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和乾隆为何不用清官而大肆使用“贪官”

雍正和乾隆为何不用清官而大肆使用“贪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92 更新时间:2023/12/8 7:44:00

有人认为清代多贪官缘自俸禄过低,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雍正养廉并没有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没有养廉的康熙朝恰恰清官不少,说明官员的道德人品和社会风气也很重要,只有将道德风气的砥砺、导扬与合理的制度保证相结合,方能收到实效。

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朝的痼疾,不仅令黎民百姓扼腕,也是最高统治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他们千方百计地加以防范,但结果却是防不胜防。如明太祖朱元璋立重典、动严刑,甚至屡兴大狱,采取酷烈的手段,亦未能根治腐败。到清代,精于治道的康熙政尚宽仁,采取了颇为不同的做法。他认为加强纠察、惩处贪官只是消极的防堵措施,而明智的做法是培养清官。在康熙的取士标准里,“节操清廉,最为紧要”。他重视对臣下道德品行的考察,平时注意通过秘折等渠道了解各级官员的名声好坏,还利用出巡等机会倾听民间舆论。他第六次南巡时,一路访察清官,并下令各地督抚举荐清廉。

康熙深知清官刚正不阿,易为奸佞残害,因而常加意保护,甚至加以特殊眷顾。如“治行为畿辅第一”的彭鹏因事多次受到革职处分,但康熙都改为降级留用,直到被降了十二级,仍奉旨留任原官。

康熙还特意大张旗鼓地宣传清官的事迹,意在让天下官员仿效。康熙尚德、兴廉的吏治思想和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清官成为其治国的一面旗帜。当然,康熙朝清官众多,而贪赃枉法的官员也时有出现,尤其是后期,对于各级官吏疏于察考,惩贪不力,官场风气颇为后人诟病。

雍正即位之后,一改乃父宽仁作风,以“严明”察吏,推行刚猛政治。他大力整顿吏治,清查钱粮亏空,对查实的贪污官员严加惩处,追回赃款,抄没家产;又改兴廉为养廉,实行“耗羡归公”,官员按级别从中提取“养廉银”,给予官员合理的酬劳,使贪污行为失去借口。雍正的高明在于不仅惩治了大批贪官污吏,而且在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诉诸制度保证,对整肃吏治颇为有效。

不过,雍正也犯了一个错误。在对待清官问题上,他处处与乃父背道而驰。在他看来,“洁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其害事较操守平常之人为更甚”。

康熙希望通过扶植、保护、褒扬清官而倡导一种廉正的官场风气,注重通过舆论来鉴别官员的操守政绩。雍正则认为,“此等清官,无所取于民而善良者感之,不能禁民之为非而豪强者颂之,故百姓之贤不肖者皆称之……及至事务废弛,朝廷访闻,加以谴责罢斥,而地方官民人等群然叹息,以为去一清廉上司,为之称屈”,而像李卫等能吏敢于触犯各级人等的利益,结果“或谤其苛刻,或议其偏执,或讥其骄傲,故意吹索”,为舆论所不容。因此,雍正提出“舆论全不可信”,甚至舆论皆称好者,想必是沽名邀誉、欺世奸诈者流;为众人所攻讦而孤立无援者,则应备加呵护。

雍正深信“贪官之弊易除,清官之弊难除”,选拔大臣时,“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废事的清官。”为了彻底消除官员好名的风习,他还一改康熙时期的做法,禁止百姓挽留卸任官员和为他们建祠树碑。雍正过于倚重能员,鄙薄清官,这种矫枉过正的措施也产生了消极后果,即时人指摘的“贪吏、酷吏者,无一不出能吏之中“。

此后乾隆大大强化了雍正重能轻贤、重才轻守的倾。他不仅贱视清官,而且对一切有沽名钓誉之嫌的官员深恶痛绝,绝不能容忍臣子以气节操守获取清名。

乾隆中期以后士大夫道德自律日益松弛,清官不称于世,而墨吏出于能员者不乏其人。后来养廉制度虽一直沿用,但各级官员不再以清廉品节相尚,虽一时畏于严法不敢出格,但忽略人品的砥砺与惩劝,已经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玉米“之名怎么来的?与慈禧太后有怎样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等仓皇出逃,当日夜宿京郊西贯市村。慈禧所以选定西贯市为“西狩”第一站,有四个原因。其一,她少时待选入宫,曾途经贯市,是她进入京师、走进皇宫的最后一站,此后便逐步走上中国政坛的峰巅,她对贯市怀有旧情。其二,贯市村拒绝义和团,不与之为伍作“乱”,慈禧觉得心里踏实。其三,

  • 咸丰皇帝为何敢用犯过错误和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慈禧最大的错是什么,为什么皇帝都心狠手辣,咸丰皇帝活了多少岁

    敢用犯过错和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再看看咸丰怎么用人。 19岁的咸丰在面对37岁的洪秀全和声势浩大的太平军时,他想用林则徐。结果林则徐路过广东时就病死了。接着想用李星沅,结果李星沅也病死了,再派一个人,是军机大臣赛尚阿,他只训练过阅兵时的仪仗队,到了广西,只敢躲在省城里。用广西提督向荣。向荣很牛吗?太平军

  • 窦太后贫贱出身成为皇后影响三代帝王铸就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太后为什么成不了窦太后,历史上真实的窦太后,汉朝太皇太后窦氏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归亚蕾饰演的窦太后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位人物,这位大汉王朝的太皇太后,权侵朝野,威望甚高、儿子汉景帝刘启、孙子汉武帝刘彻,都是一代有为君主,对这位老太太却都是恭敬的很,言听计从,不敢忤逆。历史上的窦太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又是凭什么让汉武帝这样独断专行的君主都服服帖帖呢? 窦太

  • 康熙皇帝是怎样微服出巡的?康熙出巡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微服记之紫砂记,康熙南巡一次多长时间,微服出巡

    康熙皇帝认为:“百姓足则国家充裕,若期比屋丰盈,必以蠲租减赋,除其杂派为先。”同时他为了减轻巡幸沿途百姓的负担,经常蠲免沿途地区的地丁钱粮。如第二次南巡,将江南全省积年民欠一应地丁钱粮、屯粱芦课、米麦豆杂税二百二十余万概与蠲除。康熙三十八年(1699)皇帝第三次南巡,看见淮扬一路既困潦灾,所过州县耕

  • 揭秘:顺治帝的宠妃董小宛究竟是怎样入宫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董小宛嫁给顺治了吗,顺治喜欢董小宛,孝庄为什么让容妃

    关于董小宛入宫成为顺治皇帝宠妃的这一颇浪漫和悲壮的故事,清史未见片言只语,倒是众多的野史和笔记小说做了这样的记述:葬在清孝陵内的孝献皇后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明末清初战乱之际为江南名士冒辟疆所纳。顺治二年,被早年由明降清,后成为南下清军主帅的洪承畴所强抢。洪氏本想自己霸占独享,因董小宛誓死不从,才将她移

  • 雍正皇帝驾崩无头案揭秘 雍正皇帝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在二月河里死因,雍正皇帝之死,清朝无头案

    雍正帝道装像为清朝宫廷画家所绘,雍正皇帝登极之前就相信武夷山道士的算命、之后将江西道士娄近垣收为自己的佛家弟子、把道士贾士芳及张太虚等养于宫苑以修炼丹药。此外,还有一说认为,雍正皇帝是服丹药中毒而死。这些人通过细致的研究雍正朝的起居注发现,雍正皇帝是十分的崇尚方术的。雍正帝为了求得长生不老,在宫里蓄

  • 光绪皇帝的珍妃是何出身?又是多大被封妃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光绪怎么叫珍妃,光绪爱珍妃吗,珍妃是哪个朝代的

    在世人心目中,对珍妃已成定调:因襄助光绪帝变法维新,属于“帝党”,故为慈禧太后所嫉恨。戊戌八月政变后,慈禧重新垂帘,所以珍妃先幽闭后沉井,好可怜哟!各种史书、各部影视莫不沿用此说,将个珍妃梳妆成深明大义星光灿灿的侠烈嫔妃。然而,历史真相却非如此,或可曰南辕北辙相去甚远。商衍瀛先生根据信修明太监所述《

  • 唐括石哥美貌柔弱被君王凌虐强行堕胎终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单雄信杀妖妃,石哥之光,小石哥

    古代以“姐妹花”进宫侍奉君王的不在少数,不知为何,历代君王都偏爱姐妹花。完颜亮也不例外。一根藤上的花品性各有不同,孪生姐妹性格也会天差地别。唐括定哥是一个性格稍显轻浮的女人,因为与完颜亮私通,在完颜亮的要求了,弑杀了自己的丈夫。唐括石哥是唐括定哥的妹妹,她的品性要坚贞的多,性格也温柔得多。她是一个不

  • 孟古青是清朝第一位皇后也是唯一一位被废掉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我国历史第一位皇后,清朝的废后,清朝最后一位太后是谁

    你知道清朝第一位皇后,也是唯一一位被废掉的皇后?她容貌非常秀美,非常聪明,又出身高贵,为什么却被废掉了呢?作为清朝第一个被废的皇后,废后以自己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她就是顺治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又称清世祖废后,生卒年不祥,废后来自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女,孝庄文皇后的同族侄女

  • 陈佳家境贫寒给人做小妾最后却成为了一国王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夫人为什么不喜欢慕容复,婉容疯了吗,为什么妻妾都归代善所有

    陈佳,唐朝末年人,五代十国中吴越国开国国王——钱鏐的侧妃。陈佳是个苦出身,她祖上都是钱塘江上打渔的渔民。陈佳本身也出身在渔船上,小时候跟着父母在钱塘江上漂泊,受尽了颠沛流离之苦。日子苦一点,倒也罢了。可当时已是唐末,军阀割据,天下混乱,一次杭州军士造反,四处扫杀抢掠,陈佳父母在乱军中被杀。乱军都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