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崇焕说的“五年平辽”,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

袁崇焕说的“五年平辽”,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935 更新时间:2023/12/11 18:30:15

袁崇焕说的“五年平辽”,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对袁崇焕的评价,今日可谓两极分化,赞美者认为他是大明忠臣,延缓了明朝灭亡;贬斥者认为他狂妄自大,加速了明朝灭亡,尤其是他对崇祯许下的“五年平辽”的壮语,更是成了他欺君妄言的罪证。可是,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计划真的就是欺君之语吗?其实并不然,如果联系袁崇焕前任孙承宗的平辽策,我们就能看到他这一计划并非全是空话、大话,而是有一定可行性。

一、辽南四卫简介

辽东南部四卫即金州、复州、盖州、海州四卫,位于辽东半岛南部,物产丰富,“并称沃饶”,“乃辽阳第一膏地,我之粮草全屯在此”,其中海州自带盐场,可以实现食盐自给。四卫地势险要,《辽东志》说其“联属海滨,以严守望东西,倚鸭绿、长城为固”。明朝曾修筑了自旅顺经金州至辽阳的千里官道,这条官道就是辽东半岛的血管,在努尔哈赤造反前,建州的物资也要靠四卫供给,“皆取给金复海盖之间”。一旦外族控制了辽南四卫也就是控制了辽东半岛,就会对长城沿线造成巨大压力;反之,中原朝廷控制住四卫,也就控制住了东北各民族。所以四卫对明金双方都有重要意义。

万历时期,税收太监高淮对辽地尤其是四卫掠夺甚重,几乎到敲骨吸髓的程度,使得四卫人心背明。努尔哈赤造反后,曾派第十子德格类到四卫招降,明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几乎在瞬间瓦解,当地汉人居然成群结队、整村整族地投奔后金,但这些人万万没想到,高淮只是要钱,后金可是要命的。

二、沦陷时的四卫

辽南四卫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就全部投降了后金,这替努尔哈赤免去了极大的麻烦。努尔哈赤随后以四卫为农业根据地,将当地汉人充当农奴,强迫他们种植粮食,冶炼食盐。后金治下的四卫赋税极重,但这些人却不敢反抗。因为在明朝,四卫百姓还算自由民,还敢跟明朝官府去讲理;但在后金,他们是农奴,迎接他们抗议的只有主人的屠刀。

1622年,广宁之战爆发,明军战败,随后以广宁为中心,义州、锦州、大凌河、右屯卫等40余座城池皆落入后金。努尔哈赤下令将这些地区的汉人全部迁往四卫充当奴隶,由后金兵负责押解。在迁徙之中,后金兵肆意欺压侮辱百姓。随着大量汉人奴隶的到来,四卫人口暴增,后金对四卫的剥削也更重。

1623年,复州卫百姓忍无可忍,率先发动了起义,但遭到努尔哈赤的血腥镇压。复州被屠城,几万名男人、老弱皆被杀死,女人、孩童则被分给八旗贵族。复州屠城之后,一时间其余三卫噤若寒蝉,只能默默受到后金剥削。

三、明朝收复四卫的决策和五年平辽

就在后金加强对四卫统治的同时,明朝也开始关注四卫。1622年,天帝的老师、蓟辽督师孙承宗最先提出收复辽东的关键在于控制四卫,“欲恢全辽,必先复四卫”,“全辽之存亡,全系四卫之得失”。孙承宗认为,在金攻明守的局势下,明朝对辽地的策略应该是攻守结合:一路是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以防守为主,所以他提议修筑200里防线;另一路是四卫方向。孙承宗从朱元璋收复辽东的历史经验出发,认为太祖时期就是渡海以四卫为根据地,蚕食辽东的,所以四卫才是主攻方向。

但1625年,孙承宗被阉党弹劾而不得已下野,继任者高第采取全面防守的策略,辽东局势因此日益崩坏,错过了收复四卫的最佳时机。崇祯元年(1628年),新督师袁崇焕上任,他继承了孙承宗的全部战略规划,并扬言“五年平辽”。不少人认为这是欺君妄言,但是如果把“五年平辽”计划和孙承宗收复四卫的决策联系在一起,就可以看到这一计划还有一定的可行性。

崇祯元年,明朝在关外还有关宁锦等十几万能打的明军和东江镇毛文龙的四万余正规军。袁崇焕的平辽方略同孙承宗基本一样,守住关宁锦,以东江镇为依靠,收复四卫。收复四卫就能实现平辽费用的自给,减少国库开销,“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同时也会削弱后金力量,后金失去辽东必然投降。以此来看,“五年平辽”并不一定就是欺君。

四、明朝对四卫的实际动作

明朝有过收复四卫的实际行动。第一次是由孙承宗主持的。1623年,孙承宗命毛文龙试图夺取金州。7月3日,毛文龙部下张盘趁夜夺取了金州,但苦于人数太少,无法防守,没过多久只能撤回旅顺,并在旅顺被后金围困。毛文龙无法救援,张盘等人全部战死。此事表明,毛文龙所占据的东江镇无法承担收复四卫的重任,也表明以金州为中心无法收复四卫,这也是明朝中央想要将毛文龙所部转移至辽东近海岛屿的原因,但毛文龙坚决反对移镇,主要是他已经有了类似占山为王的苗头,所以也才有了袁崇焕杀毛文龙之事。

第二次收复四卫是以盖州为核心。盖州临近辽河,必须要有水师,明朝为此特意从江南调来了淮扬水军,取名龙武营。孙承宗努力将这支水军打造成海军陆战队,大力提升他们的战斗技能,并增加了战车队、火器队。1625年,孙承宗部将马世龙率队出征盖州,被刘伯镪误导,渡河接引难民,遭到后金伏击,史称“柳河之败”。柳河之战后,孙承宗被阉党弹劾后罢官。从原则上讲,收复盖州的战略行动并没有错,北京阉党不明前线战况,党同伐异,结果使得辽东战局更加崩坏。

到了袁崇焕任督师期间,他为了继续实施孙承宗的战略,不断督促毛文龙移镇,但毛文龙不听。当袁崇焕将毛文龙杀死并准备收复四卫时,就发生了后金入侵内地,围困京师的“己巳之变”,袁崇焕被诬陷致死,收复四卫之事再被延迟。

袁崇焕死后,兵部尚书梁廷栋和登莱巡抚孙元化继承了孙承宗、袁崇焕收复四卫的遗志。梁廷栋和孙元化约定,由孙元化领水军袭击辽河口,收复旅顺并整修坚城,辽东巡抚方一藻则趁机从关宁锦方向出兵牵制后金,双方配合,一举收复四卫。孙元化为此还通过老师徐光启的关系网罗了一大批西洋教官和火器工匠来到登州,孙元化使用西法练兵,练成了明末最精锐的登州火器军。但1631年发生了吴桥兵变,孔有德造反,孙元化受兵变连累,在北京菜市口被斩首,梁廷栋被罢官,至此收复四卫再无可能。

后金对四卫百姓的剥削压迫非常残酷,四卫百姓在后金的统治下过的也很艰难。刘兴祚叛金归明时,就曾占据复州、盖州,当地百姓再不复后金打来时箪食提浆迎接后金军、痛斥明朝的豪情,而是哭着喊着想要和刘兴祚归明,但刘兴祚无力大规模迁徙汉人,后来就发生了皇太极屠灭盖州十万人的惨案。此次屠杀之后,四卫土著汉人基本死绝,四卫自此被牢牢控制在后金手中。四卫在明清战争中备受双方关注,可惜自孙承宗开始,经历袁崇焕,至孙元化,都无力收复四卫。四卫难以收复,最终也就导致明朝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乾隆做了三年太上皇,这期间他做了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太上皇乾隆做了几年,乾隆三年太上皇怎么过的,皇上和太上皇哪个大

    乾隆做了三年太上皇,这期间他做了什么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735年九月初三,彼时的弘历身穿梦寐以求的龙袍矗立在太和殿门前,等待着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刻。就在前些天,弘历的父亲、也就是雍正皇帝在圆明园避暑的时候不明所以地驾崩了,这个消息传到紫禁城后,众位皇子们皆是跃跃欲试,都

  • 刘询从出生到登基称帝历时18年,这些年汉朝经历了哪些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刘询,本名刘病己,即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从他出生到登基为帝历时18年,这18年来中汉朝都经历了哪些变化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91年一场天大喜事在汉朝发生,这一年汉武帝的嫡长子现任太子刘据为汉武帝增添一位重孙,四世同堂这一罕见的一幕在皇室发生,可惜的

  • 明英宗复辟后,为何处死于谦?于谦的身后事和身后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于谦为什么被斩,明英宗复辟后又当几年,明英宗对于谦的评价

    于谦,明朝时期名臣,曾在土木堡之变时,指挥明军保住了京城,这样一位民族英雄最后却枉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457年,随着明英宗的一声令下,大明护国功臣于谦于少保在他曾经拼死保卫的北京城前迎来了自己的人生结局——被斩立决。那一刻天下闻之

  • 历史上四百多位皇帝,为何短命的那么多?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上活得最短的皇帝,为啥古代皇帝都短命,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排名

    历史上四百多位皇帝,为何短命的那么多?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中,从秦始皇嬴政开始,到溥仪结束。一共有422个皇帝。皇帝一直有一种神秘感,他们大权在握,掌握别人生死,加上历史上诸多的权力之争的血腥,皇权宝座让无数历史上的名人折戟沉沙……皇帝高高在上,俯瞰众生。在很多人眼中,

  • 许彬在关键时候为明英宗提供了不少帮助,为何他的结局不甚完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键期关键帮助分享会,关键期关键帮助解读,倡后最后的结局

    许彬,明英宗时期内阁首辅,他曾替英宗撰写《罪己诏》和土木之役阵亡将士祭文,颇受英宗赏识,但他的结局却并不完美,为什么会这样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英宗朱祁镇—明朝唯一一位丢失皇位后又成功复辟的帝王,说来也甚是可惜明英宗祖上四代为其准备的鼎盛基业因为他的昏庸一

  • 历史上吕雉是如何掌权的?她又是如何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力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后一家是怎么灭族的,吕后被谁推翻,历史上第一个掌权的女人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掌权的女性统治者。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吕雉的父亲与沛县的县令的交情很好。一次,举行宴会时,刘邦谎称送了一万的贺钱,实际上根本没交钱。引起了与吕父的纠纷,通过一番观察,吕父认为刘邦是个经天纬地的人,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他。吕父的

  • 70岁大臣被下令赐死,乾隆为何又放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乾隆四位顾命大臣,乾隆死的时候还有几个儿子活着,乾隆的儿子为什么死得那么多

    70岁大臣被下令赐死,乾隆为何又放了他?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文字狱最为巅峰的乾隆时期,竟然有一位70岁大臣因为在狱中吃断头饭的时候吃了2块肉喝了3杯酒就被释放了,这究竟是乾隆皇帝起了恻隐之心还是别的打算呢?在清末政治家李岳瑞所著的《春冰室野乘》中写到了这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乾

  • 隋炀帝杨广被杀的真相是什么?与萧后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炀帝杨广杀兄弑父,杨广的真实历史,隋炀帝死因

    隋炀帝杨广,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14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中国历史上,有些非常有名的暴君形象,像夏桀商纣王秦始皇都是以暴君的形象出名,这其中隋炀帝杨广,应该是在人们的心目中位列前几大暴君之一了。古往今来,大凡我们说谁谁谁是暴君,那基本上就是荒淫无道,仿佛皇帝们没事干,最大的

  • 李存孝为什么会被五马分尸?李存孝死亡原因解谜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存孝五马分尸是真的吗,李存孝打虎的故事,李存孝之死

    李存孝,曾经是号称天下第一的大将军,最后的结局确是五马分尸,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今天就来看看太山龙泉寺,太山龙泉寺山下有一座坟墓,是大唐李将军存孝之墓,这就是他的衣冠冢。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王不过霸,将不过李,这王不过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李指的

  • 汉元帝刘奭是如何登基的?他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刘奭,即汉元帝,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他在位后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导致朝政混乱不堪,西汉自此走向衰落。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始皇坑儒,公子扶苏数次劝谏始皇,始皇大怒把他派到上郡(今陕西榆林)去监军.随后公子胡亥等矫诏赐死扶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