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另有隐情?明朝一代名将袁崇焕为何凌迟惨死!

另有隐情?明朝一代名将袁崇焕为何凌迟惨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613 更新时间:2023/12/15 17:02:05

1630年8月16日一代名将袁崇焕在北京西市(如今的甘石桥附近)被活活剐死,时年47岁。据记载行刑时,情景十分惨烈。当时的百姓都认为他通敌卖国,对其恨之入骨,纷纷出钱购买其肉,将其生吞。一代名将为何遭此噩运?

一般认为袁崇焕惨死的是因为崇祯皇帝是中了反间计。皇太极派人散播袁崇焕与后金(当时还未改国号为清)军定有密约,并将捉获的并听闻消息的宦官遣返回明廷。宦官告诉崇祯后,使得原本就极为敏感的崇祯皇帝最终下定决心处置袁崇焕。

其实事情的背后远远不是这么简单。当时大明朝廷在公布袁崇焕的罪状时主要有三条:

1. 擅主和议——与后金私自议和

1626年8月努尔哈赤病死后,皇太极即位。当年10月袁崇焕以为努尔哈赤吊丧、庆贺皇太极即位为由派遣傅有爵、李喇嘛等三十四前往后金的都城沈阳,其实是为了探听后金内部虚实。

心思敏锐的皇太极看出了其目的,一方面热情款待,另一方面提出了议和的条件,甚至不惜去掉皇帝称号、年号等。其实皇太极的真实目的是争取时间、稳定内部,双方使者你来我往数次之多。

封建时代所谓“人臣无外交”,袁崇焕虽说是有战略目的,但经不住朝臣,特别是与自己对立面的舆论攻击。作为人臣袁崇焕却始终在外交的第一线,时间久了自然难免连上勾结敌国的嫌疑。

2. 专戮大帅——诛杀毛文龙

1629年5月底袁崇焕以犒军为名前往皮岛。6月5日袁崇焕宣布总兵官毛文龙的十二条大罪,用尚方宝剑将其诛杀。虽说有尚方宝剑,但毛文龙官职较高,影响很大,而且在朝中颇有人脉,于是这也就成了此后朝臣们攻击的一大罪名。

3. 通虏谋叛——指的是勾结后金,意图不轨。

1629年10月皇太极亲率三路大军绕过袁崇焕驻守的山海关-宁远一线,借道内蒙古从喜峰口突入关内,先后占领遵化、蓟州、三河、顺义,攻破通州,兵锋直抵北京城下。

而身在宁远一线的袁崇焕得知消息后,亲率9千骑兵昼夜兼程,于11月16日夜赶到京师的广渠门外驻扎。随即与随后到来的后金军展开厮杀,战斗中袁崇焕身披铠甲,指挥督战,险些丧命。最终皇太极下令后金军撤退到南海子一带。

而后金军的突然出现,让朝廷内外慌作一团。崇祯皇帝宣布京师戒严,并调遣天下兵马入京勤王,各路兵马由袁崇焕指挥。此后袁崇焕虽然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召见,但崇祯却拒绝了军队入城休整的建议。因为此时京城内就有谣传,说后金军是袁崇焕引进来的。

而皇太极大军驻扎南海子期间,俘虏了明朝提督大坝马场太监杨春、王成德。随后就故意放出谣言,并放走二人。11月29日二人入城后,将所见所闻全部汇报给崇祯皇帝。

12月1日崇祯皇帝以商议军饷为名将袁崇焕以及几位总兵官召入城中。在平台,崇祯当场质问诛杀毛文龙、引兵犯阙、逗留不战、攻击满桂军队(应该是误伤友军)等事,袁崇焕一时不能答对。崇祯大怒,下令当场拔去袁崇焕的朝服,押入锦衣卫大狱。

以上就是袁崇焕的三条“大罪”,此外还有通过蒙古资助后金粮食等罪名,但其实隐藏在后面的确是明朝晚年的一大毒瘤——党争。一直以来袁崇焕都是被东林党人所推荐,引用的,在政治上他本人也倾向于东林党,虽然他在宁远大战中立下头功,但却一直被阉党所排挤。

袁崇焕入狱后,有阉党背景的内阁大学士温体仁连续五次上书,要求以“欺瞒皇上”、“资敌斯通”、“胁城下之盟”等罪名将其处死;兵部尚书梁廷栋也因为与袁崇焕有私仇,趁机倾轧于袁。朝臣虽有很多人看出这是一起冤案,但慑于二人的权势,大多不敢出来营救,只有少数人上书要求慎重处理。

而内阁大学士成基命再三叩头请求要求慎重处理,不料崇祯却说:“慎重就是因循”。而袁崇焕部将祖大寿甚至愿意以自己的官位、赠荫来赎袁崇焕,同样遭到拒绝。

此后魏忠贤的阉党余孽高捷、袁弘勋、史褷更是在擅主和议、专戮大帅二事大肆攻击袁崇焕。就这样,朝廷的舆论掌握在阉党手中,一些为袁崇焕求情的官员纷纷遭到弹劾。

最终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决心处死袁崇焕,并灭其三族,但经内阁大学士何如宠申救,最终判决袁崇焕兄弟妻子流三千里,免死者多达三百余口。

其实皇太极的反间计只是一个导火线,长期以来东林党、阉党两个政治集团的不断角力,,摧毁大明王朝最后的一丝生机,而一代名将袁崇焕也最终惨死于政治集团的斗争之中。生性敏感、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杀死了袁崇焕的同时,也彻底扼杀了大明王朝。1644年3月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崇祯自缢身亡,大明王朝覆灭。

而袁崇焕惨死后,当时的普通百姓依然认为袁崇焕是卖国贼,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袁的名声一直很差,直到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为袁崇焕平反,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据说袁崇焕临刑前,赋绝命诗一首: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将勇,忠魂依旧保辽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将星的陨落:猛将常遇春暴死军中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大明开国名将,首推徐达、常遇春二人。在朱元璋义军初起之时,两人就追随他一路转战南北,此后更是独当一面,先后统帅大军攻破陈友谅,平定张士诚,北伐元顺帝,击溃王保保,两人为大明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历经十几年的腥风血雨,即将安享太平之时,40岁的常遇春暴死柳河川,一代名将离奇谢世。加上后来朱元璋大

  • 汉宣帝:史上一举解决了匈奴和西羌问题的雄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至前49年在位。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定,史称“宣帝中兴”。汉宣帝以一个受苦之身,开拓了一个中兴之世。他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央政权第一次对西域的实效管辖;利用匈奴内讧使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开启了以朝贡体系和

  • 被情所伤的多情公子——纳兰明珠之子纳兰容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纳兰容若是一代权臣纳兰明珠的长子,满腹才华,身世显赫,是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深受皇帝赏识。他的一生应该前途似锦,福寿延绵的,可是他的专情成了他的致命伤。他与两江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婚后夫妻恩爱,琴瑟相和。然而,天妒佳偶,三年后,他的妻子难产去世,这给纳兰容若的打击很大,从此影单形只,诗酒为伴,

  • 宇文化及:隋朝历史上过把瘾就死的"造反派"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化及是隋末叛军首领,曾为隋炀帝太仆少卿、右屯卫将军。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他父亲是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隋末,宇文化及见隋炀帝昏庸,隋朝必然灭亡,于是起兵谋反,另谋建立新朝。虽被剿灭,但也过了一把皇帝瘾,只不过没"爽"几天,脑袋就让别人摘下来了。宇文化及少年的时候就是个浪荡公子,经常骑着

  • 汉文帝刘桓治国之道:克己欲抑己恶旧兼新尽臣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常被认为在对待诸侯问题上至少错误有二:一是骄纵淮南王长、吴王濞等诸侯王,二是不能完全采纳和贯彻贾谊、晁错等人削藩的建议。其实这些都是不能体察文帝所处具体时代的浮泛之论。汉文帝在位之时,正值匈奴强盛,假如文帝真对诸侯大动手脚,内忧与外困必然使国家风雨飘摇,所以匈奴问题使文帝必然只能怀柔诸侯。加之

  • 解密:吕后吕雉是否曾经背着刘邦与审食其偷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辟阳侯审食其与刘邦同里,面目清秀,口齿伶俐。刘邦起兵以后,因家中无人照应,用审食其为舍人,叫他代理家务。吕后与他日夕聚谈,视若亲人,渐渐的眉来眼去,渐渐的目逗心挑,当时太公已经年老,子女又皆年幼,于是两人互相勾搭,瞒过老翁幼儿,竟演了一出露水姻缘。一番偷试,便成习惯,好在刘邦由东入西,去路越远,音信

  • 历史上赵汝愚是什么人?他真的是奸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赵汝愚,字子直,饶州余干人,宋代汉恭宪王元佐七世孙。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不为一朝风月,而不解万古长空 。从历史中,读出一番心得,那就是喉舌和笔杆子的导向,对于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物的评价,将会是盖棺定论式的描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人墨客笔下的绘声

  •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渊的待遇如何?过的是什么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玄武门之变是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的一场政治变革,一场皇权的争夺战。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是一个国家之中最为尊贵的存在。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为了皇位争夺而发生的惨剧数不胜数,比如玄武门之变便是经典的例子。在这场血腥的战斗中,李世民杀

  • 历史上真实的朱然是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东吴,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吕蒙白衣渡江取荆州,朱然协助潘璋捉住了关羽。黄武元年,刘备兵伐东

  • 在古代皇帝和皇后是怎样如厕的?是什么流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封建社会当中,当时让人们最羡慕的一个职业肯定就是皇帝了。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我们大家看了许多的电视剧或者小说,多多少少的也都了解了一些古代宫廷礼仪。尤其是皇宫贵族,礼仪繁冗复杂,大事小情都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制度进行下去,其中就包括了皇室宗族的衣食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