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于隋炀帝与京杭大运河的恩恩怨怨

关于隋炀帝与京杭大运河的恩恩怨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991 更新时间:2024/2/8 3:30:07

隋炀帝干的影响最大的事就是修运河了,京杭大运河是为数不多的在今天还发挥作用的古代工程。有人说隋炀帝修运河是为了在江南选美女,这当然只是传说了。选美女哪用那么大工程,派几队御林军在江南搜刮一圈就完了,还用的着等六年!

隋炀帝是个暴君,不是昏君,他干的那些事儿并非都没有好处。像运河,这个和秦修的长城一样大气磅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是相比秦始皇修长城,运河的作用要大得多,长城你花这么多钱,搭进去这么多条人命,却挡不住少数民族。运河就不一样,在20世纪初津浦铁路通车以前,运河都是南北交通大动脉。

网络配图

因为中国的河都是从西向东往海里流,南北交通就不便了,这条大运河的出现正好解决了南北沟通问题。天堑变通途,这是好事儿。但问题是这些好事不能攒一块儿干,你受得了,老百姓受不了。写两本一百万字的小说也得分几个月,你熬夜一个星期把两本都干出来,脑细胞不够用,人就over了。

隋炀帝在位时,三征高句丽,营建东都,严刑酷法,事儿实在太多了,没几件办得风光圆满的。

是谁拖死了隋炀帝?

隋炀帝三征的是高句丽,中国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包括今天朝鲜北部。它骜不驯700多年了,头400年都城在吉林,后300年在平壤。所以我们说高句丽是中国的政权,韩国说是它的政权……炀帝三次打高句丽,用了100多万大军,生还了2700人,因为高句丽对付隋军的战术,就跟俄罗斯对付拿破仑和希特勒似的。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季节我不跟你打,我撤、撤、撤,一到冬天我反攻,还没打你,你自己就冻死了。为了打高句丽,光从陆上兴兵不行,还得走水路,走水路就需造战船。工匠整天在海里泡着折腾,腰部以下半个身子腐烂生蛆,不下去的话就斩首。隋炀帝的暴政使生产遭到破坏,老百姓忍不了了,爆发了农民起义。

当时时有个叫王薄的农民,做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别去辽东白白送死歌”,发表之后,把农民都煽惑起来造反。评书里什么瓦岗寨、程咬金、秦叔宝,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狼烟,都是被《别去辽东白白送死歌》鼓舞起来的。

最后在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禁卫军哗变,隋炀帝一看时辰已到,死吧。就从身上解下绢带递给部将,让部将将他勒死了。公元618年隋朝灭亡。

网络配图

隋炀帝在位14年,13年待在扬州,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南方待的时间很长的皇帝。由于他老在扬州待着,所以有人说他修运河一个重要原因就想上那玩儿去。不是,说话要负责任,还是沟通南北为主。

隋炀帝与大运河的恩恩怨怨

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主要来源于唐朝史官编纂的《隋书》。唐朝所修《隋书》,其目的是为了吸取隋亡的教训,巩固李唐政权,自然将前朝皇帝贬得很低。后世承袭《隋书》之说,再加上小说、传奇的渲染,隋炀帝便成了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皇帝。

其实,通过历史史料可以看出,隋炀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实干家:他平定陈朝,统一天下;修建东都,迁都洛阳;修建大运河,利在千秋;开疆扩土,平定吐谷浑,通丝绸之路,迫使突厥分裂;开创科举,重视教育。

隋炀帝倾其国力开挖大运河,后人一直颇有争议,有“贪恋广陵美景”之说,有“搜刮江南财富”之说,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气”之说,也有“攻打高丽”之说等。

但目前很多学者认为,隋炀帝下令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大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历代王朝对运河不断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

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

网络配图

第一次开凿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相传是以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是吴国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夫差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

第二次开凿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就是所谓的“隋唐大运河”。为了控制江南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动用了两百余万人,于公元603年开始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公元605年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第三次开凿就是“京杭大运河”的最终形成,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

大运河最终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动脉。

大运河至今仍发挥作用

网络配图

目前,京杭大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两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经济精华荟萃之地。

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其一》中咏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京杭大运河一向为漕运要道,对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的写照。

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0

网络配图

如今,学界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已相对中肯客观了,对隋炀帝的死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也做了约略的说明: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华阴人(今陕西华阴),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谥炀皇帝……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和唐僧结拜的国王是谁?不是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得到了唐太宗的大力支持:李世民不仅愿意为他买下了锦襕袈裟和九环锡杖,还赠予了白马和紫金钵盂,更重要的是与他结为兄弟,颁发通关文牒。但是,历史上的唐僧西天取经真是这样的吗?网络配图唐僧取经,确实发生在唐太宗时期,但不像《西游记》里边描述的那样高大上。古代出国留学,也是需

  • 隋炀帝真如电视剧所言是一个千古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一提起来隋炀帝就是四个字——亡国之君。诚然,隋炀帝荒淫无道,好大喜功,活活把一个开皇盛世折腾得乱七八糟,最后身死国灭,但是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还要从多个角度来看。下面且听我来给你说说这位历史上的特殊人物。评论一个历史人物,关键看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和危害,不要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

  • 三国时的名医华佗并非曹操同乡 而是波斯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华佗,三国时著名的医学家,与曹操同乡,并为其所杀。这位古代神医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但是,历史上果真有此神奇人物?史学界历来看法不一。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华佗故事原型来自于印度佛教传说。网络配图“佗”字中的秘密陈寅恪认为,天竺语(即印度梵语)“agada”乃药之意。旧译为“阿伽陀”或“阿羯陀”,

  • 揭秘:史上唯一被群臣打烂屁股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人物,其身体自然也是全天下重要的资产之一,所以大臣们对皇帝拜见时总要山呼“圣躬万福”(非电视剧里演绎的山呼“万岁”)。皇帝的身体既然如此重要,自然要当活化石一样小心保护,不能随意碰着伤着,至于棍棒相加更是大不敬的事情。然而,凡事总有例外,金国第二任皇帝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就

  • 隋炀帝女儿嫁给唐太宗,沦为政治斗争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隋炀帝一直以来饱受人们诟病。除了弑父篡位、乱伦昏庸、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隋炀帝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备受争议。但抛开道德因素和王朝兴败结果,隋炀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比如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而频繁的发动

  • 朱元璋光贪官就杀了数十万人 朱元璋是明君还是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朱元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是中国王朝中唯一一个从最底层农民兴起最后做到了皇帝的古往今来第一人。朱元璋在元末大混乱中逐渐兴起,成长为最强大的势力,最后成功打下天下。朱元璋在开国皇帝中算的上是一位雄主,他开创了中国重要的朝代,大明朝,也是最后一个汉人政权王朝,

  • 明宪宗朱见深饱受后人诟病 朱见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宪宗朱见深,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朝大明王朝从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国开始,到1644年朱由检煤山自缢结束,一共历经276年风风雨雨,16位皇帝。在这16位皇帝中,各有各的特色,有雄才大略、开疆扩土的永乐皇帝,也有出征便被俘虏的正统皇帝;此外还有沉迷炼丹的

  • 孝庄太后在与皇太极的十八年中,学到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孝庄太后十三岁时嫁给了皇太极,她与皇太极共度了十八个春秋。在这十八年中,颇具头脑的博尔济吉特氏,在风云变幻的军事战争与政治斗争中,领略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事物,也学到了很多得以自保的本领。她由一个单纯的蒙族姑娘,变成了一位老辣的政治老手。最主要的是,她学会了高屋建瓴地把握政治局势的巧妙艺术,还具备了一

  • 王敦作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他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襄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历任太子舍人、给事黄门侍郎。支持晋惠帝复位,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

  • 王莽新朝为何只坚持了15年?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新朝为何只坚持了15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新朝短命,也就活了15年,还是只有一个皇帝的王朝。为什么新朝如此短命?它又是如何灭亡的?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从民族关系出发。宣帝时期,南匈奴归顺汉朝,宣帝还特意赐予匈奴单于一个玺印。新朝成立后,王莽觉得新的王朝得换个新的玺印,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