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早年勤政的嘉靖皇帝,为何晚年沉迷修仙呢?

早年勤政的嘉靖皇帝,为何晚年沉迷修仙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265 更新时间:2024/2/4 15:39:09

其实,嘉靖做皇帝,实在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嘉靖名讳是朱厚熜,他的父亲是兴献王朱祐杬,并且,父亲早亡,朱厚熜12岁那年,他父亲去世,朱厚熜开始为父亲守丧。两年后,明武宗驾崩,但是临死前 ,没有儿子的明武宗撑着身体,念叨着:兄终弟及,在离世前五天以帝王的身份,颁布诏书,不仅命朱厚熜缩短为父亲服丧的时间,承袭兴王爵位,如此就是定了朱厚熜为下一任君主。

明武宗驾崩的当天,首辅杨廷和就请了太后的懿旨,宣布了朱厚熜的合法身份。这件事比较巧的是,明武宗的儿子幼年早夭,明武宗的亲弟弟朱厚炜也死在了明武宗的前头,因此和朱厚照同辈的人就不在考虑的范围内了。于是,只好将范围扩展到了明武宗父亲一辈的人身上,而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的各个哥哥去世的也早,并且没有子嗣。而明孝宗四弟朱祐杬虽然也早逝,但是留下了朱厚熜和他哥哥,朱厚熜的哥哥早逝,所以"兄终弟及",朱厚熜成为承继大统之人。这样的巧合,说是天上掉馅饼真的不为过。

大礼议事件

突然被通知自己要做皇帝,这让当时年幼的朱厚熜很是惊讶,毕竟他虽然是皇室,但不算直系,皇位离他还是很遥远的,最后还是在内阁的多番游说之下,他才同意去做皇帝。可是,继位后的他面临着一个十分棘手的情形,他只有15,突然继位,在朝中也无可以信任的大臣。并且,上文提到的杨廷和当时很大的想法就是一直皇权,年幼、没有根基的朱厚熜就这样撞到了枪口上。

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礼仪"事件。朱厚熜继位后,想要追封自己的亲生父母,可是,朝臣不愿意,他们说嘉靖是继嗣为帝,不是直接的承继亲生父亲的皇位,如此以来,等于说嘉靖成为了明孝宗名下的儿子,他的亲生父母不再是他的亲生父母,成了他的叔叔叔母,明武宗也不再是他的堂兄,应是他的亲兄弟。如此以来,给年幼的嘉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但是,嘉靖虽小,却不傻,他不同意杨廷和等人的看法。于是,他和朝臣开始了争斗。

因为,嘉靖很清楚,此事名为继嗣之礼,其实是他和朝臣的一场争斗,是杨廷和等朝臣欺负自己孤身一人、年幼无知、这场斗争一旦失败,自己身为皇帝的权威会大打折扣。所以,嘉靖和杨廷和双方争执不下,杨廷和并不觉得这个临危受命的少年帝王可以和自己匹敌,只是,他却没有料想到嘉靖的政治手腕。

嘉靖笼络了张璁等骑墙的观望派,借助他们转败为胜。更重要的是,嘉靖用十分简单粗暴的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威严,他直接庭杖了当时反对他的百官。五品以下的官员甚至直接被压到了监狱里,人数达134人;四品以上的官员被停职;打死的就有16人。这样的铁血手段,直接给了当时的官员当头一棒,为期三年的"大礼仪"事件,以朱厚熜武力镇压告终。同时,嘉靖也顺利树立了自己帝王的尊严,帝王虽然年轻,但是威望已经无人可比。此举更维护了大明的制度,同时,为嘉靖后期的大力改革稳定了朝纲。

之后,嘉靖大力推行改革,出现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他以张璁和夏言为首,在汲取前人的经验上,通过集异纳谏、制裁司礼太监的权利、严明监察制度、改革科举、废除外戚世封、约束宦官等等政策,很大的革新了当时的朝堂,激发了大明的政治活力,甚至被人誉为扭转了大明衰败的颓势。打击了盘根已久的权臣、皇族,极大的将权利拢到了自己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的进程。而且,他的改革,还功在后世,甚至后世的张居正改革,也沾了此次改革的光。

也是因为如此,朝臣们都认为嘉靖是个英明神武的明君,给了大明王朝新生的希望。连神童张居正都对他崇拜不已:"臣等幼时,犹及见提学官多海内名流,类能以道自重,不苟徇人,人亦无敢干以私者。士习儒风,犹为近古。"甚至当时的一个御史,都对嘉靖夸奖连连,说他"今天子综核于上,百振于下。"要知道明代的御史那嘴皮子,可是谁都敢骂的,首辅都被骂下去多少任呢,如此不吝啬的夸人,实在是难得。

嘉靖沉迷道教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英明的君主消失了。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宫女因为不忍苛刻的规定,差点将嘉靖勒死在被窝里,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壬寅之变",差点死在宫女手中的嘉靖,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再加上当时因为前期的改革,朝局平稳,嘉靖也没有了上进之心。嘉靖开始没事就搞土木建设,甚至盲目的重新方士、将道教视为至尊,沉迷于求仙问道。

和很多帝王一样,对于死的恐惧,加速了嘉靖的迷信。他开始不上朝,甚至还要拉着大臣一起炼丹。也因为一心致力于长生不老。他重用了严嵩这样的大臣,在严嵩掌权的二十多年里,一大批良臣被杀,如杨继盛、沈炼。甚至,边关军务都因此松弛,蒙古俺答的大军甚至直入了大明的腹地。

可是,这样并不代表着,严嵩可以凌驾于嘉靖之上。嘉靖不上朝,但是,还是控制着大明的朝堂,权势熏天的严嵩在嘉靖面前依然是唯唯诺诺,从未有过压制嘉靖的事情发生。之后,晚年的嘉靖突然觉醒似的,罢黜严嵩,重用徐阶,还实行了一大批厘革缩弊、振兴纲纪等改革措施,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汰除军校匠役10万余人。他也重新得到朝野上下的称赞。

回顾嘉靖的一生,仿佛是一场魔幻的小说。他继位是个莫名其妙砸下来的馅饼,还以年幼的身份,斗赢了老谋深算的首辅杨廷和,在他的改革下大明焕然一新。在他的手下,严嵩、徐阶这样的人精都不敢放松,二十年不上朝仍然把握着朝廷的命脉。突然觉醒,改革之下,又给了大明新生,这让历史上很多的帝王都望尘莫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敬晖曾拥立过唐中宗李显复辟,但为何却是不好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旦和李显谁继承了皇位,李显和李旦是什么关系,唐玄宗唐肃宗同时死

    敬晖(?-706年),字仲晔,绛州太平县(今山西临汾市)人。唐朝宰相,澄城县令敬山松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敬晖早年曾历任卫州刺史、夏官侍郎、泰州刺史、洛州长史台御史右丞,后与桓彦范、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侍中。后遭到韦

  • 袁恕己曾拥立了唐中宗复辟,但为何却是不好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玄宗安史之乱结局,高句丽不除后世必为大患,唐朝单雄信转世三次分别是谁

    袁恕己(?-706年),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唐朝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袁恕己出身汝南袁氏后裔。早年曾任司刑少卿、相王府司马,后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中书令。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南阳

  • 曾经不可一世的女皇武则天,是如何走完自己最后一程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为什么可以被历史承认,历史上武则天真的害死自己女儿吗,唐高宗到死有后悔喜欢武则天

    公元705年对于武则天和她的大周朝来说终将不再是平静的一年。这一年已是81岁高龄的大周女皇帝武则天终于还是倒下了,不过此时的武则天虽已知自己命不久矣,但还是幻想着希望做些事情来让自己能多活几年,继续统治着这万里河山。她先是在正月初一宣布改元神龙,后大赦天下,规定凡不是非扬、豫、博三州谋反案以及各种叛

  • 神龙政变并不是李显主导的,那么神龙政变的实质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人证明庞加莱猜想,神创论被推翻,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什么

    李显本来就是太子,却为何要发动神龙政变上位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要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神龙政变并不是李显主导的。神龙政变的实质就是大臣们为了自保而发动的一场政变,而且最开始的目标也只是武力解决掉武则天的男宠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只是政变的副产物,而最大的受益

  • 武三思与李姓子孙有仇,为何还能在唐中宗时期掌握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和武三思,唐朝武三思的下场,单雄信与李渊有什么仇

    武周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将军桓彦范、敬晖等人趁着武则天病重,发动了政变,诛杀了二张,还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恢复了李唐神器。李显继位后,也就是唐中宗,他开始论功行赏,张柬之等五人全都封王了。但是还有一个人,跟这场政变没什么关系,却也混得风生水起、威风八面。而且此人,在武则天时期,更是猖狂一时,

  • 历史上孝仪纯皇后到底有多传奇,能十几年盛宠不衰?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孝仪纯皇后属于哪个旗,孝仪纯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真实的孝庄和皇太极

    乾隆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上,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日前大火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中魏璎珞的历史原型就是乾隆的宠妃魏佳氏,她死后被乾隆追封为孝仪皇后,嘉庆赐一“纯”字,在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一年中,她多生子嗣,由此可见,可见乾隆对魏佳氏的宠爱,后宫的生育冠

  • 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在历史上评价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在历史上评价有多高?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仁宣之治,指的是明朝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在相继即位之后,实行的一系列利国利民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又可称为仁宣盛世,是既“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之后,明朝初期的第三大盛世。除此之外,后世还将明仁

  • 他是乾隆的老师,揭秘其传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乾隆的老师,揭秘其传奇的一生,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清朝的康、雍、乾三朝,之所以能称为盛世,就是因为涌现出一大批治国良臣。就好比今天要说的这位,他是乾隆的老师,被誉为“忠孝性成”楷模,死后百姓穿孝为其送行。他,就是徐士林。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徐士

  • 曹丕继位之后曹植是什么下场?过的什么样的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曹植,字子建,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黄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即位,是为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是为魏文帝曹丕。虽然曹丕顺利即位,并篡汉自立,但是,在成为世子之前,曹丕和兄弟曹植展开了多年的明争暗斗,所以,在他称

  • 清朝为什么没有实行嫡长子制?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为什么没有实行嫡长子制?原因是什么?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清朝入关后,在制度上效仿明朝,不过有一点与明朝很是不同,那就是立储方面。都知道明朝是典型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可清朝却是立贤不立长,皇帝几乎都是以庶子身份继位的。这就让很多人有了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