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纪晓岚曾不服蒲松龄:觉得蒲松龄“太痴”太直白

纪晓岚曾不服蒲松龄:觉得蒲松龄“太痴”太直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593 更新时间:2024/1/19 22:03:36

在《阅微草堂笔记》第十卷的《如是我闻》中,纪晓岚又以一篇很长的文章来讨论狐狸精的存在方式。他喋喋不休,如今人写论文一般,非搞清楚不可。当然,纪晓岚的议论总体上还是装在一个故事的瓶子里,从形式上看,依旧还是“小说”。他说他的一个朋友刘师退,有幸遇见一位男性老狐妖,然后刘师退发问,狐妖传道授业解惑。

老狐妖认为,狐类与人类一样,皆有善恶是非,男女老幼。作为一个特殊的“种族”,狐妖修成人形后,也要穿衣吃饭,结婚生子。其中极个别能攀云驾雾的“狐才”,则好比人类的达官显贵,只占总量的很小比例。这位老狐妖的意思很明白,诸如《西游记》上玉面狐狸以及《封神榜》上附于妲己身上的狐狸精,只不过是狐界中的极品而已。

与人类一样,大多数狐妖都是资质平平,早就泯于众狐矣。有的还在苦苦挣扎,正从最原始的动物属性向妖的属性进化过程中。有的甚至连这一步都没有走到,只能永远做一只纯粹的狐狸。

刘师退闻过,进一步发问,既然人有政府约束,那么狐界又归谁管理呢?狐妖答道,小案件由各首领自治,大案则各路神仙共管。既如此,那为何女狐妖总能肆无忌惮地魅惑勾引人间男子呢?老狐妖解释说,如人类一样,骗人者与受骗者往往都是你情我愿的,法律本就无法管控,只有受损的一方告发了,或者成了公诉案件,司法才能介入。

那为何只有女狐勾引男人,而一般没有女人与男狐结合的事件呢?原来,女狐需要从男人那里采补阳气,以便得道成仙;而男狐则没有这个必要。至于女狐到处勾搭男人,难道就没有礼义廉耻吗?解答更妙,说是狐界与人界一样,已婚的女狐也遵守起码的妇德,不在外面乱来,而未婚的少女们,则有权寻找自己的爱人。即便有些已婚的女狐偶有淫荡之举,也只不过与人类同理,总会有少数较“前卫”的女狐。

最后,老狐妖言而总之,得出结论,狐狸要苦修一两百年才能拥有人形,继续蹉跎更多年,才可能成仙,而人类本已有人形,成仙之路从一开始就比狐狸容易多了,可惜有些人却不自知,反而蝇营狗苟,浪费了这么优越的条件,如草木一般,顷刻间化为腐朽,白白死去。

纪晓岚的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写作风格,就是故事性很淡,说理性很强。如果剔除“一问一答”的形式,那就是一篇可以发表在某种学术杂志上的好论文了,题目是《论狐界与人界的异同点以及人类自身的不足》。正如此,纪晓岚才对老前辈蒲松龄颇有微词。

纪大才子曾对自己的门人盛时彦说,“聊斋”太直白,反失其劝诫之本意。其实,蒲松龄与纪晓岚一样,是寄托着很大寓意的。只不过蒲松龄以写故事情节见长,大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味道,甚至把“聊斋”写成了“史记列传”,从故事中参透人生世事。

纪晓岚则喜欢发议论,以自己博大精深的学问,托之于狐狸鬼怪,写成“庄子”版的《聊斋》。老纪是乾隆朝的人,比蒲松龄晚近一个世纪,虽同为清代文言志怪小说的两座高峰,但两人的生活际遇相差万里。蒲松龄连个举人都考不上,在乡间做了一辈子家庭教师。他的后辈纪晓岚却极为风光,官至内阁学士,虽有官场起伏,但总是在权力核心与文化核心里混。

他俩文风不同,一点都不奇怪。纪晓岚还搞过大型文化工程,即领衔编撰《四库全书》。他这样的才子型高官,很难写出太好的小说,但文化类的小品杂文,却是其长项,蒲松龄等落魄文人往往达不到他那个高度。《阅微草堂笔记》与其说是志怪小说,毋宁说是乾隆时期的《文化苦旅》。

那么,纪与蒲,谁更胜一筹?没法比较,一个是写小说的,一个是写文化散文的,就好比梁实秋与沈从文谁更强,这就看个人口味了。一般做过大官,或者与权力中心靠得很近的人,是没法写出好小说的。而穷窘的文人,则偏于小说这一路。

中国古代那些小说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吴敬梓、曹雪芹,个个都如蒲松龄一般,在仕途与生活中太过于蹉跎,才躲进陋室写小说。现代也一样,沈从文是湘西来的穷小子,写小说一流。而梁实秋与胡适一类的文化大家,都是海龟,乃主流文化圈子里的红人,更是“党国”的好榜样,他们就不怎么写小说,往往要发大的“议论”。

纪晓岚不服蒲松龄,写出迥异于“聊斋”的另一种风格的志怪小说,并非他故意要反其道而行之,而是他本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阅微草堂”不会是“聊斋”第二。

纪晓岚觉得蒲松龄“太痴”,太直白,有失高雅,但纪大才子对“聊斋”并非“不解其中味”。否则,他也不会功成名就之后,还拾蒲松龄之牙慧,发奋写出鸿篇巨制的“阅微”。但是,他即便大解“聊斋”之味,也只会用偏于文艺散文的路数来加以继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康熙为何八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怒骂群臣视频,皇帝如何驾驭群臣,康熙废了太子又立是因为什么

    在封建时代,给皇帝上尊号是一种“大典”,所谓“加上尊号,典礼甚大”。因为对于一个乾纲独断、至尊无上的封建君主来说,权力和地位都已经臻于巅峰,无可再增,所以“上尊号”便是扩大政治威望、提高历史地位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康熙皇帝拒绝这类活动,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有着什么样的政治考虑?我们

  • 清朝皇帝康熙是怎样与其密探联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皇帝康熙传位给谁,雍正对康熙的感情,康熙和雍正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

    曹寅将他折成六角形的密报,放在一个用封条封好了的小信封里,封条的上面写“固”,下面写“封”,信封上写着“奏折”。他又拿出一只大信封,套住这只小信封,在外面用一根白纸条扎住,他在纸条下写上自己的全部衔阶和名字,然后小心翼翼地用白纸包好,同样在白纸的包装口下方写上自己的全部衔阶和名字,最后用来封箴的几个

  • 诸葛亮一生最忌惮的三个人,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一生的3个失误,三个人顶一个诸葛亮,如何评价诸葛亮的一生

    诸葛亮一生最忌惮的三个人,他们分别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其实和普通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私心,有自己衡量事物的标志,他也知道什么人是自己不敢惹得,他也有自己害怕的人,在当时就有三个人让诸葛亮都觉得无可奈何。第一个是刘备的一个部下法正,这个法正不是一般人,他本来出生在一个名

  • 乾隆有16个儿子,为什么没出现夺嫡的情况?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胤祺为什么不参与夺嫡,康熙为什么只有九子夺嫡,乾隆过继的皇子

    乾隆有16个儿子,为什么没出现夺嫡的情况?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对于生活在皇宫中的皇子们,他们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他们日日夜夜想的都是怎么继承皇位,怎么获得权势,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生活在一个处处勾心斗角的环境中,想不势力也很难。所以,小编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

  • 嘉庆问和珅为何要贪污,他怎么回答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是好官吗,和珅为什么不反抗嘉庆,和珅为什么怕嘉庆

    嘉庆问和珅为何要贪污,他怎么回答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和珅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一生贪污的钱财之多令人咂舌,嘉庆帝登基几天后就把和珅抄家了,抄出这么多钱,估计嘉庆也是乐开了花吧!乾隆刚死,掌权的嘉庆就干了一件大事,宣布宠臣和珅的二十条大罪状,命人

  • 诸葛亮临终前留下了两位降将,他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死后的最后一个计谋,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刘禅信任诸葛亮吗

    诸葛亮临终前留下了两位降将,他们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局势混乱,各方诸侯都想要在此时崛起,在乱世之中图存争霸都离不开谋士的辅佐。当时每个势力麾下都有很多智谋之士,能够在这种时期搅动风云的人,大多是些才华出众惊才绝艳之人,其中尤以诸葛亮最为突出。诸葛亮不仅本身能力出色

  • 汉哀帝是个昏君吗?他是如何提倡节俭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为什么现在还要提倡节俭,清朝就是耻辱,批评朝廷可是要杀头的

    刘欣,即汉哀帝,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元帝刘奭之孙,汉成帝刘骜之侄,在位时期躬行俭约。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汉王朝自高祖刘邦开国以来励精图治,从文景之治到孝宣中兴一片繁荣,让人叹息的是同是刘氏子孙,却也良莠不齐,开始因汉武帝好武,年年征战匈奴导致国力大损,到汉哀

  • 阴丽华:本是原配却甘愿让出后位,最终荣耀加身名传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阴丽华比刘秀大几岁,历史上真实的阴丽华,王语嫣结局为什么修改

    阴丽华,东汉光武帝刘秀原配,也是刘秀的第二任皇后,汉明帝刘庄生母,有贤后之名。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汉高祖创国一路艰难,奠基天下,从孝宣中兴到文景之治,从汉武到光武一路经历蜿蜒曲折。刘秀本是大汉皇族的后代,到父亲那一辈就沦落为一个小小的县令,刘秀生在河南开封,本

  • 明德皇后马氏的贤德之名为何能传遍古今?她是如何待人处事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德皇后18岁,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

    马皇后,即明德皇后马氏,汉明帝刘庄的皇后,一生以俭朴自奉、不信巫祝、待人和善、约束外家著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个家庭里有一个明事理的妻子,会成就丈夫的事业,也会使家庭和睦富足。一个国家有一位贤德的皇后,更是国家之幸,万民之幸。历史上的名人出自汉朝的居多,其

  • 张良:一心为国,运筹帷幄,最后得以功成身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良最有战略意义的计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刘邦的张良

    张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他一心为国,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最后得以功成身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代帝王,成就千秋伟业,少不了与皇帝一起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将军,更需要运筹帷幄的谋士,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文治武功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