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天祥在北京遇害前自赞: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

文天祥在北京遇害前自赞: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23 更新时间:2024/1/4 16:25:32

核心提示:文天祥最后在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慷慨就义,时年47岁。临刑前,文天祥在所写“自赞”中说:“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网络配图

公元13世纪初,蒙古族勃兴于漠北,悍勇的蒙古军在几十年间横扫欧亚大陆,灭国数十。然而,蒙古的军事征伐遇到了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在长达40余年间的拉锯战中,南宋凭借其城防与水军,还有一些有才能的指挥官,居然得以苦苦支撑,且使蒙古军屡遭重创。蒙古的第四代皇帝蒙哥汗竟死于顽强抗击的合州城下。第五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和一些大臣最初甚至打算放弃灭宋。后来在降将刘整的劝说和建议下,元朝将主攻方向转移至襄阳,并且编练了强大的水军。此两项关键性的战略部署果然奏效。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襄阳被元军攻破,接着元军顺江东下,于是军事形势大变。当时南宋的朝政掌控在权臣贾似道的手中,贾沉湎于糜烂的生活,视军国大事如儿戏。整个南宋小朝廷风雨飘摇,一时降官如毛、降兵如潮。但是,在这个国运衰颓的危急时刻,却仍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为挽救国家危亡,以“英雄未肯死前休”的气概(《文山先生全集》卷13《纪事》,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乌程许氏藏明本),进行百折不挠的苦斗。史册上著名的有张世杰、陆秀夫、张珏、李芾、姜才、李庭芝陈文龙等人,而其中最为著名者,当然是状元宰相文天祥。

文天祥是吉州庐陵县人,出生于端平三年五月二日(公元1236年6月6日),21岁参加科举考试。针对当时宋理宗的嗜欲怠政,他在御试策中反复强调“自强不息”的道理,进行规谏,落笔万言,不起草稿,一气呵成,故理宗钦点状元。此后,文天祥在担任朝廷和地方官职的时候,多次批评弊政,因而受到一些打击报复。在官场蹭蹬、岁月蹉跎之中,一方面感慨“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迟”,一方面仍然高歌“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引用晋朝刘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明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安邦济世的壮心。

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文天祥任江西安抚使等职。他的祖母刘氏去世,本应守孝,但迫于严峻的形势,只能变卖家产,带孝服从戎,招募义士,赶赴南宋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他被派遣守卫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但因宋廷的部署失策,加之其他将领的怯战,他的一支部队虽然在常州英勇战斗,许多将士壮烈牺牲,却无补于败局。宋廷又将他召回临安。次年正月,元军兵临城下,南宋的官员纷纷逃遁,文天祥临危受命,出任右丞相。

听政的谢太后根本没有抗击的打算,只是命令文天祥率领若干要员,到元军中和谈。文天祥到敌军中,进行不屈不挠的抗辩,并且痛斥降元的官员。元朝统帅伯颜很快发现,唯有文天祥是个伟丈夫,就乘机将他扣留。

网络配图

文天祥被元军押解过了大江,他历尽艰险,终于逃脱,泛海南下温州。正所谓“厄运一百日,危机九十遭。孤踪落虎口,薄命付鸿毛”。尽管临安已失守,文天祥仍怀着救亡图存、再造乾坤的宏愿,来到宋端宗的行都福州。文天祥主张出兵温州,因与当时的掌政者陈宜中、张世杰等意见不合,最后只能以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开设都督府,进驻汀州(今福建长汀),出兵江西。不料文天祥到汀州之后,福州随即失陷,小朝廷浮海南逃广东。他只得于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移屯漳州,又转入梅州(今广东梅县)。面对不断的挫折,文天祥毫不气馁,仍怀抱着复兴之志,部署经略江西,并于同年五月进军江西赣州。六月三日,宋军在雩都县大捷,一时声威颇盛。然而,元军凭借强大军队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

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他又转战在广东一带。十二月,元军发动奇袭,文天祥不幸在潮阳县五坡岭被俘。他试图吞药自尽,却没死。文天祥被俘后,抗节不屈。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元将张弘范押文天祥前往崖山(今广东新会县南),强令他招降宋廷。文天祥遂赋《过零丁洋》诗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崖山海战是南宋亡国前的最后一战,文天祥亲所目击,酷烈痛苦,无以胜堪。他坐北舟中,向南恸哭,感叹“正气扫地山河羞”,“惟有孤臣雨泪垂”。

文天祥被押往元朝的大都(今北京)。在押期间,他庄严宣告:“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国亡,我本当死,所以不死者”,“别立君,为宗庙社稷计”;“今日文天祥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言”!元朝君臣大多不忍杀他,将他囚禁狱中,不断派遣各种人前来劝降,其中有文天祥的亲弟文璧,甚至被俘的南宋小皇帝,都被他严词斥责出去。其弟文璧“将惠州城子归附”,元世祖说:“是孝顺我底。”但文天祥写诗说:“弟兄一囚一乘马,同父同母不同天”,表示了自己绝不投降的态度。最后,元世祖忽必烈爱惜人才,亲自出面劝降,并许以宰相高位,但文天祥仍然不为所动,回答说:“一死之外无可为者”。在四年阴森的牢狱生活中,文天祥本着“命有死时名不死,身无忧处道还忧”的信念,创作了许多诗歌,总结南宋亡国的教训,诋斥卖国的奸佞,歌颂战友们以身许国的精神,描述人民的苦难,抒发着一个爱国志士的悲壮情怀。他无疑是南宋末期最重要的诗人。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正气歌》,堪称千古绝唱。他的诗歌言志抒怀,情文并茂,光彩耀目,堪称中国诗史上的一朵奇葩。

元世祖对文天祥十分器重,他曾问群臣:“南、北宰相孰贤?”群臣都说:“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元朝虽然统一南北,但国家治理不良,元世祖时已有不少弊政,他身后更甚。

网络配图

面对着不少叛乱和反抗,元世祖终于听从臣僚的劝告,认为被囚的文天祥如虎在柙,仍然威胁着元朝的统治。文天祥最后在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慷慨就义,时年47岁。临刑前,文天祥在所写“自赞”中说:“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表明他是儒家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在起兵抗元前,文天祥的家道是宽裕的,他有一妻二妾二子六女。他在狱中所写的《生日》一诗描述说:“忆昔闲居日,端二逢始生。升堂拜亲寿,抠衣接宾荣。载酒出郊去,江花相送迎。诗歌和盈轴,铿戛金石声。”可见生活是比较美满的。但他从事抗元斗争后,幸福家庭被破坏。他的儿女,或是夭亡,或是被蒙古贵族占为奴隶,两个妹夫也以身殉国。为保卫国家,其家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文天祥忠于自己的信念,抛弃优裕的生活,毁家纾难,承受着身与心的双重折磨,义无反顾地走向生命的尽头,其民族气节辉耀千古,令后人世代景仰。我常想着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文天祥就是这样一位真的猛士。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近些年来,随着唯洋人是崇、唯金钱是爱、唯实惠是捞的颓靡风气,史学界和屏幕上也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例如,有人写书撰文,曲意强辩,否认秦桧是奸细,转弯抹角,要为卖国贼宋高宗和秦桧翻案。甚至还有人提出,不要在中小学历史书中称岳飞、文天祥等为民族英雄。他们所鼓吹和崇尚的,无非是历史领域的虚无主义和实用主义;他们所要贬损和否定的,却正是中华民族的爱国正气和优秀传统。否定民族英雄,就是否定我们的历史。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人口最多,但如果没有岳飞、文天祥、于谦、袁崇焕、林则徐、孙中山等许多民族英雄传承和发扬的爱国正气,我们的民族岂不成为一个断了脊梁骨的民族?

当然,今日中国已成为各民族平等和睦相处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但是,对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民族英雄,不管是汉族、蒙古族、满族还是其他民族的,我们都应当给他们以相应的历史地位。你看,如今欧洲正在一体化,强调各民族大团结。但是,英国人照样隆重纪念特拉法加海战,纪念民族英雄纳尔逊;法国人对圣女贞德的纪念规格,则远远高于我们对岳飞、文天祥等人的纪念。这些从未影响到欧洲一体化进程。这难道不能给我们以示吗?我愿在此提出一个建议,应当把诸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之类编入中学教科书,让我们国家代复一代的少年知晓,中华民族曾经有过多么崇高的历史伟人,让文天祥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爱国浩然正气传之万代。正如他在《正气歌》中所说,“天地有正气”,“凛烈万古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张良为何能躲过刘邦发动的“剪除功臣”运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良什么时候离开刘邦,张良为什么要帮刘邦,刘邦为什么杀死韩信

    核心提示:统一天下以后,刘邦开始打击功臣。张良懂得"卸磨杀驴"的规律,便经常托病,借口练气功,装出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样子,渐渐淡出权力圈。网络配图侠客胸怀的谋略大师张良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贵族,祖父和父亲都担任过韩国的宰相。当韩国被秦灭掉以后,张良便一心想复仇,因此才有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举动。虽然身体

  • 为何南宋抵抗蒙古四十年还是失败?元凶是刘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宋怎么才能打败蒙古,南宋抵抗了蒙古47年,蒙古为什么要灭南宋

    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决定历史,但可以转动历史的走向!南宋自从1235年以来,就与蒙古交战,至1279年为止,双方进行了长达44的战争。向来孱弱著称的南宋竟然抵御了强大的蒙元骑兵近半个世纪,除了地理因素外,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孟珙、余阶、王坚等。南宋虽然顽强,但为何最终失败?其实这和一个人有关!图片来

  • 雍正为何百般提防曹雪芹 暗示其别“坏朕声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红楼梦与雍正篡位,曹雪芹和雍正的关系,雍正王朝抄曹雪芹家是哪一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开篇这首不起眼的小诗,滴泪为墨、研血成字,道不尽千古文章的无尽苍凉,说不完万代文人的际遇辛酸。“文章憎命达”在曹雪芹和莎士比亚的身上得到同样的应验,他们少年家境衰落,中年历尽磨难,晚年痛失爱子,且都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但不同的人生经历背后

  • 玄宗因何忘情夺爱? 最终改变了杨玉环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杨玉环是怎么嫁给唐玄宗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结局,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悲剧

    杨玉环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与李隆基的爱情被世人所熟知,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描述了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杨玉环为永乐人士,在长大后,她是玄宗的儿媳,也就是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如果玄宗不横刀夺爱,杨玉环一定平静一生,玄宗因何忘情夺爱?最终却改变彻底改变了杨玉环的命运。玄宗李隆基是风情中人,对于

  • 历史上十大隐蔽很好的伪君子:刘备诸葛亮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是伪君子还是真君子,刘备到底是不是伪君子,刘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首先说明评选十大伪君子的标准:第一,他们是伪君子,不是大恶人,所以凶狠好杀的秦始皇、楚霸王等人都不算;第二,他们都是隐蔽得很好的伪君子,到现在还受到称赞,至少还存在争议,象王莽那种生前就被揭穿的,虽然也是伪君子,但属于不高明的伪君子,所以也没有列入。这十大伪君子按照时间为序,分别是:网络配图舜舜本来

  • 篡位者朱棣用人类文明史上最卑劣的手段干了何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是个好皇帝吗,朱棣篡位事件被称为什么,明朝皇帝朱棣是怎样篡位的

    靖难之役完全不是朱允炆一人的悲剧。当封建皇权终于发展到朱元璋时代,彻头彻尾地蜕变为一种“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一人一姓”的极端主义君权,视全天下人为仇雠,而置自己为独夫时,靖难之役的发生已经注定了—无论迟早。而朱允炆的悲剧,则是恰好承担了这一切。事实上,历史也证明,尽管就帝王

  • 刘墉因亏空案被判斩决 乾隆为何从轻发落并重新起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墉的下场,刘墉被贬了几次,豫剧斩刘墉

    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纪昀)是这些年来电视荧屏上经常出现的“欢喜冤家”,或是乾隆、刘墉、和珅一组,或是乾隆、纪晓岚、和珅一组。历史上,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刘墉与乾隆关于刘墉与乾隆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那么就是乾隆的干兄弟了。还有“和珅使坏,刘墉参万岁”的传说

  • 中国史上最倒霉的皇帝:被老婆出轨气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谁是史上唯独只娶一位老婆的皇帝,一生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历史上最爱老婆的皇帝

    中国是世界上皇帝最多的国家,前后没有三百少说也要有两百位!但是,也不是每一位皇帝都能幸运的寿终正寝的,他们的死法也可谓五花八门。比如:饿死,毒死,掉进茅厕淹死(实在太雷人),也有被老婆用被子闷死的,我觉得最倒霉的除了掉茅厕那个就数被出轨的老婆气死的那位了。说到这位倒霉的皇帝其实是一位少年有成的明君—

  • “民本”思想古已有 唐太宗舟水之论并无创新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孟子所云:“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是总结夏桀、商纣因失去民心而使“商汤以七十里亡夏、周文王以百里亡商”的历史,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孟子的这一论断,又为其后历代的史实所一再证明,实为百代不易之定论。前人的古训流传至今,已成为世人熟知的常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然而这一“常识”实在非同小

  • 真实的高力士:勇猛过人三军阵前毫不胆怯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力士的历史评价,勇猛过人,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的意思

    核心提示:虽是太监,但高力士却是个勇猛过人的人,完全没有因丧失了男性性征而变得懦弱。他不但弓马娴熟,在三军阵前也毫不胆怯,这或许正是玄宗后来屡次封他为将军的原因之一吧!网络配图武艺高强的一级太监高力士原名冯元一,今广东高州人,是名臣之后,因为牵连到谋反案件被阉入宫。后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从此易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