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莽新朝为何只坚持了15年?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王莽新朝为何只坚持了15年?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986 更新时间:2024/1/27 8:41:54

王莽新朝为何只坚持了15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新朝短命,也就活了15年,还是只有一个皇帝的王朝。为什么新朝如此短命?它又是如何灭亡的?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从民族关系出发。宣帝时期,南匈奴归顺汉朝,宣帝还特意赐予匈奴单于一个玺印。新朝成立后,王莽觉得新的王朝得换个新的玺印,于是派五威将军王骏出使匈奴,更换汉朝的玺印。

至于新玺印的内容,王莽没有刻意强调。单于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的玺印是“匈奴单于玺”,而现在变成“新匈奴单于章”。“新”说明匈奴是新朝的附庸,“玺”是对皇帝、诸侯王印章的称呼,“章”是对官员印章的称呼。从“匈奴单于玺”到“新匈奴单于章”,明摆着告诉单于,自己的地位从诸侯降到官员。

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原本匈奴与汉朝有约,匈奴不得侵犯其他民族政权。但是现在就没有遵守约定的必要吧!匈奴先是征服东方的乌桓,又接受车师的归附,并开始向西域拓展影响。匈奴的行为无异于公开与新朝作对,王莽决定发兵讨伐匈奴,多年的和平终究被打破了。王莽征集三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看似声势浩大,实际上军队的后勤和补给完全跟不上!

堂堂三十万大军也只能按兵不动。王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下令加大税收,强制性征收百姓粮食,并要求一年内送达前线。如此高要求的命令引起百姓的不满,有大臣担心发生叛乱,一再劝谏王莽和匈奴重归于好。匈奴方面也有人主张和平谈判,王昭君的子女们不愿看到边境烽烟四起,说服单于与新朝和平谈判 。

幸运的是老单于去世,有和平意愿的新单于即位。假如王莽愿意重归于好,也许汉朝与匈奴还能回到从前。奈何老单于去世,王莽认为有机可乘,拥立身在长安的匈奴贵族须卜为单于。原来还想好好说话,现在看来何并多此一举。新单于非常恼怒,汉朝错失了和平的机会。

前面说到为了满足军队的后勤需求,王莽加大税收,有些地方官就趁火打劫。平民百姓辛辛苦苦劳作的成果还抵不上赋税,谈何生存?不满的情绪在民间弥漫,只要一点火就可能形成燎原之势!打响第一炮的是一个名叫吕母的妇人,她本来想为儿子报仇,却被误认为起兵造反,一时间数万流民加入吕母的队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吕母攻下琅琊郡后,鼓舞了全国各地的反政府势力,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赤眉和绿林。

吕母死后,其部队加入樊崇的队伍。原本樊崇只在泰山地区打游击,现在则开始走出山区,攻打附近郡国。在樊崇的攻击下,整个齐地只剩田况在那负隅顽抗。樊崇发展过快,引起王莽的注意,先是命令太师景尚前去督战,又派廉丹率十万大军讨伐樊崇。由于刚进入齐地的政府军打败几支叛军,导致政府军放松了警惕。樊崇趁机集中主力和政府军决战,为了和政府军区别开来,樊崇命令部队把眉毛涂成红色,“赤眉军”由此得名。

另一支部队因为基地在绿林山所以起名“绿林军”。公元22年,绿林山爆发瘟疫,绿林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王匡领导,一路由成丹领导 。王匡领导的“新市兵”一路上不断有新的反政府武装加入,而成丹领导的“下江兵”遭到政府军的围剿,不得不和“新市兵”会和,绿林军最后在南阳郡会师。当时的南阳郡分布着不少刘氏宗室,他们听到绿林军会师南阳郡,纷纷加入绿林军,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刘縯、刘秀和刘玄

自古以来反叛都要名正言顺,想当初陈胜吴广造反还借助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呢,现在的绿林军虽然势如破竹,但名不正言不顺的,急需一位刘氏皇帝。正好刘玄三兄弟加入绿林军,那就拥立其中一个为皇帝吧!由于刘玄最早加入绿林军,所以众人拥立刘玄为更始皇帝。

绿林军不仅拥立刘氏为帝,还建立相对完整的政权体系,对王莽来说简直就是致命威胁!于是王莽派王寻、王邑率四十二万大军把绿林军的先头部队围困在昆阳城,而当时昆阳城只有数千人。见城外黑压压的一片,众人慌了,有出城投降的念头,这时候刘秀动员大伙坚守城池,自己出城搬救兵。后来刘秀仅带三千人回来,但因为出其不意,轻松击溃王莽四十二万大军!

昆阳一战,新朝失去了平叛的能力,王匡率军直达洛阳城,一路上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很快,赤眉军也抵达洛阳,表示愿意接受刘玄的领导。申屠建的军队负责进攻长安,逮捕王莽。新朝主力在昆阳一战中消耗殆尽,长安城的虾兵蟹将哪里能抵抗申屠建的军队?结果可想而知,王莽在混战中被分尸。立国仅十五年的新朝就这样灭亡了,究其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在外,王莽和匈奴交恶,为了满足后勤补给的需求,加大税收引起百姓不满。在内,绿林军和赤眉军的相继崛起不断消耗新朝兵力。在内外交加之下,新朝能不灭亡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在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管仲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管仲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春秋五霸之中,齐桓公是当之无愧的春秋五霸之首。不过,和晋文公一样,齐桓公真正登上齐国君主的宝座,也是大费周章的。齐桓公的兄长齐襄公在位时,齐国发生了内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齐桓公)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

  • 面对江浙灾荒灾民无米吃的情况,范仲淹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面对江浙灾荒灾民无米吃的情况,范仲淹是如何解决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范仲淹在泰州兼任盐仓转运及储藏的职务,发现唐朝修建的水堤已经老化,很多庄稼和房屋都因遭遇了水灾,百姓苦不堪言范仲淹立马上书宋仁宗告知百姓的疾苦,请求拨款治水,宋仁宗直接提升他为县令负责接管,深受百姓的爱戴,

  • 揭秘蜀汉两位“讨虏将军”,他们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的

  • 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失败时必然的吗?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官渡之战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打算南下进攻许都,以夺得北方的控制权,官渡之战也因此展开。为了抵挡袁绍的进攻,曹操不仅在袁绍渡河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期望在牵制袁绍的同时,也能拖延袁绍渡河的时间。与此同时,曹操先是集中优势

  • 凌烟阁功臣武将第一位为什么是尉迟敬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熟悉隋唐历史的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怀念当初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人,就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些画像的比列和真人一样大,而且全部画像均面北而立,这样比较方便李世民来怀念。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据记载,凌烟阁共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

  • 关羽被擒后,曹操为什么会以礼相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字云长,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同时也是刘备手下的得力干将。关羽武艺高强,能征善战,被当时人们称为蜀汉的万人敌。不仅如此,关羽为人忠心耿耿,义薄云天,深受后世人们的敬佩。不过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历史上的关羽曾经也是一名降将。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岱和王忠攻打刘备不敌,于是曹操亲自率军向刘备发起

  • 明神宗在位三十年为什么不接见外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政权,在明朝发展的几百年间,国力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变化。这与明朝皇帝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说要论明朝皇帝的奇葩程度,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奇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神宗在位执政期间三十年不上朝,不接见外臣。这很难不让人认为这是一

  • 戚夫人,从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她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戚夫人,从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她都经历了什么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古代女子都是可怜人,她们的婚姻大多听从父母的话,有句话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戚姬身为女奴,她的命运更为凄惨。她本可以平安度过一生,可却因自己长相过于美貌,被主子送给了将领。她虽然有意反抗却因母亲生病没有钱诊治而屈服,她

  • 乾隆帝对法国大革命是什么看法?他的反应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法国大革命,即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波澜壮阔的事件爆发于1789年7月14日,这一天是中国的乾隆五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法国大革命直接改变了法国历史的走向,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此时与法国相隔

  • 武则天晚年为何不传位给太平公主 无论是感情还是现实都不可能传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而从通俗认知上来看,太平公主是很得武则天宠爱的。但是在武则天的武周王朝继承时,为什么武则天从来没有考虑传位给太平公主呢?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困境,武则天身处的是男权社会,武则天自己成为皇帝也是面临了巨大的风险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