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自身存在致命缺陷! 导致蜀国率先亡国

诸葛亮自身存在致命缺陷! 导致蜀国率先亡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807 更新时间:2024/1/17 10:00:06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第一大谋士,善于用兵布阵,刘备依靠他,便从一个兵少将寡的小诸侯,慢慢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建立起了蜀国政权。然而,诸葛亮本身却存在一个致命缺陷,以致蜀国最终便因他日渐衰落,率先亡国。

大诗人杜甫有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缅怀诸葛亮的。的确,诸葛亮复兴汉室的雄心令人感叹,主政二十余年从未有过谋逆之心令人钦佩。不过,这一切却不能掩盖住这位千古一相的致命缺点。

网络配图

刘备三顾茅庐,这才将诸葛亮请了出来。经过十余年悉心培养,临终前刘备托孤,不但将自己的儿子刘禅的性命交给了诸葛亮,也将蜀汉帝国的江山托付给了他。刘备的遗愿是什么?不外乎两条。一是保持蜀汉江山长久生存下去,二是尽力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构想——复兴汉室。

作为患难与共二十载的战友,刘备对诸葛亮有何告诫呢?有的。这一点从他对诸葛亮的这番话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三国志?马良传》中提到,刘备在临终前曾对诸葛亮提起了时任越隽太守的马谡:“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对此,诸葛亮又是什么态度呢?“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没把刘备的临终嘱托当回事儿。结果,一出祁山时违背众意,让毫无作战经验的马谡镇守街亭。最终兵败街亭,导致诸葛亮精心策划多年、最有希望成功的北伐功亏一篑。

如果说马谡的这个例子是诸葛亮看人不准、用人失败的开端的话,在接下来的六年间,他的错误又连续犯了三次。

网络配图

首先是他看错了杨仪。杨仪是蜀汉人才不假,但为人性情急躁狭隘。诸葛亮虽为将其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培养,但却依然加以重用。结果造成杨仪依仗有诸葛亮撑腰,有恃无恐,经常与蜀汉后期最出色的将领魏延发生口角,差点闹出人命。每当这个时候,诸葛亮却又拿不出办法来解决问题。这事情一拖再拖,直到诸葛亮去世仍未解决。其结果杨仪与魏延发生火拼,一文一武先后毙命,对原本就人才稀少的蜀汉政权带来了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其次,他看错了费祎。诸葛亮病逝前交待后事,费祎是在场的。对于杨仪与魏延之间的矛盾,费祎一清二楚。但当费祎来到魏延军营,面对毫不知情的魏延,并未将真实情况告诉魏延,而是随便撒了个谎,然后骑马便跑。他这一跑,杨仪与魏延之间的火拼就变得在所难免了。

诸葛亮病逝后,蒋琬主政。他根据蜀汉连年征战,国力疲惫的现状,改变了诸葛亮时期主动出击的做法,在边境地区采用积极防御、伺机进攻的策略应付来自曹魏的袭击。这一举措也使得经历了六年之久、疲惫不堪的蜀汉得到了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机会。等到费祎继任时,曹魏的局势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先是曹爽与司马懿争权,逼得司马懿装病不出,之后高平陵事变爆发,曹魏内部不稳。而费祎不但没有抓住时机,却反对姜维提出的大规模进攻曹魏的计划,还对姜维的军事行动并诸多限制。丧失了诸葛亮去世后北伐的最好时机。

网络配图

至于诸葛亮亲自选定的军事接班人姜维,更是令人大失所望。自投靠蜀汉后,短短几年光景,姜维已经成了蜀汉最高层将领之一。在费祎死后,成了蜀汉军事统帅。姜维先后发动九次北伐战争,都没有达到占据雍凉、威胁中原的效果,从战略上看是失败的。加上蜀汉国力弱小,无法与经济、军事都占有绝对优势的曹魏相提并论,给蜀汉带来的是国力进一步衰落。同时,姜维改变了诸葛亮在世时期的汉中防御体系,直接导致邓艾长驱直入,兵临成都城下。

诸葛亮,在蜀汉帝国承上下,但他也有个致命缺陷:选人的眼光远远不及先主刘备,他所选择的接班人都未能针对实际情况采取适时有效的应对策略,这也导致了蜀汉在三国中第一个亡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徽宗因发明什么而自称有道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一日,徽宗让宰相李纲欣赏自己的“瘦金书”。李纲言字体太瘦。宋徽宗道:“朕新创字体,名曰瘦金体,如果推行全国,一年能省很多墨水,如何?朕不愧是有道明君!”中国历史上,要数宋朝人最爱读书,整个大宋王朝读书成为时尚,连皇帝也不例外,完全是读书人的天堂。其实,风流儒雅的宋朝人,不只爱读书,而且很幽默。网络配

  • 朱元璋儿子居然死的这么惨?竟是自焚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代表人物,没想到他的儿子竟然一点都没有继承到他的优点,死的还这么惨,他就是朱元璋的第八子朱梓,据说最后是与王妃一起自焚烧死的,下面小编带你看。网络配图齐恭王朱榑(1364.12.23-1428年),明太祖第七子,达定妃所生。洪武年间曾参与北征,因此以军功自傲。明惠帝意欲削藩,

  • 阖闾的奇葩死法!征战一生的皇帝竟死的窝囊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阖闾 (?-前496),春秋末期吴国国君,著名军事家,春秋时期最强盛的霸主之一。他于公元前506年率领3万吴军大败几十万楚军,攻入楚国都城,致使楚国自此一蹶不振。那么,就是这样一位战争狂人,又为何会死于征战之中的呢?吴王阖闾九年(前504年),阖闾听从伍子胥和孙武意见,发兵攻打楚国。楚国得知情报后,

  • 唐玄宗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养活杨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朝廷养一个妃子需要多少代价?根据《旧唐书》里记载,“宫中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这不由让人想起唐朝诗人李白那首《清平词》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诗句来。为杨贵妃缝制衣裳就需要有七百人的一个大工厂。当然,为杨贵妃雕刻熔造做首饰的“又数百人”。网络配图养一个妃子只穿戴这一项就须

  • 揭秘秦始皇竟是因谋士李斯的背叛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人是会变的,而人性不会。中国历史上最矛盾的人莫过于李斯,此人与韩非子是同窗,他协助秦始皇建立统一了秦王朝成为了不世之能臣,统一文字、度量衡,实行中央集权、采用郡县制等等。然而他的却做了两件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杀害韩非子,拥护胡亥登基,其结果不仅让自己死于非命,也让秦王朝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果然不

  • 中国历史上最苦命的皇帝--悲剧英雄光绪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学家一向以不动情为人称道,但黎东方说,光绪是中国历史上最苦命的皇帝之一,从进宫到囚禁,他几乎没有一天不向慈禧长跪。后人分析,光绪跟慈禧一样好强争胜,只是他不幸遇到了慈禧,从小就被慈禧管教,慈禧从没给过光绪好脸色。网络配图这个苦命的皇帝从小生活在皇宫之中,他的生活却完全不能自主。到十几岁亲政时,霸

  • 努尔哈赤被“红夷大炮”炸死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攻打辽东重镇宁远城。明军守将袁崇焕“令闽卒罗立”,发射重达三千斤的红夷大炮,“循环飞击,杀其贵人。每发糜烂数重。”当场击毙努尔哈赤的爱将火狐狸及努尔哈赤的亲侄儿,并击中努尔哈赤坐镇指挥的黄龙帐,最终导致努尔哈赤因重伤而亡。为什么闽南人能异军突起,优先于其它各省份,首先掌握

  • 为何说扶苏才是秦始皇最看好的皇位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生前没有立太子,但是秦始皇心里却有合适的接班人。秦始皇心里的接班人,并非秦二世胡亥,而是长子扶苏。胡亥是秦始皇最钟爱的一位皇子,但是秦始皇是位非常有远见的一位皇帝,虽然很钟爱胡亥,但是秦始皇从政治方向是不考虑胡亥做皇帝的。网络配图扶苏这位公子,在性格上面比较柔顺,而且做事考虑周到,顾全大局。虽

  • 宋襄公:拼人品却忘记拼技术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碍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鲁僖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638年,河南的泓水发生了一场争霸战,争战双方为楚国和宋国,结果是楚胜宋败,宋襄公也因此负重伤,最后伤重而死。宋襄公的失败,在于他的迂腐守旧,不敢冲破陈规,从

  • 揭秘:蔡京一顿灌汤包竟吃了三十万?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开封最出名的小吃是灌汤包子:将大骨或肉皮长时间炖煮,撇去浮沫,滤净油腻,熬出胶原蛋白,熬成一锅满是胶原的浓汤,待温度下降,浓汤凝结,变成半透明的皮冻(宋朝称之为“水晶脍”)。把皮冻切成小块,与肉馅儿一起包成薄皮大馅的包子,放在铺满松针或荷叶的小笼屉里蒸熟。这时候,皮冻彻底化开,在小笼包里出不去,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