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夺位后,柴荣的七个儿子最后什么结局?

赵匡胤夺位后,柴荣的七个儿子最后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37 更新时间:2024/1/16 4:32:28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后周恭帝柴宗训之命,率军北上,抵御契丹和北汉联军南下。

翌日,正月初二,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亲信赵普,随即“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率大军调转马头,返回后周都城开封汴梁,迫使柴宗训禅位。

至此,后周正式灭亡,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随后10余年间,赵匡胤先攻占荆湖,灭后蜀,平定南汉、江南,巩固了北宋政权。

可赵匡胤自知帝位来得并非名正言顺,他曾留下一条祖训善待柴氏后代:“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自尽。”

宋陆游《避暑漫抄》:宋太祖于建隆三年(962)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直到靖康之变,金人将祭祀礼器席卷而去,太庙之门洞开,人们方得看到此碑。誓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上刻誓词三行:一为“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那赵匡胤,包括其他宋朝皇帝,是否真的遵循了这条律令,厚待柴氏子孙?

赵匡胤

谈及这个话题,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下后周政权及后周先后三任皇帝的基本资料。后周始建于公元951年,开国皇帝是后周太祖郭威。后周统治范围包括今中国河南、山东、山西、河北、陕西、甘肃、湖北、江苏、安徽大片区域。

后周太祖郭威是邢州山县(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他只当了三年皇帝,于公元954年因病去世。

郭威将帝位传给养子郭荣,郭荣后改名柴荣,亦是大家熟知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七月,柴荣因病在开封万岁殿驾崩,享年39岁。

后周政权在郭威和柴荣治理下,实力得到长足进步。倘若柴荣能多活几年,后周大概率就能灭掉契丹、北汉,真正建立一统政权。

可惜柴荣一死,后周群龙无首。柴荣第四子,年仅8岁的柴宗训由宰相范质等大臣扶持,继立为帝,既为后周恭帝。

到了公元960年,赵匡胤眼看柴宗训尚且年幼,朝堂上尽是一帮文官,他便趁乱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取代后周。

赵匡胤剧照

据史料记载,郭威生有两个儿子郭侗、郭信,皆被后汉隐帝所杀。不得已,过继内侄柴荣,延续香火。后周世宗柴荣共有七个儿子,前三个儿子皆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所杀,没留下血脉。

赵匡胤篡朝夺位之时,柴荣尚有4个儿子在世。除柴宗训之外,其他三人分别是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

《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周书)恭帝纪》:“广顺三年,岁在癸丑,八月四日,生于澶州之府第。显德六年六月癸未,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

先来说说后周恭帝柴宗训结局如何?显德七年,柴宗训被赵匡胤封为郑王,与其母符太后同住于西宫。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不到10岁的柴宗训被贬至湖北房县。房县位于秦岭与巴山之间,唐中宗李显就曾被武则天贬谪至此地。

柴宗训剧照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柴宗训因病去世,享年21岁。赵匡胤闻知,素服发哀,辍朝十日,御赐柴宗训为“恭皇帝”。

《续通鉴长编》:开宝六年三月乙卯,房州上言,周郑王殂,上素服发哀,辍视朝十日。以其年十月,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诏有司定谥曰恭皇帝,陵曰顺陵。

《新五代史》曾有记载,柴宗训生有五子,分别是柴永崎、柴永廉、柴永惠、柴永孝、柴永盛。柴宗训去世后,长子柴永崎被赵匡胤封为郑国公。

笔者又查阅多方史书,都没有查到柴宗训其他四个儿子及其后裔的蛛丝马迹。

我们能得出一种结论,除柴永崎之外,柴宗训其他几个儿子,或因为早夭,或因其他变故。说白了,他们可能早早地离开人世,所以史书上才没有留下他们的相关记载。

被封为郑国公的柴永崎,下场也颇为凄惨。郑国公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可在赵匡胤之后,有关宋朝的史书里,除柴永崎之外,并没有其他人世袭罔替,继承郑国公爵位。

那只有一个可能,柴永崎没有留下子嗣(或许生的都是闺女),导致郑国公这个爵位被荒废。不可否认的是,自柴宗训去世后,他这一脉基本上算是断了。

柴宗训剧照

回过头再来看看,柴荣其他几个儿子有着怎样的结局?

柴熙让、柴熙诲二人分别被封为曹王、蕲王。北宋文学家王巩在其著作《随手杂录》中记载,柴熙让被赵匡胤过继给潘美,后改名潘惟吉。(也有人说,为了躲避赵匡胤的追杀,改名换姓了)

柴熙诲被赵匡胤过继给越国公卢琰。这二人是否有血脉流传?至今无从知晓。

可柴熙让、柴熙诲已被赵匡胤过继给他人,且改名换姓。即使他们俩真有后代留存,与后周柴家也无任何关系了。

柴荣最后一个儿子柴熙谨,于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因病去世。按照柴熙谨生卒年月计算,他去世时,至多不超过6岁,6岁的孩子也不可能会留存血脉。

因此,自从后周灭亡,后周世宗柴荣这一脉便基本断绝香火。

说来也巧,宋仁宗赵祯是整个两宋有名的贤君,可宋仁宗所生的三个皇子全部夭折。不得已,宋仁宗把亲弟弟,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赵宗实,过继为自己的儿子,赵宗实就是后来的宋英宗赵曙。

《宋会要》记载:“今皇嗣未立,臣窃危之。奈何绝人之世、灭人之祀,而妨继嗣之福也。”

由于宋仁宗赵祯的几个儿子接连夭折,他与大臣商议,是不是后周宗庙许久无人祭祀,才导致赵家遭受报应?

赵祯剧照

古人都很信奉这些迷信学说,为了能顺利生下儿子,宋仁宗于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下诏:“宜令有司取柴氏谱系,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亲奉周室祀事”。

可见,当时已年过5旬的宋仁宗,为了能生出个孩子,真是煞费苦心,还把前朝宗室搬了出来,以儆效尤。

总之,从嘉佑五年始,赵家皇帝把年纪最长的柴氏后人柴咏册,封为崇义公,崇义公也是世袭罔替的爵位。有史可考,自柴咏册之后,崇义公一脉贯穿两宋。

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柴家后人柴安乃最后一任崇义公。

除宋仁宗厚待柴氏后人,宋徽宗,包括宋高宗赵构,都屡次对柴氏后人加封。甚至在宋朝,柴氏后人还有这样的特权:“周世宗后,凡经郊祀,录其子孙一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年柴世宗柴荣的后人,可以得到一个名额,不经过科举入朝当官。

宋徽宗于政和八年(1118年)下诏:“除崇义公依旧外,择柴氏最长见在者以其祖父为周恭帝后,以其孙世世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与知县请给,以示继绝之仁,为国二恪,永为定制”。

从以上这些历史记载来看,宋朝统治者们的确优待了柴家后人。但话又说回来,赵家皇帝们若是真的优待柴氏后人,那为何赵匡胤把柴宗训贬黜至房县大山里呢?

谁都清楚,柴宗训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大山里与世隔绝,生活条件更不如开封汴梁,赵匡胤此举不还是对柴宗训有所提防吗?

另外,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相信,无论宋仁宗或宋徽宗,他们之所以会给柴氏后人如此优待,就是因为柴宗训包括他的三个兄弟,也就是柴荣直系血脉全部夭折,没有直系子孙留存于世。

宋仁宗明面上是从柴氏后人当中挑选一位年长者,对其加官进爵。实则,他是想通过这个方法,彰显出皇恩浩荡。也能向天下人证明,赵氏子孙没有违背祖训,这样就不会留下口舌之争,

其实,宋朝的皇帝们还是对柴氏后人有所提防。不然的话,赵匡胤为何会把柴熙让、柴熙诲过继给他人呢?

同学们要清楚,赵匡胤深受后周世宗柴荣的器重,他比谁都清楚柴荣家里的那点事。也就是说,赵匡胤十分了解柴荣子嗣血缘稀薄,他才会把柴熙让、柴熙诲过继给其他大臣。

如若不然,赵家也有许多旁系子孙,为何赵匡胤不把赵家人过继给他人呢?

总的来说,古往今来,凡是那些能叫得上名字的前朝皇室血脉,落得善终的例子并不多。赵匡胤也好,赵祯也罢,即便他们是做做样子,但也给前朝皇室的子孙留有几分薄面,并没有把他们赶尽杀绝。毕竟,柴氏后人确实得到了爵位。

至于若探究后周纯系血脉是否留存于世?

那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大家,自郭威驾崩之后,后周就已无有根红苗正的子孙留存。因为柴荣是郭威养子,他也算不得真正的“郭家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朝历史上最励志的皇后:刘娥没进宫前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989年,21岁的襄王赵元侃听闻坊间有一蜀地女子善唱花鼓戏,而且模样也十分出众,便带着手下指挥使张耆微服私访,想看看这位蜀地女子是否真如传闻般的那样。赵元侃一行人来到台前入座,那名蜀女便开始登台演出。要说襄王赵元侃作为太宗第三子,见过的美女那也是极多,可台上正在唱戏的蜀女一露面,便把赵元侃深深地吸引

  • 赵元僖:北宋最惨的皇子,和皇位失之交臂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992年冬至,大宋许王府内,27岁的许王赵元僖正和王妃李氏一起行祭天仪式,仪式的最后,需要两人举杯对饮,赵元僖传令手下进酒,并和李氏各端起了一杯,准备要喝。正准备喝下去的赵元僖突然看到王妃李氏的酒杯过满,他平时虽不喜这个由父皇指给自己的王妃,但始终还是有些愧疚,于是便和李氏换了一杯,仰头喝下!就在赵

  • 赵匡胤能建立大宋,他妹妹立了多少的功?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960年,33岁的赵匡胤一脸严肃地走回家,母亲杜氏见儿子这样的神情,便开口问道:“我儿神色凝重,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赵匡胤平日最是孝顺自己的母亲,尤其是父亲赵弘殷死后更是如此,现在见母亲问话,便赶紧回道:“现在外面都在传点检做天子,儿怕宫内知道后加害于我呀!”58岁的杜氏听了赵匡胤的话,也陷入了慌

  • 清朝第一贪官和珅,在历史上的靠山真的只有乾隆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第一贪官和珅在历史上的靠山真的只有乾隆吗?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和珅是清乾隆年间的军机大臣,在朝廷中有很大的权力,我们对和珅的性格也有所了解,当乾隆帝驾崩,嘉庆帝登皇帝位后,便下令处死了和珅。而乾隆帝在时没有人敢动和珅,在乾隆死后,有人以为和珅的靠山不在,因

  • 乾隆知道和绅是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没有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和珅与乾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因为和珅虽然贪,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论个人财产数量和敛财技术,清朝两百多年官员之中恐怕没有能超过和珅的,和珅是清朝第一贪官不假,说他是第一贪那就不一定了。就贪欲和个人享受而言,有一个人比和珅还厉害,他才是真正的清朝第一贪,比和

  • 孝庄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 皇太极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孝庄和皇太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清朝历史,就不得不提两个女人,一个是清末的慈禧太后,另一个就是辅佐三代帝王的孝庄皇太后。虽然慈禧的知名度远远超过孝庄,毕竟清朝的基业毁在她手,能毁掉一个帝国的女人,向来都非常出名。不过要比起能力与魄力,孝庄皇太后堪称清帝国第一太后

  • 鸿门宴中改变了时局的项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项伯怎么死的?鸿门宴里的项伯是改变时局的一个人,项伯到底是谁呢?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因为跟张良报信说项羽设置了鸿门宴,刘邦将要有去无回。因此,鸿门宴中,刘邦逃出去了,也间接的致使了项羽的灭亡。项羽死了,项伯怎么死的?被刘邦杀了还是老死的?项伯为何给张良通风报信?网络配图项羽听说刘邦欲守关自王关中,遂在

  • 古代帝王在位时间长短排行名 这九位很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灭六国首称皇帝以来,中国历史上共历400多位帝王。按正史记载,将皇帝在位时间排行榜整理如下:1 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 61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满语发音: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61年(1662-1722),年号康熙。他在位时间最长,主要是福临死

  • 战神白起竟然不被重用还被贬为平民自刎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白起是秦昭王时期的将领,善于用兵,曾领兵进攻韩、魏联军,在洛阳一带创下了斩敌二十四万、夺城五座的骄人战绩。白起不知疲倦,最大的爱好就是打仗,以至到了使韩国、魏国、楚国、赵国的士兵闻风丧胆的程度。正因为这样,他也被称为“杀神”、“人屠”。而关于他的身世,也被神话的扑朔迷离,人们大多数都坚信他是“狼孩”

  • 刘邦遗嘱为何让刘氏江山延续三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句话的意思浅显易懂,但是却有足够的杀伤力。这句话出自吕后口中。而若追溯根源都是刘邦遗嘱带来的副作用,并且使得刘氏江山延续了三百年。吕后问高祖曰:陛下百岁之后,萧相国既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