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鸿章感情丰富 考场写出缠绵悱恻爱情故事

李鸿章感情丰富 考场写出缠绵悱恻爱情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801 更新时间:2024/1/25 1:26:56

中晚清时期的一大批名臣,很多皆为寒门子弟出身,诸如陶澍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不论是流芳千古,还是尚存争议,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人物。

他们是怎样走上历史前台的?尤其是他们如何以寒门子弟的身份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改变中国命运的?这神奇的一切要想说清楚,是个大命题,我们且还是从家书的角度去解密。这一回谈谈李鸿章的家书。

家世:

祖父时期的李家

还是穷困大家庭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一般定论他是“卖国贼”,但也有人说他不容易,清王朝割地赔款的责任不能全赖在他身上。这些历史疑问且不去辩论,有一点确定无疑:他是晚清最重要的大臣,尤其在与洋人打交道、办洋务方面,是不二人选。他做得不一定全对,但他这个人很重要。

曾国藩在中国读书人心目中的形象,比李鸿章清廉、高大、谦和,更对得起士大夫的名称。然而,欧美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曾国藩寒酸,衣着不得体,说话也不得要领,装腔作势、捉摸不透,而李鸿章有贵族风范,个子高大,声音洪亮,谈吐得体,衣着光鲜,洋人更乐意跟他打交道。

李中堂真的如欧美人所言,是贵族吗?不是的,他的家族其实寒酸得很,看看他的家书就知道了。李鸿章成为朝廷重臣之后,在写给弟弟李鹤章的信里曾提到早年家境的不堪和贫寒:“前吾祖父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几如过江之鲫。祖父无法以偿,惟有支吾以对。”

老李的爷爷李殿华是个没有任何野心的农家子弟,曾经想通过考试改变命运,栽了两次跟头后,心灰意冷,待在乡下守着那几十亩薄田和一座三进瓦屋过日子。家里人口多,田又少,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和财产性收入,李家穷得举债过日子。一到年终,前来索要债务、催着还钱的人多如“过江之鲫”。李爷爷也没办法,只好支支吾吾应对:“行,过一段时间还,请再等等……”

实在躲不过了,李爷爷就拆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债。李鸿章在家书里写道:“支吾终非久长计,即向亲友商借,亦渐为亲友所厌。”变了债务对象,不变的是偿还能力,欠着永远就是欠着,李爷爷因此成了亲友们眼中的“鬼见愁”,为人所厌恶。

在这无穷无尽、前仆后继的新旧债务中,李家的前途在哪里?人生在最关键的瓶颈时期,总得有个导师指点迷津。李家的导师就是姻亲、李鸿章称为“太伯父”的周菊初。周菊初的家境颇丰,常常接济李殿华,也不计较李家还不还债。李鸿章就在家书里感激地写道:“其时幸有姻太伯父周菊初者稍有积蓄,时为周济。”周菊初不仅从物资上提供帮助,还指点迷津,“并劝祖父以勤俭,并亟命儿孙就学”。他劝李殿华:兄弟,你工作要勤快些,用度要节省些。不过想要彻底脱贫致富,还得让你的儿孙读书啊。

得到了指点的李殿华发狠了,教训四个儿子,也就是李鸿章的叔伯父亲道:李家这么穷,爹爹我也没啥本事,但你们要争气,给我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从而让我李家彻底翻身。

从李鸿章的家书可知,他当年就生活在这么一个贫寒而充满励志色彩的家庭里。

传奇:

考场写出

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周菊初的指点对李家的发达起了指导性的作用,李鸿章在信中承认了周老的功劳:“吾祖父从其言,得有今日。”“非有周老太伯,焉克至此?”

李家四兄弟用功读书,很快见成效,开始有人中秀才了——他就是李鸿章的老爸、家里的老四李文安。接着,李文安又不断给这个穷困大家庭以惊喜:中了秀才后中举人,最后还中了进士。身份的改变让李家的地位在当地一下子拔高,“遂为庐郡望族”,成了庐郡的一大望族,所谓庐郡,就是现在的合肥。通过读书成为望族,这在当时是一条社会公认的上升通道,给了陶澍、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一拨人一条上进的途径,通过科举出来的人才也能担当近代社会大变革的大任,他们学的八股时文其实还是有能量的。

李家发展的步伐在李文安的时候快了起来,但没有想到李鸿章这小子更快。李文安35岁中举人,39岁中进士,速度算快的了。而李鸿章18岁成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就中进士,令这个家族加速度前进。

这些家族辉煌史就没有必要重复了,重点是科举这条人生上升通道,有没有一点创造性的东西呢?恰好记者手上有李鸿章当年参加秀才考试的试题,有趣得很,居然考的是一则爱情神话,要考生对这则美妙故事发表看法,也可以自由发挥改写情节。

作文题目是《天台仙子送刘晨阮肇还乡赋》,刘晨和阮肇是汉明帝时的两个农民,外出碰上仙女,一起生活了好几年。后来思乡欲归,两位仙女妻子送他们回去,结果回到家乡,却发现物是人非,人间已过几百年。考生李鸿章是怎么写的呢?

感情丰富的李鸿章极力描绘了相爱中男女的情状,这里不好展开全文,且摘一二以飨读者:“我见犹怜。携手而偕来洞口,相窥以笑,牵裙裾而同到仙家”,这是男女初见面时的相爱相怜,爱情充满神秘和温馨;“遇真奇遇,亏他前世能修。享此清福,可赋白头,共结丝罗,自必是天长地久,同偕琴瑟,应不致云散风流”,这是凡人与仙女在仙境结为连理的恩爱写照;“不无花草,枉自芬芳;仅有烟霞,为谁点缀?早知今日难逢,反恨当年轻别。”刘晨和阮肇这两个傻小子回乡探亲一趟回来,发现已找不到来时的路,仙女去无踪,旧日恩爱已云散,只剩下花草和烟霞,今日不能再相逢,只恨当年轻易离别,何等惆怅。

李鸿章满纸写的都是卿卿我我,恩恩爱爱,尽是缠绵悱恻,在封建时代,这合适吗?合适!这是安徽学政说的,马上录取为第一。这里不想说所谓的励志发愤,而是感叹当年的科举考试也不是那么没人情味。李家四兄弟到李鸿章这一辈,苦读出来的不是应试机器,而是有情有趣、有创造性的中华读书人。

感恩:

回报恩人

建家族慈善业

我们还是回到家书上来。李鸿章回忆当年家道艰辛的同时,也以满怀感恩的心情讲到姻亲周家的现状,“今周姻太伯之后,亦如吾祖之穷困,亟应筹款救济,以报昔日之功。”如今李家大恩人的后人也穷困潦倒,李鸿章决定实施救济,他写这封家书就是号召弟兄们回报当年的大恩人。李鸿章说到做到,自己先给周家寄去五十两银子,年底打算再寄去一百两银子。他还催促弟弟李鹤章,你如今经济状况也不错,“当可分任其劳”。

李鸿章在这个基础上又做进一步发挥,希望李家兄弟筹集十万银两,学习宋朝的范仲淹,“仿范文正之例”,办一个义庄,救济家族里的穷人。这个理想,不知李鸿章有没有做到,但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式的一种感恩模式,或者说慈善模式,自己经济富裕了,就开始接济家族和地方,从春秋时期的叔向到宋朝的范仲淹,都走的是这条道路。钱文忠教授就曾对记者说过:地方出去的高官贤达,都喜欢在家乡买田置产,表面上是用来收租的,其实他们多数分文不收,完全用来接济地方。

这种中国古典式乡情感恩,或许是我们的读书种子得以绵延不绝的一个原因吧。(刘黎平)返回光明网首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三国奇才刘巴:令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三国牛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演义六大奇才,刘琦为什么要苦苦相求诸葛亮呢,不世奇才

    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在三国的江湖中笑傲群英,能入他法眼的人才委实不多。然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奇才,诸葛亮对之非常看重,不仅费尽周折将其网罗至刘备麾下,而且由衷地公开称赞说这个人比自己强:“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彻远矣。”(见《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诸葛亮所赞的这位“子彻”,就是刘巴。刘备也

  • 清朝龚自珍的另一面:不但喜欢逛青楼还沉迷赌博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自清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一名句,在苦难时代里,曾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志士。可这么一个龚自珍,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片外,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先说说逛青楼吧。龚自珍喜欢逛青楼,这在其友人的笔下,屡屡可

  • 清朝大将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咸丰骂他虚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曾国藩要是反的话会成功吗,曾国藩家书内容,李秀成劝曾国藩称帝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作为一代重臣的他,其身负的不只是一个家庭,还有一方军政局面,因此,对老曾家书的解读也会往上延伸,例如有观点认为他的家书是写给咸丰皇帝看的,以表明自己的姿态。然而,笔者认为,老曾的家书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缓解压力的,正如夜行人

  • 奇女子褚蒜子:一生经历6位皇帝3次垂帘听政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隋文帝只有一个女人吗,在哪里看褚蒜子电视剧,东晋褚蒜子

    从她做皇后开始,一生经历了六位皇帝。每次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母亲、婶婶、堂嫂;每次还要和居心叵测的男人们过招交手,维持着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褚蒜子东晋史上有个传奇女人。她天生丽质,雍容华贵,然而命运总是跟她开着残忍的玩笑。从她做皇后开始,一生经历了六位皇帝。她年纪轻轻守寡之后,一心想退到深宫之中,吃

  • 明代唐伯虎到底没有点过秋香? 唐寅的酒色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伯虎为什么一生坎坷,明朝唐寅是唐伯虎吗,唐寅和唐伯虎是同一个人吗

    风流才子唐寅自明代至今一直是被文人墨客,说书艺人戏说演绎的对象,到了近代,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一次次被搬上银幕,邵氏陈思思版的《三笑》和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都堪称经典。近日,由相声演员郭德纲操刀的喜剧电影《三笑之才子佳人》又嬉笑上映。秉承恶搞到底的宗旨,明代文人唐寅的传说被一再消费。然而历史上,

  • 清朝嘉庆帝的人生“滑落曲线”:只是平庸的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嘉庆王朝,嘉庆为什么传位给道光,嘉庆皇帝怎样

    紫禁城之变是大清衰势的一个特殊表征。在它的背后,是大清深层次问题的不断恶化:人口压力没有丝毫减轻,流民越来越多,土匪四起,邪教横行。除了天理教之外,什么静空天主、老佛门、一柱香、红阳教、清茶教、大乘法门等教门,接踵而出,目不暇给……嘉庆皇帝实际上已经做到了他的观念范围内最大的努力。他对每一个问题的处

  • 中国历史上北朝时期到底有没有花木兰呢?原型是?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木兰在历史真实存在过吗,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吗,历史中有花木兰吗

    《木兰辞》说它是北朝(魏)乐府,大概不会有人反对。秦汉以降的朝廷大多设有专门的乐府官署,南北朝也不例外,具体职能是负责收集整理民歌、训练乐工等,属掌礼仪教化的太常寺该管。《木兰辞》被宋代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不是没有道理的。郭茂倩的父亲郭源明曾做过太常博士,家学渊源

  • 两晋时也有个“姜太公”:而且88岁的时候任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风也有转南时郭德纲,也有时一阵疼,有时某者

    两晋时也有个“姜太公” 88岁任丞相,一直做到100岁去世。西南死的这个人叫李雄,是蜀国(国号为“大成”)的皇帝,活了61岁。西北有个“世外桃源”,这里也是一个独立王国,过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悠闲日子。更有趣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半仙”,88岁时出山做了第一任丞相。李特感叹刘禅无能李雄的父亲叫李

  • 历史上最强的摸金校尉刘去 他竟比曹操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摸金校尉TXT,斗鱼之最强摸金校尉,历史到现在的武功最高的是谁

    摸金校尉原本是古时盗墓者的一个门派,现在多被用来代指盗墓者,历史上最有名摸金校尉莫过于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是在曹操之前,早就有这么一位地位显赫的人,专干发掘古墓之事,他就是西汉景帝的曾孙广川王刘去。如果说曹操掘墓是粮饷不足不得已为之,那么刘去这么干纯属玩票,图个乐子。话说这刘去通晓《易经》、《论语》,

  • 耶律休哥有哪些勇猛事迹?他的威名能“小儿止啼”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耶律休哥,字逊宁,契丹族,辽朝宗室大臣、军事家,隋王耶律释鲁(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伯父)之孙,南院夷离菫耶律绾思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耶律休哥作为契丹宗室贵族子弟,少年时期就跟随军队南征北战。大辽乾亨元年(979年),宋军围攻燕京(今北京)时,耶律休哥带领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