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大将帮朱元璋挡了9箭,最后结局却被抄家

一大将帮朱元璋挡了9箭,最后结局却被抄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795 更新时间:2023/12/23 6:01:40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社会最底层,一跃成为明朝的开国之君,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朱元璋从起兵到称帝,历经15年。这15年内,朱元璋起兵抗元、渡江、取皖南、夺金陵、战陈友谅、灭张士诚,身经百战。但让朱元璋最难以忘怀的战争,只有一场,那就是鄱阳湖之战。此战朱元璋以20万兵力险胜陈友谅的60万大军,虽然勉强取胜,但朱元璋也差点死在鄱阳湖里。洪武二十三年,一个小男孩曾说他爷爷在鄱阳湖之战中救过朱元璋的命,朱元璋回答他:“若不是他救过我,你早就被杀了。”这个男孩,名叫陈子善,他的爷爷是明朝开国功臣陈德,是鄱阳湖之战中的关键人物。

先介绍一下鄱阳湖之战的背景,朱元璋在占领南京之后,势力迅速扩张,陈友谅取代徐寿辉之后,为了遏制朱元璋的发展,陈友谅打算联合张士诚攻打朱元璋。公元1360年,陈友谅带领舰队沿江而下,直扑南京。朱元璋派康茂才诈降,将陈友谅引诱到龙湾一带,伏击敌军。陈友谅大败而归。

三年后,张士诚派兵攻打安丰,小明王韩林儿求救于朱元璋,朱元璋率兵救安丰。正在朱元璋和张士诚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陈友谅瞅准战机,派60万大军猛攻洪都(南昌)。朱文正、邓愈、薛显三人死守洪都,朱元璋听闻洪都有难,急忙挥兵来救,于是,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这场战争被称为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水上战争,双方共投入兵力多达80万。战争初期,陈友谅战船高大、人数众多,占绝对优势。朱元璋采取刘伯温的计策,把附近城池的粮食全部“借”光,和陈友谅打持久战。这样陈友谅人数多,粮食少,反而成了劣势。陈友谅深知持久战不利于自己,因此组织舰队,对朱元璋进行轮番攻击。

在康郎山之战中,陈友谅的大军势如破竹,朱元璋麾下的丁普郎、余昶、徐公辅等数十位将领战死,徐达、常遇春、俞通海等人率众在前面冲击。突然,陈友谅麾下的猛将张定边发现了朱元璋的指挥船,全力冲向朱元璋。朱元璋急忙命人划船撤退。张定边越追越近,朱元璋慌忙间,船只竟然搁浅。眼看张定边就要赶到。此时,朱元璋要感谢的人,有四个:

第一,朱元璋麾下有一名牙将,名叫韩成,他和朱元璋的身材有几分相似。朱元璋眼看被捉,打算挥剑自刎,韩成连忙和朱元璋互换了衣服,以朱元璋的身份走到船头,大骂陈友谅,被张定边射中数箭,坠河而亡。韩成的坠河,延缓了张定边的进攻势头。

第二,当时张定边带领士兵向朱元璋的指挥船万箭齐发,有一位叫陈德的将领,用自己的身体护住朱元璋,朱元璋没被射中,陈德却身中九箭,当场昏厥。

第三,常遇春紧急驾船赶到,挡住了张定边的进攻,张定边中箭,开始撤退。

第四,水军将领俞通海趁着常遇春和张定边战斗时,用驾着小船将朱元璋救走。

可以说,上述四个人(韩成、陈德、常遇春、俞通海)是此战朱元璋的救命恩人,其中,陈德用身体保护朱元璋有功,被朱元璋铭记在心。《明史·陈德传》:

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

陈德后来又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洪武三年,被封为临江侯。朱元璋一直十分感激陈德,所以每次封赏群臣,陈德都是诸位将领中待遇比较优厚的。洪武十一年,陈德因为箭疮复发,病逝于老家凤阳。朱元璋追封陈德为杞国公,并且让陈德的儿子陈镛继承临江侯的爵位。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临江侯一家没有受到牵连,只是在洪武二十年,年仅31岁的陈镛随冯胜北伐,战死在草原上。朱元璋非常痛心,封陈镛的儿子陈子善为临江侯,此时陈子善年仅7岁。一年后,正值胡惟庸案爆发10年之际,韩国公李善长被家奴举报,曾在10年前参与胡惟庸谋逆案,朱元璋大惊,下令彻查,竟然查出陈镛(已故)也参与其中。朱元璋下令将临江侯府抄家,但没有杀掉陈子善(下图为陈德墓)。

据陈氏族谱记载,陈子善当时年仅8岁,仗着自己的爷爷陈德曾救过朱元璋,当时十分不服,质问朱元璋。不曾想朱元璋派钦差对陈子善说:“若不是你爷爷当时救过朕,临江侯府不会仅仅只是抄家!你早就人头落地了。”陈子善这才幡然悔悟。朱元璋最终保留了临江侯一脉,还是念及陈德当年的救命之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文帝在怎样的视察中,认定周亚夫是一个军事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周亚夫死因,汉景帝为什么要处死周亚夫,汉武帝在中央设置什么监察官员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奸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军臣单于起兵六万,侵犯上郡(治所在今西榆林东南)和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杀了不少老百姓,

  • 项羽一生英勇无敌,为何总是留不住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为什么失败了还称为英雄,项羽为什么这么勇猛,项梁和项羽的关系

    众所周知,项羽的个人能力强悍,他能征惯战,是非常能打仗的一位军事家,同时,他少年得志。那么西楚霸王项羽英勇无敌为什么却留不住人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根本不在乎,譬如韩信,你给我整那么多华丽计策干啥,我直接上去就是干就赢了啊。这样直接上去就是刚,他赢了七十余次,最后还是遇

  • 唐朝宰相刘洎是如何因为一张嘴丢掉自己的性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少帝刘辩简介,班固评价霍去病,刘弗陵和刘病已谁的年龄大

    唐朝宰相刘洎是如何因为一张嘴丢掉自己的性命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朝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多年未曾亲临战场的唐太宗李世民终于穿上战袍,带着十多万唐朝将士,雄赳赳地朝辽东开进。这是李世民一生最后一次御驾亲征,这场战争的对手是高句丽。李世民为何要千里迢迢征

  • 她从宫女到皇后,只因太监写错一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宫心计为什么两个太后,宫女送诏书,太后心里苦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人失去了东西,未必是一件坏事,其实我们经常所说的因祸得福有着异曲同工的意思,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一个宫女的故事,这句话用在她的身上十分的合适,这位宫女的名字叫窦漪房,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窦漪房是位平民家的小孩,她的父母也都是老实的百姓,不过

  • 隋炀帝让隋朝走向灭亡 隋炀帝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炀帝昏君,隋炀帝之死,隋朝的灭亡的原因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隋炀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说隋炀帝,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残暴不仁、好色昏庸,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这样片面的理解对他来说确实有点不公平,隋炀帝虽然没有始皇汉武那么伟大,但从他的表现来看也不至于昏庸,不说他是明君也能称得上是个对古代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皇帝。人们在看

  • 姜维为何会选择背叛曹魏投奔蜀汉?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维是魏国还是蜀国,姜维最后用的是什么计谋,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你们知道姜维为何会选择背叛曹魏投奔蜀汉?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一同随行。然而当曹魏太守听闻蜀军即将到来时,当地各县为了响应诸葛亮而纷纷造反,此时,他很怀疑姜维也是造反中的一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连夜逃到了上邽,等到姜维这些人

  • 揭秘康熙传位之谜 康熙究竟传位于老四还是老十四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本来是传位给十四子,康熙四子和十四子什么关系,为什么皇上都是老四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传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很多历史都是写在书上,流于口中,传于民间,方才流于后世!事实上,作为一个理智的人都知道,很多过往的,记录在书上的历史多少都加入了作者,当权者等人的影响,我们如今看到的历史当然已经不是本来的面目,但是这并非历史的

  • 隋朝开国名将梁睿故意受贿的原因是什么?与隋文帝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朝名将武力排名,隋朝国公是什么官职,唐朝第一名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隋朝开国名将梁睿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一个人若想取得天下肯定需要一批人才的追随,他成就大业之后这些人才也就成了开勋功臣。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皇帝大多疑心重,他们担心自己的皇权受到威胁,所以他们上位后第一件事往往是解决掉当初追随自己的

  • 老八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康熙为何对这个儿子如此反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为什么不选择老八,康熙怎么对待儿子的老师,康熙十四子为什么不帮雍正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和八阿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帝8岁即位,在位61年,14岁亲政,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清朝兴盛根基的康乾圣代”大局面的尊学者“千古一帝”此外,康熙帝的子孙众多,24个人气绝佳的正是各怀,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争夺。

  • 唐朝最悲催的皇帝,一生被三个女人控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公主为什么嫁不出去,皇帝的生母悲催,历史上最悲催的太子

    我们都知道在大唐时期是出现过很多繁荣的景象的,而且在这个时期,也有许多比较出奇的事情发生,例如出现了一个女人,她一步一步的成为了皇帝,因而今天所要提及的,也是一个跟她有着密切联系的人,他就是这个女皇的儿子,叫做李显,说起他就需要对他一生的遭遇进行分析了,因为他总共有两次当政的机会,这不是所有的人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