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孝恭孙皇后,有着怎样的经历?与影视剧中有何不同?

历史上的孝恭孙皇后,有着怎样的经历?与影视剧中有何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887 更新时间:2024/1/15 9:43:33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孝恭孙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大明风华》剧中身世经历有些坎坷的孙若微,在历史上是否有原型呢?答案是肯定的,明宣宗的第二任皇后——孝恭孙皇后便是孙若微的原型。

历史上的孙皇后,有着怎么样的经历呢?跟剧中的孙若微有着怎么样的不同呢?

青梅竹马 情深缱绻

电视剧中,孙若微的养父孙愚是个武将,手握兵权。而与电视剧不同的是,历史上孙氏的父亲孙愚是个主簿,文官出身,任永城县主簿,治政严明,在当地颇有声明。

说来也是机缘巧合,太子朱高炽元配太子妃张氏(诚孝张皇后)的母亲彭城伯夫人,正是永城人。她时常进宫,跟张皇后提及了孙主簿有个女儿颇为贤德。张皇后琢磨着这有好姑娘,得为自己的儿子多留心下。于是在禀告了明成祖后,将年方十来岁的孙氏接入宫中教导。

入宫后,自然而然孙氏便与时为皇太孙的朱瞻基相识,温婉贤德又容颜美丽的孙氏,十分得朱瞻基喜欢,两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其实按着张皇后的想法,这温婉贤惠的孙氏原是她给儿子准备的皇孙妃。可惜张皇后算差了一步,那就是明成祖的想法。

永乐十五年,明成祖下旨,选以贤闻名的济宁胡氏为皇太孙妃,即胡善祥(宣宗恭让章皇后)。其实明成祖会有这个决定并不意外,孙氏自小进宫,张皇后亲自教导长大,且是张皇后娘家推荐入宫,她的背后是张家和孙家,尤其是张家,若是他日孙氏成为太孙妃,太子妃,甚至是皇后,作为两任皇后背后的张家,保不齐会狂妄自大,给自己的儿子、孙子带来外戚困扰。

明朝选后妃,并不十分看重贵族世家出身的女子,有一个重要的考虑便是外戚干政。所以成祖允许孙氏入宫,皇太孙妃可以是胡氏、陈氏、李氏……但不会是孙氏。

明成祖的指婚,朱瞻基并不敢违抗,他娶了胡氏为皇太孙妃,而自己一直喜爱的孙氏则为嫔。到朱瞻基登基(明宣宗)之后,太子妃胡氏为皇后,而孙氏依然得宠,被册封为贵妃。

已而宣宗婚,诏选济宁胡氏为妃,而以孙氏为嫔。宣宗即位,封贵妃。

按着常规,贵妃只有金册,没有金宝。但因为宣宗偏宠贵妃孙氏,向张太后请示,破格制金宝赐给孙贵妃。算起来,孙氏虽是贵妃之名,但却是后来“皇贵妃”最早由她而起。

宣宗对孙氏深情厚谊,对胡皇后却颇为凉薄。宣德三年,孙氏生下了明宣宗的长子朱祁镇(即明英宗),而胡皇后只诞育了两位公主。网罗好了废后的借口,借着孙氏生下皇长子的机会,宣宗成功地废黜了胡氏皇后之位,没多久,册立孙氏为第二任皇后。

这段纠纠葛葛的三角感情,胡皇后无辜受累,孙氏又何尝不是委屈?与宣宗青梅竹马的深厚感情,被突然横插一脚,从正妻之尊变成了妾氏,心底自会有不甘心。在胡皇后被废一事上,孙氏或多或少影响着宣宗的决定,幸运如她,一直有着宣宗的宠爱陪伴。

风雨飘摇 力挽狂澜

宣德十年,明宣宗患病驾崩。年仅八岁的朱祁镇即位,孙氏被尊为皇太后。但即位之初,宣宗的母亲张氏还在世,被尊为太皇太后,加上朱祁镇年幼,事实上,大部分的权力都在张太皇太后手中。直至张太皇太后崩逝前,已贵为太后的孙氏并不太争权,亦不参与政事。是她真无心权力还是迫于张太皇太后的势力呢?

张太皇太后及一干辅政老臣相继崩逝,让年少气盛的明英宗大权在握,有些飘飘然了。他重用王振等佞臣,杀害忠良贤臣。正统十四年,在王振等人的建议下,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最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瓦剌人擒获。

在明英宗被擒后,明朝廷陷入了一盘散沙的状态,有人主和,有人主战,无人主持大局拿定主意。虽然英宗临出征前,册立了自己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可是朱见深还只是个两岁的奶娃娃,于此时风雨飘摇的明朝廷并无法任何益处。

这样的时刻,对孙氏来说,无疑是一个掌握大权的好时机。朱见深年幼,孙氏完全可以立他为傀儡皇帝,自己垂帘听政,将所有权力牢牢握住,但她并没有这么做。如果真的让已经人心浮动的明朝再陷入后妃干政、主少国疑的情况,那么明朝必然会面临灭亡。

英宗北狩,太后命郕王监国。景帝即位,尊为上圣皇太后。

此时,群臣请立英宗的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明代宗)为帝,主持大局。群臣并没有决定权,郕王能不能登基,挽救当时面临危机的明朝,全在孙太后的一念之间。当然最终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孙太后同意了这个决议,郕王登基主持大局,挽救明朝于危机,击退了瓦剌大军,将“土木堡之变”带来影响降至最低。

之后瓦剌放回了英宗,但却被明代宗软禁在南宫,随后明代宗废黜了朱见深太子之位改立自己亲生子。这个时候,孙太后并未对明代宗所做的这些行为,做出很剧烈的反抗,只是悉心照顾好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直到景泰八年,明代宗病重,之前他改立的太子朱见济也早已夭折,故而此时他是没有子嗣来继承。这时候,一些英宗朝的老臣筹谋拥立英宗复辟。之前一直沉默不作为的孙太后,此刻表态支持,于是英宗通过“夺门之变”成功复位。

驾驭两“变” 颇具智慧

在孙氏的前半生中,其实她只是一个享受丈夫宠爱的小女人,或许她也争过宠,或许她也耍过小心机,这些其实也是后宫女子的常态。待到明宣宗驾崩之后,孙氏身上的智慧和大局观才慢慢显露出来。

张太皇太后还在世时,处理政事颇为精明能干,且是孙氏的长辈婆婆,这个期间,孙氏并不与她争权,安静地当着她的皇太后,在婆媳这件事上,她还是比较谨慎处理的。真正显露她大局观和智慧的 ,是“土木堡之变”及“夺门之变”。

土木堡之变时,从当时的大环境来看,选择一个有成熟判断能力的继位者,远比选择年幼的继承人更为重要。她当时是否有一瞬间想过把控朝政、垂帘听政,我们并不能知道。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她最终做出来的决策——让已有决策力、行动力、领导力的郕王朱祁钰登基主持大局,才是解决当下危机的关键。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孙太后的决定是正确的。

夺门之变,当时明代宗病重,唯一的子嗣早夭,此时未有子嗣来继承。如果不能选出合适的继承人,或者选择了不合适的人选,刚有些起色的明朝又将陷入新一轮的困顿中。于是当有人说想拥立明英宗复位时,她选择了支持。固然,明英宗在前半段的执政前期,信赖佞臣,错杀众臣,确实有瑕疵。可在经历土木堡之变、被俘经历以及被软禁南宫的八年,英宗的成长和变化,孙太后是看在眼里的。英宗复位后,执政上的变化和成熟,再次证明了孙太后的决策是对的。

最后还有一点想跟大伙儿探讨,想拥立英宗复位的朝臣,肯定不是在代宗临终前才萌生的想法,尤其是刚迎英宗回朝和被软禁南宫的初期,这些人的想法肯定更为强烈。为什么当时没有付诸行动?一方面或是代宗当时风头正盛,而另一方面或许就是没有征得孙太后的同意。

我认为,之所以孙太后没有同意,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明代宗的登基并非篡位,而是临危受命,他登基后所做的决策都为明朝的延续做了很大的贡献,没有做出危害明朝国祚之事,有英明之主的现象,对朝政大局是好的,同时这又是她内心情义的表现,简单说,如果那时候她支持英宗复位,有过河拆桥之嫌。所以于情于理于国家,她都不会同意在那个时刻去支持英宗复位。这样的大格局、大智慧,是十分难得的,也是孙太后对明朝最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在历代傀儡皇帝中,东魏孝静帝为何无法摆脱屈辱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黑毡上的北魏皇帝,北魏皇帝为什么都短寿,历史上的傀儡皇帝谁翻盘了

    在皇帝——权力——大臣的政治格局中,权力就像是一台天平的指针。指针偏左,可能会出现独裁皇帝;指针偏右,多半要产生傀儡皇帝。因为有命无运、有名无实、有位无权,所以,傀儡皇帝大都被权臣搞得很郁闷,很狼狈。在历代傀儡皇帝中,被人挟持者有之,被人废黜者有之,被人幽禁者有之,被人砍头者有之;但是,被人当众警告

  • 栗姬做了什么?她为什么会失宠?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雪姬的妹妹为什么恨他,娘娘有毒王爷您失宠了免费阅读,雪姬的血怎么救不了人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栗姬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汉景帝刘启先后一共有两任皇后,第一位是文帝母亲薄太后的远房侄女儿,可惜无宠无子,最后难逃被废的命运;第二任呢则是汉武帝刘彻的生母王氏王娡。但是吧,在早期汉景帝的后宫中,还有一位不得不提,她就是曾经离后位最近、十分受到汉景帝宠爱的女

  • 宋朝宰相张知白是什么人?他为何会讽刺宋仁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被贬的诗人,唐朝十大宰相,人品低劣的初唐诗人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宋朝宰相张知白是什么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道德经》有一句话:“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北宋年间,有一位宰相,曾以这句话为自己取名,此人就是张知白。《宋史》曾经评价张知白、李迪、王曾、杜衍四人为“贤相”,张知白不仅刚正不阿,而且说话耿直,哪

  • 后周世宗的英年早逝,与他想包揽天下事务的理念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57岁是不是英年早逝,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标志是什么,英年早逝的演员

    周世宗柴荣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因此也叫郭荣,二人都是贫下中农出身,所以深知民间疾苦,一旦掌权,知道怎样做事才能让老百姓拥护。特别是柴荣,成为皇帝后,获得的评价很不错。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司马光在拿他和五代时期另一个能力较强的帝王后唐庄宗相比时,说:“世宗以信令御

  • 历史上的鳌拜到底是什么样的 鳌拜真的是一个奸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鳌拜真实存在吗,鳌拜是否有谋反之心,鳌拜为什么被杀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鳌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目前的大多数清宫剧之中,但凡是以康熙一朝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或多或少都会提到康熙帝年幼擒鳌拜的故事。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可以轻松找出许多幼主继位、权臣把持朝政的案例。大多数情况下,幼主很难突破权臣的限制从而收回皇权。但凡能够除去

  • 铁木真能战胜中原政权,也先和噶尔丹为何会做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也先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之后,凭借蒙古铁骑强大的战斗力,东征西讨堪称无敌于天下,若不是最终命丧征途,相信入主中原也不是难事。然而,自从元朝灭亡之后,也先和噶尔丹也曾整合整个蒙古草原,却在与中原王朝的交战中频频失利,始终无法入主中原,这又是为何呢?铁木真:对内统

  • 孙膑在马陵之战后去了哪里?为何会销声匿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膑打败庞涓后去了哪,孙膑为什么能赢得马陵之战,马陵之战后孙膑去哪了

    每当一提起孙膑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战国时期,是一个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的“大时代”;几乎无规则的惨烈竞争,催生了令人目不暇接的思想家、谋略家以及军事统帅。但在这些才俊中,既能率领千军万马杀敌建功、又能著书立言影响千年,配得上“军事家”头衔的,只有吴起和孙膑二人。

  • 孝和睿皇后选择道光承继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顺治与孝庄的关系,道光真爱孝和睿,继统和继嗣的区别

    说到孝和睿皇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为清仁宗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嘉庆帝病死后,旻宁于同日继位,随即定年号为“道光”,于次年开始使用。清道光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清史稿》: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远人贸易,构衅兴戎。其

  • 胡亥作为秦朝第二个皇帝 胡亥到底有多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胡亥为什么这么蠢,胡亥为什么能当皇帝,胡亥墓

    很多人都不了解胡亥的残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梅香傲雪秦始皇的功绩,堪称传奇,被称为千古一帝,名副其实,无人企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是,秦始皇犯了个天大的错误,没有立储君,结果导致胡亥篡位,杀害兄弟姐妹。多年以来,后人只知道秦始皇有不少的儿子、女儿,但只有两个儿子有名字——一个是长

  • 曹真能成为曹魏最高统帅,刘封却不得善终,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蜀汉与曹魏的正统之争,刘禅投降的时候魏国属于谁,曹彰为什么交出兵权

    同为义子,为何曹真能成为曹魏最高统帅,而刘封却被刘备逼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19年,关羽率领荆州将士围攻襄樊,身在前线的关羽经过了多番战事后,导致兵力严重不足,因此关羽一直无法攻克襄樊,不得已之下,关羽多次要求坐镇上庸三郡的刘封和孟达派兵相助,不过当时刘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