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宗时期的科举制都做出了哪些改革?有什么样的影响?

宋太宗时期的科举制都做出了哪些改革?有什么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73 更新时间:2023/12/18 12:12:23

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考试制度,非常注重考生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因素,这也反映出士族们控制选举的野心。隋炀帝之前都是靠世袭制选拔人才,这种制度非常不利于选拔真正有学识和见解的人才。

经过不断的改革发展,科举制度慢慢摒弃了它不好的部分,演变的更为实用和理智。选拔出了真正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有用之才,历史上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名人数不胜数。

如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王安石范仲淹更是文武双全。这些人物都在自己的时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宋太宗时期对科举考试的进一步改革,也涌现出众多全面的人才,为国家各项发展做出了贡献。

01

科举制度由来发展

科举制度渊源于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其开端。随着以姓氏家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统治阶级上层社会的衰亡和普通中小级别地主的兴起,注重门第的九品官人法,也就是九品中正制已无法延续下去。

隋朝时期为了改变这些弊端,创立了一种新的选拔制度-科举制。后建立于唐朝,宋朝进行完善,明清两朝达到顶峰,最后于清朝末年废除,整整延绵存在了1300年。

隋炀帝时期开始创立进士科考试,按照考试成绩选取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太宗时期,增加常举和制举两种考试,常举考试就是每年都会进行的考试,而制举则是皇帝临时决定举行的考试。

武则天时期,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整个唐朝期间都非常重视进士科的考试。考试在每年的二、三月份举行,因此叫春闱。

02

宋朝科举制度特点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认为一个国家只有武将是万万不够的,需要建立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国家,于是他“右文抑武”,也就是重视文化发展,完善和扩大科考制度,同时抑制和削弱武将的地位和发展。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以文人墨客为主的王朝。

北宋初年将科举考试做了进一步发展,主要是整顿考试步骤,将考试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简化考试科目,采取糊名法,就是将考生姓名等信息进行密封,以及扩大录取名额。

宋太祖将殿试作为科举考试中级别最高的考试,考生是否被录取为进士,由皇帝来决定,这些在殿试中被录取的进士,被称为“天子生门”,这一改革是中国科考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次变革。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沿用其兄以文治天下的理念,继续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大型著作,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宋太宗爱好读书,“开卷有益”的典就是因他而来。

03

宋朝科举进士的贡献

因为宋太宗时期对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所以选拔出来的官员也为国家的治理尽心竭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有所长,官员们在朝堂之上敢于大胆觐言,而且在人文、民风、军事甚至外交活动中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谏官是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设立的一种官职,他们是为君主指出错误并进行规劝的官员。宋太宗时期的谏官非常的刚直不阿,能对事物有针对性的向皇帝提出意见和建议,而且见解十分有见地。

能够贴合当下的时政,反映老百姓的民生需求。谏官们不但敢于大胆谏言,而且在打仗时也非常勇猛果敢。保卫城中百姓安慰,击退骚动扰乱,可谓文武双全。

人文方面,宋太宗可以说是开了读书人的黄金时代,让人们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感悟。科举考试对考生的文学功底要求很高,这从宋代编篡的书籍水平就可以看的出来。

宋太宗时期著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著作,这三部作品与北宋时期著作《册府元龟》并称为宋代四大名著。除却诗文,部分进士也有着艺术方面的兴趣与特长,如善于写各种笔体的书法、懂乐理、会编乐府等。

民风方面,宋朝对于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让人们意识到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穷苦人家的孩子格外用功读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崭露头角,有所作为。

家家户户都崇尚刻苦学习的风气,可谓废寝忘食,甚至祖孙三代一同参加科举考试中举的佳话。人们重视参与考试的过程,而不纠结最终的考试成绩,是否中举,这种优良的学习风气蔚然成风。

军事方面,虽然宋朝注重文人墨客的培养,但是这些进士出身的官员除了有文采韬略,也有武将的英勇不屈,他们敢于抵抗契丹侵略,受到百姓的爱戴,更有在敌人面前不屈服的气节,敌人攻入城池,为保忠诚不被敌人俘虏,而投湖自尽。

外交方面,宋太宗重视与周边民族部落的往来沟通,保持着长期稳定的交往。因为要频繁的来往,所以就需要有使节来完成外交工作,皇帝会挑选当朝的精英官员作为使节。

使节在对外交往中,代表了国家的形象,所以行为要得体,注重个人仪表。而且要有坚定的立场,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处变不惊以及良好的交际能力。

他们的职责在于调节两国关系、陪伴外国客使以及观察记录情报。根据史料记载,宋太宗时期选拔出来的登科进士都具有渊博的知识,超高的各人素养,谨慎严谨的处事态度,赢得了周边民族部落的尊重,为宋朝的外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往今来,教育都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国之大计。我国现代教育考试制度,也是在古代科举考试的基础上改革发展而来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宋太宗对于科举考试的重视和增加进士的录用规模,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对于教育行业的重视程度,优秀进士更是在多方面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些从社会底层脱颖而出的官员,更有真才实学,更懂得人间疾苦,也更容易成就一番事业,文人们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驾崩,那时候的丧礼是怎样的一个流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下级见上级需要下跪吗,清朝皇帝葬礼全过程,于谦在明朝期间的皇帝是谁

    清朝皇帝驾崩,那时候的丧礼是怎样的一个流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古代,有一个人的生死,直接关系到全天下人,这个人就是皇帝。皇帝的死称之为“驾崩”,如果他生前是一位暴君,那么他一死将会是普天同庆。如果他生前是一位明君,那么他的死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大家也都会怀念他

  • 为了杜绝宦官干政,乾隆下了什么命令?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宦官是什么意思,乾隆推翻雍正新政,宦官相公

    为了杜绝宦官干政,乾隆下了什么命令?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朝的衰弱甚至是灭亡,与多次出现的宦官干政脱不了干系。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吸取明朝教训,便特别重视对宦官权力的控制。顺治十年,顺治帝颁布上谕:“凡系内员,非奉差遣,不许擅出皇城;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不许招引外人;不许交

  •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竟写了四千余字悼念!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董鄂妃简介,思悼世子妻子为什么揭发他,乾清宫里顺治写的那四个大字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竟写了四千余字悼念!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董鄂妃,已经出了不少影视剧,正因如此,使得她在我们心中留下美好印象,大多数人也为她与顺治之间的爱情所动容。尤其是《孝庄秘史》中,演员舒畅所饰演的董鄂妃,那是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啊!董鄂妃是满洲正白旗人,父亲鄂硕是正白旗

  • 周厉王姬胡有哪些为政举措?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后世是什么意思,周武王在用人方面有什么特点,楚王对毛遂态度变化

    姬胡,即周厉王,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878年—公元前841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厉王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他

  • 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为什么会被朱瞻基藏在宫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祁钰和朱祁镇关系好不好,明朝朱祁钰的杭皇后,孙若微被朱瞻基强了

    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为什么会被朱瞻基藏在宫外?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都知道明宣宗朱瞻基就两个儿子,而且两个儿子都当过皇帝,这在明朝历史上相当特殊。朱瞻基登基前,没有人为他生下儿子,只有嫡妻胡善祥(时为皇太孙妃)生了两个女儿,孙氏(时为皇太孙嫔)为她生了一个女儿。直到宣德二年,已是贵

  • 周厉王姬胡:西周第十位君主,是个暴虐成性、贪图财利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厉王典故,胡什么姬花生油,周厉王真实历史

    姬胡,即周厉王,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878年—公元前841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厉王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他

  • 周夷王姬燮有哪些为政举措?后世如何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宣王的简介,周夷王在位时间,楚王对毛遂态度变化

    姬燮(xiè),即周夷王,姬姓,名燮,周共王姬繄扈之孙,周懿王姬囏之子,周孝王姬辟方侄孙,西周第九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885年-公元前878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夷王在位时期,周王室处于衰落阶段,因此诸侯有的不来朝贡,而且互相攻伐。

  • 周夷王姬燮:西周第九位君主,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周哀王,西周的贤臣,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姬燮(xiè),即周夷王,姬姓,名燮,周共王姬繄扈之孙,周懿王姬囏之子,周孝王姬辟方侄孙,西周第九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885年-公元前878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夷王在位时期,周王室处于衰落阶段,因此诸侯有的不来朝贡,而且互相攻伐。

  • 周孝王姬辟方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户政窗口多举措提升服务效能,推进思政课改革措施,周天子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姬辟方,即周孝王,姬姓,名辟方,周穆王姬满之子,周共王姬繄扈之弟,周懿王姬囏之叔父,西周第八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892年—公元前886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懿王死后,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姬燮懦弱无能,姬辟方乘机夺取王位,是为周孝

  • 周懿王姬囏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卫子夫王姬结局,周平王以后是谁继的位,周赧王姬延

    姬囏,即周懿王,姬姓,名囏(jiān),周共王姬繄扈(yī hù)之子,西周第七位君主,《太平御览》引《史记》:“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据白川静的西周断代铭器分类结果,周懿王在位时间有15年以上。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周懿王在位八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懿王生性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