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骊姬为“宫斗剧”鼻祖 无心插柳改变历史

春秋骊姬为“宫斗剧”鼻祖 无心插柳改变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560 更新时间:2024/1/20 5:32:25

周平王东迁洛阳,为春秋之肇始,典型特征就是“中央”说话不怎么管用了,诸侯林立,各自为政。约百年后,一代霸主齐桓公傲立群雄,周王室顿感压力山大。吊诡的是,来自齐国的压力转瞬即逝,而晋国的一个女子无心插柳,却让周王室又苟活数百年,她就是“四大妖姬”之一的骊姬

骊姬能够登上历史舞台,缘起于一场战争。据《左传》的说法,前672年,晋献公伐同姓小国骊戎,骊戎国君不经打,请求和亲,将一对如花似玉的女儿给了他。骊姬是大姐,长得非常好看,有多好看,我们不清楚,反正晋献公特爱她,甚至无视“同姓不婚”的礼法,可劲儿地疼她,育有一子,史称“专宠”。

如果历史就这么看,也没啥意思。一个男人不顾一切地爱上某个女人的故事,史书上多了去了,比如霸王别姬、金屋藏娇、长恨歌等等,戏剧效果都比这个有嚼头。问题在于,骊姬不同于其他三位“妖姬”,她既是古代“宫斗剧”的鼻祖,又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把竞争关系当唯一关系的第一个女人。

晋国跟周王室同宗,春秋初期地盘还很小,方圆不过百里。晋献公即位后,看到齐桓公那么牛,觉得做小弟忒没劲,于是秣马厉兵,东征西讨,先后“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统一了山西及陕西、内蒙的部分土地,迅速做了大哥,“假道伐虢”的事儿就是他干的。事业上红红火火,后院同样也燃起大火。

说起来俗套,无非“夺嫡”而已。献公老了,晋国一哥的位置谁来做?太子申生是嫡出,为人仁孝,且法定了的,不乏公卿士族的拥戴;重耳、夷吾是庶出,口碑也不错。这三子均已成年,任选其中一位,晋国的政局应该不会乱。遗憾的是,献公有心病,他爱骊姬,爱屋及乌,也偏爱骊姬的儿子奚齐。另外,申生是齐桓公的外孙,可能也是他想废黜太子的一个原因。

骊姬的“宫斗”本事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为了让儿子获得继承权,她耍了许多花枪:如雇佣枪手,贿赂献公的另外两名宠妾,让她们吹枕边风,日夜聒噪,最终说服献公外放三个儿子,实现了离间目的;比如装贤惠,当献公向她表态,欲立奚齐为太子,她又闹开了,哭着说:“这怎么行?申生会带兵,有威望,废长立幼的事儿不能干,您一定要那样做,我就去自杀!”再就是栽赃陷害,先是假传“圣旨”让太子行孝祭祀母亲,按规定,太子在祭祀后要将祭祀用的胙肉献给父亲食用,她就乘机派人在胙肉中下毒,并恶人先告状予以揭发。

这三招下来,任谁也扛不住啊!晋献公果然上当,杀了太子的老师;太子听闻消息,吓得尿裤子,匆忙逃回封地,不久即自杀而死;另外两儿子也受到莫名其妙的牵连,在父亲的重兵追剿之下,重耳出奔翟国,夷吾逃往梁国。至此,国内的拦路虎、绊脚石,被骊姬一一的清除干净了。

按照现在的理解,骊姬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献公活着,她是夫人,也就是续弦的正妻,没人敢欺负她,可是献公死了怎么办?只能依靠儿子。中国人历来讲究妻凭夫贵、母凭子贵,不指望儿子还能指望谁?然则初衷可以理解,操作却尚有瑕疵,她忽视了“宫斗戏”的基本规则——适可而止。

政治关系在更多的时候,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而不是纯粹的竞争关系。杀掉或赶走对手,固然不得已,但对手阵营中的实力派人物还是必须要笼络分化的。譬如忠于太子的大夫里克、邳郑父等人,都手握重兵,乃武将之领袖,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奚齐即便继承君位,也坐不稳。

骊姬到底是个妇道人家呀,缺乏此方面的见识,夺嫡成功后,不但不伸橄榄枝,还落井下石削减人家的兵权。里克等人终于由不满而生恨,上演了“连弑二君”、鞭杀骊姬的惨剧,晋国乱成了一锅粥。

后面的故事简单了,里克敦请重耳归国,重耳不肯;复请夷吾即位,是为惠公,太子圉又继位,是为怀公。如此19年过去,重耳终于历练成钢,在齐桓公和秦穆公的帮助下,复国而为文公,历史从此跨入“晋时代”。

乱有乱的好处,乱而后则有治,大乱则有大治。

骊姬之乱成就了重耳,改变了晋国国运;重耳则以治奠基了强大晋国,国家的影响力遍及黄河流域,直至东方的齐、鲁,从而改写了周王室的历史。

《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晋文公的基本国策正是会盟诸侯、以勤王室,派骁勇之将抵御戎族南下,扼守崤函之地(函谷关)阻挡秦国东进,以郑国为缓冲带遏制楚国北上。这个“挡箭牌”国策一直延续到公元前403年的韩、赵、魏“三家分晋”,两百年间,真正的春秋霸主,唯晋而已,强秦悍楚始终无法染指黄河中下游,否则周王室早完了,焉有战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邦虽然很无赖可从来没有对不起卢绾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这个皇帝是平民出身,最早和他打天下的那批人,几乎都是同乡。不过同乡也是有区别的,萧何、曹参是当地的小官吏,樊哙、周勃是和他一起厮混的伙伴,可要说起跟刘邦最亲近的,那还是卢绾。卢绾和刘邦两家家是世交,他们的老爹就是好朋友,而且也很巧,卢绾和刘邦是同一天出身的。这卢绾和刘邦可以说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

  • 万贵妃从宫女到皇帝宠爱的妃子 凭什么迷倒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万贵妃,人称万贞儿,出生于公元1428年,去世于公元1487年,是明朝时期明宪宗朱见深最爱的妃子,她的真名没人知道。万贵妃是青州诸城人,四岁的时候就被选入宫中,成为太后宫女,后被安排到朱见深身边服侍,自此开始了两人纠葛的一生。万贵妃的父亲因犯罪被流放,他为了自己能有个依靠,就将四岁的女儿送进了皇宫,

  • 清代名吏陈鹏年的“安全阀”:既为官 尽本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聊斋志异》中有篇《续黄粱》,通过主人公短暂一梦,揭露了当时宦海凶险、仕途龌龊的众生相,“刺贪刺虐”,作者所言不虚,难怪后人流行“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当学胡雪岩”的厚黑,安全第一呀。清代雍正皇帝树立的模范官吏陈鹏年(有的史料称其陈彭年),就曾经迭遭打击、很不安全,为官三十载,罢过官,坐过牢,甚至还差

  • 范仲淹曾夜半苦读寝不解衣 设“义庄”赡养老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夜读宋人范仲淹《岳阳楼记》,篇中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突显了一位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其思想之博大与崇高,考问了历代的人文与良知的缺失,是对享乐主义的空前否定!洞庭湖水天一色,岳阳楼巍然而立,象征着范氏的不朽。以后,我又陆续读了有关范氏一些笔记与传记,想进一步了解其人,

  • 刘基在明王朝建立中功劳不大 声名鹊起主要靠宣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个大人物,被认为是明朝开国第一谋臣,拥有诸葛亮般的智慧,且能燮理阴阳、掌控超自然力量,是十三陵、天津、山海关的修建者,被糖人业、风水业、香菇种植业奉为祖师爷。据说,刘伯温曾在北京参加元朝“殿试”,以后帮朱棣建北京城,而《刘伯温降龙》《刘伯温私访圣人府》《刘伯温砸碑建庙》《刘伯温

  • 李鸿章曾谈近代日本变革:委身于欧洲制度遭唾弃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等人在借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领略了铁甲洋炮的厉害,也看到了世界在变。“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余年的大变局也。”在李鸿章看来,“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

  • 蒲松龄厌恶科举不公 希望张飞巡查人间伸张正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清两朝的小说当中,最能集中反映古代科举制度的是《儒林外史》,要考据明清科举,研究《儒林外史》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就是《聊斋志异》,尽管这是一部神话志怪小说,但故事当中的主人公十有八九是科举体制内的书生,花妖狐仙满足了他们的爱情幻想,而功名科考仍然是他们孜孜以求的梦想,因此,在浪漫神秘的情感故事当中,

  • 唐哀帝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唐朝的傀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唐朝亡国之君唐哀帝李拀(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则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唐哀帝即位时,不过是藩镇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温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便先

  • 明穆宗朱载垕是谁?明穆宗朱载垕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hòu),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是明世宗与杜康妃之子,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很少得到父爱。少年裕王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封为裕王,与庄敬太子、景恭王同一天受册封。不久,庄敬太子死去,世宗因裕王年长并且有才能,被定为皇位的继承人,然而,朝中内外

  • 清朝官员王杰:拒与和珅结党 当场驳其面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清朝的王杰,恐怕如今没几个人知道,其实他是清朝乾隆时期的状元,也是一代名臣。当初他以会试第三名的身份参加乾隆主持的殿试,但当时考取状元呼声最高的是才子赵翼,其已经在军机处任职,因为怕老师刘统勋在改卷时为避嫌而筛掉他,于是换了另一种笔迹。乾隆在阅卷时,觉得王杰字迹清秀工整,十分欣赏,同时为了权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