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代名吏陈鹏年的“安全阀”:既为官 尽本职

清代名吏陈鹏年的“安全阀”:既为官 尽本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807 更新时间:2024/2/4 6:17:53

《聊斋志异》中有篇《续黄粱》,通过主人公短暂一梦,揭露了当时宦海凶险、仕途龌龊的众生相,“刺贪刺虐”,作者所言不虚,难怪后人流行“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当学胡雪岩”的厚黑,安全第一呀。

清代雍正皇帝树立的模范官吏陈鹏年(有的史料称其陈彭年),就曾经迭遭打击、很不安全,为官三十载,罢过官,坐过牢,甚至还差点儿充军,但每当压力升高时,他的“安全阀”就会自动跳开,从而化险为夷。需要说明的是,陈鹏年的“安全阀”不是厚黑学,而是满满的正能量。

康熙四十四年,皇帝再次南巡,两江总督阿山有点犯难,供奉从哪里出?用自己的钱讨好皇帝,他舍不得;用地方财政搞接待,人情落不到他头上,他不乐意。思虑再三,心中有谱了,召开相关领导碰头会下达指示:向百姓征收地丁耗羡。说白了就是巧立损耗名目,临时额外收取,用百姓的钱做他的人情。只不过阿山打错了如意算盘,因为江宁知府陈鹏年坚决反对。

这事儿最后不了了之,皇帝的供奉最后也就只能由总督大人自己割肉了。翌日,阿山即通知陈鹏年:地方上的事情就别管了,去督造龙潭行宫吧。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阿山给陈鹏年下套了。给皇帝建行宫,得跟大内侍从打交道,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以陈鹏年的刚直性格,肯定要得罪人。果不其然,那些小鬼索贿被拒,纷纷散播谣言中伤陈鹏年,康熙也听到了,心里不爽,就问随驾的退休宰相张英(张廷玉之父)的看法,张英说:“陈鹏年这个人我还是了解的,属官怕他但不恨他,百姓敬重他所以不顽劣,读书人在他的教导下都能讲诚信,至于清廉,对他来说还不是最主要的亮点。”

要说张英其人,当真让人佩服,安徽桐城那个著名的“六尺巷”,就是他的故事。史料里说:“英性和易,不务表襮,有所荐举,终不使其人知。”施恩不张扬,虽然是美德,但慧眼识人到这个程度,才实在了不起!陈鹏年也确如他所评价的那样,是个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的干才,而这,也正是陈鹏年最重要的“安全阀”——既为官,尽本职。

浙江衢县(清代叫西安县)经“三藩之乱”后几乎遍地废墟,满目疮痍,人口从15万锐减到4万左右。陈鹏年初入官场,即是治理衢县,仅用了三年,便成效卓著,他的法宝就是法治和德治两手抓。

法治方面的例子很多,《铁塔传奇》里叙述的“烈妇徐”,是陈鹏年帮她雪了冤,这是见载史册的;至于人口恢复、耕地分配、赋税政策等等,亦无不是依法而行。德治方面,有个记载比较典型,说衢县百姓有“溺女”陋习,陈鹏年对此严令禁止,并做了大量说服教育工作。当地人后来均被感化,将那些因此而存活下来的女婴尽数改以陈姓,以纪念他的德政。在他的治理下,衢县很快恢复,在《重过山家》一诗里,他描绘了察访农村的景象与喜悦之心情:“隔年重访老农家,秋场敢竞夸。旱后仅余麦浪,霜前先透桕林花。茶瓜丈室松寮迥,箭栝参天鸟道斜。自叹初衣迟岁月,帽檐狼藉软尘遮。”

陈鹏年历任西安知县、海州知州、江宁知府、苏州知府、署理河道总督等职,这种“为官尽职”的精神始终一以贯之。雍正皇帝在他死后下诏褒奖,用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针对性非常明确。也正因为如此,当他受到阿山的诬告(贪酷及文字狱)而坐牢期间,江宁民众拉起横幅为他奔走呼号,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也正因为如此,康熙皇帝才以“犯清议”为由罢了他的官,避重就轻地保护了他,“免死,入武英殿修书”。

康熙四十八年,陈鹏年署理江苏布政使(副职),被卷入总督噶礼和巡抚张伯行的互讦中,再次遭遇危险。张伯行器重陈鹏年,根据“敌人的朋友就是我的敌人”的法则,噶礼毫不犹豫地对陈下手了,借弹劾布政使宜思恭、粮道贾朴之机,将陈鹏年一并连坐,有司议罪结果,“夺官,遣戍黑龙江”,也就是充军啦,如果成行,陈鹏年必死无疑。有趣的是,这一次是康熙充当了“安全阀”,站出来为陈鹏年开脱,理由也挺好玩:噶礼这家伙不可靠,之前曾跟阿山拉帮结伙诬陷陈鹏年,“宵人伎俩,大率如此。朕岂受若辈欺耶?”

范仲淹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自然是大胸怀、大担当,但谁能说陈鹏年埋头工作不及其余的做法没有道理呢!工作干好了,百姓满意了,就是为皇帝分忧,何须明哲保身,同流合污?陈鹏年的“安全阀”,其示大抵在这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范仲淹曾夜半苦读寝不解衣 设“义庄”赡养老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夜读宋人范仲淹《岳阳楼记》,篇中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突显了一位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其思想之博大与崇高,考问了历代的人文与良知的缺失,是对享乐主义的空前否定!洞庭湖水天一色,岳阳楼巍然而立,象征着范氏的不朽。以后,我又陆续读了有关范氏一些笔记与传记,想进一步了解其人,

  • 刘基在明王朝建立中功劳不大 声名鹊起主要靠宣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个大人物,被认为是明朝开国第一谋臣,拥有诸葛亮般的智慧,且能燮理阴阳、掌控超自然力量,是十三陵、天津、山海关的修建者,被糖人业、风水业、香菇种植业奉为祖师爷。据说,刘伯温曾在北京参加元朝“殿试”,以后帮朱棣建北京城,而《刘伯温降龙》《刘伯温私访圣人府》《刘伯温砸碑建庙》《刘伯温

  • 李鸿章曾谈近代日本变革:委身于欧洲制度遭唾弃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等人在借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领略了铁甲洋炮的厉害,也看到了世界在变。“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余年的大变局也。”在李鸿章看来,“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

  • 蒲松龄厌恶科举不公 希望张飞巡查人间伸张正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清两朝的小说当中,最能集中反映古代科举制度的是《儒林外史》,要考据明清科举,研究《儒林外史》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就是《聊斋志异》,尽管这是一部神话志怪小说,但故事当中的主人公十有八九是科举体制内的书生,花妖狐仙满足了他们的爱情幻想,而功名科考仍然是他们孜孜以求的梦想,因此,在浪漫神秘的情感故事当中,

  • 唐哀帝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唐朝的傀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唐朝亡国之君唐哀帝李拀(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则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唐哀帝即位时,不过是藩镇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温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便先

  • 明穆宗朱载垕是谁?明穆宗朱载垕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hòu),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是明世宗与杜康妃之子,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很少得到父爱。少年裕王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封为裕王,与庄敬太子、景恭王同一天受册封。不久,庄敬太子死去,世宗因裕王年长并且有才能,被定为皇位的继承人,然而,朝中内外

  • 清朝官员王杰:拒与和珅结党 当场驳其面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清朝的王杰,恐怕如今没几个人知道,其实他是清朝乾隆时期的状元,也是一代名臣。当初他以会试第三名的身份参加乾隆主持的殿试,但当时考取状元呼声最高的是才子赵翼,其已经在军机处任职,因为怕老师刘统勋在改卷时为避嫌而筛掉他,于是换了另一种笔迹。乾隆在阅卷时,觉得王杰字迹清秀工整,十分欣赏,同时为了权衡北

  • 秦始皇为何自命“祖龙”?秦始皇做了多少年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大秦帝国“尚黑崇六”,命河曰“德水”,皆缘于秦始皇自命“祖龙”。中国历代皇帝自命“真龙天子”,应该源自那位始皇帝赢政。秦始皇当年自命“祖龙”却是大有玄机所在,其意图则是为继承大统戴上一顶“君权神授”的帽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载:战国时期齐人邹衍曾宣扬“五德终始说”,其核心思想即“五德转移,治各

  • 明太祖朱元璋:历史上手段最狠的反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还是在大明王朝建立的前夕,朱元璋将文武百官请到自己的身边,给大家出了个题目:元朝为什么会迅速土崩瓦解?不久将诞生的新王朝当务之急是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高参刘基首先进言:“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纪纲整肃,然后才能实施新政。”朱元璋感到言之有理,也深感大明朝的当务之急,应是制定法律,以法治国。根据朱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该有何伟大壮举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魏孝文帝拓跋宏,即拓跋宏,亦即元宏,是北魏一位杰出的皇帝,他五岁即位,聪慧机敏。在他亲政以后,为了巩固北魏封建国家,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魏孝文帝推行文治,在亲政之初,即整顿吏治。对官吏实行三年一考,经三考,“升贤明有绩者,退庸劣无功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