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为什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恭 李世民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李世民为什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恭 李世民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702 更新时间:2024/1/22 3:54:53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世民嫁女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李世民之所以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恭,其实并不是真的打算嫁女儿,而是这对君臣之间的博弈。李世民真正的目的,其实在于让尉迟恭放权,让尉迟恭回家养老。

作为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帝王,李世民要想让尉迟恭回家,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吗?为什么还要费这个力气呢?要想说清楚这事,就得从头说起了。

正史上的尉迟恭,早年是打铁出身,后来在隋朝末年参军入伍,进入隋朝的正规军当中。参军之后,尉迟恭作战极为勇敢,所以很快就升到了中级军事官员的级别。

尉迟恭当时所在的地方,是在山西北部。当时他上面的最高领导,名叫王仁恭,也是隋朝的一员名将。王仁恭手底下有一个校尉,叫刘武周。王仁恭对刘武周倒是很不错,对其委以重任,但没想到,刘武周这个人的人品很差劲,竟然和王仁恭的侍妾私通。后来因为怕王仁恭发现,干脆直接干掉了王仁恭,造反起兵了。

刘武周起兵之后,很快占据了山西北部。而王仁恭以往的旧部,也全都被刘武周收入囊中,尉迟恭自然也在其中。刘武周早就听说了尉迟恭的勇武,所以也是对尉迟恭委以重任。

再之后,刘武周和突厥那边取得了联系,得到了突厥的支持。身后有了靠山之后,刘武周就有了底气,开始向南方扩张。此时隋炀帝已死,隋朝已经彻底灭亡。而山西南部,此时都是李渊的地盘。早在一年之前,李渊已经自太原起兵,直接打到了长安。所以太原这边,当时相对空虚。刘武周发动以后,李渊留在山西这边的人马,根本就挡不住刘武周。短短几个月后,山西全境沦陷。黄河东岸,几乎尽归刘武周所有。

到了这会儿,李渊也没了别的办法,只能派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上场。

李世民到了山西之后,倒是不负众望。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之后,打得刘武周节节败退,最后收复了整个山西全境。而尉迟恭在刘武周主力战败之后,被李世民困在了介休城内。李世民也是对尉迟恭的勇武早有耳闻,所以想要降服尉迟恭。最终,双方经过谈判之后,尉迟恭终于决定投降,加入到李世民的麾下。

此后的几年里,尉迟恭在李世民的麾下,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尉迟恭是典型的猛将型人才,基本上负责带着军队在战场上正面冲锋。在古代,这样的将军是极为难得的,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在经过几年的战斗后,李世民先后击败了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枭雄,逐渐帮助唐朝统一了天下。

但是,唐朝统一天下之后,又一个问题出现了。

这个问题,就是李世民和他大哥李建成关于太子之位的矛盾。

李建成是李渊的嫡长子,作为太子本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李世民则是战功显赫,唐朝一半的地盘,基本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所以,双方在太子之位的问题上,谁都不肯让步,斗得你死我活。

就这样,双方斗了几年之后,到了武德九年。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干掉了李建成,然后逼迫李渊退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在玄武门事变的过程当中,尉迟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但帮助李世民下定了发动政变的决心,还亲身参与到战斗当中。而且,就在双方厮杀最为激烈的时候,李世民曾慌乱之中坠马,差点被老三李元吉给勒死。关键时刻,正是尉迟恭赶到,救了李世民一命,干掉了李元吉。

在这场厮杀之后,还是尉迟恭,亲自带兵入宫,控制宫城防务,逼迫李渊禅位给李世民。

如此功劳,显然是极大的。相比之下,同样是李世民麾下顶级猛将的程咬金、秦琼等人,就要稍逊一筹了。毕竟,他们对李世民没有救命之恩,而且也没有入宫进行逼宫。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后,对尉迟恭也是大加赏赐,远胜其他武将。

当时在李世民的封赏当中,尉迟恭是被李世民封赏最高的武将,没有之一。和他并列的那几人,都是之前帮李世民进行策划的重要文官,比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照理来说,立下如此大功的尉迟恭,本该是李世民最信任最得力的武将,在李世民登基之后,被李世民更加重用才对。

但问题也恰好出在这里。

尉迟恭是一个顶级猛将,而且功劳实在太大了,大到李世民都不知道该怎么封赏的地步了。

中国古代的将军,其实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草包型将军,啥都不会,完全凭借各种手腕或者送礼当上的将军,这种将军没什么可怕的。第二种是猛将型人才,冲锋陷阵的本事一流,每逢上阵杀敌,必定斩获颇丰,尉迟恭就是这样的人才。第三种是帅才,自身武力未必多高,但是很懂兵法,可以指挥大军作战。唐初的将军里面,应该是以李靖为帅才的代表。

而对于李世民来说,草包型将军和帅才将军,其实都没那么可怕。草包型将军,本身实力有限,没有任何威胁。而所谓的帅才将军,在李世民面前也未必够看,因为李世民本人就是最顶级的帅才。再加上李世民对军队的掌控力度,倒也不怕李靖这种帅才造反。

但是,猛将型的将军就不太一样了。

因为太能打,万一要是哪天带着军队,在首都附近打一仗的话,那是真够李世民喝一壶的。

其他猛将型人才倒也还好,功劳没那么大,李世民还有办法轻易解决。唯有尉迟恭,李世民是真不好处理。不处理的话,容易让尉迟恭尾大不掉,威胁他的安全。而如果处理的话,以尉迟恭的功劳,很容易寒了大家的心,以后就没人愿意给李世民卖命了。

这其实是个很难办的问题。

不过好在,尉迟恭本人倒是也很识趣。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尉迟恭坚决不结党。除了和当年一起上阵冲锋的秦琼、程咬金等人关系不错之外,对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基本不怎么搭理,而且还经常当廷指责他们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都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尉迟恭为啥不直接辞职呢?不好意思,辞职这个办法其实真不管用。因为一方面对于李世民来说,如果允许尉迟恭辞职的话,外界会误以为是他逼尉迟恭辞职,同样会寒了大家的心。另一方面,如果允许尉迟恭辞职的话,其他人也可能会辞职。这样一来,朝廷的工作谁来做?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君臣二人就只能相互试探,试探对方的底线。

尉迟恭试探李世民的方式,比较有趣,那就是犯浑。

所谓的犯浑,就是指尉迟恭经常在朝堂上自夸功劳大,和同僚的关系处不好,有点目中无人的意思。比如贞观六年的时候,有一次李世民请客吃饭,尉迟恭到了之后,觉得排在自己前面的那几个人,功劳还不如自己大,都不配坐在自己前面,所以直接发作,一点都没给李世民面子。更有意思的是,坐在他旁边的李道宗劝他,还被他给揍了一顿,差点把眼睛都打瞎了。

在这次犯浑之后,尉迟恭也难得被李世民敲打了一下。李世民当时以刘邦韩信彭越的故事,来警醒尉迟恭。尉迟恭终于明白了李世民的底线,自此之后也就收敛了很多。

再之后,尉迟恭就开始修身养性。虽然是大功臣,但尉迟恭基本不在朝堂上争权,更不参与什么朝堂党争,这倒是让他的日子过得舒服了许多。然而就算这样,还是有人看尉迟恭不顺眼。贞观十三年,有人向李世民举报,说尉迟恭想要谋反。尉迟恭当即在李世民面前脱下衣衫,露出自己的伤疤,重谈当年为李世民冲杀的旧事。如此一来,李世民也不禁潸然泪下,倒是再也不提处罚尉迟恭的事情了。

不过,就在这时,李世民又抛出了一个提议。

他想要将自己的女儿,赐婚给尉迟恭。

这下子,尉迟恭也被吓到了。

要知道,单以年龄来看,尉迟恭比李世民还要大十几岁。贞观十三年的时候,李世民还未出嫁的女儿,最大的也就十几岁,而尉迟恭当时却已经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李世民的这个提议,显然是不怀好意。如果尉迟恭真敢答应的话,等待他的恐怕不是什么赐婚,而是屠刀了。

对此,尉迟恭倒是心知肚明。所以尉迟恭当即跪倒在地,对李世民的这个提议坚决推辞,告诉李世民说自己和自己媳妇感情很好,再说也没资格去娶公主。

李世民这才作罢。

李世民的这场赐婚,显然并不是真的想要赐婚给尉迟恭,而是想要试探尉迟恭的忠心。当然,这倒也不是说,李世民对尉迟恭就真的那么忌惮。而是因为,此时的李世民,对所有武将都很忌惮。

因为就在三年之前,李世民的发妻长孙皇后去世了。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就不再如以往那样英明神武,而是开始变得性格多疑且善于猜忌。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可能也跟李世民岁数越来越大,进入更年期有关。

所以,当时的李世民,其实不光猜疑尉迟恭一个人,而是对几乎所有顶级将领,都有些微的猜疑。而为了打消李世民的这份猜疑之心,大家采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帅才李靖,在此之后就基本不再掌兵,而是一直留在长安养老。而且,在长安养老期间,李靖家的大门,更是时刻敞开,连影壁都不建,让街上的人随时可以看到他家内部的情况。

但不管怎么说,李世民虽然到了更年期之后,猜疑之心渐起,但总算没有对功臣们举起屠刀,大肆杀戮。相比几百年之后的老朱家,已经算是极为仁慈了。而尉迟恭这位大功臣,最后也得以善终。

至于所谓的赐婚,听起来或许很有诱惑力。但若是尉迟恭真敢答应的话,估计李世民马上就要收拾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娥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为什么始终没有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娥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娥,本是蜀地孤女,尚在襁褓之中,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把她送给了其他人。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去当年还是王爷的赵恒府上送银器,估计刘娥一生只能平凡的度过。赵恒与刘娥,一见钟情,但是迫于父亲太宗的压力,不能娶她。后来,

  • 尉迟恭逼宫时只有一个人 李渊坐稳百万雄兵为何还乖乖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李渊作为父亲在面对手足相残的时候,李渊为什么把兵权和皇位都交给李世民?首先,要想知道这些事情,我们得先了解尉迟敬德进去前后的情况。《资治通鉴》记载:“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换句话来说,当时李渊在湖中泛舟的时候,尉迟敬德就进去了,至于尉迟敬德有没有在船上,这里就

  • 司马裒:与太子之位擦肩而过,死时年仅18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次子,也是东晋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的同母弟弟,为何年仅十八岁就去世了?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今天文章的主人公是司马裒(póu),他是司马睿的次子,司马绍的弟弟。昨天我们说了司马睿结发妻子虞孟母的故事,她一生无子,因受宠的宫女荀氏说了虞孟

  • 唐宪宗懿安皇后郭氏,她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五代时期政治家、史学家刘昫曾做出过这样的评价:“后历位七朝,五居太母之尊,人君行子孙之礼,福寿隆贵,四十余年,虽汉之马、邓,无以加焉。识者以为汾阳社稷之功未泯,复钟庆于懿安焉。”这位“七朝五尊”的人就是唐宪宗李纯的嫡妻、唐穆宗李恒的生母——懿安皇后郭氏。郭氏是华州郑县人,她的出身极其尊贵,是唐朝名将

  • 历史上的张茂则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张茂则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宋历史剧《清平乐》热播,剧中的宋仁宗、刘太后、晏殊、范仲淹、韩琦等历史名人悉数登场,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然而,在这些名人的背后,有一个小人物却不得不提,此人就是宋仁宗的近侍张茂则。在《清平乐》中,张茂则不仅是宋仁宗身边的当红宦官,而

  • 唐朝一代名将李光弼,在后世的名气远远不如郭子仪?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名将李光弼,名气为何不如郭子仪?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安史之乱那段时期,如果单论军事能力,李光弼若自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甚至连郭子仪也得甘拜下风。但为啥他在后世的名气远远不如郭子仪?说得直白点:在国人的心目中,既能做事、又会做人,那才是顶级人才(就像如今被捧上天的曾国

  • 前朝都已经有分封制的教训了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分封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分封,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朱元璋登基后,分封自己的孩子为藩王去各地就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依靠这些儿子们能够保卫自己创立下的大明江山,使得明朝朱姓天下能够永远流传下去直到永远。而朱元璋最信任的人还是自己的孩子们,在他看来只有自己的家人才不会背叛自己,这和

  • 杨凝式“杨疯子”的绰号是怎么来的?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凝式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元代诗人刘因作有《冯道》一诗,嘲讽道:“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后人便用“朝梁暮晋”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在古代官场,我们常常把一个人资格老说成“三朝元老”,但在朝代更迭频繁的乱世,却有一个

  • 杨坚作为皇帝为什么只有一个皇后 杨坚真的很怕老婆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坚娶老婆,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杨坚是个很出色的皇帝,他是第四个完成了统一大业的皇帝,在登基之后注重民生,实行改革,创立了很多影响后世的政策和制度,在他的努力之下,迎来了开皇之治的盛世景象。当然他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和皇后独孤氏的爱情故事,一个皇帝的后宫却只有这一个皇后

  • 袁绍集团败亡的原因是什么?与东汉帝王的寿命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袁绍集团败亡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公元200年,袁绍率领大军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十月,曹操在谋士许攸的建议下火烧乌巢,此后张郃与高览等人投降曹操,袁绍大军内部就此溃散,曹操得以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两年之后,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彼此之间因不和而发生火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