骠骑大将军,那么他为何却改武学文?

魏收的父亲是个骠骑大将军,那么他为何却改武学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913 更新时间:2023/12/18 13:34:02

魏收在南北朝时期十分的有名气,父亲虽然是个骠骑大将军,但是他却并没有依靠父亲,而是选择了辛苦地钻研文学,终于凭借着自己的文采而成为朝廷的官员,也因为文采出众而被人们称为是北地三才子之一,曾经在朝中担任过尚书右仆射以及司空等职位。那么魏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魏收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历史上有着明确的记载,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非常的崇高,认为他从小就非常的好学而有才华,行事起来不拘小节,一直努力奋发的读书,他的学识可以说是博古通今,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才。在他刚刚进入仕途的时候贾思同就非常的看好他,认为他的才华即便是七步成诗也无法比拟。而魏收还是一个擅长用文辞讽刺时政的人,当他看到朝臣和后妃总是喜欢穿着异服的时候便用讽喻的形式上书进谏给皇帝,而他的文章则让皇帝十分的赞赏,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不畏权势一心为国的精神。另外魏收的才华横溢让高欢父子都十分的赞赏,在高欢刚刚回到朝廷的时候,魏收一直担任文官的职位,而高欢曾经几次让魏收替他写奏章,高欢在看了之后便认为他之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物。后来高澄高洋让魏收写奏章的时候,他总是很快就能够完成,并且内容丰富辞藻华丽,可以看出他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学素养。而魏收就是这样有着出众才华又一心为国的人。

魏收改武学文魏收在南北朝时期十分的有名气,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还曾经参与编撰国家的相关历史,可以说是个非常有才学的人,而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的非常聪慧机灵,为人也一直十分的好学,但是能够成长为一代文官却并不是他最初的梦想,他开始的时候是想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希望通过武力让自己成为一代人物,直到后来魏收改武学文,那么魏收改武学文是怎么回事呢?

魏收改武学文还要从他十五岁开始说起,魏收的父亲是著名的骠骑大将军,而魏收从小就表现得非常机灵,不仅行动敏捷,而且不拘小节,在他十五岁时已经对文章的写作方式有了很透彻的了解。在父亲驻守边疆的时候,他也曾经跟随着父亲一同前去,到边疆锻炼。对于骑马射箭这些武功非常地喜欢,而且也比较擅长。于是就想要通过武艺来扬名立万,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在荥阳地区有个名为郑伯的人,他看到了魏收之后便跟他调侃起来,笑着问他:“魏郎,不知道你使用过多少兵器啊?”魏收听了这句话便十分惭愧,他只是比较喜欢武艺而已,不但没有真正到疆场上历练过,更没有见识过多少的武器,于是便放弃了武艺开始努力学习文学,他在读书上下了许多的苦功夫,经过刻苦地学习和努力,他终于凭借着文采成为一代文官,并且有了非常好的名声。

提起魏收这个人物在南北朝时期是非常有才名的,他从小就非常的好学,经过刻苦努力的钻研,终于在文学上有了出众的才能,在刚刚进入仕途的时候曾经担任过太学的博士,后来又担任过右仆射以及太子少傅等官职,他的才华让贾思同、孝文帝等人赞不绝口,而魏收的成就在当时来说也是非常崇高的,那么魏收的成就包括哪些方面呢?

其实魏收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魏书》这本书中,他当时参与了这本书的编纂,但是在编成之后却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和议论,在这种情况下魏收独自一人曾经三番四次地修改,直到让皇帝和百姓都十分满意了才停止。而这本史书主要记录的就是从鲜卑族最早时期一直到550年北齐出现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全书总共有一百二十四卷,其中有些篇幅过长的列传和书志又都分为了上中下三卷,其中涉及了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而且都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之前魏国历史上并没有关于书志的相关书籍,就算有些短小的篇幅,也并没有关于刑法等重要方面的记载,而《魏书》却让这方面的缺陷得到了弥补,其中的《官氏志》还根据北魏当时特殊的条件做了官员制度的记载,同时也注明了拓跋部族原来的所有姓氏以及他们改过之后的汉姓,而《刑法志》则是针对当时朝廷的司法方面,以及对各地区人民反抗统治者的相关战争进行了记载。而这一切的编纂和记录都有着魏收的功劳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关羽败走麦城后被俘的地方是哪里?马超和刘备为何都没有前去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关羽败走麦城的文章。当初三国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爱国志士,为了更好地相互干一番大工作的总体目标,意气相投,言谈举止相守,选在一个鲜花盛开的时节、选在一个桃花运绚丽的园林景观,举酒义结金兰,对天盟誓,再苦同受,有福同享,同甘共苦,最终关羽死的地区,离益州仅有20里,

  • 从哪个角度来看,曾废了昌邑王刘贺的霍光是一个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霍光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权臣与政治家,一生仕途顺遂,最后官至大司马。霍光一生共辅佐过三任皇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霍光位高权重,其外孙女上官氏是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其小女儿霍成君是汉宣帝刘询的皇后。与此同时,霍光还留下了一段效法殷商伊尹废帝的故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如果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封来救援,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败走麦城时,若刘封带兵救援,能救出关羽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公元219年,关羽让南郡太守糜芳坐镇江陵,将军傅士仁坐镇公安,在完成这些动作后,他认为后方无碍,于是率领荆州大部分将士开始北上,关羽先是击败了文聘等将领,打通了襄樊的道路,随后率领大军围攻了襄樊两城。由于当时关

  • 海兰珠与木布木泰是亲姐妹,嫁给皇太极后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宸妃海兰珠和庄妃布木布泰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清朝初期,有这样姑侄三人同为清太宗皇太极的后妃,其中有两人是亲姐妹,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皇太极的宸妃海兰珠以及庄妃布木布泰。她们两人的关系怎么样呢?海兰珠和布木布泰是同父同母的亲姐妹,其父为贝勒寨桑-布和,母亲名为

  • 孝庄钱皇后与明英宗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二人一起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孝庄钱皇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孝庄皇后,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清朝的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但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位孝庄皇后,她就是明英宗的原配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与孝庄文皇后不同,钱皇后的一生没过过多少幸福日子,晚景凄凉。钱氏的出身并不高,曾祖父是成

  • 历史上真正的赵云,真的无愧于他常胜将军的称号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曹操排在第十位。”这是在老百姓心中三国英雄的座次。陈寿《三国志》将赵云与关,张,马,黄共列为一传,是为《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三国演义》把赵云加工夸张为五虎上将,说他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代表。但由于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中,赵云的战

  • 历史上顺治到底是何结局?是出家还是死于天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顺治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现在厦门老人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江仔鱼食皇帝肉,畅快无肚。”这句俗语说的皇帝,就是清军入关的首任皇帝顺治,这句俗语以及其他可信的和不可信的资料表明,顺治皇帝死因还有第三种说法:他既没有出家,也没有死于天花,而是郑成功在厦

  • 于谦在面对蒙古六十万大军压境 于谦是怎么赢得京城保卫战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于谦京城保卫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朝北京城保卫战明朝是最后一个以汉人为主的封建王朝,土木堡之变后,也先率领着数十万蒙古铁骑,跨过长城,烧杀抢掠。而经历了土木堡兵败的明军,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尽失,再也组织不起一次像样的抵抗,也先军队如入无人

  • 唐高宗废王立武时,长孙无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长孙无忌,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永徽五年(654年)到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决定废除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皇后,结果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派的坚决反对。传统文人一般都将“废王立武”描绘成“正邪之争”。然而仔细研读史料就会发现,长孙无忌、褚遂良反对武则天当皇后的理由是很虚伪的。唐高宗与长孙无忌在“

  • 李渊为什么直接禅让皇位给李世民 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不行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道理很简单,话说玄武门之变时,李渊就已经被人控制了,假借保护皇帝的名义,就被围困起来了,而李渊也是十分的配合。李渊失去两个儿子后,悲痛欲绝,无心朝政,所以才将皇位禅让给李世民的。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的,李渊能够当上皇帝,也是知道趋利避害的。两兄弟被李世民杀后,就进宫看自己的老爹了,当时两父子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