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有多长?为何能获明君之称?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有多长?为何能获明君之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733 更新时间:2024/2/4 6:29:54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明成祖朱棣对他的接任者是很不满意的。因为他自己威风凛凛勇猛坚毅,而太子却是二百斤的胖子。现代人也知道,人一旦过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身体问题就不会少,更何况在医术没有很发达的明朝,所以朱棣认为他的身体没有充足的精力掌控这个国家。

万一接任没多久就病重甚至驾崩,会给朝堂带来非常大的的动荡。而且朱棣作为一个不安稳的君王,一生也是征战甚多,而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儿子朱高煦,立下了汗马功劳,这让朱棣也更加动摇。甚至于朱棣曾对朱高煦说过;要多努力,万一太子身体撑不住了,你好可以及时帮他。

也幸亏是在封建王朝,君王也要固守一个“礼”字,在朝中大臣强烈的请求下,朱棣终究还是皇位传给了长子,而这也造就了明朝的最短命皇帝,仅仅在位二百多天就驾崩了。但是对于他的一生后世是赞赏居多,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本期咱们要讲的主人公,明仁宗朱高炽。

一、二十年终熬出了头

虽然朱高炽仅仅当了二百多天的皇帝,但是他为明朝做出的成绩却是在民间好评如潮,当然,这些事情并不是在这短短二百多天完成的。朱棣称帝后连年征战,五征漠北,打得鞑靼、兀良哈等沙漠部落是七零八落,不敢言声。

他对于朝堂不管不顾,可大后方却从没出过大问题,这就是朱高炽的功劳了。虽然皇帝仅仅做了不到一年,但是作为太子他却监国了二十多年,这也是朝中大臣坚持他为太子的原因吧。朱高炽的一生中,四件大事足以让他获明君之称。

二、解决了四个难题

第一就是消除靖难之役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家都知道朱棣的帝位来的不正当,所以很多前朝大臣们并不会效忠于他,而为了维护自己的皇位,许许多多的官员或被流放、或被终生监禁,甚至是诛灭十族。

朱棣登基后的数年时间里,有很多大臣或者文人上书,请求释放那些臣子,但都被朱棣强硬的否决。等到朱高炽登基后,很短的时间里就多次下旨,释放了这些因为靖康之役而入狱或者流放的大臣及其家属,而且朱高炽还将这些大臣全都官复原职。

朱高炽的这一行为赢得了老臣和新臣子们的一致好感,让靖难之役的阴影就此烟消云散。这让明朝的学子们更加有了入仕为官的劲头,让明朝的官员们对于朱氏王朝更有了向心力,为后来的仁宣盛世奠定了坚定基础。

第二就是消除了朱棣多年征战带来的经济负担。朱棣称帝后不仅迁都北京,对漠北更是五次征伐,打得漠北游民不敢进犯,这让明朝的边防隐患得到了极大地缓解。但是这也带来了一定的坏处,因为漠北游民没有固定城池,打败了他们不会得到经济利益,但是不打他们又会不停骚扰边境。于是数次征战后,结果就是耗资巨大导致国库空虚。

朱高炽即位后实行仁政,首先是对于皇室贵族包括官员们提倡节俭之风,并且从自己做起。其次减轻赋税,如永乐二十二年,黄河开封段决堤导致大批农田淹没,于是朱高炽直接下旨免了当年开封的赋税。而且他还鼓励老百姓多开发土地,让沼泽山林变成良田。

在一系列的举措下,百姓农耕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提升。国库日益充足,让明朝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进步,进一步带动了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

第三就是改组内阁。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为精力充沛、掌控欲强,所以废除了宰相制,由内阁替代。此时的内阁,可不是严嵩、张居正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代,明朝初期的内阁,几乎就是参谋的作用。

到了朱高炽时期,因为政事繁杂,皇帝没办法一个人处理所有事情。但是内阁制乃先祖制定不能废除,于是他就采取了内阁成员兼职制度。在朱元璋时期,内阁成员仅仅是正五品,官阶小自然权利无法施展,于是朱高炽的办法就是内阁可兼职。五品的内阁可兼职三品、甚至二品,如我们熟悉的杨士奇,就是五品内阁兼任正二品兵部尚书。

第四就是改变官场风气。朱高炽的先辈们朱棣、朱元璋都是杀大臣不眨眼的人物。如朱元璋时期的胡惟庸案,洪武六年,胡惟庸担任丞相,期间胡的权力欲望极度膨胀,不仅涉嫌谋害重病的刘伯温,许多大事不上奏朱元璋就自作主张,还扣留了使团的进贡。

后导致自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下令处死胡惟庸,此后的十年里,与其有关的人员不断被牵连,如李善长,陆仲亨等几十家与胡惟庸有关系的贵族们也被屠戮殆尽。

而朱棣时期的方孝孺案也是轰动一时。方孝孺是当时的第一大儒,受千万学子仰慕。靖难之役时,方孝孺写了讨伐朱棣的檄文,靖难之役后,朱棣要求方孝孺为其写登基诏书,为其正名,方孝孺拒不同意。

一气之下朱棣车裂了方孝孺,而这让很多对朱棣不满的大臣们发起了唇枪舌剑,后来,许多官员和家属因此被杀害或者流放,这一事件让统治阶层和文官阶层形成了极大的隔阂。朱高炽登基后,不仅赦免这些大臣让他们官复原职,还为方孝孺正名。经过朱高炽的一番努力,让死气沉沉的明朝官场焕然一新。

朱高炽虽然仅仅做了二百多天的皇帝,但他为仁宣盛世打下的基础是非常坚固的。他信奉“仁政”,用仁爱去管理大臣、去对待百姓,让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让大臣对于皇室更加忠诚。

让整个明朝的社会风气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让明朝的政治、经济、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虽然他没有时间继续施行自己的政策,但是他的治国理念影响了后世之君,所以他能获得“仁宗”这个极高的庙号也是实至名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吕雉专权的时候,就没有大臣敢反对她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后怎么对付戚夫人,吕雉为啥没杀薄姬,吕后为什么善待薄姬

    吕雉专权的时候,就没有大臣敢反对她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皇后",这一属于女性的普天之下最尊贵的宝座,始于吕后。"外戚干政",这个中国封建社会几乎从未断绝的局面,始于吕后。"人彘",这种印证了"最毒妇人心"的酷刑,始见于吕后……作为无数现象的开创者,吕雉身上有着太多的"不合常

  • 朱元璋是怎样登上皇位的?又是怎样做皇上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朱元璋是怎么一步一步坐上皇帝的

    朱元璋 (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17岁时,因父、母、兄皆死于瘟疫而孤,不得已入皇觉寺为僧。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次年朱元璋于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日,投郭子兴

  • 明成祖朱棣是怎样的皇帝?明成祖朱棣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皇帝朱瞻基简介,朱棣是明朝什么皇帝,靖难之役简介

    明成祖朱棣(公元1360-1424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攻败侄儿建文帝后称帝位,在位22年,亲征漠北返师途中病死,终年65岁,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下的长陵(今北京十三陵)。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了不起的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肇基了“永宣盛世”,正如旧史家所说:“高祖(朱元璋)

  •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一年就病逝的明朝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代朱高炽当了几年皇帝,明仁宗在位一年,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

    明仁宗朱高炽(公元1378-1425年),明成祖朱棣长子,成祖病逝后继位,在位一年,病崩,终年47岁。葬于献陵(今北京十三陵)。朱高炽,公元1395年被册封为燕王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朱元璋的喜爱。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

  • 揭秘: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都做过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瞻基能打仗吗,明宣宗朱瞻基传位给谁了,朱瞻基在位怎么才10年

    明宣宗朱瞻基(公元1398-1435年),仁宗朱高炽长子,仁宗病故后继位,在位十年,病崩,葬于景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朱瞻基出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大圭上镌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在古代,大圭

  • 南燕开国皇帝慕容德:史上唯一被地震吓死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开国最难的10位皇帝,后燕皇帝,为什么梁孝王王后陵比王陵大

    地震,这种来自地下的神秘力量,在古代往往被看作是神灵震怒,是上天对执政者的警示和惩罚,“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汉书》)。董仲舒的这套“灾害天谴论”,着实让那些代表上天来管理子民的所谓天子,也就是皇帝,吃了不少苦头。在这种迷信舆论下,每当有灾害特别是地震发生,皇帝们多半会坐立不

  • 高澄与父亲高欢小妾通奸 危急关头如何反败为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高澄之死,逢场作戏雍晋结局,高欢传

    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东西两魏之间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高欢开始着手清除北方边境的隐患。契胡刘蠡升,在北魏孝昌年间拥兵自重,称了帝,不但像模像样地建立起了个小朝廷,还经常率兵进犯东魏的北方边境,烧杀掳掠,纵横数年,令边境百姓苦不堪言。这一年,高欢终于腾出手来,亲率精兵北上,大破其部,斩刘蠡升,

  • 北宋欧阳修曾因绯闻被贬:被指有“不伦之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欧阳修被贬的原因是什么,欧阳修被贬为是什么,欧阳修怎么被贬的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一生坎坷,在许多地方留下宦迹,其中就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正定原名真定,北宋时期是河北西路首府。庆历年间,欧阳修曾经奉使河北西路都转运使,相当于河北西路的“省长”。欧阳修曾尖刻抨击朝廷用人政策,这些正义之言,遭到朝中奸佞嫉恨,于是,一些置军国大业和边境国防于不顾的小人

  • 曹雪芹离开南京时仅13岁 曾回乡寻觅“秦淮旧梦”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关系,曹雪芹的家乡在哪里,贾府在南京还是北京

    南京文坛似乎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出自南京的文学名著,有很多为南京的“外乡人”所写,仅以明、清两代为例,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写《桃花扇》的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写《随园诗话》的袁枚是浙江钱塘人,写《李笠翁十种曲》的李渔是浙江兰溪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于是有人说,或许

  • 这位太监色胆包天:竟敢性骚扰守寡皇后 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格格要出嫁多尔衮在太后身上擦脚,四大胆打娘娘骂皇上,皇上哀家是你母后杨广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太监非常猖狂。一是汉朝,二是唐朝,三是明朝。明朝的太监虽然不像汉朝、唐朝太监那么气焰嚣天,甚至能将皇帝的生死操纵于手中,可明朝太监活跃了200多年,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可笑的闹剧,一度还出现了“九千九百岁”魏忠贤这样的绝世奇葩。其实,在明朝立国之初,草根皇帝朱元璋就深感太监掌权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