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于谦在面对蒙古六十万大军压境 于谦是怎么赢得京城保卫战的

于谦在面对蒙古六十万大军压境 于谦是怎么赢得京城保卫战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37 更新时间:2024/2/1 13:50:1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于谦京城保卫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明朝北京城保卫战

明朝是最后一个以汉人为主的封建王朝,土木堡之变后,也先率领着数十万蒙古铁骑,跨过长城,烧杀抢掠。而经历了土木堡兵败的明军,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尽失,再也组织不起一次像样的抵抗,也先军队如入无人之境,直捣北京城。

兵临城下,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当时的朝廷分为两派,主战派和南迁派。由于当时城中兵力严重不足,只有10万左右,而且还都是老弱病残,而且要防守诺大的一个北京城,更是显得捉襟见肘。因为当时也先率领的六十万大军,只需要集中力量攻打一个城门,城门一破,胜负则分。而北京城却有九个城门,可见当时形势之严峻啊。

所以当时朝中大臣,为了各自的性命和官位,大部分都主张南迁。所谓南迁,就是迁回当时的应天府(今南京),是当时朱元璋建国时的国都。如果不南迁而战败,则大明亡矣;而如果南迁,则至少可以保留长江以南的土地,而那些大臣们的俸禄和性命却可以得到保障,真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时忽必烈率领着蒙古军队,逐鹿中原,宋朝南迁,苟延残喘的南明,终被蒙元所灭。如今的大明,也面临着相同的选择。就在朝堂上一边倒的主张南迁的时候,于谦一声大喝:打破了一边倒的局势。

“主张南迁者,当斩之”

这是出自一个文弱的文官之口。这让当时的大臣们都嗤之以鼻。却一语道出了当时的皇帝朱祁钰心声。这也是于谦的心声,想我太祖高皇帝,以布衣之身,横扫暴元。而今,我大明国力尚在,贼寇嚣张,我辈岂能如丧家之犬一般,把半壁江山拱手让人。我必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至死方休。保我大明疆土,护我大明子民。我于谦虽万死不辞。

于谦临危受命,时任兵部尚书,总指挥京城保卫战。虽为文官,但于谦深谙兵法,如韩信点兵般,调兵遣将,防守京城九门。同时火速调集山东备倭兵,前来勤王。为了提升明军士气,于谦第一道军令,以攻代守,命令明朝出城迎敌,背水一战,凡有后退者,后军斩前军,后将斩前将。我的天,于大人这是要拼命啊。这下军队里可炸了锅。本来大家都是决定随便打打,打不了南迁还能保存性命,这一下子,把这些人的侥幸心理都给搅没了,只能拼命了。拼命好歹也是个烈士,要是后退被斩了,可就是逃兵了。好家伙,这于大人,虽然是文官,可这打起仗来,却是一点都不含糊啊。顿时明士气大增。

于谦第二道军令,合理利用明军的火炮和火铳的有势,对蒙古铁骑进行火力压制。明军利用剩下的神机营兵力,对进入射程的蒙古军队,无差别火力攻击,使蒙古军队伤亡惨重。

于谦第三道军令,命令土木堡逃回的大将石亨,率领骑兵正面迎敌。在土木堡太监误军,败得太窝囊了,这个石亨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火没地撒,带领着明朝铁骑有怨的抱怨,有仇的报仇。何况明军将士背后的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儿老小啊,为保护家园而战,岂有不拼命的道理,反观也先的蒙古军,是又各个部落临时拼凑的联军,只是为了利益为连在一起的,大部分部落只是想抢劫些金银细软就打道回府,谁想客死他乡啊,于是战力高低立判。

京城保卫战,旷日数月,也先军终因力不从心,撤军。而保护了大明江山的于谦却谢绝了皇帝的一切赏赐,只保留了一个虚衔。于谦一心为国为民,扶持郕王朱祁钰暂代皇帝,稳定人心。朱祁镇复辟后,奸臣徐有贞以不杀于谦,复辟无名为由,唆使朱祁镇杀掉了于谦,抄家,子女发配充军。就在锦衣卫抄于谦的家时,却无一所获,只在桌子上放着官服和官帽,也不禁心生叹惋。

于谦一生光明磊落,在朝可治国安邦,在军可决胜千里,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真可谓是民族英雄是也。于谦之功,名垂千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高宗废王立武时,长孙无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长孙无忌,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永徽五年(654年)到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决定废除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皇后,结果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派的坚决反对。传统文人一般都将“废王立武”描绘成“正邪之争”。然而仔细研读史料就会发现,长孙无忌、褚遂良反对武则天当皇后的理由是很虚伪的。唐高宗与长孙无忌在“

  • 李渊为什么直接禅让皇位给李世民 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不行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道理很简单,话说玄武门之变时,李渊就已经被人控制了,假借保护皇帝的名义,就被围困起来了,而李渊也是十分的配合。李渊失去两个儿子后,悲痛欲绝,无心朝政,所以才将皇位禅让给李世民的。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的,李渊能够当上皇帝,也是知道趋利避害的。两兄弟被李世民杀后,就进宫看自己的老爹了,当时两父子抱头

  • 东汉名将典韦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名将典韦一生有何作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烽烟四起。在这个短兵相接的冷兵器时代,不少枭雄为了自身安危着想,都会有不少“保镖”随从。比如在刘备的一生中,就得到了陈到、赵云等人的护卫,这是刘备可以历经多次艰险,却依然可以安然无恙的重要原因。而就

  • 方国珍明明知道自己打不过朱元璋 方国珍为何还敢和朱元璋开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方国珍和朱元璋对战的时候,双方之间的差距那么大,方国珍并没有多大的优势,而方国珍并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如果不打,朱元璋最后肯定不会放过他,打下去,自己心里有没有底。在如此孤注一掷下,方国珍有着什么样的决心和准备,方国珍为什么敢和朱元璋对抗?方国珍又有什么准备?第一,联合扛朱,自己单打独斗肯定不是朱元璋

  • 相比汉文帝无为而治,嘉靖帝为何连皮毛都没学到?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嘉靖为何动辄说自己生活俭朴四季常服不过八套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代以下,嘉靖之前,历史上好道且有一定知名度的皇帝,大致有秦始皇、汉文帝、汉武帝、汉明帝、太武帝、宋真宗、宋徽宗、明成祖等人。这里面,秦始皇、汉武帝虽有成仙之志,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治国

  • 以囚徒身份发动宫廷政变,明英宗能成功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夺门之变”是明英宗以囚徒身份,发动宫廷政变,为何能够成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事实发生时,朱祁钰是明朝皇帝,而且已经当了八年皇帝,坐稳了江山。朱祁镇呢,名义上是太上皇,其实就是被软禁的囚徒。但是!朱祁钰这几天正忙着一件大事,就是与群臣商讨继承人、也就是皇储的问题。为什么急

  • 清朝名臣朱轼有什么样的品质,能让三代君王视为老师对待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名臣朱轼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朱轼在雍正时期一直默默无闻地对待百姓,不邀功是一名藏在朝臣中的璞玉,四皇子弘历已经拥有了第一位启蒙老师福林,聪明的弘历学会了福林的所有本事,雍正在众多官员中又选择了朱轼。皇帝去一官员家吃饭,看到桌子上的菜,皇帝:你以后做我儿的老师朱

  • 汉元帝傅昭仪的一生是怎样的?她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傅氏是河内郡温县人,她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母亲改嫁后生下一子。傅氏年幼时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为命运坎坷,她从小就学会察言观色。年少时,傅氏被选入宫中成为上官太后的才人,因为长相貌美又聪慧贤德而被太子刘奭看中,得以进幸。汉宣帝去世,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傅氏依旧深受宠爱,被立为婕妤。刘奭本想立傅

  • 孙抃因为什么被宋仁宗重用?与李宸妃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抃因为什么被宋仁宗重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电视剧《清平乐》上线,开篇便围绕宋仁宗生母和嫡母之事展开,剧情没有出现“狸猫换太子”的桥段,而是以更贴近史实的方式展现出来,再加上剧中的人物形象、物品陈设和语言设计,都充满浓浓的北宋风情,因此备受好评。不过,剧

  • 光绪如果杀慈禧秦政的话 清朝还会不会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光绪和慈禧,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会,腐朽了不是哪个人自己可以改变的,你再为民着想,也没用,你又不能自己都亲自去干,下面都是贪官污吏,坑国害民的货,还能长久?慈禧死后底下的人愿不愿意听从光绪姑且不说,光绪太年轻了,重用康有为可以看出,假如慈禧死后光绪也只能被列强玩弄。首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