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大将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咸丰骂他虚伪

清朝大将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咸丰骂他虚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567 更新时间:2023/12/15 9:01:06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作为一代重臣的他,其身负的不只是一个家庭,还有一方军政局面,因此,对老曾家书的解读也会往上延伸,例如有观点认为他的家书是写给咸丰皇帝看的,以表明自己的姿态。

然而,笔者认为,老曾的家书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缓解压力的,正如夜行人大喝一声,不是用来吓鬼的,而是用来给自己壮胆的。

曾国藩性格解读

受父母影响是个爱生闷气的人

都知道老曾的励志名言:“打掉牙齿和血吞。”受了挫折和委屈,忍一口气,以后争一口气。这是从正面解读,然而,凡事看两面,在忍气发奋的同时,却也是在积累情绪垃圾,埋头生闷气。隐忍而争气的人,往往是喜欢生闷气的人。

老曾的秉性,先从曾妈妈这一代人分析开来。老曾的母亲姓江,在娘家过得衣食无,嫁到曾家,在经济上却很不如意。这江太性格好强,因此喜欢自己给自己壮胆,“好为自强之语”。嘴硬的同时,生过不少闷气。

而曾爸爸是个性格懦弱的人,经常被曾爷爷训斥,估计也生了不少闷气。

曾爸爸和曾妈妈性格方面的一些负面因素,对曾大哥还是有消极影响的,曾国藩在185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的家书中也有交代:“吾自服官及近年办理军务,中心常多郁屈不平之端,每效母亲大人指腹示儿女曰:‘此中蓄积多少闲气,无处发泄’。”可见老曾受父母影响,是个爱生闷气的人。

家书背后的委屈

显示谦虚姿态 咸丰却骂他虚伪

老曾这人本性是争强好胜的,但他喜欢表现出温良恭俭让的姿态。大家都不傻,你喜欢装,总有人戳破你。例如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湘军攻克武汉,这是天大的喜事,老曾也掌握实权了,掌管湖北一方——署理湖北巡抚,有了一方的财权和人事权,手里还有兵,应该得瑟了吧?

然而,老曾想得挺远,一则觉得正在戴孝,二则觉得要显摆谦逊的美德,于是上书向朝廷辞官。本以为咸丰皇帝会表扬一番,没想到咸丰是个聪明人,一道谕旨戳破老曾的假谦虚:“朕料汝必辞。”你肚子那点小九九我知道,辞官是意料中的事。“好名之过尚小,违旨之罪甚大,着严行申饬”,直接骂曾国藩好名,而且事情性质很严重——抗旨不遵。结果既要免官,同时还要严肃批评。这是咸丰给他的一棒,皇上的批评你还能回嘴吗?闷气是生定了。

曾国藩对自己平生受的闷气有一个总结,我们看日记:“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遭遇的都是唾骂,在京城被权贵骂,不能还嘴;在长沙被绿营兵骂,还是不能还嘴,还嘴就必死无疑;在江西筹集粮草,像叫花子一样被人骂,又是不能还嘴。

老曾都忍了,祸是没惹了,但气却上来了,一层层堆积在心里,这不是揣度,而是有曾国藩自个的心声为证:“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怄气了,不说,只管忍,这明摆是在生闷气,多压抑,多难受啊。爱生闷气的他,该怎么排遣?如何将其转化为正能量?

家书成宣泄的渠道

将苦闷字化

受了气,说不得,只能“徐自图强”,图强是长远的事,但眼前的情绪总得有个疏通的管道,老曾在这个时候就得依靠文字了。

例如在前文提到的曾国藩被咸丰痛斥“好名”,老曾的情绪就在当年九月写给四个弟弟的家书中宣泄了出来,他是这样写的:“人之好名,谁不如我?”大家都好名,谁都跟我一样,明明就是针对咸丰的批评而写的,倾诉心中委屈。但总不能在家书中抱怨万岁爷吧?于是自我解释宽慰一番:“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与虽美而远不能及之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

皇上骂老曾“好名”,老曾心里难堪,但从辩证的角度一想,老曾我有了美名,必定有人因此承受骂名,原因很简单,你的能耐显示了别人的无能,相比之下,人家比我老曾更难为情。老曾在家书里,这么一比较,心里也就释然了。接着,老曾上升到人格修养的程度:“兄惟谨慎谦虚,时时省惕而已。”以后一定谨慎谦虚,把尾巴藏得更深。紧跟着又化为对以后工作的憧憬:“能速将江面肃清,荡平此贼。”能将长江水面的太平军肃清,平定这场兵乱。心中的不确定感消除了,也就是不怕了。

本来被皇上骂了一通,心里发虚,可这么一写,怨气散了,办法找到了,自己给自己壮胆,不怕了。可见老曾的家书功能很大,既能化解闷气,又能提升品质。

你烦恼什么,就写出来,把它文字化、物质化,置放在你的眼前,成为一个可以客观观察的对象,也就是说将主体客体化,从“只在此山中”到“旁观者清”,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在文字化中提炼和升华

如果自说自话,可能起不到排遣的作用,但如果是面对自己的家人、晚辈,要摆出兄长和家长的架子来教育他们,那肯定要植入正能量,找到解决闷气的法子,于是不知不觉中升华了自己的牢骚,在变成家人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克服了自己的恐惧。

曾国藩在江西,饱受同僚欺凌,他带的兵也是受气包,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的家信中,老曾哀叹自己的团队“每次上城,必遭毒骂痛打”,但自己毕竟是大哥,在向弟弟们倾诉烦恼时,总得给弟弟们一个好榜样,于是清醒地指明自己应有的态度:“惟忍辱包羞,屈心抑志,以求军事之万有一济。”对待侮辱,只有忍着不吱声,把业务干漂亮才是道。

利用家书也可以帮自己传达愧疚和抑郁。老曾一生最不痛快的是在江西,咸丰七年(1857年)他给弟弟的信就提到:“余在外数年,吃亏受气实亦不少,他无所惭,独惭对江西绅士。”老曾在江西受困,正在煎熬关头,他老爸的死帮了他的忙,他借着奔丧守孝一溜烟走了。好几年后,老曾这块心病难去,便借着向正在江西当官的弟弟写信,表明自己的内疚。得罪一个省的精英,心里肯定发虚,有这封家书传达,也算是给内疚的自己壮一下胆。

家书既给老曾自己壮胆,也给亲人壮胆。曾家兄弟自攻破南京,天下以为湘军横行无对手,还没缓过劲来,却又杀出一对头——捻军。

这支机智英勇的北方骑兵队伍打得曾氏兄弟摸不着北,连续丧师失地,朝廷对此甚是震怒,下旨痛骂老曾的弟弟曾国荃“调度无方”。

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十八日的深夜,老曾写信给弟弟壮胆,提出他的处世名言:“打掉牙齿和血吞。”他认为弟弟被捻军大败,“颇有打脱门牙之像”,他建议弟弟“惟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已。”同治六年,在表弟战死的情况下,又给弟弟写信,劝导他此次战败是“天之磨练英雄”,要“咬牙励志”。

这番话表面是给弟弟壮胆,其实也是给自己壮胆,弟弟打败仗受处分,他老曾能没事吗?当然,要给弟弟壮胆,自己得有料,他列举历次失败受辱的教训,然后跟弟弟说:没事,哥不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吗?

曾国藩的家书,其实是将自己的恐惧、烦恼和压力文字化、物质化,在训导子弟的同时,也训导了自己。所以,曾国藩的家书,也是写给自己看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奇女子褚蒜子:一生经历6位皇帝3次垂帘听政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隋文帝只有一个女人吗,在哪里看褚蒜子电视剧,东晋褚蒜子

    从她做皇后开始,一生经历了六位皇帝。每次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母亲、婶婶、堂嫂;每次还要和居心叵测的男人们过招交手,维持着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褚蒜子东晋史上有个传奇女人。她天生丽质,雍容华贵,然而命运总是跟她开着残忍的玩笑。从她做皇后开始,一生经历了六位皇帝。她年纪轻轻守寡之后,一心想退到深宫之中,吃

  • 明代唐伯虎到底没有点过秋香? 唐寅的酒色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伯虎为什么一生坎坷,明朝唐寅是唐伯虎吗,唐寅和唐伯虎是同一个人吗

    风流才子唐寅自明代至今一直是被文人墨客,说书艺人戏说演绎的对象,到了近代,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一次次被搬上银幕,邵氏陈思思版的《三笑》和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都堪称经典。近日,由相声演员郭德纲操刀的喜剧电影《三笑之才子佳人》又嬉笑上映。秉承恶搞到底的宗旨,明代文人唐寅的传说被一再消费。然而历史上,

  • 清朝嘉庆帝的人生“滑落曲线”:只是平庸的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嘉庆王朝,嘉庆为什么传位给道光,嘉庆皇帝怎样

    紫禁城之变是大清衰势的一个特殊表征。在它的背后,是大清深层次问题的不断恶化:人口压力没有丝毫减轻,流民越来越多,土匪四起,邪教横行。除了天理教之外,什么静空天主、老佛门、一柱香、红阳教、清茶教、大乘法门等教门,接踵而出,目不暇给……嘉庆皇帝实际上已经做到了他的观念范围内最大的努力。他对每一个问题的处

  • 中国历史上北朝时期到底有没有花木兰呢?原型是?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木兰在历史真实存在过吗,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吗,历史中有花木兰吗

    《木兰辞》说它是北朝(魏)乐府,大概不会有人反对。秦汉以降的朝廷大多设有专门的乐府官署,南北朝也不例外,具体职能是负责收集整理民歌、训练乐工等,属掌礼仪教化的太常寺该管。《木兰辞》被宋代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不是没有道理的。郭茂倩的父亲郭源明曾做过太常博士,家学渊源

  • 两晋时也有个“姜太公”:而且88岁的时候任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风也有转南时郭德纲,也有时一阵疼,有时某者

    两晋时也有个“姜太公” 88岁任丞相,一直做到100岁去世。西南死的这个人叫李雄,是蜀国(国号为“大成”)的皇帝,活了61岁。西北有个“世外桃源”,这里也是一个独立王国,过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悠闲日子。更有趣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半仙”,88岁时出山做了第一任丞相。李特感叹刘禅无能李雄的父亲叫李

  • 历史上最强的摸金校尉刘去 他竟比曹操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摸金校尉TXT,斗鱼之最强摸金校尉,历史到现在的武功最高的是谁

    摸金校尉原本是古时盗墓者的一个门派,现在多被用来代指盗墓者,历史上最有名摸金校尉莫过于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是在曹操之前,早就有这么一位地位显赫的人,专干发掘古墓之事,他就是西汉景帝的曾孙广川王刘去。如果说曹操掘墓是粮饷不足不得已为之,那么刘去这么干纯属玩票,图个乐子。话说这刘去通晓《易经》、《论语》,

  • 耶律休哥有哪些勇猛事迹?他的威名能“小儿止啼”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耶律休哥,字逊宁,契丹族,辽朝宗室大臣、军事家,隋王耶律释鲁(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伯父)之孙,南院夷离菫耶律绾思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耶律休哥作为契丹宗室贵族子弟,少年时期就跟随军队南征北战。大辽乾亨元年(979年),宋军围攻燕京(今北京)时,耶律休哥带领军队

  • 古代皇帝的妃子如果出轨,会有怎样的处罚?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的妃子如果出轨,会有怎样的处罚?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对于皇帝这个职位,人们都是非常的向往的,尤其是后宫中的佳丽,更是让众多男人都非常的羡慕的,那么皇帝后宫中拥有着众多的嫔妃,并不可能每一个嫔妃都得到皇帝的宠爱,那就会有许多嫔妃要忍受着寂寞,为什么在历史上很少

  • 嫡长子李成器为什么甘愿把皇位让给李隆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嫡长子李成器为什么甘愿把皇位让给李隆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李宪原名李成器,是李旦的嫡长子,母亲是肃明皇后刘氏。按照古代即位的原则一般传位给嫡子长子,李成器是正经继承皇帝位不二人选。而李隆基呢?李隆基他妈是窦德妃,李隆基是李旦的三儿子,他上面除了有大哥李成器还有二哥

  • 王粲:建安七子之首,知识渊博且有过目不忘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王粲,字仲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也是其中成就较大的一位。三国时期,曹操除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家、军事家外,还是一位文学家,曹操与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有名的文学家,合称“三曹”。在曹操身边,除了有战将千员外,还有一帮文人,他们的文章写得也很好,由于当时的汉献帝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