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失荆州真的是因为大意吗 关羽到底失败在什么地方

关羽失荆州真的是因为大意吗 关羽到底失败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217 更新时间:2024/1/21 1:10:57

很多人都不了解关羽和荆州,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赤壁之战后,刘备得了荆州南部四郡,又从东吴借来南郡,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守荆州,亲自率领庞统黄忠魏延等将领,自荆州出发沿江而上,夺取益州。尔后遭遇挫败,军师庞统战死,刘备又调诸葛亮、张飞、赵云西进支援,荆州只留下关羽镇守。

接下来的两年,刘备的事业突飞猛进,在成功取得了益州之后,一鼓作气发动了汉中战役。汉中之战历时两年,又战胜了北方强大的曹魏,阵前斩杀了曹魏大将夏侯渊,占领了汉中全境。紧接着,乘胜进军,派养子刘封和宜都太守孟达,攻取了魏兴、上庸和新城的东三郡,将荆州、益州和汉中等地连成一体,形势一片大好。

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见成都搞得风生水起,也想露一手,发动了襄樊战役,围困襄阳和樊城,水淹七军,重创曹魏,为避关羽锋芒,曹操甚至打算迁都。关二爷意气风发、威震华夏。

但好日子总短暂的。没过多久,剧情惊天逆转,曹魏和孙吴这两个昔日的生死仇家,成功联手,东吴大将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曹魏名将徐晃,从正面长驱直入,大败关羽,荆州守将糜芳和傅士仁举城而降,新城守将刘封、孟达作壁上观,关羽败走麦城,被擒遇害。

荆州兵败,关羽被杀,到底是谁的责任呢?真是关羽的无能和狂妄自大造成的吗?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魏,三国鼎立之势形成,作为实力最弱一方的刘备集团,外交战略是联孙吴北拒曹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把荆州作为蜀国北伐中原的战略据点,这显然是战略与战术相互矛盾。

“荆州在扬州上游,关系吴国的安顾,孙权对荆州是势所必争的,否则便不能有吴国”,荆州对于东吴而言,就是悬于头顶的利剑,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定是寝食难安。赤壁之战前,对东吴来说,曹操是最大的威胁,为了抵御曹魏保卫江东,当然要和刘备联盟。但赤壁之战后,刘备在“借”得南郡,夺取益州,据有汉中,又占领了房陵(今湖北省房县)和上庸(今湖北省竹山)之后,刘备的地盘已经越来越大,而且连成一片。如果此时,关羽再拿下襄阳、樊城,对江东的孙权来说,主要的现实威胁,将不再是北方的曹魏,而将是西边的刘蜀了。江东集团,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刘备和关羽,在自己的上游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东吴夺取荆州是必然的事情,只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

所以,荆州是东吴的必争之地,是东吴的命门所在,特别是在刘备集团在西川搞得风声水起之时,东吴心中的命门,被拿捏在他人手心的感觉尤为强烈。将友军的命门死死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想友军死心塌地,除非自身无比强大,否则只要一有机会,友军必成敌军。

而反观得了川蜀的刘备集团,重心已转向成都,荆州虽然重要,但已非必争之地。按照战术服从战略的原则,刘备集团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采纳庞统、法正、赵云等人主张,放弃荆州,集中主力北上争夺雍、凉和关中,并以让出荆州之地,来进一步强化与东吴的同盟关系,以东吴为后援,全力攻取曹魏。

所以,关羽的荆州之败,主要责任是刘备集团外交与内政、战略与战术自相矛盾的酿成的恶果,怪不得镇守荆州的关羽。

荆州,是东吴的必争之地,而曹魏又与刘备集团正处在战争状态之中,荆州将面临曹魏和孙吴的双重夹击,是可以预见的,而将同时面对两个军事集团的重任,只交给关羽一人、荆州一地担当,是无论如何也对付不来魏、吴两大敌对强国的。所以,关羽的荆州之败,是必然,是不可逆转的。

对于荆州,刘备集团不管是坚守还是放弃,都应该早做打算,或是军事力量的支援,或是军事部署的收缩,但刘备集团却什么也没做。

如果刘备、诸葛亮在荆州的问题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即使是选择坚守,只要明确告诫关羽,只需死守荆州的城池,无需策应汉中前线,那么凭借关羽的能力和威望,东吴的吕蒙等人,是绝不敢轻易下手的,至少在短时期内是不敢觊觎荆州的。

退一步来讲,即使东吴与曹魏联手,谋取荆州,一个主力仍在的关羽,一个没有糜芳和傅士仁举投降的荆州,再加上城高墙坚的江陵城,以及从益州赶来的援军,关羽守住荆州,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所以,关羽的荆州之败,责任这于刘蜀高层的刘备和诸葛亮,没能未雨绸缪,料事于先的责任。

关羽出荆州,北取襄樊之时,远在成都的刘备、诸葛亮君臣又在干什么呢?刘备集团与曹魏集团,在汉中争夺战中大获全胜,成功夺取了汉中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主动进攻长安,以减轻关羽的军事压力,而是率领文武百官回到成都,集中精力建造宫殿馆舍,赏封百官,筹谋称王称帝的伟大事业了,哪里还有心思顾得上远在荆州的关羽。

在关羽北伐紧要关头,既不给予应有的战略策应,又不给予一兵一卒的实际支援,关羽又焉能不败?

所以,关羽的失败,责任是在于刘备君臣的见死不救。

如此说来,刘备的仁义,世人所言不实,在江山和富贵面前,兄弟也并没有那么重要;诸葛孔明的智谋,也并非世人所传的那么神乎其神,一部《隆中对》,也同样有瑕疵和漏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息夫人为什么会成为楚文王的妃子?她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息夫人和楚王,皓镧传华阳夫人结局,息夫人是哪里人

    息夫人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触发三国战争,她该为夫君死吗在古代,因为长得太美受宠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太美被骂成“祸水”的红颜更为史书留下许多或凄美或妖媚的文字。春秋四大美女中有位息夫人,她引起了三国战争,这个三国是蔡国、息国、楚

  • 安史之乱杨贵妃有没有责任 杨贵妃的死很冤枉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贵妃安史之乱到底死没死,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谁杀了杨贵妃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安史之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纠集15万精锐军队,在范阳在以讨伐宰相杨国忠的名义,正式起兵反唐,拉开了“长史之乱”的序幕,也开启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第二年六月,势如破竹的叛军攻陷潼关,危及京城长安。

  • 司马懿一生都在算计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叡死后才敢动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睿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曹丕为什么不杀司马懿,司马懿和曹睿谁先死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懿发动政变,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曹魏是魏蜀吴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当初的曹操击败了袁绍,一统北方之后,曹操的实力大增。曹操之所以能够一统北方,原因就是有一位厉害的谋士,他就是郭嘉。在一统北方的过程中,郭嘉献计献策,最终让曹操一统北方。能够占领北方这样的地盘,绝非易事。主

  • 夏朝共有几位国君?哪些是明君,哪些是昏君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朝明君,为什么秦国多明君,明君与贤君的区别

    夏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夏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享国约470年,历经17位帝王,大多数人只知道大禹、启、夏桀,这17位夏朝国君还有谁?哪些是明君?哪些是昏君?答案全在本文中。大禹继承舜帝的王位,继续发扬禅让美德,先把王位许给皋陶,皋陶是位贤人,他比大

  • 曹叡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 曹叡最后为何还让他做托孤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救曹睿,曹丕为何能压制司马懿,如果曹睿多活20年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叡和司马懿,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艰难崛起曹魏集团的终结者,从源头上来说,应该是司马懿。公元249年,其父子三人发动“高平陵”政变,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另一位托孤重臣、大将军曹爽及其党羽,独掌曹魏的军政大权。266年,司马懿的嫡孙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皇位,自立为皇帝

  • 惊人秘密!清朝皇帝大多数都死于冬天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的皇帝为什么都死得早,为什么清朝皇子多夭折,哪个皇帝是掉粪坑里死的

    清朝皇帝为何大都数都死于冬天?是因为冬季并发症还是因为天气寒冷,被冻死了?在这里边,隐藏着一个十分重要的秘密。清帝为何大多死于冬天?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从年龄看,乾隆帝活了89岁,他的死可以说是“尽其天年”,抑或是“无疾而终”;康熙帝和道光帝都活了69岁,都年近“古稀”,也可以说是年老体弱

  • 历史上最冤枉的3个皇帝 竟被后人说成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上最可怜的十个皇帝,历史上死得最冤的人,历史死得最惨的女人

    后人评说历史,也仅仅是根据古书中的记载推测得来,没有其他考据。历史是模糊的,一代代的传承下来,遗失了考究的真实性,也就如同棺材上的钉子,真实就这样被尘封了起来。今天小编就带你盘点一下明明励精图治,但是却被后人唾骂的皇帝。网络配图其实纣王是一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

  • 是有多大仇!此人夜掘皇陵竟焚骨取灰喝下肚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未被盗掘的帝王墓,未被盗掘的皇陵,秦王绝口不提15座城的事的原因是

    《隋书·孝义传》记载了一个大孝子,此人名叫王颁。之所以能被载入史册,主要在于王颁有一段为父报仇的残忍事迹。王颁是山西祁县人,南梁名将王僧辩的次子。在历史上,王僧辩大名鼎鼎,堪称一代枭雄。侯景叛乱后,南梁陷入混乱,侯景一手遮天,简文帝萧纲形同傀儡。大宝二年 (551年),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以王僧辩

  • 揭秘历史上最神秘最厉害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神秘四奥中最强的一个,神秘四奥谁最弱,中国三大神秘古国

    司马徽,字德操,又称水镜、好好先生。而卧龙、凤雏、徐庶皆可说是司马徽的徒弟,司马懿是司马徽的侄子,由此可见,三国之事乃司马家“家事”而已。司马徽作为长辈不便出山乃明智之举。网络配图先生有三位大名鼎鼎的徒弟徐庶、诸葛亮、庞统。其中,徐庶最后被曹操骗去,虽说是因为母亲的关系,可是母亲去世之后也没有见到其

  • 此人胜过白起与王翦 用步兵围歼匈奴十几万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蒙恬王翦白起谁厉害,王龁王翦关系,白起打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在中国的历史上,北方的匈奴铮铮铁骑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在与匈奴的作战中,也曾经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将领。如果我问你谁才是与匈奴作战最为厉害的将领,你或许会告诉我是卫青,是霍去病,或者是李广。但是其实在我国历史上有两人,他们是用步兵全部围歼匈奴骑兵,吓得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边境。一个是明朝的戚继光,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