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构能称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看看他的出身

赵构能称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看看他的出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060 更新时间:2024/1/5 18:22:46

赵构能称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看看他的出身,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在提起赵构登基这件事的时候,多人有一个观点,那就是赵构之所以登基,因为他是唯一幸存的皇子。

可实际上,当时想竞争皇位的人,还有两个赵氏成员。一个是赵子崧,一个是赵叔向。从当时的情形去看,这两个人也未必没有希望。

赵子崧是赵匡胤的后人,而且当时就有传言,大宋天下是太祖打下来的,太宗非法夺位,让太祖后人处于边缘地位,所以现在应该立一个太祖的后人。

这种说词非常有煽动性,事实上,在赵构之后,大宋皇位就是由太宗一系,再度转入了太祖一系。

赵构的儿子死后,一直没有再生育,想从宗室中找一个人继承皇位,大家都认为应该从太祖一系中寻找。而后来的孝宗,就是从太祖一系中找出来的。

从这层意义上,赵子崧也未必完全没有希望当皇帝。

但是一切需要就看投票的结果,投票开始后不久,相州、磁州、刑州(信德)、真定等几个州府,都明确支持赵构。支持赵子崧的似乎只有淮宁府,所以赵子崧知道,再争下去是没有结果,所以马上也转而支持赵构。

赵子崧认怂比较快,所以结局也算不错。只是后来,有人和赵子崧有意见,所以翻出了他从前勤王的檄文,赵子崧遂受到了压制。

赵子崧在当时的檄文中,曾拿太祖说事,太祖是大宋开国之君,平常你扯这种话并没有什么用。但是在靖康末年,你在勤王时提出这种话题,是想干什么呢?

更主要的是,你是太祖的后人,扯这种话题,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因为这件事,所以赵子崧虽然认怂了,却也不可避免地被踩了一脚,赵构怕他翻天啊。

赵叔向是宋太宗的后人,当时就有军队七千,我们必须得知道,康王帅府刚开张时,也不过一万军队,所以赵叔向这支军队的人数并不少。

赵叔向认为,自己的路线肯定能胜赵构,因为赵叔向坚持主战,而赵构是以空间换时间。

其实,从大家都支持赵构的情形看,本身就证明,赵叔向的路线说起来激动人心,却实在没有多少人支持。

但是,赵叔向当时并不这样认为,所以在败局既定的背景下,他依然在做着无谓的努力。

在大家都支持赵构的背景下,赵叔向竟然不愿意把自己的军队交给赵构,而是想把军队交给宗泽。因为,宗泽是唯一敢公开与赵构在路线上唱对戏的人。

宋太宗系宗室赵叔向则领兵七千,直抵开封城郊。也显示了问鼎的志向。后来感到大势已去,仍“不肯以其兵与朝廷,欲与宗泽”。

问题是,赵叔向和宗泽虽然主战,但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向他们的大旗下靠拢。相反,赵构一直坚持以空间换时间,汇集到赵构旗下的人马,那是越来越多。

开始,赵叔向的谋士说,如果你有信心,率军北上迎复徽钦二帝,就不要向赵构臣服;否则,你不向赵构臣服,将是非常危险的。

问题是,赵叔向哪敢北上迎复徽钦二帝呢?关键是,就算他敢,又有几个人敢跟着他北上呢?在这种背景下,赵叔向虽然高举主战大旗,与赵构的差距却是越拉越大。

当赵构大旗下的聚集者越来越多时,他自然不会继续容忍赵叔向,于是,派刘光世捕杀了赵叔向。

他显然鄙视赵构的为人。他的谋主陈烈说“大王若归进行,则当以其兵与朝廷。不然,即提兵过河,迎复二圣”。赵叔向被迫交出兵马,后被赵构派武装刘光世捕杀。

看完上述两件事,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共识,赵构之所以能在竞争中获胜,不是因为他的血脉有多么高贵,或者说这不是最重要的一点,而是因为他坚持以空间换时间,赢得了大家的支持。

如果没有这一点,赵构的血脉就是再高贵,又有什么用呢?

在两汉之交时,有人诈称汉成帝的儿子,和刘秀争夺天下。刘秀对此的说法是:打天下看的是拳头而不是血脉,就是汉成帝活过来,他最多也只是个傀儡,何况一个诈称汉成帝儿子的人?

总而言之,枪杆子里出政权,其它理论都是用来为这个核心观点服务的。

或许有人会说,两汉之交和两宋之交的情况不一样,也许宋代的人就认血脉呢?

对此,只要看看靖康之乱前后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天祚帝死后,大辽皇帝耶律大石和天祚帝的关系,那是八杆子才能打着的。问题是,这并不影响耶律大石成为辽国的新皇帝。

辽国这样,金国也是五十步与百步。

金太祖阿骨打死后,阿骨打的儿子,虽然一个比一个牛,但是也只能眼睁地看着阿骨打的弟弟继位。

金太宗吴乞买死后,他的儿子虽然也不是吃素的,但是只以眼睁睁看着,吴乞买的侄孙继位。

宋徽宗不敢坚决主战,直接就提前退休了。

如果再往前看,李世民是怎么上位的?李世民的儿子们是怎么造反的?赵匡胤是怎么上位的?赵光义又是怎么上位的?这些人,全都不迷信什么血脉,全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代表。

如果下面大佬林立,那他们必然都会想方设法地推出符合自己利益的皇帝。

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赵构是唯一的皇子了,就算徽钦二帝留在中原,肯定也会是多头政治。一切就看,哪种理论的支持者力量大了。

南宋可以这样平稳过渡,是因为当时已是成熟的官僚政治,而且北宋灭亡得非常迅速,所以军阀也好,贼寇也罢,还没有形成太大的规模,一旦有皇帝出现,谁也不敢随便否定这个皇帝的合法性,更不敢随便拥戴其它人当皇帝。

当时大宋二十多个路(类似现在的省)三四百个州(类似现在的市),他们并没有军阀化,也没有实现自治;各种义军也好,贼寇也好,因为出现的时间比较短,所以都是乌合之众,并没有整合成强大的军政集团。

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个军政长官、义军首脑,所能代表的股权,都是非常有限的。因为类似的原因,敢试图通过拥戴皇帝而获得利益的人,是非常罕见的,敢试图控制皇帝的人,也是非常罕见的。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赵构也被金国活捉了。也会有人提名一个新皇帝,而这个新皇帝一旦获得一些军政长官的支持,马上就会变成无可争议的皇帝。

因为当时的大宋帝国股权极为分散,一个人只要拥有百分三到五,甚至百分二到三的股权,就可以左右局势。

这里的百分比,只是举一个例子,也许并不确切,只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直观的感觉。

说得具体点,当时只要有几个军政长官联合推出一个皇帝,而这个皇帝从法统上没有太大争议,就会获得大家一致通过。

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控制皇帝获利的人,那都是非常罕见的,甚至是异想天开的。因为,在那种股权分散的政治格局中,任何一个具体的军政长官,只要他有理性就能知道,自己绝不具备这种能力。

南明后来的混乱,是因为,左良玉、四镇、郑芝龙、李自成、张献忠余部,那都是伸出条胳膊,比中央政府的腰还粗,关键是,他们之间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在这种背景下,就算崇祯皇帝亲自南迁,肯定也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格局,因为谁也不会服谁的,崇祯也奈何不了人家。

如果崇祯敢不服,这些大佬只要有人敢打出清算崇祯皇帝历史错误的旗号,也可以拥戴出新皇帝。这就好像,辽天祚帝还活着,有人就能拥戴天祚帝的堂叔当皇帝。

有人总认为,如果大明皇帝南迁,或是大明太子南渡,就可以让南明,成为第二个南宋。那是因为把皇帝想得太神奇了。

事实上,背后没有枪杆子,皇帝算什么啊?太子又算什么啊?

当时左良玉、四镇、郑芝龙、张献忠余部、李自成余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各自争雄不让,绝不是因为皇帝的合法性有问题。而是因为,人家背后的枪杆子,一个比一个硬,就算崇祯到了南京,大家也不会鸟崇祯的,何况太子乎?

如果北宋也是经过多年的、长期的大规模的内乱灭亡,渐渐出现左良玉、江北四镇、郑芝龙、李自成余部、张献忠余部那种巨型的大佬,赵构就算是唯一的皇子,又算什么呢?

赵构可以当皇帝。第一是他的血缘近。第二是他制订的大战略,符合大家的期待。第一点重要,第二点更重要。

表面上看,主战是大势所趋,所以赵构逆天行事,还能稳住皇位,就是因为他是皇帝唯一的儿子,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回事。

在徽钦二帝时期,大宋调动十万成编制的军队,那就跟玩一样。在这种背景下,亮剑战略自然很有市场。

现在的大宋帝国,想调动三五万成编制的军队,也得把吃奶劲全使上。在这种背景下,空间换时间才是众望所归的战略,只不过类似的内容端不到桌面上。

所以从表面上看,主战派一直是获得主流的支持。其实,如果真的主流支持抗战,赵构早就下台了。

如果大家都反对皇帝南撤,赵构敢南撤,大家随便扶个宗室成员,打着坚决抗战的旗号,就可以取代他。

问题是,主战只是说起来,激动人心,实际操作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秦国是什么样的?疆域有何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惠文王之子, 秦国第三十五任国君。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在秦国历史上,秦昭襄王(秦昭王)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秦昭襄王早年在燕国为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公子稷在赵燕两国的武力护送,以及右相樗里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拥立下继承王位。秦昭

  • 胡善祥被废,为什么让天下人都同情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胡善祥被废,为什么让天下人都同情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一统六国确定了皇帝的名号并制定了后妃制度,而秦始皇一生并没有立下皇后,到了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才有了第一位皇后,那就是我们熟知的吕雉。皇帝为天下第一人,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妃自然同样拥有无上的权利,并且有母仪天下

  • 赵云曾离开刘备七年,这期间他干嘛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曾离开刘备七年,这期间他干嘛去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13年,赵云哥哥去世。赵云以此为借口,向公孙瓒请求回去处理哥哥的丧葬事宜。刘备心里很清楚,赵云这一走不会再回来了,临别那天,他亲自前往送行,并紧紧抓住赵云的手,试图挽留,赵云则是说了5个字推辞:“终不背

  • 明宪宗朱见深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明宪宗朱见深,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明朝第八位皇帝。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我们都知道,明朝的皇帝在史学界历来都是热门话题。无论是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亦或是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每一位皇帝都有着独特的性格与形象。在明朝十六帝中,有这样一位皇帝。他在历

  • 蓝玉最后为什么会被朱元璋斩杀?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蓝玉是明朝开国将领,一代战神,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巍峨延绵的钟山,锁住了连绵不绝的长江之水,作为江南佳丽地,帝王州的明朝又迎来了一位属于他的新主人。在鄱阳湖的血光和太湖的烟波之后,是击败了南方最大两个割据军阀陈友谅和张士诚,登基在金陵城的朱元璋。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

  • 战功赫赫的一等公大臣:索额图为何下次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索额图,一生擒鳌拜,平三藩,征葛尔丹,签订《尼布楚条约》,都有他的很大功劳,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康熙的三舅。 这样一位战功赫赫又有血缘之亲的一等公大臣,为何落得如此下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赫舍里索额图出生于盛京,是满洲正黄旗,可以说这是大清朝的嫡系,他是索尼的第三个儿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朱棣有多残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朱棣有多残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今天就来讲讲明朝时期皇位的争夺,要说明朝时期有哪些令人记忆深刻的皇位争夺战,那当属燕王朱棣夺取自己侄子的皇位,这个人便是后来明朝时期的明成祖,话说朱棣的这个皇位夺来的可并不光彩,违背他父亲朱元璋的意志,舔着脸竟然公然起义

  • 跟随赵匡胤一起打拼的兄弟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跟随赵匡胤一起打拼的兄弟最后什么结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根植于儒家思想,繁衍出大河文明,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烙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是其衍衍不息的显著特点。从隆重的封禅祭天,建行称帝仪式到统御天下,摄政四海,

  • 明朝后期皇帝大多寿命不长,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后期皇帝大多寿命不长,原因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总共存在了276年,一共有16位皇帝。其中,寿命最长的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足足有71年。然后是朱棣,寿命也有65年。然而,从明朝的中后期开始,大约也就是从朱棣开始,接下来皇帝的寿命都没有超过朱棣和朱

  • 兵部侍郎个什么职位?主要负责什么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兵部侍郎个什么职位?主要负责什么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兵部侍郎,从字面意思说,很容易被误解,以为在这个职位上为官,是应该穿着甲胄的将军,其实不然。 中国古时的官僚体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武轻文重”。百战沙场的将士们,他们的最高指挥官,往往只是通过科举而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