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国藩作为清朝重臣 曾国藩出门为何出门从不用八抬大轿

曾国藩作为清朝重臣 曾国藩出门为何出门从不用八抬大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28 更新时间:2024/1/13 0:27:32

很多人都不了解曾国藩,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轿子在我国古代是地位的象征,一个人如果使用八抬大轿,必然是非富即贵,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很风光的,那么作为清朝重臣的曾国藩,为什么出门从不用八抬大轿呢?

曾国藩升迁极快,十年之间连升十级。在升为正三品大员后,按规定,轿呢要由蓝色换为绿色,护轿人也要增加两人,而且乘轿是需要配备引路官和护卫的。但令百官诧异的是,曾国藩从升为三品官之日起,除身边不得不增加两外护卫外,轿前不仅没有引路官,连扶人也省了去,且轿呢也没有换成绿色,仍乘蓝轿。

不久,曾国藩又升为二品大员,下人就为他荐举了四名轿夫,要把曾国藩的四人抬大轿换为八人抬大轿。按清朝官制,四品以下官员准乘四人抬的蓝呢轿,三品以上官员准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俗称八抬大轿。但这并非硬性规定,官员如达到品级而收入不丰者,是可量力而行的;若品级达不到却乘高品级的轿子就算违制,一旦被人举报,不仅要受处分,严重的还要被革职、充军。

曾国藩早就打定主意,他明白水满则溢、人满则忌的官场道理,对于可摆可不摆的架势、可坐可不坐的大轿,一律是不摆不坐。虽然,曾国藩因乘蓝呢轿而被下级官员欺侮,但京城三品以上的大员出行,都知道向护娇的官员交代一句:“长点眼睛,内阁学士曾国藩大人坐的可是蓝呢轿呢。”

曾国藩纵横官场几十载,也许正是凭借了这种低调、内敛的力量。

揭开曾国藩九年连升十级之谜:曾国藩,清朝三百年第一名臣,生前死后的功过是非,迄今为止尚无定论。但曾国藩的为官从政之道、识人用人之法,却始终受到追捧,毛泽东蒋介石、梁超也对曾国藩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据了解,《曾国藩发迹史》讲述的是曾国藩如何从一名无权无势的普通“公务员”,九年连升十级,成为省长级高官的全过程。

九年为何连升十级

初入官场的12年,是曾国藩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尽管近20年来,有关曾国藩的图书层出不穷,不少作品登上畅销书榜,但曾国藩初入官场前12年的从政经历,几乎没有专著提及。“主要原因在于,涉及曾国藩这段经历的相关史料,一部分毁于战火,一部分被史书刻意隐瞒。”作者汪衍振说:“为了搞清楚曾国藩初入官场前12年的从政经历,我通过各种渠道搜寻史料,到写完《曾国藩发迹史》,前后花了21年时间!”

42岁掌管五部大权

《曾国藩发迹史》中有一个细节: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38岁的曾国藩为表清白,堵住政敌的恶言诽谤,当众把自己脱光,走进银库清点现银,查清了国库亏空真相。此时已身居四品的曾国藩,赢得道光皇帝的空前信任,仕途踏上全新境界。咸丰帝即位后不久,就将大清帝国的五部大权交给了42岁的曾国藩,这相当于曾国藩一人同时掌管文化部、国防部、司法部、组织部和建设部。

父亲冒死藏下晚清宝书

“《曾国藩发迹史》出版时,我知道肯定会有反响甚至争议,毕竟花了20多年时间,还原了一段被掩埋的历史真相,但是这么火爆,却出乎我的意料。”汪衍振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父亲本身是爱书人,上世纪50年代,有人强要把书拉走,说是点火用。我父亲当时是地方官,他冒死藏史料,有人就告到了县里。父亲急了,连夜和母亲把书装到车上,然后推着两车书,举家迁居东北。这些书里,不少是关于晚清名臣的珍稀史料,都是现在市面上找不到的好东西。我性格有些孤僻,就时常在这些泛黄的故纸堆中阅读自乐。”

欲续写李鸿章左宗棠

汪衍振说,晚清名臣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这三个人名气大,争议大,有人把他们捧上天,也有人对他们嗤之以鼻,我就想彻底搞清楚,这三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收集的珍稀资料越来越多,汪衍振也逐渐发现了“晚清三大名臣”不为人知的从政经历和升迁细节,他决定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把自己的发现写成历史小说。汪衍振透露,自己除了创作《曾国藩发迹史》,《李鸿章发迹史》和《左宗棠发迹史》马上也会推出来,无论反响如何,他都会坦然面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元顺帝作为元朝最后一个皇帝 元顺帝是怎么登基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元朝最后一个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名叫妥懽帖睦尔,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本该轮到的他的皇位,非要绕一大圈才能登基;本是立朝以来就开始积攒的流弊,偏偏在他任期集中爆发;本来有雄心壮志要力挽狂澜,偏偏天灾频频出现;本来手下有能臣贤相,偏偏也

  • 明朝建立之后 刘伯温给人的感觉为何越来越冷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明朝刘伯温,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说到刘伯温,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伯温的形象几乎和诸葛亮一样,被神话了。但是与诸葛亮长期受到刘备和刘禅父子的信任相比,刘伯温明显要差不少。好歹刘伯温也盯着大明第一谋士的帽子,为明朝

  • 西楚帝国的历史很是短暂,有哪些为西楚冲锋陷阵的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这是西楚霸王项羽自己写下的一首诗,哀鸣自己在楚汉相争中的失败。项羽把更多的责任归咎于“天灭我楚,非战之罪。”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项羽之勇是毋庸置疑,在《资治通鉴》里也有记载,如楚汉两军在广武对峙时

  • 同样是明朝皇帝,同样是在位不到一年 朱高炽和朱常洛评价差距为何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高炽和朱常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朝两百多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检总共有16位皇帝。期间出现了几位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帝,像在位时间达到45年明世宗朱厚熜,以及在位时间达到48年的万历皇帝。当然了,这中间也有在位时间很短的皇帝,本文所说的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光

  • 唐玄宗一个政策就把前几代皇帝攒的老本败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温是唐朝第几位皇帝,唐玄宗毁了唐朝,如果唐玄宗少活20年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繁荣强盛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国力强盛,贞观盛世,武皇之治,开元盛世,把这个国家推到了强盛的顶峰,然而随后的以为皇帝却让唐朝走了一步大大的下坡路,这一步使唐朝繁荣不再,慢慢走向衰落!网络配图大唐朝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到达唐玄宗时期疆域变得相当辽阔,疆域辽阔了

  • 揭秘汉武大帝为何要捕杀自己的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不过历史上往往有亲手杀死自己儿子的人,小老百姓到是很少见,不过宫廷中这样的事情倒是屡见不鲜。武则天为了嫁祸王皇后搞过这样的把戏,杀死女儿诬赖他人;历史上的国君害怕自己的江山不稳,也曾处死自己的儿子以绝后患。比如残暴的后赵皇帝石虎就是如此,不过英明的君主也有,比如汉武帝。汉武帝实在

  • 真实马超不是名将:武艺平庸 狼子野心 残暴少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马超,在《三国演义》中是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之一,关张赵马黄,排名大约是第四位。这是因为估计关、张、赵打起来还不至于会输给他,至多也是个平手,那老黄忠毕竟是年纪大了些,只怕不一定敌得过马孟起的年轻力壮。网络配图在《三国演义》里,马超和他的父亲马腾,以及马腾的好友韩遂等一干西凉豪强,驱兵直下长安,先是图

  • 揭秘三国真实曹真:两次完败过诸葛亮的魏国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历史,有几个人非常值得我们注意,或许他们不如吕布,关羽等猛将,但是他们的贡献是非常大,甚至分别让诸葛亮,周瑜,孙策等当世名将吃了不少苦头,甚至毫无办法。那么他们到底是谁呢?曹魏的杂号将军,郝昭,让诸葛亮北伐失败。郝昭(生卒年不详),字伯道,太原人,中国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郝昭少年从军,

  • 许攸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大功,为何却被曹操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许攸,字子远。东汉末年人,是袁绍的谋士,年轻的时候与袁绍和曹操感情很好,但是投靠了袁绍之后,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都不被采纳和重用,于是心里非常不满,最后投靠了曹操,立下了战功,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官渡之战中献计,奇袭乌巢帮助曹操打败袁军。但是许攸为人非常傲慢,恃宠而骄,而且口无遮拦,后期令曹操非常生气,最

  • 此人私自销毁梁王罪证,为何反而得到汉景帝称赞?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景帝时期,梁王刘武与汉景帝是一母(窦太后)所生,与汉景帝的关系最为密切。后来,梁王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又立了大功,汉景帝于是赐予梁王只有天子出行才有的族旗和成千上万的车马随从。而他们的母亲窦太后也有意让梁王成为汉景帝之后的大汉皇位继承人。网络配图梁王因此越来越把自己当回事,骄横跋扈,在家中蓄养刺客,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