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明朝如此腐败 顺治为何还要向前朝学习?

揭秘明朝如此腐败 顺治为何还要向前朝学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531 更新时间:2023/12/10 3:06:17

明朝前期在朱元璋朱棣的管理下国力强盛,是军事大国强国。后期明朝政治愈发腐败,导致亡国,清朝入主北京。入关后的政权不稳,以致于在利用和清理、防范降臣方面煞费苦心。

最终,当清朝在生存危险期渡过之后,在顺治十年左右,清廷已经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因此才开始对降臣的素质问题予以关注。降臣主要分三部分:东北降臣、北方降臣、南方降臣三大体系,最令其放心的无疑是东北降臣,最令其不放心的就是南方降臣。即使到了康熙末年,清军入关已经快百年了,这块心病仍然没有去除。

网络配图

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南方降臣在才学上最优秀,在治理国家的水平上也最好,见识最广、能力最深,清廷不得不倚重。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其忠诚度深深地怀疑。由此,清初顺治帝时代,便有了“南党案”,从中既可以看出顺治对陈名夏的袒护,又可以看出对南方汉人的集体不信任感。为此,顺治皇帝决定重新用朱元璋、朱棣父子时期的中央巡视组制度——巡按。

巡按制度在明朝

巡按初次在历史上的初次露面是在唐朝,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李隆基派官巡按天下风俗黜陟官吏,但具体案例和操作却鲜见历史档案。由此,巡按御史开始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

623年后的洪武两年七月廿一(1369年8月23日),朱元璋派出的各路专司监察的寻访御史中,有一个叫谢恕的人,更是以“欺隐官租”的“贪污”罪名抓了一百九十余名官吏的壮举名闻天下。朱元璋见此大喜,对巡按官员更加重视。但这一时期,朱元璋并没有将巡按御史作为一项制度进行建设。

到了永乐元年(1403年),既为了监视天下官员,又为了吏治,朱棣将“御史分巡天下,为定制”。规定:全国分为十三省,每省为一道,共设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巡按御史由监察御史中选出,每名巡按的产生都要经过甄选,都察院挑选出两名候选人后到皇帝面前接受考核,由皇帝钦点后重点交谈。每年八月巡按出巡天下,官制七品。但因为是“代天子巡视”监察省州县各级官吏,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特权。

封建社会的巡按制度和今天我们的中央巡视组制度很类似,在原则上是有根本区别的,前者是为了保证皇权稳固,后者则是为了吏治清明有效率最大化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必须要明确。

在具体执行上,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职位级别。巡按的级别是七品(县令),而中央巡视组的组长级别是(副)部级。

网络配图

明朝之所以这样设置,主要是为了保证查案人员不会因为贪恋权位、级别而对贪官污吏手下留情(朱棣认为,巡按为官不久且大多出身于穷苦人,对贪官污吏必然痛恨,因为级别低就不怕丢官),且升迁速度相对较快,如此,巡按必然对贪腐分子的纠察工作积极主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因为级别过低,而受到诸多掣肘。在官僚制度下,品级大小往往非常重要,俗话说得好“官大一级压死人”!里面有许多需要遵从的潜规则。有些巡按就是因为轿子让路的问题而被拉出轿子被揍一顿;有些品级大的官员或者普通满人则对巡按冷言冷语拒不合作,更有人当着巡按的面儿拿着被赏赐的银两,边大呼“丢不起这个人”边扔掉了银子。由此可见,如低薪不能养廉一样,巡按制度这个当初的制度设计也并不完善。

在朱元璋、朱棣父子这样强悍的帝王的指挥下,巡按制度基本上起到了正能量,对于明初的吏治清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作为检查制度的一个内容、作为整个官僚体系中的一部分,如果整个官场黑透了,那么巡按御史也不会逃脱历史宿命。为此,巡按腐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再加上明中后期(嘉靖时期),巡按御史的权力越来越大,在巡视地方的时候往往与巡抚、布政使等发生了激烈冲突。巡按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但不可否认,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巡按对于阻止吏治堕落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顺治朝的四派御史

顺治对于朱元璋极为崇敬,因此,在其亲政后几乎全盘复制了朱元璋时期的反腐措施。但是因为各种历史因素,顺治如此做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其他意图。正是因为这些意图最终使得巡按御史制度在顺治驾崩之后不久,便被顺治的敌人们、支持者们一同扫进了历史的黑洞中。顺治时期(公元1643年—1661年)共四次派出巡按。

网络配图

第一次元年五月二日(1644年6月6日)到七年四月(1650年5月)。这一时期巡按的主要目的是巡查新占领区内投降清军的汉族官员是否有贪污现象、当地汉民中是否有积极支持新政权的人等,前者严惩,后者大加奖励。由此,巡按御史往往是军队刚一占领新的地区便前往巡按。这一时期,共派出了81名巡按。顺治七年四月,因为各地将领、王公大臣以财政支出不足、浪费银两、滋扰地方的名义建议废除,多尔衮表示同意。

第二次为顺治八年三月(1651年4月)到十年五月(1653年6月)。多尔衮于七年十二月初九(公元1650年12月31日)死后,顺治于次年亲政。福临刚一亲政便于正月,将多尔衮于七年四月二十九日(公元1650年5月29日)废除的巡按制度启用。二月确定人选,三月派11人巡按顺天、河南等;七月派6人巡按湖南、四川。共计17人。

第三次为顺治十两年七月(1655年8月)到十七年七月(1660年8月)。顺治派顾仁、叶舟等17人巡视顺天、浙江等地。

第四次为顺治十七年十一月(1660年12月)到十八年五月(1661年6月)。此次,由于顺治于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突然病逝,五月四日(5月31日)大臣们便说:两三年之后再派重臣巡查四方,现在的巡按工作先停了吧。由此,一暂停就暂停了二百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探秘刘邦打败关羽后为何要定都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打败关羽后就在准备定力都成的问题,最终刘邦将都城建在关中之内,自此一座长安城拔地而起。那么,刘邦为何不将都城定在兴盛百载的周朝而是建在关中呢?网络配图在楚汉战争的第四年,项羽最终被刘邦打败。作为胜利者的刘邦,在山东定陶正式登基,随后就考虑定都问题。由于洛阳是个很繁荣的地方,再加又作过周朝的都城,

  • 汉武帝刘彻为何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攻打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跟日耳曼民族不断侵略罗马帝国一样,中国中原王朝的富庶对于居住在寒冷荒凉地带的匈奴来说,一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始终对中原王朝是个巨大的威胁。在秦代,匈奴曾一度为大将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亡后,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骁勇善战的冒顿单于统率下,四

  • 揭秘陈友谅打不过朱元璋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陈友谅和朱元璋都是抗元的民族英雄,但是天下之主只能属于一个人,怎么办,于是在反暴元的同时,他们也互相争夺地盘。在鄱阳湖会战中,陈友谅一败涂地,突围时身中流矢而亡,朱元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日后建立大明王朝清除掉了拦路虎。那么军事力量更强的陈友谅为何会不敌朱元璋呢?这里我们分别来看看民间传说和史料记

  • 中国历史上十大“罪人” 赵高居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这五千年中涌现出太多的英雄豪杰,当然。也出现了很多让人深恶痛疾的罪人。那么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罪人都有谁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一一介绍这十位被誉为历史罪人的掌权者。网络配图第一、赵高秦朝宦官,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逼死皇长子扶苏。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后派人杀

  • 揭秘汉景帝为何对儿子刘荣的死无动于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刘荣是汉景帝的长子,曾经做过大汉太子。母亲是栗姬,由于栗姬失宠,刘荣因为侵占陵地,被司法机关介入,不久因为司法的头目郅都过于苛刻,刘荣自杀而死。消息传出来之后,汉景帝的老妈窦太后勃然大怒,要求汉景帝对郅都大卸八块,满门抄斩。而汉景帝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不照办,反而把郅都当宝贝一样供着,而对于自

  • 三国陈宫为什么能说服曹操善待厚养自己的家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株连是封建社会常见的刑罚方式。一个人犯了事,往往会祸及全家,甚至连三族(父族、母族及妻族)都会被夷灭。陈宫追随吕布在兵败于曹操后,自己不愿投降,慷慨赴死。他却成功地保全了家人的性命,甚至让他们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幼有所依……陈宫为什么能说服曹操善待厚养自己的家人——标签约束效应网络

  • 如果长孙皇后多活几年的话 唐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和长孙皇后,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长孙皇后活到三十六岁就病逝了,如果她多活几年,能让很多惨死的人平安活下来。首先,有长孙皇后在,她会管教着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不会让他们夺斗得那么厉害,她会安慰李承乾,不让他再自卑,也不会任由唐太宗过度宠爱李泰。贞观2年,吴王李恪与魏王

  • 李世民登基之初答应不赶尽杀绝,为何后来要反悔?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高祖李渊在起兵反隋的时候,次子李世民为他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因此手握军权。唐高祖李渊便许诺将来把太子之位传给李世民。但是当唐高祖李渊登上皇帝之位以后,却并没有履行当年的承诺。把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一山容不得二虎。虽然坐皇帝之

  • 薛绍到底做错了什么 武则天为什么要杀这个女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武则天和薛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一次宫廷聚会上,十六岁的太平公主遇见了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那个温润如玉的男子,让情窦初开的太平公主的心感受到了这辈子从未有过的悸动。回宫后,太平公主在母后面前手舞足蹈地描述着那个男人的样子,他的清秀、他的儒雅、还有他的笑容

  • 浅水原之战为何会失败?对李世民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浅水原之战的失败为什么反而提升了李世民在唐军中的地位?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武德元年(618年),唐军在浅水原之战中遭遇惨败,是秦王李世民辉煌的军事生涯中唯一的“黑历史”,很多半吊子和心术不正的人都拿浅水原之战当做所谓的“历史真相”,堪称历史虚无主义的典范。但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