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高宗登基后,为什么要赐死自己的姐姐?

唐高宗登基后,为什么要赐死自己的姐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20 更新时间:2024/1/19 23:18:00

唐高宗登基后,为什么要赐死自己的姐姐?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贞观年间,长安街头捕快抓小偷的时候,从小偷身上搜出了一只宝枕。仔细一查,发现这只宝枕竟然是宫中之物。

官府一见是宫中之物,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对小偷好一番拷打,又顺藤摸瓜,于是牵扯出一桩宫廷丑闻来。

什么丑闻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李世民一生有14个皇儿,21个公主,高阳公主虽说是庶出的公主,但由于相貌和性格都和李世民颇似,因此深得李世民宠爱。

那么从哪件事能看出李世民对高阳公主的宠爱呢?

一是为她挑选驸马。

高阳公主的驸马房遗爱是宰相房玄龄的次子。

说起来,李世民早在秦王时,房玄龄便追随他左右,在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曾替他出谋划策,为他政变成功,夺取帝位立有大功。

因此,李世民登基称帝后,房玄龄便成了他的股肱之臣。李世民之所以能开创贞观之治,自然也离不开这帮懂得治国安邦的老臣。

所以,房玄龄早早得封官爵,不仅被封为梁国公,享受封邑,在朝中也权高位重,很有势力。

所以,从门第上来看,虽说高阳公主是下嫁,但嫁得也算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权贵,因此并不算委屈。

二是高阳公主和驸马所享受的礼制规格,远远高于其他庶出公主。

李世民宠爱高阳公主,事事都不能委屈她,所以在她出嫁后,便提高了她的规格。房遗爱也夫凭妻贵,不仅在仕途上接连得到提拔,还荣享其他庶出驸马不可比拟的排场。

然而李世民这番好心,却并没有得到好报。

原来,房遗爱是个武夫,字虽认得几个,但才华却是半分没有,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就是个纨绔公子。

高阳公主哪里愿意和这号人做夫妻呢?再加上掌管家事的卢夫人又性格刚强,高阳公主虽贵为公主,但也颇受其约束。因此心里难免抱怨连连,常常揽镜自照,觉得自己大好青春白白喂了狗,于是常常到寺中礼佛,希望改变命运。

没想到,命运竟很快发生了改变。

高阳公主在寺庙附近的茅屋外,偶遇了正在此处翻译佛经的辩机和尚。

辩机和尚年少便才华出众,对佛学也悟性很高,因此被玄奘大师相中,成为他翻译佛经的助手。

为了能潜下心来译经,辩机便借住在寺庙附近简陋的茅屋中。

辩机不光知识渊博,他还生得眉眼俊朗,身形挺拔,一身棉布僧袍也难掩他出众的气质。

所以,正自怨自艾的高阳公主,一见到辩机,便欣喜地意识到命运发生了转变。一来二去,年轻的辩机终究没能逃出高阳公主的追求。高阳公主情至深处,还送给辩机一只宝枕作为定情信物。

接着,这只宝枕被小偷偷去,事情就暴露出来了。

李世民得闻高阳公主不守妇道,竟和一个和尚淫乱,自然脸面无光,一怒之下,不顾高阳公主苦苦相求,还是将辩机处以腰斩,以此绝了高阳公主的念想。

辩机的死,让高阳公主对李世民极为憎恨,以至李世民病逝时,高阳公主滴泪未落。

李世民去世后,太子李治得以扶柩继位,是为唐高宗。

李治虽然做了皇帝,但高阳公主对他却少有敬重。

原来,自从李承乾和四子李泰相继被废黜太子之位后,李世民在立太子一事上,就一直踌躇不前。

当时最有贤名的是吴王李恪,他不仅名望极高,文武皆备,在李世民看来也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

但是宰相长孙无忌却极力反对,理由是李恪是庶出,没有资格继承帝位,随后,又极力举荐嫡出的九皇子李治为太子。

李世民其实一向都不喜欢李治,认为李治太过仁弱,没有成为君主的能力。

但长孙无忌是谁?他是李世民最宠爱的长孙皇后的兄弟,早在他是临淄王时,便追随李世民左右。李世民能称帝,长孙无忌出力不少。因此,长孙无忌既是李世民离不开的重臣,又是他最得力的外戚。

正是长孙无忌的影响,最终促成李世民做出立李治为太子的决定。

而这种种原因,导致高阳公主也对仁弱的李治颇不敬重。

高阳公主的举动,自然让李治难以树威。但李治的确不懂得使用雷霆手段,所以他反而屈尊亲自到高阳公主的府中去探望她,并对她多有赏赐,希望能借此不至受她刁难。

房玄龄去世后,按继承制度,长子房遗直承袭了爵位。

本来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高阳公主却极不服气,想到李治素来唯唯诺诺,何不利用他达到目的呢?

所以,高阳公主到李治面前告了房遗直一状,说他非礼自己。

非礼公主,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严重点说是要杀头的。

李治认为事情严重,于是命长孙无忌彻查此事。

经过查实,高阳公主诬告一事不成立。

由于没能得逞,高阳公主心里愈发忿然,便联合丈夫房遗爱及对李治不满的官员,暗中密谋,准备发动政变,推翻李治,拥立和她关系亲厚的荆王李元景为帝。

不曾想,计划不够周密,尚未行动,便被人告发。

经过彻查,所涉人员均被判处斩首,高阳公主贵为公主,身份高贵,自然不能对她施以刑罚,所以李治赐她鸠酒,自尽而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唐高宗真的很懦弱无能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玄宗晚年怎么那么昏庸,唐高宗李治是个朝三暮四的人,唐高宗李治真的无能吗

    历史上的唐高宗真的很懦弱无能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朝在历史上无疑是非常强大的,后世有强汉盛唐之说,这就形容了唐朝的强大。早在唐太宗时期,唐朝就走向了巅峰,出现了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在唐太宗之后,唐朝没有陷入下坡路,在这之后,唐朝一直保持着强大。直到安史之乱的出现,从这之

  • 朱常浩:万历帝第五位皇子,他到底有多奇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庆余年庆帝的三皇子,庆帝有几个皇子,万历皇帝不上朝在干什么

    万历帝朱翊钧共有八位皇子,其中皇五子朱常浩是个奇葩。朱常浩并不得宠,在那个初婚年龄平均在十几岁的时代,他却直到二十五岁才举行婚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贵为亲王,朱常浩虽然不近女色,却极其崇佛而且爱钱,他就藩之后,在封地也是神神叨叨整天弄得跟修仙

  • 汉末三国时期担任过荆州牧这一官职的人都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抗日时期荆州叫什么,三国荆州太守是谁,关于荆州的三国人物

    荆州牧是荆州的最高官员,管理人民之意。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州牧是中国古代汉代至宋代的官名。汉武帝在位时,分天下为十三个州,每个州设立一位刺史。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无常。汉灵帝时,也即东汉末年

  • 武则天死后为什么没有皇帝的庙号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帝死后的谥号,东汉几个皇帝有庙号,历史上庙号仁宗的皇帝

    武则天死后为什么没有皇帝的庙号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武则天无庙号,因为皇帝才有庙号,武则天临终前被迫退位,最后是以皇后的身份过世的。她死后她的儿子不承认她是皇帝,因此只有谥号,谥号是除了皇帝之外很多人都有的,谥号为则天大圣皇后,后来在李隆基时期改成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叫什么

  • 为什么说魏征遇到李世民才真正发挥出了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征还是魏征,李世民评价魏征的原句,魏征是帮李世民还是帮李建成

    为什么说魏征遇到李世民才真正发挥出了才能?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上李世民为了表示对魏征的欣赏,将其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且高居第四位,比房玄龄、李靖等人都高。不过,很少有人知道,魏征一生共效力过6位主子,在投靠李世民之前,他甚至还是李世民的大敌。在玄武门之变之前,魏征一直效

  • 徐茂公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他为何会被剥夺姓氏?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茂公后人,徐茂公的孙子叫什么,人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人讲究的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很多大侠出场的时候都会大吼一声,我叫某某某,有本事找我报仇。但历史上有个名将,他的一生改过好几次名字,不但名字改了,连姓都改了,不但生前改了,死后

  • 历史上孝圣宪皇后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孝圣宪皇后原名是什么,孝圣宪皇后葬在哪里,孝圣宪皇后是好人吗

    孝圣宪皇后是乾隆母亲,清朝最长寿最享福的皇太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清朝的宫廷是前代的综合版,复杂程度远超前朝,这也可能是封建制度走向最后巅峰的终极成就。自古以来,后宫争斗的残酷性就不下于朝堂争斗,这是女人之间的争斗,核心点就是以皇帝为中心,本质目的只是为了自身的安全稳定。这也是

  • 明太祖朱元璋究竟葬在了哪里?是燕京万岁山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葬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全传,朱元璋葬在南京哪个地方

    朱元璋葬在燕京万岁山的说法可见于清赵执信的《万岁殿》一诗。赵执信(1662-177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或饴山老人,更字澹修,亦号无想道人,山东益都人。执信九岁为文,康熙十七年(1678)举乡试第二名,次年中进士。康熙十九年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授编修。康熙二十五年迁右春坊善赞,兼翰林院检讨

  • 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哪里?是葬在南京朝天宫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在南京多少年,朝天宫位于哪里,朱元璋在南京的皇宫叫什么

    关于朱元璋葬在朝天宫的说法,至晚清代初年就有了。清初的王棠(字勿翦,其父为明崇祯间进士。)《知新录》中云:“俗说朝天宫是明太祖葬处,此讹言也。帝王大度,断不如是。元朝帝王无陵寝,其伎俩与瞒同。”王棠对当时明太祖葬在朝天宫的说法并不认同,当然,元朝帝王无陵寝是蒙古旧俗,说他们是学曹操(小名“阿瞒”)的

  • 朱元璋下葬“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的历史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尸骨图片,朱元璋下葬有多少嫔妃陪葬,明朝皇帝死后几天下葬

    南京民间现在还流传着“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 的传说,说朱元璋发引那一天,大开十三个城门,同样的仪仗,同样的棺材,同时抬出城外,谁也不知这十三口棺材最后抬到哪儿,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在哪一个棺材里面,从哪个城门抬出去的,这样故布疑阵就是为了让人们搞不清朱元璋到底葬在何处。有人说这是朱元璋的意思,因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