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文王姬昌:西周奠基者,他的政治理念是怎样的?

周文王姬昌:西周奠基者,他的政治理念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684 更新时间:2024/2/22 19:04:38

姬昌,即周文王,姬姓,名昌,生于西岐(今宝鸡市岐山县)。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传在羑里(今河南境内)根据伏羲氏(人皇始祖)的研究成果继续演绎易经八卦。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周文王是西周奠基者,季历死后由他继承西伯之位,又称西伯昌。共在位50年。商纣时为西伯(“伯爵”),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其子武王姬发有天下后,追尊他为文王。

主要事迹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

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

当时商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润滑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倒在火坑里,顿时皮焦骨烂。但是商纣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笑个不停,所以商纣就一直让犯人这样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周文王很是气愤,诸侯和人民无不痛恨的咬牙切齿。经过一番思考,周文王想利用这个刑法进一步争取民心,提高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于是,周文王来到朝歌,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并说明来意,愿以此要求纣王答应一件事,就是废除炮烙。商纣王本来就听说这种刑法在商朝里人民的意见很大,现在又能得到一块土地,就同意了周文王的请求。周文王借此大肆宣传,诸侯和百姓都称赞周文王功德无量。文王虽然损失了一块土地,但是他得到广大诸侯的拥护,这将为他兴周灭商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周国当时有一块珍贵的玉版,价值连城,殷纣很想得到他。起初,纣令胶鬲来索取,文王不给。因为胶鬲是一个贤臣,常能出一些发展生产、爱护人民、训练军队的好主意,如果胶鬲得到商纣王的信任和重用,这对周国是不利的。胶鬲得不到玉版,说明他没有能力,商纣王就会轻视他、鄙弃他,胶鬲在殷王朝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后来,殷纣派费仲来取玉版,文王经过一番思考后,最后给了他。因为费仲是一个奸臣:他经常教殷纣寻欢作乐的办法,使殷纣穷奢极欲,沉醉在花天酒地之中;他又经常拨弄是非,说诸侯和大臣的坏话,造成外部的孤立和内部的不和;同时还尽量搜刮诸侯和人民的财物供纣享用,造成君民之间尖锐矛盾。费仲得到玉版,殷纣会更加的信任和重用他,从而大大削弱殷王朝的实力。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磻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武则天改唐国号为周时,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史记·周本纪》说他能继承后稷、公刘开创的事业,仿效祖父古公直父和父亲季历制定的法度,实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士,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据地。在治岐期间,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姬昌自己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西周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他在囚禁中,精心致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为彖。”周臣闳夭等人为营救文王出狱,搜求美女、宝马、珠玉献给纣王。纣王见了大喜:“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之多!”于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狱。并赏给他弓、矢、斧、钺,授权他讨伐不听命的诸侯。这就是史书中说的文王“羑里之厄”。

文王出狱后下决心灭商。出猎在渭水河边巧遇年已垂老、怀才不遇的姜尚在水边钓鱼。文王同他谈话,相互谈得很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立以为师,共同筹划灭商策略。据《尚书大传》说文王在位的最后七年中干了六件大事。头一年调解虞芮两国纠纷。虞(山西平陆县)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属国;可是他们不找商王裁决,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审断。据《诗经·大雅·绵》篇注说:虞芮两国看到周国是“耕者让其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一派君子之风。两相对比,内心羞愧,回国之后虞芮两国都主动将所争之地做了闲田处理,纠纷从此解决。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战败西戎诸夷,灭了几个小国。第三年攻打密须(在今甘肃灵台县),解除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第四年“西伯戡黎(在今山西黎城县)”,第五年伐邗(在今河南沁阳县)。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第六年灭崇国(在今陕西户县境)。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建立沣京(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诗经·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沣。”接着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就在这大功即将垂成之际,姬昌不幸死去。《尚书·无逸》和《吕氏春秋·制乐》都说他享国50年,称王前立国43年。死后葬于毕(指西安与咸阳之间渭水南北岸,境域较广)。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诗。

中国古人普遍有崇古心理,效法上古圣贤之君、效法“三代”之法,是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周文王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孔子称周文王为“三代之英”,还感慨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孟子称文王这样的圣人,500年才出一个。历代以复周礼为己任的人就更数不胜数了。其实,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残缺,人们对周文王的了解未必很多,周礼也未必很完美,但是作为人们对清明之君、清明之制的一种向往,它的意义还是积极的,所以说抽象意义的周文王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后世的儒家,为了把道德与政治联系起来,把文王当成一个“内圣外王”的典型加以推行,文王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孔子就特别推崇文王,他做梦都想恢复“郁郁乎文哉”的周礼。但文王的言论,今天已经所见无几。据说文王善演周易,今天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也许从那里,我们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早年勤政的嘉靖皇帝,为何晚年沉迷修仙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喜欢修仙的皇帝,嘉靖是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嘉靖为什么修仙

    其实,嘉靖做皇帝,实在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嘉靖名讳是朱厚熜,他的父亲是兴献王朱祐杬,并且,父亲早亡,朱厚熜12岁那年,他父亲去世,朱厚熜开始为父亲守丧。两年后,明武宗驾崩,但是临死前 ,没有儿子的明武宗撑着身体,念叨着:兄终弟及,在离世前五天以帝王的身份,颁布诏书,不仅命朱厚熜缩短为父亲服丧的时间,

  • 敬晖曾拥立过唐中宗李显复辟,但为何却是不好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旦和李显谁继承了皇位,李显和李旦是什么关系,唐玄宗唐肃宗同时死

    敬晖(?-706年),字仲晔,绛州太平县(今山西临汾市)人。唐朝宰相,澄城县令敬山松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敬晖早年曾历任卫州刺史、夏官侍郎、泰州刺史、洛州长史台御史右丞,后与桓彦范、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侍中。后遭到韦

  • 袁恕己曾拥立了唐中宗复辟,但为何却是不好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玄宗安史之乱结局,高句丽不除后世必为大患,唐朝单雄信转世三次分别是谁

    袁恕己(?-706年),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唐朝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袁恕己出身汝南袁氏后裔。早年曾任司刑少卿、相王府司马,后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中书令。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南阳

  • 曾经不可一世的女皇武则天,是如何走完自己最后一程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为什么可以被历史承认,历史上武则天真的害死自己女儿吗,唐高宗到死有后悔喜欢武则天

    公元705年对于武则天和她的大周朝来说终将不再是平静的一年。这一年已是81岁高龄的大周女皇帝武则天终于还是倒下了,不过此时的武则天虽已知自己命不久矣,但还是幻想着希望做些事情来让自己能多活几年,继续统治着这万里河山。她先是在正月初一宣布改元神龙,后大赦天下,规定凡不是非扬、豫、博三州谋反案以及各种叛

  • 神龙政变并不是李显主导的,那么神龙政变的实质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人证明庞加莱猜想,神创论被推翻,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什么

    李显本来就是太子,却为何要发动神龙政变上位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要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神龙政变并不是李显主导的。神龙政变的实质就是大臣们为了自保而发动的一场政变,而且最开始的目标也只是武力解决掉武则天的男宠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只是政变的副产物,而最大的受益

  • 武三思与李姓子孙有仇,为何还能在唐中宗时期掌握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和武三思,唐朝武三思的下场,单雄信与李渊有什么仇

    武周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将军桓彦范、敬晖等人趁着武则天病重,发动了政变,诛杀了二张,还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恢复了李唐神器。李显继位后,也就是唐中宗,他开始论功行赏,张柬之等五人全都封王了。但是还有一个人,跟这场政变没什么关系,却也混得风生水起、威风八面。而且此人,在武则天时期,更是猖狂一时,

  • 历史上孝仪纯皇后到底有多传奇,能十几年盛宠不衰?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孝仪纯皇后属于哪个旗,孝仪纯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真实的孝庄和皇太极

    乾隆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上,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日前大火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中魏璎珞的历史原型就是乾隆的宠妃魏佳氏,她死后被乾隆追封为孝仪皇后,嘉庆赐一“纯”字,在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一年中,她多生子嗣,由此可见,可见乾隆对魏佳氏的宠爱,后宫的生育冠

  • 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在历史上评价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在历史上评价有多高?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仁宣之治,指的是明朝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在相继即位之后,实行的一系列利国利民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又可称为仁宣盛世,是既“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之后,明朝初期的第三大盛世。除此之外,后世还将明仁

  • 他是乾隆的老师,揭秘其传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乾隆的老师,揭秘其传奇的一生,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清朝的康、雍、乾三朝,之所以能称为盛世,就是因为涌现出一大批治国良臣。就好比今天要说的这位,他是乾隆的老师,被誉为“忠孝性成”楷模,死后百姓穿孝为其送行。他,就是徐士林。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徐士

  • 曹丕继位之后曹植是什么下场?过的什么样的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曹植,字子建,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黄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即位,是为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是为魏文帝曹丕。虽然曹丕顺利即位,并篡汉自立,但是,在成为世子之前,曹丕和兄弟曹植展开了多年的明争暗斗,所以,在他称